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y3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英语听力教学起步较晚,教学现状令人担忧,特别是多位于中小城市的地方大专院校的英语听力教学,更是问题严重。本文从地方大专院校的英语听力教学特性和现状出发,结合调查数据,分析英语听力教学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模式。
  关键词: 地方大专院校英语专业 听力教学 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等教育同时也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并逐步完善及加大地方高校的建设。特别是在“入世”以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都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频繁的交流,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当代国际交流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2002年年底教育部启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就是改变英语课程过于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倡导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变“哑巴式”英语为“实用型”英语。作为地方高校序列的地方大专院校也承担起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但是由于师资和设施等方面的原因,地方大专院校在英语教学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尤其体现在英语听力的教学过程中。
  一、地方大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内涵和特殊性
  (一)地方大专院校的含义
  地方大专院校是指传统上隶属于省市,主要靠地方财政供养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主要面向所属地的招生,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职能。
  (二)英语听力教学的含义
  英语听力能力是听懂以英语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口头交际活动的能力,英语听力教学是培养学习者这种能力的活动。建构主义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2]因此,英语听力教学应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教育主体,两者通过情境、协作、会话等交互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听懂英语语言的口头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地方大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特殊性
  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一些必要的条件之上的,比如语言环境、高水平的交流对象、个体良好的语音能力等。地方大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特殊性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
  1.特殊的英语语言环境。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普遍缺乏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学习者们多数时间只能对着书本背诵单词,记忆语法规则。没有实践交流的语言是无法被听懂和理解的。众多地处不发达地区的地方大专院校情况尤其如此,一是不发达地区英语的现实使用率非常低,二是学生自主听、说英语的意识很差。笔者在任教学校对大专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出150份问卷,收回141份,其中130份有效问卷显示,每周训练英语听力3次以下者有94人(72.3%),4~6次者27人(20.8%),7次以上者只有9人(只占6.9%);其中每次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长30分钟以上者只有20人(只占15.4%),20分钟左右者38人(29.2%),10分钟以下者16人(12.3%),不进行或不确定英语听力训练时长者为56人(43.1%)。英语学习者不听英语,就不可能用英语交流,地方大专院校所进行的英语听力教学是在一种糟糕的英语语言环境中进行的。
  2.特殊的语音现象。
  地方大专院校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职能,其生源主要来于所属地。也就是说,地方大专院校的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方言基本一致,其发音特征非常相似。母语特别是方言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这些具有相似发音特征的英语学习者在说英语时会产生相似的语音发音失误,且难以相互纠正,进而给英语听力的提高带来很大的阻碍。
  3.特殊的教育指导思想。
  我国推行应试教育的时间较长,其重语法、写作,轻听力、口语的思想影响较深。家长和学校都将考试拿高分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目标,从而严重无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所具有的交际性,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的初高中英语教学被称为“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原因。这种教育指导思想培养出的学生在英语听力的学习方面不尽如人意,给大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一些困惑。
  二、地方大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地方大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概述
  结合上文提到的英语听力教学的特殊性,地方大专院校听力教学现状便可见一斑。
  1.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设施落后。
  当前地方大专院校运用较多的教学模式还是简单的三步式,即“讲单词—放录音—对答案”,教师和学生都觉得课堂枯燥无味,导致教学效果差。更有部分院校专门的语音教室不够,语音设备跟不上大专英语听力训练要求,教师上课时可选择的手段较少,学生听音吃力。
  2.学生对英语听力不重视,听力习惯不好,英语听力基础较薄弱。
  根据问卷调查中英语专业学生每周英语听力训练频率和时长的数据,笔者发现,在回收的13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多次英语听力考试平均成绩在85~100分者23人,只占总数的17.7%;60~85分者70人,占总数的53.8%;40~60分者20人,占总数的15.4%;40分以下者17人,占总数的13.1%。
  3.教师英语听力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部分地方大专院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仍然局限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应该掌握多少词汇量的规定,把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并极大地忽视听力课程的教学。还有部分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不是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能力的开发训练,而是一味地讲解单词和听力材料的意思,变相地将英语听力课上成英语阅读课。此外,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大部分大专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都将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忽视学生在走上社会以后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3]   (二)地方大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概述
  目前大多数地方大专院校教师英语听力课上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放录音—学生答题—教师放录音,这种机械性的教学活动效率低、效果差,课堂气氛单调、枯燥,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不少研究者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将听力课堂分为听前、听中和听后的三步式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辅助手段,调动视听效果的听力教学模式,如运用多媒体辅助听力教学和欣赏影视歌曲作品来增强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或生生间的互动协作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口语交流,以说促听的情境互动型听力教学模式。
  这些新提出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但是,这些新模式的提出都是以学生已有的扎实的英语听说基础为前提的。试想让一群英语听说能力本来就差又没有良好的听音习惯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英文影视欣赏和英语情境互动,结果会是如何?因此,要找到一个适合地方大专院校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首先就应该仔细分析地方大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和原因。
