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本教科书主要由以下特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学习。
从2005年课改开始,让我知道了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了,而且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一次新课程的培训,一次新课程讲座的聆听,一次新方法的尝试,让我隐隐感觉到了这场变革将给教师们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也就是说,新一轮国家艺术课程改革将使我们所处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历史性的变化让我欣喜,让我深感自己的责任将越来越重大。
作为一名站在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智能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因此,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我将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新时代、新思潮、新理念、新尝试、新改变,一切都会悄悄地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在美术新课程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在此之前,反思、剖析传统教育下的美术课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中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呈现着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以前我们教师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求学生怎么画就怎么画,该画什么就画什么,这种完全由老师规定课业内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使学生不敢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学习兴趣荡然无存。而且,老课程本身具有许多的弊端,且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偏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学习内容单一、高深、繁多,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倾向,完全背离了个性发展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则不然,它确认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制作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以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大脑当容器,更不能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横在学生面前,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组织者,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实实在在地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使学生把你当做心目中的“大朋友”,愿意和你接近,愿意和你交流,愿意你分享他们的欢乐。有了这些新的思索,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些新的尝试,慢慢的觉得这些变化是可行的、效果是不错的。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改善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
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越发的觉得新课程迫切需要的、呼唤的是知识面广且多才多艺的综合性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一直以来历史教学和美术教学活动都是分科进行的,各自的角色一旦确定,就只管吸收自己领域内的知识了,往往在自己所教学科的的外围砌下高墙、且悠然自得的满意于现状。如今的改革,使我很敏感的意识到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艺术课程改革的需要了。如我今年教美术九年级上册《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一课时,里面所涉及到了历史中的考古知识和古代史知识等,我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所以,越发的感受到新的艺术课程迫切的要求艺术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除了要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而且要力图获得比学生更为丰富、详尽的资料,才能对艺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解决起来游刃有余。以造型,表现课为例,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比如《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等,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欣赏、绘画等多种艺术和其他的学科知识,同学们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画家在创作美术作品的快乐。作为每一个美术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要不断的攀登知识的巅峰,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学生一个艺术的诠释。
知识无边,资源无限。正是因为如此,我在反复的实践探索中,越发觉得仅仅靠教科书为唯一资源上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艺术课程资源需要不断的开发并要很好的利用,才能保证上课的质量和效果。原有的美术教科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越来越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动一动脑,自己思索一下,图书馆、校内外的网络资源及美好的大自然,不都是我们艺术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吗!充足的资源找到了,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要学会主动的有创造性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三、改变课堂教育方法,对学生的艺术学习作出合理的、充满人性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要分层次训练。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不同,不能用一支红笔,优良中下,“好”与“不好”,“像”与“不像”来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除了这样的评价方式,就再没别的让我觉得站在我的立场评价学生的最合理的方式了,且不知这样的评价片面强化了平价的界限,让我尴尬的扮演着终结性和唯一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被动境地,给了他们自卑和压力,就好比在他们的脖子上挂着石块,而要求他们轻松地游过河。经过全新的思索和实验,印证了新课程标准评价理念要求美术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从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角色。
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新课程改革之后老师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中学艺术改革中的美术教师们还将面临更多的考验,接受更多的挑战。作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美术教师,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尽自己所能为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从2005年课改开始,让我知道了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了,而且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一次新课程的培训,一次新课程讲座的聆听,一次新方法的尝试,让我隐隐感觉到了这场变革将给教师们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也就是说,新一轮国家艺术课程改革将使我们所处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历史性的变化让我欣喜,让我深感自己的责任将越来越重大。
作为一名站在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智能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因此,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我将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新时代、新思潮、新理念、新尝试、新改变,一切都会悄悄地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在美术新课程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在此之前,反思、剖析传统教育下的美术课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中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呈现着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以前我们教师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求学生怎么画就怎么画,该画什么就画什么,这种完全由老师规定课业内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使学生不敢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学习兴趣荡然无存。而且,老课程本身具有许多的弊端,且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偏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学习内容单一、高深、繁多,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倾向,完全背离了个性发展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则不然,它确认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制作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以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大脑当容器,更不能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横在学生面前,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组织者,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实实在在地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使学生把你当做心目中的“大朋友”,愿意和你接近,愿意和你交流,愿意你分享他们的欢乐。有了这些新的思索,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些新的尝试,慢慢的觉得这些变化是可行的、效果是不错的。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改善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
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越发的觉得新课程迫切需要的、呼唤的是知识面广且多才多艺的综合性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一直以来历史教学和美术教学活动都是分科进行的,各自的角色一旦确定,就只管吸收自己领域内的知识了,往往在自己所教学科的的外围砌下高墙、且悠然自得的满意于现状。如今的改革,使我很敏感的意识到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艺术课程改革的需要了。如我今年教美术九年级上册《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一课时,里面所涉及到了历史中的考古知识和古代史知识等,我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所以,越发的感受到新的艺术课程迫切的要求艺术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除了要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而且要力图获得比学生更为丰富、详尽的资料,才能对艺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解决起来游刃有余。以造型,表现课为例,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比如《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等,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欣赏、绘画等多种艺术和其他的学科知识,同学们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画家在创作美术作品的快乐。作为每一个美术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要不断的攀登知识的巅峰,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学生一个艺术的诠释。
知识无边,资源无限。正是因为如此,我在反复的实践探索中,越发觉得仅仅靠教科书为唯一资源上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艺术课程资源需要不断的开发并要很好的利用,才能保证上课的质量和效果。原有的美术教科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越来越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动一动脑,自己思索一下,图书馆、校内外的网络资源及美好的大自然,不都是我们艺术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吗!充足的资源找到了,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要学会主动的有创造性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三、改变课堂教育方法,对学生的艺术学习作出合理的、充满人性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要分层次训练。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不同,不能用一支红笔,优良中下,“好”与“不好”,“像”与“不像”来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除了这样的评价方式,就再没别的让我觉得站在我的立场评价学生的最合理的方式了,且不知这样的评价片面强化了平价的界限,让我尴尬的扮演着终结性和唯一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被动境地,给了他们自卑和压力,就好比在他们的脖子上挂着石块,而要求他们轻松地游过河。经过全新的思索和实验,印证了新课程标准评价理念要求美术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从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角色。
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新课程改革之后老师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中学艺术改革中的美术教师们还将面临更多的考验,接受更多的挑战。作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美术教师,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尽自己所能为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