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胶南大村镇;科学发展;富裕;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6-0043-02
位于山东省胶南市藏马山以西的大村镇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镇域内山、水资源丰富,有藏马山、白马河和灵龟湖;文化底蕴深厚。是龙马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明末清初大文学家丁耀亢的故里,被评为青岛市“书画之乡”和山东省、青岛市的“文化先进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青岛城市发展组团之一琅琊组团外围的一个重要发展极。近几年来,大村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确立了“民富镇强促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有效推进了“和谐富美新大村”的建设步伐。
(一)以“民富”为落脚点,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富民工程
大村镇结台本地实际,提出了打造“北方食用菌产业镇”的目标,确立了“菌、牧、林、茶、菜”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发展以香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和畜牧业,并坚持在科技化服务、合作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上做好文章。他们先后与青岛农业大学、山东财政学院等高校签定了现代农业产学研合作协议,建成了汉森香菇、新乡黑木耳、大石岭蔬菜等10多个产学研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聘请农业方面专家组成新农村大学堂讲师团指导农业产业发展。全面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注册了“汉之林”、“馨香”、“藏马山”等6个农产品商标,香菇、黑木耳、茶叶等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坚持以“兴办合作社、共走致富路”为宗旨,先后注册成立了青岛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岛龙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青岛市首家工商局注册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土地流转合作社——青岛穆龙谷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在此基础上,全镇已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涉及食用菌、茶叶、畜牧养殖等多个方面。到目前,全镇已有50多个村2000多个农户发展食用菌面积5000亩以上;规范和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余个;林业面积达到10.2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56.7%;发展茶园面积5000多亩,新建茶厂6家,其中,“石锅绿云”、“泰峰”牌绿茶等农产品先后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食用菌产业为大村镇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今后一个时期,该镇将按照“一亩菌脱贫、三亩菌致富、十亩菌奔小康”的农民增收原则,努力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是在“量”上有新突破,力争2009年底生产菌棒达到1亿棒,2010年全镇实现户均一亩菌。二是在“质”上有提高。首先是丰富食用菌种类,引进新优特品种,在原有基础上再引进茶树菇、台湾秀珍菇和黑木耳单耳等品种,建设高标准的食用菌种植示范、培育区;其次是做好品牌注册和绿色食品认证等工作,努力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争取使“汉之林”、“藏马山”等品牌成为青岛、省级名牌,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用发展工业的思维指导农业,规划食用菌产业发展布局,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带动等方式吸引农业项目入驻,分别建设香菇、黑木耳和秀珍菇等产业园区。四是积极筹建食用菌科技馆、食用菌产品交易市场和举办食用菌节,进一步研究食用菌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
缺少资金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多年以来,大村镇努力寻求破解这一难题。按照“创业富民,金融先行”的思路,结合胶南市农民创业基金贷款的发放,该镇与市农村信用社联合开展了文明信用工程试点工作。先后被青岛市及省农村信用社列为“文明信用工程”试点单位。文明信用工程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信贷工作效率,防范了信贷风险,促进了乡村文明,给全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从而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以“镇强”为立足点,培植骨干企业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促进镇域经济繁荣发展
培植骨干企业。实现工业强镇。采取“二次创业、增资扩产、技术创新、嫁接改造”等方式培植骨干企业,积极引导青岛巨航机械有限公司进行科技创新,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与上海煤炭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不断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合作研制开发的耐磨涂层复合板和滚筒包胶等2项产品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钢丝绳胶带拔头机、金属网耐灼烧带、隔爆型饮水机等4项专利技术获得审批,企业也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08年,该企业还一次性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青岛市级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将每年销售收入的5%用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为企业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招商兴镇。先后成功引进了青岛爱玲贸易实业、青岛圣达菲、华狮化工、台湾士商以及韩国首尔框等内外资项目。根据新的经济形势,为主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该镇主动调整招商策略,以现代农业和生态资源优势为基础,把招商引资重点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转移。一是引进秀珍菇种植和食用菌产品深加工项目。在镇驻地选择一处占地50亩左右的土地(或厂房),由台湾客商投资200万美元以上。对食用菌进行深加工,把香菇、木耳、秀珍菇加工成各种生熟食品,有的可以加工饼干一样的食品直接食用,有的可加工成奶粉一样的保健食品,适宜各类人群饮用,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建设名符其实的食用菌产业镇。二是围绕灵龟湖、藏马山开展乡村旅游开发。已聘请台湾方面的规划专家对几处重点区域进行了规划和项目策划,吸引台湾客商前来开发。三是引进台湾养猪项目。已与台商达成初步意向,选择一处约100亩的土地,邀请台湾客商投资建设良种猪场。同时将台湾先进的养殖方法和经验传播到养殖户中,推行“鱼塘+养猪场+沼气池”等综合养殖模式,实现规模化、科学化养殖,建立优良生猪生产基地。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畜牧业发展。
(三)以“促和谐”为最终目标,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社会环境