  (三)地方大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地方大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方面。英语听说基础差和课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习惯缺失是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问题,这是导致当前多数听力模式失效的原因。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甚至缺失,直接导致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厌学甚至害怕。
  第二,教师方面。首先,由于教师观念落后,英语听力教学的重点并未转向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的真实英语听力水平与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要求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学生越学越受打击、越没信心。其次,部分地方大专院校的英语教师自身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本身英语听说水平不足,跨文化知识欠缺,无法做到给学生提供有用的指导。
  第三,学习氛围方面。由于地方大专院校多处于中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地道英语的机会较少,甚至一些院校连外教都未聘请;加之学生多来自农村,缺少说英语的习惯,整个院校的英语学习氛围不浓。这样一来,学生的英语听力就缺少成长的土壤。
  三、地方大专院校的听力教学对策
  基于以上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导致地方大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最根本原因是学生英语听说基础的薄弱及学习兴趣的缺失。夯实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基础和培养相应的学习兴趣,光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提出“课堂与课外,听力加口语”的听力教学模式。
  在听力课堂上,教师把握好对听力技巧的点拨,听前进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讲解,创设情境,重视听说配合。教师在听力材料上应该不拘泥于固定课本,多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内容。
  在课外开展英语交流活动,弥补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基础差的不足,采取寓学习于生活的方法。首先,听力教师在确定教学计划和内容时应与口语教师、语音教师进行共同商讨。听、说不分家,只有对学生的发音、语音语调和其他口语方面的状况都了解清楚,才能更好地找到其听力薄弱的原因,然后找准突破口进行侧重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其次,课外开展一些英语交流活动,内容尽量生活化,让每个同学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最后,教师可布置听音家庭作业,从单词和短语的朗读录音开始,逐步加大难度。
  结语
  听力教学模式的采用最后还得取决于其可执行性,只有与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会带来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地方大专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教学条件、教师观念和水平都对听力教学模式的选择产生限制,“课堂与课外,听力加口语”的听力教学模式侧重于夯实学生的听说基础,讲究听、说互补,势必要求任课教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这对教师的奉献精神是一大检测。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教育部,1999.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3.
  [3]张金艳.关于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新尝试[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
  [4]乔蓉.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25).
  此文为江西省抚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地方大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类智能是多元而非单一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优势智能。中职学校由于学生的特殊性,数学评价应有别于传统教学评价,不能局限于对结果的评价。应实施多元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及评价方式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同时多元化评价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强调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个体发展。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评价 中职数学教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
摘 要: 学习活动是一项群体性的互助学习过程,既有学生个体的有效独立活动,又有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助合作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养成。基于此,作者对高中生数学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合作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常言道“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这些都形象生动地阐述了
摘 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  引言  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摘 要: 探究性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在其使用方法、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何使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更“行之有效”,是值得广大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教师应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营造浓厚的探究性氛围,设置操作性较强的探究性问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能够简单地让学生凭借记忆与模仿来完成,而是要让学
摘 要: 导学式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价值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导学式教学法 实施策略  导学式教学法是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教师的诱导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努力为学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是一门艺术,并且是一门实践着的艺术。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数学教学,从一开始便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呈现出与其他流派不太一样的理性色彩。因为一切的教学活动都需要自觉而理性地接受儿童学习心理的检阅,并最终以是否基于、符合并促进儿童的学习心理为其重要的检验标准。  一、在课堂教学中“诱而导之”  在教学中灵动的教学不在于试图去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关系,使其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并采用有效的引导策略强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引导 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 示范作用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可以看到,某些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有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任何语言都有其文化内涵。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文中挑选的一些句型,从比喻用语差异﹑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社会体制三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教学过程中导入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比喻用语 价值观 宗教信仰 社会体制  美国外语教育协会在其提出的外语能力要求中已经把文化列为交流能力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
温岭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的重点地区之一,其中海水池塘面积2万亩,主要养殖方式为虾贝、虾贝蟹混养等模式,混养的贝类品种主要有缢蛏、泥蚶、青蛤.在虾贝混养模式中常放养对虾苗
基于发展FTTH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分析了当前世界及我国发展FTTH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适合我国国情的FTTH接入技术及有关本光纤到户(FTTH)的决方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