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土地整理项目区耕地质量环节入手,详细探究了项目建设前和完成后的耕地质量变化情况。通过结果来看,土地整治影响着项目区耕地质量的提升,土地整治后项目区耕地的自然质量以及经济指数等均有了明显的提升,为土地整治工程耕地质量评价制度的制定提供良好的依据,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方式
0 前言
耕地是保证人类稳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当前,采取怎样的方式来管理和利用耕地资源,提高粮食整体生产水平,维护粮食生产安全,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做好土地整治工作是提高耕地质量的主要方式,不过,在我国以往的土地整治工作中,通常是以扩大耕地面积为主。伴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稳定实施,有的区域为了达到扩大耕地面积的目的,出现了占优补劣的不良现象,在这一现状下,相关研究人员和政府部门逐渐加大了对土地整治的关注度,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以某区域为例,提出了对项目区耕地自然质量评价因素和经济系数等的获取方式以及评价模式。
1 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的更新评价环节
在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期间,主要是将区域内耕地变化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从土地整治区建设内容等方面入手,明确相关的影响因素,采取室内分析与野外勘察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取土地整治区域中的评价指标,以此确保土地整治区整治后评价数据的准确性。
1.1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来讲,耕地自然质量评价因素包含了多方面内容,大体上表现为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灌溉设施以及排水条件等。
所谓土地整治,主要是指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整治山、水、林、田、湖和草等多个方面,以此提升耕作效率,扩大耕地面积,在改善农业生态条件的基础上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对于不同区域的土地整治项目来讲,涉及的工程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到灌溉排水以及土地平整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同时会受地形坡度、土层厚度以及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土地整治项目区建设内容的影响下,不同项目区域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类型以及变化情况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1.2明确有关的指数系数
2 项目区耕地质量更新评价现象
2.1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区域资料的整合
通过探究得出,该区域有一项国家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成功验收,其中,该项目整体耕地面积大约为2490.75hm2,项目区域包含了两个区片,由于这两个区片相互连接,因此,在研究期间,可以将两个区片合为一个进行耕地质量变化现象分析。
2.2耕地质量建设前的耕地等别
土地整治区建设前平均耕地质量等指数的计算是依据收集获取的现有耕地质量成果,通过对土地整治区等别指数进行面积加权平均,获取最终的项目区建设前平均利用等别。
2.3耕地质量建设后耕地自然质量等别评价
面对面积不大的项目区来讲,建设后项目区范围内耕地的土壤、地形以及利用水平都是相同的,项目区域的各个耕地图斑分等属性以及等指数都一样。而面积较大的项目区正好相反,建设后项目区中不同地块的土壤和利用水平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不同耕地图斑的等指数和等别也都是不一样的。
2.3.1更新分等因素指标
土地整理项目区域内主要实施的工程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对于项目中高低不平不利于耕作的区域,首先是将区域中耕作层的熟土剥开,然后平整土地,平整之后加以回填,因此,整理前后项目区耕地图斑的坡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通过分析耕地质量情况可以看出,在项目区中包含了地形坡度大于2°的地块,可以将此种类型的地形坡度更改成≤2°。农田水利工程规模较大,待实施之后,项目区中的耕地均变成可灌的耕地,以此提升灌溉率,保障作物健康生長。项目中排水工程的大力开展,使得项目中生产路侧均布设了排水斗渠以及农沟等,形成了健全的排水网络,并且不会发生堵塞问题,可以保证项目区域内的排水需求。
2.3.2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区建设后耕地平均等别
把建设完成的耕地图斑等指数进行面积加权平均,获取建设后各项目区的平均等指数。下表是土地整理项目区建设前后的平均等别指数对比表格:
从上列图表中可以看出,建设后项目区平均自然质量等指数以及经济等指数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不过,因为等别划分的等指数区间比较大,所以,平均自然质量等别没有明显的改变。
3 结语
本次研究工作明确规范了土地整治项目区建设后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情况,并且对于项目耕地自然质量评价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索,以此为土地整理工程耕地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利娜,樊雷.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方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1):84-86+98.
[2]马能,黄义忠.基于工程效益影响修正的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05):860-865.