近年来,该镇在修路、建桥、自来水等实事惠民工程方面已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改善镇驻地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越的生产生活环境。2008年,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用于镇驻地道路建设和排水管网改造以及面积近5000平米的汇商路商业网点改造。完成18个村近20多公里的村村通道路硬化和32个村的主街道硬化,硬化面积9万多平米。新农村建设工程稳步推进,进一步配套完善了新农村样板村草场村邻里中心的各项设施,并实施了农民公寓建设工程;新农村试点村河北村商务综合楼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下一步,该镇借助青岛市建委等有关单位结对帮扶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设施配套。加大镇驻地主要道路的改造力度,并进行重新规划和绿化,为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和实施城镇化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以红草岭村为试点,实施新农村建设暨农民节能住宅可行性项目。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联姻房地产企业进行旧村改建,实现太阳能利用、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沼气或秸秆焚烧技术和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的综合利用,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节能型住宅示范村。按照“拉长学堂链、远程网”的思路,继续发挥新农村大学堂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了对党员群众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转移。新农村大学堂累计培训各类人员3万多人次,转移劳动力1.8万多人,就业指导8000多人。
关注民生,要把关心社会事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近几年,该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修缮校舍,购买微机等教育教学设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着力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为教师、学生提供更为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重视农村医疗卫生环境改善。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镇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镇域医疗服务设施更加完备,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关心老年人生活,投资150多万元建设了镇中心敬老院,并配备专职管理和服务人员。切实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此外,计划生育工作水平逐步提高,民政、残联、老龄、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党建工作做得好,可以有效地推进社会和谐。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打造干事创业的班子队伍,该镇结合机关干部包村、领导干部带案下访以及“四民”走访等活动,开展了“满意在大村”主题实践活动,并以“记党史、话开放、做表率、创业绩”党员教育活动为主线,切实改善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百姓对机关干部工作的满意度,让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示范作用更加突出,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和谐。先后有100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发展成为致富带头人。在食用菌、茶叶、畜牧养殖等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逐步形成了一种“机关干部指导、村两委领导、村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创业致富氛围。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6-0043-02
位于山东省胶南市藏马山以西的大村镇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镇域内山、水资源丰富,有藏马山、白马河和灵龟湖;文化底蕴深厚。是龙马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明末清初大文学家丁耀亢的故里,被评为青岛市“书画之乡”和山东省、青岛市的“文化先进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青岛城市发展组团之一琅琊组团外围的一个重要发展极。近几年来,大村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确立了“民富镇强促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有效推进了“和谐富美新大村”的建设步伐。
(一)以“民富”为落脚点,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富民工程
大村镇结台本地实际,提出了打造“北方食用菌产业镇”的目标,确立了“菌、牧、林、茶、菜”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发展以香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和畜牧业,并坚持在科技化服务、合作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上做好文章。他们先后与青岛农业大学、山东财政学院等高校签定了现代农业产学研合作协议,建成了汉森香菇、新乡黑木耳、大石岭蔬菜等10多个产学研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聘请农业方面专家组成新农村大学堂讲师团指导农业产业发展。全面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注册了“汉之林”、“馨香”、“藏马山”等6个农产品商标,香菇、黑木耳、茶叶等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坚持以“兴办合作社、共走致富路”为宗旨,先后注册成立了青岛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岛龙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青岛市首家工商局注册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土地流转合作社——青岛穆龙谷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在此基础上,全镇已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涉及食用菌、茶叶、畜牧养殖等多个方面。到目前,全镇已有50多个村2000多个农户发展食用菌面积5000亩以上;规范和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余个;林业面积达到10.2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56.7%;发展茶园面积5000多亩,新建茶厂6家,其中,“石锅绿云”、“泰峰”牌绿茶等农产品先后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食用菌产业为大村镇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今后一个时期,该镇将按照“一亩菌脱贫、三亩菌致富、十亩菌奔小康”的农民增收原则,努力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是在“量”上有新突破,力争2009年底生产菌棒达到1亿棒,2010年全镇实现户均一亩菌。二是在“质”上有提高。首先是丰富食用菌种类,引进新优特品种,在原有基础上再引进茶树菇、台湾秀珍菇和黑木耳单耳等品种,建设高标准的食用菌种植示范、培育区;其次是做好品牌注册和绿色食品认证等工作,努力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争取使“汉之林”、“藏马山”等品牌成为青岛、省级名牌,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用发展工业的思维指导农业,规划食用菌产业发展布局,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带动等方式吸引农业项目入驻,分别建设香菇、黑木耳和秀珍菇等产业园区。四是积极筹建食用菌科技馆、食用菌产品交易市场和举办食用菌节,进一步研究食用菌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
