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是适合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作为幼儿自主游戏的主要活动,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已成为我园的一项常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效,是否受孩子的欢迎,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材料的投放。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陶行知先生提出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这句话给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以很大的启示。张雪门先生也曾提出“须尽量用本地的土货……竹头木屑,无一废物……”这一观点在物质财富相对丰富的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其实那些我们身边随手可得的稻草、木屑、瓦片等,都是区域活动中的宝贝。所以,我们尝试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本土的、地方的教育资源,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投放本土材料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活动区投放本土材料。小班幼儿年龄小,刚刚离开家庭开始集体生活,所以在小班活动区的创设主要体现家与游戏的感觉。如在小班主要创设了娃娃家、生活区、玩具区、编织区等。我们家乡花园湖的螃蟹特别有名,而螃蟹又是小班幼儿接触比较多的小动物,于是老师把白色线手套里塞满废报纸,让它看上去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螃蟹一样。然后让孩子们用棉签沾上颜料给小螃蟹涂上好看的颜色,孩子们可开心了,参与性极高,乐此不疲。
中班幼儿逐渐开始喜欢玩角色游戏,对周围环境开始关注,所以在中班创设的活动区主要体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如在中班我们主要投放了大量的凤阳建筑、特产、旅游景点的图片,把它们塑封好后再裁开,然后让他们进行拼图游戏。孩子们本身对拼图游戏就非常喜爱,再加上这些图片内容就是我们身边的景物,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在摆摆拼拼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也体现了我们对孩子进行本土文化的教育。
大班则体现人文与地理特征,突出强烈的地方特色,人文环境。如在大班主要创设了“我是凤阳小导游”、“凤阳花鼓”、“千张作画”等。通过这些不同活动区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活动的需求。
二、根据季节投放本土材料
春天,我们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到户外采摘小野花,然后在美工区学习制作干花。夏天,我们将胡萝卜、黄瓜、藕、土豆等投入到美工区,孩子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制作蔬菜印画。秋天,在生活区投放各种水果,让幼儿在认识水果的基础上,制作水果拼盘或制作成各种造型的小动物,发动幼儿收集橘子皮等材料,制作菊花、果皮画等;带着幼儿外出拾落叶,将洗净的落叶放到美工区,幼儿可以用他们来制作树叶造型画。冬天,我们可以收集各种枯树枝,用毛线、颜料、橡皮泥等制作创意花卉。
三、根据本班主题活动的需要投放本土材料
根据本班近期开展的主题来投放本土材料。由于有了教学活动的铺垫,使这些本土材料既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教具,又可以提升幼儿对本土材料的操控性,从而为进一步对材料的再利用和再创造提供可能。有主题背景做指导,也可以使我们对材料的投放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如我们开展了以“我的家乡”主题为背景的区域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众多的本土材料。
美工区:黄湾的豆制品千张和素鸡非常有名,老师们大胆尝试,把它们也引进孩子们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敢于想象创作,分别用卷、撕、画、染等不同的手法,用千张、素鸡制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让我们老师都惊叹不已!
凤阳粉丝也是凤阳的一大特产。大家知道,我们看到的粉丝一般都是有硬度的,不能随意弯曲。老师们大胆发挥想象,用开水把它烫一下,然后捞出来,让孩子们用这样的粉丝在已塑封好的图画上沿着边线制作出一幅幅别具匠心的粉丝画。
音乐区:孩子们拿着我们家乡的花鼓,听着家乡的歌谣《凤阳花鼓》,开展了一场音乐会。通过自身的探索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唱唱、跳跳、踏踏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
社会区:我们将凤阳八大风景区的图片分别张贴在墙上,孩子们担任小导游,根据已有的社会经验向大家介绍凤阳,孩子们都很有成就感,每天都会有孩子积极地参与。
建构区:我们把凤阳的典型建筑图片,如龙兴寺、明皇陵、鼓楼等张贴在墙上,幼儿运用积木模仿摆造出建筑模型。这一活动区深受男孩子的喜爱。当他们摆好后会自豪地向同伴介绍他的建造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空间建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的能力,对他们的语言发展也是很好的促进。
事实上,本土材料的获得不但非常方便、价格便宜,而且本土材料蕴含着许多的美学、科学原理,同时孩子在玩耍中自然而然会对本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它将抽象的“家乡、祖国”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自然而然地在区域活动中渗透。
