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师长期困惑的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本文主要从三个教学案例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阐述:对衡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介绍;分析当前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做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效率 有效性 提高效率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数学课堂有哪些无效的劳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或许可以从下面几个案例中得到一些启发。
第一个案例,某教师讲课条理清晰,思路清楚,目标明确,每堂课都非常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批改学生作业时,他发现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差,老师甚似苦恼,讲得够详细了,知识准备也够认真的了,怎么效果就不明显呢?衡量一堂课的效益是什么?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细致不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已经知道的知识,或者是学习听不懂的内容,这就叫做学习正确而无效的知识,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即减少投入,增大产出,符合经济原则或节约原则,从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 --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 --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评测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课堂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第二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效性,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学习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评测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生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和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显然,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第二个案例,某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加大了课堂检查、检测的力度。在一堂新授课上,首先他测试昨天学的知识,讲评作业,然后讲新课,学生讨论,做练习,最后老师再讲评,直到下课。那么这堂课的缺陷在什么地方?是有效教学吗?
这堂课非常重视课堂落实。但是这堂课不能成为有效教学。我们知道,课堂有三维结构:时间结构、知识结构和活动结构。就时间结构来说,一堂课45分钟,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大脑机能的活动规律,在课堂教学的连续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不可能维持45分钟,否则大脑会产生疲劳现象。开始5分钟学生心理处于兴奋状态,呈现上升的态势;5~15分钟之间,学生处于兴奋阶段;15~25分钟之间学生进入疲劳低谷,注意力下降;25~40分钟之间学生心理再度兴奋,最后5分钟学生再度出现疲劳。学生兴奋水平的一系列变化,是由学生生理和心理运动规律造成的,有一定的规则,疲劳出现的时间相对比较固定。显然,老师测试昨天学的知识,讲评作业,大约花费15分钟时间,此时学生进入疲劳状态,老师在这是用15~25分钟时间讲授新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会很好,25~40分钟之间学生心理再度兴奋,此时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完成知识目标,而学生讨论、做练习是调整精力、稍微放松的过程。时间顺序反了,学习效率不会提高,自然不是有效教学。
目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时间效率淡薄。教师上课冗余信息多、节奏松垮、随意发挥,时间不够了,课内损失课外补;一味增加学习时间,使学生长期处于负担重、效率低、质量差的被动境地;班级学生的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只注意提高部分学生的时间效率,忽视了基础薄弱学生的时间效率;学生听讲的时间过多,自己表达、思考、练习运用的时间太少。
以教的效率代替学的效率,以教的多少代替学的多少。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是教学收益的唯一指标。但有的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仅以教的多少、补充内容的多少来衡量教学的效率,认为只要加大投入,大量讲练,总能获得高分,事实并非如此。
教学中存在纪律不良和问题行为等课堂管理问题。教学中强调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而对同样影响教学质量的课堂管理问题鲜有关注,如由于不良纪律使正常的教学秩序中断,由于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等,这些导致了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低效和失控。 消极的课堂气氛也会降低学习效率。课堂气氛是教学的软环境,课堂气氛往往通过教师的体态、表情、语言等传达给学生,并使学生产生移情,从而产生连锁感染,形成某种气氛。学生在宽松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往往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
有效的课程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就教学目标来说,具体表现为两种:一是写成书面的教案,一是教师头脑内的教学规划。我们在设计前,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学生能够知道什么? 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包括对内客的筛选、简化、 补充、排序),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效学习的有益体验。
教学质量应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练习的提问反馈、呈现教材的顺序、有效的执行课堂规则等都应该有质有量。 激励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氛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效的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和谐一致学习氛围,支持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良好态度的养成离不开激励孕育的沃土。
教学是费时的,但时间上的加大投入并不能保证教学结果的增值,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再大的时间投入也只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时间有两个概念,一是额定时间,决定教学进度,另一个是实际投入时间,指学生实际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如专心听讲、做作业等等。教学效益指的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教学效益与任务时间是紧密联系的,两者之一只要一个值为零,那么学习效果也为零,学习也就是无效的。
有人说,任何东西只要一牵涉到人就变得复杂无比,的确,教学作为一个塑造人的工程,它的复杂性更是无法穷尽。我们坚信,教学投入越多,回报逾丰厚。 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需要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是一种反思和应变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力求找到最有效的教法,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变得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李秉德 李定仁 《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文侃 《比较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罗小伟 《中学数学教学论》 广西民族出版社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效率 有效性 提高效率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数学课堂有哪些无效的劳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或许可以从下面几个案例中得到一些启发。
第一个案例,某教师讲课条理清晰,思路清楚,目标明确,每堂课都非常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批改学生作业时,他发现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差,老师甚似苦恼,讲得够详细了,知识准备也够认真的了,怎么效果就不明显呢?衡量一堂课的效益是什么?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细致不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已经知道的知识,或者是学习听不懂的内容,这就叫做学习正确而无效的知识,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即减少投入,增大产出,符合经济原则或节约原则,从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 --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 --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评测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课堂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第二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效性,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学习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评测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生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和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显然,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第二个案例,某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加大了课堂检查、检测的力度。在一堂新授课上,首先他测试昨天学的知识,讲评作业,然后讲新课,学生讨论,做练习,最后老师再讲评,直到下课。那么这堂课的缺陷在什么地方?是有效教学吗?
