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文朗读 读出无限精彩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就是大声而清晰地读出课文内容,确保语义连贯不失本意。这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方式,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吸收知识的最佳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朗读主要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及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文本信息。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朗读教学的成效,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展开深入分析,以期让学生读出精彩。
  一、布置预读任务,加深文本理解
  为了让语文教学更有效率,教師可给学生布置预读任务。和预习任务不同的是,预读任务更侧重于读。通过预读,学生将对课文形成一个初步印象,也会同步梳理出很多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预读任务,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两个步骤操作。首先,粗读课文,重点厘清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其次,细读课文,重点分析文章中的重难点内容。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猴王出世》一课为例。在第一遍朗读时,教师要求学生先梳理课文中的生字词,在教材空白处作批注。然后,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查询,争取解决生字词。遇到无法解决的内容,进行重点记录,留待上课解决。只有做好这些基本工作,学生才能顺利地朗读原文。等完成一遍粗读后,教师可以提高标准,要求学生进行细读,也就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阅读原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原文,先概括整段的中心意思,再将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并试着划分全文的层次,知道整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两遍预读,学生已经解决课文中60%的问题,剩下40%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以解答心中的疑惑。
  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朗读教学,教师可以在开课前为学生布置预读任务。在预读的过程中,学生将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生字词,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成效,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创设朗读情境,激荡学生胸怀
  在开展朗读教学时,如果可以辅之以特殊的氛围,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成效。因为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朗读,更加倾向于默读、指读,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释放,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朗读、爱上朗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结合教学素材,为学生创造具有关联性的情境,这样才能发挥“情境”的功能。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女娲补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上朗读,教师要先研究课文内容,提炼其中的关键信息,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在《女娲补天》这则神话故事里,作者在一开始就已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如“轰隆隆的巨大响声”“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的洪水”“四处挣扎的人们”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模拟出符合环境氛围的声效,如加入雷声、洪水声、闪电声、大火燃烧的声音以及人们的呼救声等,以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在逼真的声效中,教师的声音清晰地传出来:“在远古时期,当女娲造人以后,世间本来太平祥和。但是有一天,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惊醒了久已沉睡的女娲,而人世间的灾难才刚刚开始……”此时此刻,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生都沉浸在教师的声音里。当朗读结束后,学生都情不自禁地捧起书本,认真地朗读文章。通过教师的有效示范,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别样的兴趣。
  创设有效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关键步骤。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模拟声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诵课文,其实就是在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从被动变为主动,并且乐于进行朗读活动。
  三、捕捉文章精华,朗读重点内容
  在开展朗读教学时,很多教师存在一个教学误区,认为朗读必须针对全文,不能针对某一部分。其实,朗读只是学习文本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一种限定教学思维的工具。朗读课文,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朗读全文过渡到朗读局部,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景阳冈》一课时,该文选自《水浒传》第23回,主要讲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这一章是经典桥段,备受读者的青睐。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先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的问题。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如果从头到尾朗读,势必会浪费很多的教学时间,而且不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针对这类由古典名著改编而成的课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捕捉文本的重点,重点朗读文本的核心部分,在深入品鉴中提高对文本的思想认知。而本文的重点就是“武松打虎”的过程,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重点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文笔的精妙。同时,教师也可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刻画武松这一形象?“武松打虎”到底精彩在何处?如此,既能完成朗读教学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未必需要针对全篇课文,也可以针对局部。当教师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核心部分,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愿的参与朗读活动。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实现朗读教学的目的。
  四、教师示范朗读,传授朗读秘诀
  朗读是一项技能,需要教师的悉心培养,学生才能形成朗读习惯并掌握朗读技巧。刚开始朗读时,学生的朗读情况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语气平淡、没有情感的起伏,整体比较死板。不论朗读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学生都用同样的语气和声调,因此很难打动听众。为了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教师不能让学生用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朗读训练,而应该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朗读技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容易出现丢字、漏字、读错音、语速和所读内容不一致、缺乏感情等问题。针对前四类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提示,让学生明白朗读不能一味图快,而应该以准确为前提,认真读出每一个字。针对“缺乏感情”这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归原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朗读技巧。
  例如,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作出了朗读示范,同时要求学生重点品读祖孙间的对话,尤其需要标出对话中的动词以及形容词。如,原文中提到祖父给“我”教诗词时,总是忍不住掉眼泪,而“我”并不理解祖父的心意,祖父也只能摇头叹气。在朗读这一片段时,学生需要注意语气、停顿,要揣摩人物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意识到朗读并不是简单的从头读到尾,而是应该结合人物的心情,用恰如其分的语气和停顿表达出来。
  案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教师为学生作出了正确的示范,让学生深入文本内容,揣摩人物心情,用合适的语调、语气完成情感的表达。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既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又能真正爱上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环节必不可少,也是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在开展朗读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营造恰当的情境,而且需要传授学生朗读的技巧,更需要打破常规,运用丰富的朗读形式,带给学生全新的朗读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并进行筛选、分析,内化为自己的一种学习收获,已经成为时下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姑且不说教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个个都是电脑操作高手,就连学生学习,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必要时亦需在手持终端环境下进行线上学习。尤其是网络授课和学习,更进一步说明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方面的不可或缺,这也是对教师和学生技术水平的一次培训和提高,其学习实效性亦是有目
期刊
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小学阶段则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好的阅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文本细读法,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对文章的内涵、修辞进行分析,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
期刊
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参与活动,促成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养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课程标准》中具体说明了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
期刊
计量单位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是发展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必要组成。但不管是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还是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都具有约定性、表征性和抽象性,是小学生理解和感知的难点。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教学该怎样推进呢?  一、实物感知,直接认识  直观性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面对人为约定的计量单位符号时,他们不仅希望能够直接理解记忆这些符号,也想知道符号背后的实际意义。对此,教师
期刊
反思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对学习活动进行的回顾、考察、分析以及调整过程,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让学生学会反思,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再判断,从而抓住教学思维本质,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通过反思,完成所学知识的再发现,从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具
期刊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一直都是教育者最为关心的热点话题。崔峦曾说:“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
期刊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尤其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利用多媒体与相关软件平台,识字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学习,识字写字的能力在日常一点一滴的积累中逐渐提高。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具体作用到语文课堂的识字教学中,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  一、运用多种感观 提升思维能力  将
期刊
比较思想,就是将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确定知识间的异同点,找到其中内在规律的一种数学思想。在小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比较思想,将更容易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提高学生辨别知识的能力,促进知识迁移,防止相似知识间混淆,更好地突出知识的特征,同时能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
期刊
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深化,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展露出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也有了新的要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传授,而是纳入“真学”标准,提出了“真学课堂”理念,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可以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让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真学课堂”理念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英语真教育的重要根基。  一、营造氛
期刊
统编版教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准,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并欣赏语言文字,不断积累阅读策略,并能够在此后的学习中应用此类策略。如果想要行之有效地展现出阅读策略单元的价值,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材编写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猜测阅读,充分感悟乐趣  就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设计来讲,在阅读策略单元中,之所以会先行呈现出具备阅读价值的文章,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阅读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