[3]罗睿,何腾兵,李博,朱红苏,刘眭.土地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的等级评价:以凤冈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03):86-91.
作者简介
黄梓浩(1992-),男,广东广州,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单位: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方式
0 前言
耕地是保证人类稳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当前,采取怎样的方式来管理和利用耕地资源,提高粮食整体生产水平,维护粮食生产安全,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做好土地整治工作是提高耕地质量的主要方式,不过,在我国以往的土地整治工作中,通常是以扩大耕地面积为主。伴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稳定实施,有的区域为了达到扩大耕地面积的目的,出现了占优补劣的不良现象,在这一现状下,相关研究人员和政府部门逐渐加大了对土地整治的关注度,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以某区域为例,提出了对项目区耕地自然质量评价因素和经济系数等的获取方式以及评价模式。
1 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的更新评价环节
在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期间,主要是将区域内耕地变化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从土地整治区建设内容等方面入手,明确相关的影响因素,采取室内分析与野外勘察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取土地整治区域中的评价指标,以此确保土地整治区整治后评价数据的准确性。
1.1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来讲,耕地自然质量评价因素包含了多方面内容,大体上表现为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灌溉设施以及排水条件等。
所谓土地整治,主要是指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整治山、水、林、田、湖和草等多个方面,以此提升耕作效率,扩大耕地面积,在改善农业生态条件的基础上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对于不同区域的土地整治项目来讲,涉及的工程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到灌溉排水以及土地平整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同时会受地形坡度、土层厚度以及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土地整治项目区建设内容的影响下,不同项目区域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类型以及变化情况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1.2明确有关的指数系数
2 项目区耕地质量更新评价现象
2.1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区域资料的整合
通过探究得出,该区域有一项国家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成功验收,其中,该项目整体耕地面积大约为2490.75hm2,项目区域包含了两个区片,由于这两个区片相互连接,因此,在研究期间,可以将两个区片合为一个进行耕地质量变化现象分析。
2.2耕地质量建设前的耕地等别
土地整治区建设前平均耕地质量等指数的计算是依据收集获取的现有耕地质量成果,通过对土地整治区等别指数进行面积加权平均,获取最终的项目区建设前平均利用等别。
2.3耕地质量建设后耕地自然质量等别评价
面对面积不大的项目区来讲,建设后项目区范围内耕地的土壤、地形以及利用水平都是相同的,项目区域的各个耕地图斑分等属性以及等指数都一样。而面积较大的项目区正好相反,建设后项目区中不同地块的土壤和利用水平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不同耕地图斑的等指数和等别也都是不一样的。
2.3.1更新分等因素指标
土地整理项目区域内主要实施的工程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对于项目中高低不平不利于耕作的区域,首先是将区域中耕作层的熟土剥开,然后平整土地,平整之后加以回填,因此,整理前后项目区耕地图斑的坡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通过分析耕地质量情况可以看出,在项目区中包含了地形坡度大于2°的地块,可以将此种类型的地形坡度更改成≤2°。农田水利工程规模较大,待实施之后,项目区中的耕地均变成可灌的耕地,以此提升灌溉率,保障作物健康生長。项目中排水工程的大力开展,使得项目中生产路侧均布设了排水斗渠以及农沟等,形成了健全的排水网络,并且不会发生堵塞问题,可以保证项目区域内的排水需求。
2.3.2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区建设后耕地平均等别
把建设完成的耕地图斑等指数进行面积加权平均,获取建设后各项目区的平均等指数。下表是土地整理项目区建设前后的平均等别指数对比表格:
从上列图表中可以看出,建设后项目区平均自然质量等指数以及经济等指数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不过,因为等别划分的等指数区间比较大,所以,平均自然质量等别没有明显的改变。
3 结语
本次研究工作明确规范了土地整治项目区建设后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情况,并且对于项目耕地自然质量评价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索,以此为土地整理工程耕地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利娜,樊雷.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方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1):84-86+98.
[2]马能,黄义忠.基于工程效益影响修正的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05):860-865.
[3]罗睿,何腾兵,李博,朱红苏,刘眭.土地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的等级评价:以凤冈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03):86-91.
作者简介
黄梓浩(1992-),男,广东广州,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单位: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