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班幼儿的绘画表现特点是由无表现意图的涂鸦向有表现意图的绘画转化的过程,想象力和创造力正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教师在出示范画前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发展特点,把握出示范画的最佳时机。同时,教师所出示的范画宜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体会创作的快乐。
[关键词]:小班 美术活动 范画出示
一、发现问题
在一次小班美术活动《海洋里的鱼》中,我照例在幼儿绘画前出示了我的范画,但在出示前我就在思考两个问题,即我应不应该在幼儿绘画前立刻就出示我的范画、怎样更好的利用范画。虽然我所选用的范画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同时也能表现我所要求幼儿达到的目标的,但是,正如我一开始所担心的一样,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内容千篇一律,很多都是对教师作品的模仿,很少有自己的创新,缺乏真情实感。而且,有部分幼儿还表示无从下手。由于小班幼儿仍处在思维发展的第一阶段即直觉思维行动阶段,从美术教育理论来说,这一时期(即罗恩菲尔德提出的涂鸦期)的幼儿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见异思迁”,在画画时往往不是先想好了再画,而是边画边想,思维范围上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和表面性。例如:当教师拿一幅范画展示给幼儿看,他们知道要画画,要模仿,但假如把范画拿走,模仿活动也就结束了,随之出现的可能是幼儿的自由涂鸦,或者转移活动兴趣。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小班的美术活动中,使用范画往往具有激发幼儿美术活动动机的作用,它不但能够引起活动,更能维持幼儿活动的兴趣,使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来进行。因此,在小班美术活动中,范画模式是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但对于教师应何时出示范画且怎样更好的利用范画,有必要思考采取几点策略。
二、解决问题
(一)小班美术活动中,教师出示范画的时间不宜过早
小班幼儿处在3~4岁的年龄阶段,喜爱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仍不完善。绘画的表现特点是一个由无表现意图的涂鸦向有表现意图的绘画转化的过程,但是,表现动机和信心都十分脆弱,易发生动摇。若在美术活动一开始就出示范画,容易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幼儿本来就对教师所阐述的内容没有具象性的了解,而教师又及时的出示了范画,根本就没有给幼儿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这种急于求成的方式导致幼儿根本就没有消化、喘息的机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硬生生的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模仿,而对于那些能力稍弱的孩子来说,当然是无从下手。所以,在小班美术活动中,教师出示范画时间不宜过早。
(二)美术活动中,教师出示范画前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
学前时期是感觉教育重要的时期,绘画活动更是运用各种感官完成的。在此过程中,有感知某一事物到创造出另一种事物,需要思考、需要在感知的事物中进行筛选,建立整体表象,其中的核心是思考。小班幼儿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幼儿可以回忆起前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件并进行描绘。若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先请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所见到过的场景及相关的生活经验,幼儿就能有话可说,有画好画。
2010年是绍兴建城2500年的纪念,绍兴举行了大型焰火庆典,多姿多彩的焰火在天空中百花齐放,展现出古城绍兴的魅力。很多幼儿观看了此次庆典,纷纷向我描述他(她)所见到的焰火晚会场景。而且,烟花的确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几乎每位幼儿都亲历过。于是,我抓住这次契机,在班里开展了一次以《美丽的焰火晚会》为主题的美术活动,在幼儿动手绘画前,我没有立即出示一幅幅精美的范画,而是请幼儿来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烟花像什么、你会怎么画?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烟花的形状像太阳,有的说像棒棒糖,有的说像妈妈长长的头发,有的说像小星星,有的说像溜溜球,有的说像开放的花朵,颜色也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幼儿说出了许多超乎我想象的东西,使我倍感欣喜。将幼儿所述一一绘画于黑板后,我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幼儿展示了美丽的烟花实图和范画,各种形状、颜色不一的烟花激起了幼儿创作的欲望。
幼儿心中都有了“谱”,这个时候出示的范画,我只是想让幼儿了解绘画时的构图和颜色搭配的技巧,以便更好的完成整幅作品。可想而知,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最终幼儿都愉快的完成了自己的创作。而在以往教学中,很少将思考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给予幼儿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少,常常是感知——讲解——作画的教学模式,最多提醒幼儿可以添画上一些背景等等,对于作画内容只需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如同将嚼碎的东西喂给孩子,使幼儿养成依赖性,不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在活动中让幼儿先思考再作画,大大地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
(三)小班美术活动中,欣赏性范画应多于操作性范画
作为创作前导的欣赏,在选择作品时一定要特别精心,其作品在形式上应具有鲜明的特征,让幼儿一目了然,能较快地把握其形式规律且容易引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这类范画即为欣赏性范画。这种直截了当的方法能使幼儿明确目标,通过对范画的欣赏,有效地提高审美能力与观察能力。操作性范画是解说作画步骤,以及重难点的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在直觉行动思维上表现明显的小、托班,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教会幼儿表达的技巧,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与能力,发展理解能力与概括处理画面的能力。但这类范画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对幼儿创造性有一定阻碍。因此,小班美术活动中,欣赏性范画应多于操作性范画。
三、总结
通过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班级幼儿对于绘画的兴致越来越浓厚了,而且绘画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绘画作品得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幼儿作品还登上了《绍兴晚报》,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了。于是,笔者将本班的班级特色制定为创意美术,旨在进一步的提高幼儿对有趣的美术活动的兴致,通过动手、动脑作画,让幼儿体验创作的快乐,也鞭策自己在幼儿美术教育的道路上不断的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