总之,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本土材料,幼儿与教师之间是互动的,幼儿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敢于思考、敢于尝试、敢于选择,敢于创新,真正体现幼儿主体性的内涵。同时也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改革思路,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使我园的活动区活动更具时效性,也更具有本土特色。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投放本土材料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活动区投放本土材料。小班幼儿年龄小,刚刚离开家庭开始集体生活,所以在小班活动区的创设主要体现家与游戏的感觉。如在小班主要创设了娃娃家、生活区、玩具区、编织区等。我们家乡花园湖的螃蟹特别有名,而螃蟹又是小班幼儿接触比较多的小动物,于是老师把白色线手套里塞满废报纸,让它看上去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螃蟹一样。然后让孩子们用棉签沾上颜料给小螃蟹涂上好看的颜色,孩子们可开心了,参与性极高,乐此不疲。
中班幼儿逐渐开始喜欢玩角色游戏,对周围环境开始关注,所以在中班创设的活动区主要体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如在中班我们主要投放了大量的凤阳建筑、特产、旅游景点的图片,把它们塑封好后再裁开,然后让他们进行拼图游戏。孩子们本身对拼图游戏就非常喜爱,再加上这些图片内容就是我们身边的景物,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在摆摆拼拼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也体现了我们对孩子进行本土文化的教育。
大班则体现人文与地理特征,突出强烈的地方特色,人文环境。如在大班主要创设了“我是凤阳小导游”、“凤阳花鼓”、“千张作画”等。通过这些不同活动区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活动的需求。
二、根据季节投放本土材料
春天,我们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到户外采摘小野花,然后在美工区学习制作干花。夏天,我们将胡萝卜、黄瓜、藕、土豆等投入到美工区,孩子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制作蔬菜印画。秋天,在生活区投放各种水果,让幼儿在认识水果的基础上,制作水果拼盘或制作成各种造型的小动物,发动幼儿收集橘子皮等材料,制作菊花、果皮画等;带着幼儿外出拾落叶,将洗净的落叶放到美工区,幼儿可以用他们来制作树叶造型画。冬天,我们可以收集各种枯树枝,用毛线、颜料、橡皮泥等制作创意花卉。
三、根据本班主题活动的需要投放本土材料
根据本班近期开展的主题来投放本土材料。由于有了教学活动的铺垫,使这些本土材料既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教具,又可以提升幼儿对本土材料的操控性,从而为进一步对材料的再利用和再创造提供可能。有主题背景做指导,也可以使我们对材料的投放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如我们开展了以“我的家乡”主题为背景的区域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众多的本土材料。
美工区:黄湾的豆制品千张和素鸡非常有名,老师们大胆尝试,把它们也引进孩子们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敢于想象创作,分别用卷、撕、画、染等不同的手法,用千张、素鸡制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让我们老师都惊叹不已!
凤阳粉丝也是凤阳的一大特产。大家知道,我们看到的粉丝一般都是有硬度的,不能随意弯曲。老师们大胆发挥想象,用开水把它烫一下,然后捞出来,让孩子们用这样的粉丝在已塑封好的图画上沿着边线制作出一幅幅别具匠心的粉丝画。
音乐区:孩子们拿着我们家乡的花鼓,听着家乡的歌谣《凤阳花鼓》,开展了一场音乐会。通过自身的探索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唱唱、跳跳、踏踏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
社会区:我们将凤阳八大风景区的图片分别张贴在墙上,孩子们担任小导游,根据已有的社会经验向大家介绍凤阳,孩子们都很有成就感,每天都会有孩子积极地参与。
建构区:我们把凤阳的典型建筑图片,如龙兴寺、明皇陵、鼓楼等张贴在墙上,幼儿运用积木模仿摆造出建筑模型。这一活动区深受男孩子的喜爱。当他们摆好后会自豪地向同伴介绍他的建造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空间建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的能力,对他们的语言发展也是很好的促进。
事实上,本土材料的获得不但非常方便、价格便宜,而且本土材料蕴含着许多的美学、科学原理,同时孩子在玩耍中自然而然会对本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它将抽象的“家乡、祖国”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自然而然地在区域活动中渗透。
总之,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本土材料,幼儿与教师之间是互动的,幼儿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敢于思考、敢于尝试、敢于选择,敢于创新,真正体现幼儿主体性的内涵。同时也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改革思路,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使我园的活动区活动更具时效性,也更具有本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