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荡的民国年代留给后人许多猜想,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可以想象那时候战乱割据的场面。在这样的世道背景下,一个人能否从容地生活,也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文明程度。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是旧上海的中医陈存仁,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从一个阔少变成贫家小子,又凭借个人的努力和运气,最终成为中医名师、报社老板、业界领袖,实现了重振门庭的意愿。书中所述情节曲折离奇,读来有趣。
表现旧上海的文字已经很多,却极少有人非常仔细地描写旧中国人的想法和做派。凭借医师的身份,陈存仁与上海滩上的三教九流都有交往。虽多次遭遇风险,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也因为陈医师经历过家道中落后的窘迫生活,对钱非常敏感,因此才会以银元为题,每篇都要谈到一块银元能买多少东西,让我们通过银元时代的市场变化,感知那个时代的生活,甚至了解到当时一户普通人家每月的消费结构。这也让我们从书中看到,民国时期的国人虽然活得并不安定,但骨子里有一种风华神采,那正是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明的具体体现。
曾经,我们是那样地抵触传统文化,后又发现,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根本就离不开自己固有的文化血脉。面对事业、金钱、婚姻和人际关系,现在的人已经变得不能再实惠了,直至不择手段。而在那时,哪怕是世事多灾多难,多数人还是很在意做人的清白。于是就不免感叹:和先前几辈子的国人相比,现代人已经拥有了扬眉吐气的资本,却好像只会张扬和蛮霸,却远不如前人那么从容镇定,而一个人一旦缺少了平和与散淡,也就缺少了心灵的宁静。
不能说我们悠久的文明已经失落,只能说,因为文化传承的血脉曾经遭受过损害,现代人虽然昂起了头,却弯下了腰,还以为这就是英雄气概。以这样的姿势能够行走多久?答案似乎被现实遮盖。
时势轮回,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又在身边开始重现。由于书中多次描述了赚钱和理财的方法,明确提出了地产才是致富最快的途径,因此又被许多人当成是一本理财的书籍。但是,没有了做人姿态,在赚钱和赚到钱的同时都会换来一种疲态,因为,再物质的社会也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再多的金钱也无法赎回失落的文明。
作者简介
陈存仁,原名陈承沅,1908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家。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师从丁甘仁、丁仲英父子,后自设诊所,独立行医,遂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
1928年创办国内第一份医药卫生常识方面的报刊《康健报》。
1935年主编三百余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1937年东渡日本收集汉医书籍四百多种,整理出版《皇汉医学丛书》。1949年赴港行医。1964年获韩国庆熙大学名誉博士衔。同年,编撰出版《中国医学史》。1979年应日本“讲谈社”之邀编撰《中国药学大典》四大册,并于四年后正式出版。1980年初获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名誉博士。1990年9月9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寓所。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是旧上海的中医陈存仁,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从一个阔少变成贫家小子,又凭借个人的努力和运气,最终成为中医名师、报社老板、业界领袖,实现了重振门庭的意愿。书中所述情节曲折离奇,读来有趣。
表现旧上海的文字已经很多,却极少有人非常仔细地描写旧中国人的想法和做派。凭借医师的身份,陈存仁与上海滩上的三教九流都有交往。虽多次遭遇风险,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也因为陈医师经历过家道中落后的窘迫生活,对钱非常敏感,因此才会以银元为题,每篇都要谈到一块银元能买多少东西,让我们通过银元时代的市场变化,感知那个时代的生活,甚至了解到当时一户普通人家每月的消费结构。这也让我们从书中看到,民国时期的国人虽然活得并不安定,但骨子里有一种风华神采,那正是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明的具体体现。
曾经,我们是那样地抵触传统文化,后又发现,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根本就离不开自己固有的文化血脉。面对事业、金钱、婚姻和人际关系,现在的人已经变得不能再实惠了,直至不择手段。而在那时,哪怕是世事多灾多难,多数人还是很在意做人的清白。于是就不免感叹:和先前几辈子的国人相比,现代人已经拥有了扬眉吐气的资本,却好像只会张扬和蛮霸,却远不如前人那么从容镇定,而一个人一旦缺少了平和与散淡,也就缺少了心灵的宁静。
不能说我们悠久的文明已经失落,只能说,因为文化传承的血脉曾经遭受过损害,现代人虽然昂起了头,却弯下了腰,还以为这就是英雄气概。以这样的姿势能够行走多久?答案似乎被现实遮盖。
时势轮回,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又在身边开始重现。由于书中多次描述了赚钱和理财的方法,明确提出了地产才是致富最快的途径,因此又被许多人当成是一本理财的书籍。但是,没有了做人姿态,在赚钱和赚到钱的同时都会换来一种疲态,因为,再物质的社会也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再多的金钱也无法赎回失落的文明。
作者简介
陈存仁,原名陈承沅,1908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家。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师从丁甘仁、丁仲英父子,后自设诊所,独立行医,遂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
1928年创办国内第一份医药卫生常识方面的报刊《康健报》。
1935年主编三百余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1937年东渡日本收集汉医书籍四百多种,整理出版《皇汉医学丛书》。1949年赴港行医。1964年获韩国庆熙大学名誉博士衔。同年,编撰出版《中国医学史》。1979年应日本“讲谈社”之邀编撰《中国药学大典》四大册,并于四年后正式出版。1980年初获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名誉博士。1990年9月9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