缺少资金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多年以来,大村镇努力寻求破解这一难题。按照“创业富民,金融先行”的思路,结合胶南市农民创业基金贷款的发放,该镇与市农村信用社联合开展了文明信用工程试点工作。先后被青岛市及省农村信用社列为“文明信用工程”试点单位。文明信用工程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信贷工作效率,防范了信贷风险,促进了乡村文明,给全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从而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以“镇强”为立足点,培植骨干企业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促进镇域经济繁荣发展
培植骨干企业。实现工业强镇。采取“二次创业、增资扩产、技术创新、嫁接改造”等方式培植骨干企业,积极引导青岛巨航机械有限公司进行科技创新,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与上海煤炭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不断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合作研制开发的耐磨涂层复合板和滚筒包胶等2项产品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钢丝绳胶带拔头机、金属网耐灼烧带、隔爆型饮水机等4项专利技术获得审批,企业也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08年,该企业还一次性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青岛市级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将每年销售收入的5%用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为企业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招商兴镇。先后成功引进了青岛爱玲贸易实业、青岛圣达菲、华狮化工、台湾士商以及韩国首尔框等内外资项目。根据新的经济形势,为主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该镇主动调整招商策略,以现代农业和生态资源优势为基础,把招商引资重点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转移。一是引进秀珍菇种植和食用菌产品深加工项目。在镇驻地选择一处占地50亩左右的土地(或厂房),由台湾客商投资200万美元以上。对食用菌进行深加工,把香菇、木耳、秀珍菇加工成各种生熟食品,有的可以加工饼干一样的食品直接食用,有的可加工成奶粉一样的保健食品,适宜各类人群饮用,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建设名符其实的食用菌产业镇。二是围绕灵龟湖、藏马山开展乡村旅游开发。已聘请台湾方面的规划专家对几处重点区域进行了规划和项目策划,吸引台湾客商前来开发。三是引进台湾养猪项目。已与台商达成初步意向,选择一处约100亩的土地,邀请台湾客商投资建设良种猪场。同时将台湾先进的养殖方法和经验传播到养殖户中,推行“鱼塘+养猪场+沼气池”等综合养殖模式,实现规模化、科学化养殖,建立优良生猪生产基地。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畜牧业发展。
(三)以“促和谐”为最终目标,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社会环境
近年来,该镇在修路、建桥、自来水等实事惠民工程方面已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改善镇驻地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越的生产生活环境。2008年,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用于镇驻地道路建设和排水管网改造以及面积近5000平米的汇商路商业网点改造。完成18个村近20多公里的村村通道路硬化和32个村的主街道硬化,硬化面积9万多平米。新农村建设工程稳步推进,进一步配套完善了新农村样板村草场村邻里中心的各项设施,并实施了农民公寓建设工程;新农村试点村河北村商务综合楼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下一步,该镇借助青岛市建委等有关单位结对帮扶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设施配套。加大镇驻地主要道路的改造力度,并进行重新规划和绿化,为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和实施城镇化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以红草岭村为试点,实施新农村建设暨农民节能住宅可行性项目。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联姻房地产企业进行旧村改建,实现太阳能利用、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沼气或秸秆焚烧技术和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的综合利用,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节能型住宅示范村。按照“拉长学堂链、远程网”的思路,继续发挥新农村大学堂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了对党员群众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转移。新农村大学堂累计培训各类人员3万多人次,转移劳动力1.8万多人,就业指导8000多人。
关注民生,要把关心社会事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近几年,该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修缮校舍,购买微机等教育教学设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着力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为教师、学生提供更为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重视农村医疗卫生环境改善。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镇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镇域医疗服务设施更加完备,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关心老年人生活,投资150多万元建设了镇中心敬老院,并配备专职管理和服务人员。切实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此外,计划生育工作水平逐步提高,民政、残联、老龄、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党建工作做得好,可以有效地推进社会和谐。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打造干事创业的班子队伍,该镇结合机关干部包村、领导干部带案下访以及“四民”走访等活动,开展了“满意在大村”主题实践活动,并以“记党史、话开放、做表率、创业绩”党员教育活动为主线,切实改善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百姓对机关干部工作的满意度,让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示范作用更加突出,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和谐。先后有100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发展成为致富带头人。在食用菌、茶叶、畜牧养殖等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逐步形成了一种“机关干部指导、村两委领导、村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创业致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