[2]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小班 美术活动 范画出示
一、发现问题
在一次小班美术活动《海洋里的鱼》中,我照例在幼儿绘画前出示了我的范画,但在出示前我就在思考两个问题,即我应不应该在幼儿绘画前立刻就出示我的范画、怎样更好的利用范画。虽然我所选用的范画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同时也能表现我所要求幼儿达到的目标的,但是,正如我一开始所担心的一样,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内容千篇一律,很多都是对教师作品的模仿,很少有自己的创新,缺乏真情实感。而且,有部分幼儿还表示无从下手。由于小班幼儿仍处在思维发展的第一阶段即直觉思维行动阶段,从美术教育理论来说,这一时期(即罗恩菲尔德提出的涂鸦期)的幼儿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见异思迁”,在画画时往往不是先想好了再画,而是边画边想,思维范围上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和表面性。例如:当教师拿一幅范画展示给幼儿看,他们知道要画画,要模仿,但假如把范画拿走,模仿活动也就结束了,随之出现的可能是幼儿的自由涂鸦,或者转移活动兴趣。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小班的美术活动中,使用范画往往具有激发幼儿美术活动动机的作用,它不但能够引起活动,更能维持幼儿活动的兴趣,使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来进行。因此,在小班美术活动中,范画模式是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但对于教师应何时出示范画且怎样更好的利用范画,有必要思考采取几点策略。
二、解决问题
(一)小班美术活动中,教师出示范画的时间不宜过早
小班幼儿处在3~4岁的年龄阶段,喜爱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仍不完善。绘画的表现特点是一个由无表现意图的涂鸦向有表现意图的绘画转化的过程,但是,表现动机和信心都十分脆弱,易发生动摇。若在美术活动一开始就出示范画,容易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幼儿本来就对教师所阐述的内容没有具象性的了解,而教师又及时的出示了范画,根本就没有给幼儿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这种急于求成的方式导致幼儿根本就没有消化、喘息的机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硬生生的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模仿,而对于那些能力稍弱的孩子来说,当然是无从下手。所以,在小班美术活动中,教师出示范画时间不宜过早。
(二)美术活动中,教师出示范画前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
学前时期是感觉教育重要的时期,绘画活动更是运用各种感官完成的。在此过程中,有感知某一事物到创造出另一种事物,需要思考、需要在感知的事物中进行筛选,建立整体表象,其中的核心是思考。小班幼儿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幼儿可以回忆起前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件并进行描绘。若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先请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所见到过的场景及相关的生活经验,幼儿就能有话可说,有画好画。
2010年是绍兴建城2500年的纪念,绍兴举行了大型焰火庆典,多姿多彩的焰火在天空中百花齐放,展现出古城绍兴的魅力。很多幼儿观看了此次庆典,纷纷向我描述他(她)所见到的焰火晚会场景。而且,烟花的确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几乎每位幼儿都亲历过。于是,我抓住这次契机,在班里开展了一次以《美丽的焰火晚会》为主题的美术活动,在幼儿动手绘画前,我没有立即出示一幅幅精美的范画,而是请幼儿来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烟花像什么、你会怎么画?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烟花的形状像太阳,有的说像棒棒糖,有的说像妈妈长长的头发,有的说像小星星,有的说像溜溜球,有的说像开放的花朵,颜色也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幼儿说出了许多超乎我想象的东西,使我倍感欣喜。将幼儿所述一一绘画于黑板后,我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幼儿展示了美丽的烟花实图和范画,各种形状、颜色不一的烟花激起了幼儿创作的欲望。
幼儿心中都有了“谱”,这个时候出示的范画,我只是想让幼儿了解绘画时的构图和颜色搭配的技巧,以便更好的完成整幅作品。可想而知,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最终幼儿都愉快的完成了自己的创作。而在以往教学中,很少将思考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给予幼儿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少,常常是感知——讲解——作画的教学模式,最多提醒幼儿可以添画上一些背景等等,对于作画内容只需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如同将嚼碎的东西喂给孩子,使幼儿养成依赖性,不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在活动中让幼儿先思考再作画,大大地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
(三)小班美术活动中,欣赏性范画应多于操作性范画
作为创作前导的欣赏,在选择作品时一定要特别精心,其作品在形式上应具有鲜明的特征,让幼儿一目了然,能较快地把握其形式规律且容易引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这类范画即为欣赏性范画。这种直截了当的方法能使幼儿明确目标,通过对范画的欣赏,有效地提高审美能力与观察能力。操作性范画是解说作画步骤,以及重难点的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在直觉行动思维上表现明显的小、托班,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教会幼儿表达的技巧,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与能力,发展理解能力与概括处理画面的能力。但这类范画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对幼儿创造性有一定阻碍。因此,小班美术活动中,欣赏性范画应多于操作性范画。
三、总结
通过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班级幼儿对于绘画的兴致越来越浓厚了,而且绘画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绘画作品得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幼儿作品还登上了《绍兴晚报》,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了。于是,笔者将本班的班级特色制定为创意美术,旨在进一步的提高幼儿对有趣的美术活动的兴致,通过动手、动脑作画,让幼儿体验创作的快乐,也鞭策自己在幼儿美术教育的道路上不断的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
[2]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