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勤县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y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体系的改革,小学、初中、高中都相应的迎来了教改,改革不仅仅是书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变化,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上需要做出革新,同时学生在接收和理解知识上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学习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方法创新;素质教育;全面分析
  语文是我们的国语,语文教学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到大学毕业,不管在哪个阶段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学习。语文又与我们各个学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不能让我们的学生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创新模式。
  一、 在民勤县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民勤县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主要问题。
  1. 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
  虽然在教育体系改革新的历史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面临许多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民勤县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应试的教学模式。老师上课主要还是采用传授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教师上课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机械记忆的方法对所学的字、词、句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了自由,也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热情,抑制了小学生的性格,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课堂产生了“恐惧”,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最终造成学生不爱学习语文,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从小学开始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不晚,所以小学语文高效率的课堂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语文的掌握对于我们理解其他科目的知识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做题中才能抓住重点,全面分析。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方法不得当,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担心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所以老师一般上课都要讲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课堂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突出思想方法。但是好多小学生不会学习语文,认为只要记好笔记就行,对于教师上课的内容不认真听讲,虽然笔记积累了一大本,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有不能及时的进行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并没有在完全理解的基础去做作业。也有的学生在晚上加班加点,白天却无精打采,结果导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环境不能很快适应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和小学阶段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过度的阶段。孩子在幼儿园阶段都是被动的学习,由于幼儿园的孩子比较少,好多孩子语文学习都是老师手把手的教,所以孩子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主动权。主要表现在上课之前不自己制订计划,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比较陌生,在老师上课讲解的时候忙于记笔记,对于老师讲课的内容没有听出“门道”,所以没有真正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二、 根据民勤县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
  1. 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生的良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当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把课堂的自主权让给学生,引导学生科学的获取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不要留到课后,更不要提倡无师自通的学习模式,因为小学的孩子年龄还小,把握不住自己前进航线的方向,需要教师的引航。当然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不能过多的依赖老师,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一旦尝到个人劳动得到的成果,就心情愉快,随之产生学好语文的兴趣和决心。
  2.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借助预习中举出的例子,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投影仪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例子。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但是在此强调一点,教师在举例的时候,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使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提倡让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分层布置作业
  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应用到时间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学习中的缺陷,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一定要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教育教育的背景下,提倡我们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积累情况,倡导分层布置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学优生、普通生和学困生,并且根据分层情况进行作业的布置。这样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发展。作业学生可以力所能及的完成,久而久之,形成独立作业的良好习惯。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三、 结束语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首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进行简单的造句和写作、会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输出、对句子的语序和结构有初步的了解等。这些都是小学教师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才是符合教学目标的做法。为了适应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教师应通过新型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进行基础阶段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贾艳玲.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J].快乐阅读,2012,18(3):23-24.
  [2]聂文英.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與指导思想[J].教育现代化,2012,(05):45.
  [3]韩爱莲.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J].当代经济研究,2011,(08):33-34.
其他文献
摘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教育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以前学生只要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顺利通过考试就算是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新时期对于学生语文能力更加注重他们的综合语言知识能力。为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并根据这一要求寻找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语文能力。然后
摘要:语文素养是基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来作为重点的综合素养。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可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能够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下坚实的基础。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以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是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性、整体性的课程。语文素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兴趣性的培养是我们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教得活泼、学生学得主动,这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活泼;生动  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议论某某老师教得好,学生也学得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之所以好,最重要的是这位老师具有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功底。教得生动、活泼、有趣,学生爱听,学生爱学。在教学过程中,
摘要: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也创新了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层递式教学这一方面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写作文时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让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得到了全方面的提高。本文就此以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象做了一个分析,并在分析后的基础上探究并讨论了我们应当如何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应用层递式教学。  关键詞:作文教学;初中语文;层递式
摘要: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探寻的目标。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自身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提出了提升教学效率的几点对策。仅供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参考,以更好地一道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致力于
摘要:在中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拓展学生的思维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立足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阅读情境、拓展阅读途径、营造阅读氛围等方式,促进良好阅读教学效果的实现。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运用  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将阅读素养作为评价青少年学生的首要指标,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当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充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构建教学与生活联系的桥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构建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立足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