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备课,是教师上好课必需的准备工作。有效备课不是对教材的复制,也不是对教辅教参的照搬照抄,而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分析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对课本知识再学习的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教学设计过程;是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知识点的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是提升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备好思想政治课,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呢?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政治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备教材,立足教学大纲,整合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材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对教材进行准确的把握是备好课的基础,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
首先,应根据教学大纲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确定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部分要详讲多练,非重点部分要略讲,从而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教学方法,解决好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其次,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善于思考学生哪些已有知识、经验可以开发为课程资源,社会中哪些时事政治可以引用,教师自己储备的资料和知识如何利用,搜集的资料在课堂上如何呈现……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体现。教师经常思考这些问题,既能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也能提高自身的创造力,促进自身的专业性成长。
再次,有效备课要有整体的计划性。教师要对整个教学体系有清晰的宏观把握,便于自己思维清晰,观点明确,使讲述的内容纲目清楚,层次分明,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学方案。
二、备学生,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的复杂的双向活动,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只有当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相应“共振”时,才能取得期望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尽可能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等入手。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知识的处理应注意分成不同层次:依据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的内容,设计为自主式学习;根据了解的学情,几个学生共同商讨才可以解决的内容,设计为合作式学习;难度大,需要老师引导、参与才能弄清楚的部分,设计为探究式学习。
这种分层设计是对学生能力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自尊的维护。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教学的各种情景和机会,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三、备教学设计,研究教法、学法,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无论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的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因此,教师要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思考如何把教材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内容,解决好课堂上怎么教的问题。教法单一或平铺直叙的表达容易造成课堂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备课中要潜心钻研,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必须紧紧依据每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转变学生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备课的实效。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解决好学生怎么学的问题。研究学习方法也是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桥梁。在日常教学当中,指导学生的常用的学习方法有预习法、读书法、复习法、图解法等。
四、备课要体现思想性和时政性,注重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综合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必须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性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和领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性和政治素养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因此,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重活化教材中所蕴藏的德育精神,运用教材本身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焕发学生道德生命的活力,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想,从而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践行的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自身具有鲜明的实时性和时代感。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将党的大政方针等时事政治纳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学生熟悉的社会热点、焦点,将这些社会热点、焦点与教材结合,不断深挖教材,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关注现实问题,在走进社会,走进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明白真假、善恶,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提高自身德育修养;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人、做事。
综上所述,整个备课过程就是立足教学大纲、面向全体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联系实际,主要应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注意选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通过讲故事、引材料,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课本知识。同时,还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内在思想性,找准教材的基本内容与现实问题在学生中的反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面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是备好思想政治课的一条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提高备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才能避免空洞的说教,提高教学质量。
一、备教材,立足教学大纲,整合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材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对教材进行准确的把握是备好课的基础,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
首先,应根据教学大纲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确定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部分要详讲多练,非重点部分要略讲,从而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教学方法,解决好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其次,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善于思考学生哪些已有知识、经验可以开发为课程资源,社会中哪些时事政治可以引用,教师自己储备的资料和知识如何利用,搜集的资料在课堂上如何呈现……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体现。教师经常思考这些问题,既能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也能提高自身的创造力,促进自身的专业性成长。
再次,有效备课要有整体的计划性。教师要对整个教学体系有清晰的宏观把握,便于自己思维清晰,观点明确,使讲述的内容纲目清楚,层次分明,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学方案。
二、备学生,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的复杂的双向活动,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只有当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相应“共振”时,才能取得期望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尽可能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等入手。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知识的处理应注意分成不同层次:依据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的内容,设计为自主式学习;根据了解的学情,几个学生共同商讨才可以解决的内容,设计为合作式学习;难度大,需要老师引导、参与才能弄清楚的部分,设计为探究式学习。
这种分层设计是对学生能力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自尊的维护。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教学的各种情景和机会,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三、备教学设计,研究教法、学法,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无论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的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因此,教师要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思考如何把教材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内容,解决好课堂上怎么教的问题。教法单一或平铺直叙的表达容易造成课堂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备课中要潜心钻研,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必须紧紧依据每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转变学生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备课的实效。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解决好学生怎么学的问题。研究学习方法也是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桥梁。在日常教学当中,指导学生的常用的学习方法有预习法、读书法、复习法、图解法等。
四、备课要体现思想性和时政性,注重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综合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必须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性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和领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性和政治素养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因此,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重活化教材中所蕴藏的德育精神,运用教材本身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焕发学生道德生命的活力,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想,从而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践行的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自身具有鲜明的实时性和时代感。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将党的大政方针等时事政治纳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学生熟悉的社会热点、焦点,将这些社会热点、焦点与教材结合,不断深挖教材,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关注现实问题,在走进社会,走进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明白真假、善恶,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提高自身德育修养;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人、做事。
综上所述,整个备课过程就是立足教学大纲、面向全体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联系实际,主要应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注意选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通过讲故事、引材料,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课本知识。同时,还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内在思想性,找准教材的基本内容与现实问题在学生中的反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面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是备好思想政治课的一条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提高备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才能避免空洞的说教,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