这堂课非常重视课堂落实。但是这堂课不能成为有效教学。我们知道,课堂有三维结构:时间结构、知识结构和活动结构。就时间结构来说,一堂课45分钟,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大脑机能的活动规律,在课堂教学的连续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不可能维持45分钟,否则大脑会产生疲劳现象。开始5分钟学生心理处于兴奋状态,呈现上升的态势;5~15分钟之间,学生处于兴奋阶段;15~25分钟之间学生进入疲劳低谷,注意力下降;25~40分钟之间学生心理再度兴奋,最后5分钟学生再度出现疲劳。学生兴奋水平的一系列变化,是由学生生理和心理运动规律造成的,有一定的规则,疲劳出现的时间相对比较固定。显然,老师测试昨天学的知识,讲评作业,大约花费15分钟时间,此时学生进入疲劳状态,老师在这是用15~25分钟时间讲授新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会很好,25~40分钟之间学生心理再度兴奋,此时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完成知识目标,而学生讨论、做练习是调整精力、稍微放松的过程。时间顺序反了,学习效率不会提高,自然不是有效教学。
目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时间效率淡薄。教师上课冗余信息多、节奏松垮、随意发挥,时间不够了,课内损失课外补;一味增加学习时间,使学生长期处于负担重、效率低、质量差的被动境地;班级学生的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只注意提高部分学生的时间效率,忽视了基础薄弱学生的时间效率;学生听讲的时间过多,自己表达、思考、练习运用的时间太少。
以教的效率代替学的效率,以教的多少代替学的多少。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是教学收益的唯一指标。但有的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仅以教的多少、补充内容的多少来衡量教学的效率,认为只要加大投入,大量讲练,总能获得高分,事实并非如此。
教学中存在纪律不良和问题行为等课堂管理问题。教学中强调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而对同样影响教学质量的课堂管理问题鲜有关注,如由于不良纪律使正常的教学秩序中断,由于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等,这些导致了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低效和失控。 消极的课堂气氛也会降低学习效率。课堂气氛是教学的软环境,课堂气氛往往通过教师的体态、表情、语言等传达给学生,并使学生产生移情,从而产生连锁感染,形成某种气氛。学生在宽松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往往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
有效的课程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就教学目标来说,具体表现为两种:一是写成书面的教案,一是教师头脑内的教学规划。我们在设计前,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学生能够知道什么? 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包括对内客的筛选、简化、 补充、排序),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效学习的有益体验。
教学质量应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练习的提问反馈、呈现教材的顺序、有效的执行课堂规则等都应该有质有量。 激励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氛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效的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和谐一致学习氛围,支持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良好态度的养成离不开激励孕育的沃土。
教学是费时的,但时间上的加大投入并不能保证教学结果的增值,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再大的时间投入也只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时间有两个概念,一是额定时间,决定教学进度,另一个是实际投入时间,指学生实际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如专心听讲、做作业等等。教学效益指的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教学效益与任务时间是紧密联系的,两者之一只要一个值为零,那么学习效果也为零,学习也就是无效的。
有人说,任何东西只要一牵涉到人就变得复杂无比,的确,教学作为一个塑造人的工程,它的复杂性更是无法穷尽。我们坚信,教学投入越多,回报逾丰厚。 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需要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是一种反思和应变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力求找到最有效的教法,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变得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李秉德 李定仁 《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文侃 《比较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罗小伟 《中学数学教学论》 广西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