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各大高校相继构建服务于党建工作的网络信息平台。在这个信息平台的构建和运用过程中,相比过去,党建工作的效率在不断提高;但是从技术和配套机制以及预期效果的角度看,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对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网络的利用情况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 党建工作 网络化 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08)03-0086-03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实施的意义
步入信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全球经济、社会及公民生活的各个层面,促使人们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不断地发生改变。对高校的党建工作而言,网络化的冲击集中表现在对党的政治思想传播、宣传和接受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给党的工作制度及其运作模式也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无疑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它考验着我们的党建工作是否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发现新事物、善于挖掘新资源、精于利用新工具,以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切实提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绩效。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后的今天,学生党员的规模比例也随之增大。这无疑加大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难度,也为党建工作网络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工具和新的思路。
1、降低党建工作的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大学扩招后,各大高校党员人数和支部数量也随之增加,学校党的管理工作量因而加大。此外,高校所实施的弹性学年制、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休学创业政策,加强了新时期学生党员的流动性。针对此一状况运用数据库技术,不但有助于对各支部学生党员的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还方便了对“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对于日常的党务工作而言,借助网络平台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信息进行管理,有利于党员发展工作的高效运作。比如说,通过网络录入入党积极分子的资料信息,以模式化板块保存和更新其入党申请材料,并通过E-mail等技术寄存思想汇报,进而在网上进行考察和公示,甚至是评选优秀分子;另外,在网上设置党费管理系统,实现党费缴费电算化。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共享性和互动性,借助网络技术将信息管理工具运用到党建工作之中,可以使工作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取得快捷、省时、规范、有序、共享的效果,从而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2、抢占网络高地,提高党建思想教育工作的绩效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步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而言,网络上五花八门的各类信息及其背后的思想观念显然是瑕瑜互见。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必须提高其“网络辨别力”。当前,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和新事物几乎都来自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高校通过抢占网络宣传平台,丰富党校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加强宣传,不但有助于巩固和提高我国大学生党员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网络免疫力”,还因为网络特有的交互性和实效性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对党的思想理论学习的主动性。
3、强化学校党群关系,提升学生党员的形象
由于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学生党组织可以在网上建立起与学生群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便于其充分表达对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党群沟通方式无非是依靠文字信函、近距离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这些方式本身往往缺乏持续性和广泛性。特别是在调查访谈中,碍于情面和访谈对象的局部性,不少信息因而失真,从而难以全面监督和审查入党积极分子或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相反,通过开展网上论坛和学生党员网上公示等方式,促使学生党员和其他同学建立起一种“跨时空、开放性、平等性”的沟通桥梁。这必将有利于各级学生党组织切实接受群众的监督,并及时进行互动交流和必要的信息反馈,进而树立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发展现状
以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人们借助网络这个广阔的载体,使全球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文化发生剧烈的摩擦和碰击。这就不可避免地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显然是瑕瑜互见的。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一贯极为重视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此,高校的党组织利用网络平台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不断开发和完善网络对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
第一,建立高校一学院——系三位一体的党校网站,借助网络平台,保持各级党组织的互动性,提高党校组织活动和日常办公的工作效率。广东工业大学正在探索建立二级学院电子党建系统,开始实践网络发展党员工作,如积极分子网络化递交思想汇报,网络化党组织初步审查、反馈思想汇报,网络化发展对象政审,网络化发展对象公示,网络化入党志愿书填写指导以及网络支部会议等,保持上下级党组织的联动性。
第二,通过开发和利用数据库,对入党积极分子、新发展党员进行动态管理,健全党员发展工作的资料库管理。通过网络开展党员发展工作,有助于理顺和及时更新入党积极分子递交的思想汇报、中共(预备)党员的人数变化等归档工作。这些措施减少了日常党建流程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相关的党建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三,不断增添网上党校的栏目内容,利用视频编辑和web技术,丰富党建工作的内容,进而扩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比如说利用视频进行党校专题讲座学习,举办远程会议;利用email或BBS实现党群的互动以及在网页上设置栏目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广东的高校,比如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都相继实施了网上远程教育,分别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专题教育,通过网络视频讲座、网络党校测试系统等,努力提高党校教育质量。
第四,建立“书记信箱”、“党建社区”等email或BBS互动渠道,及时了解相关动态,为网上党校注入互动和反馈机制,加强党群关系。为了拓展党组织内外的民主性,不少高校在网上开设了“书记信箱”或者“党建社区”,广泛听取广大青年学生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并由专人负责及时回应学生的疑问。
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进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对党建工作网络化的日益关注和投入的不断增加,一些具有局限性和重复性的传统工作模式已有所改变和突破,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路和特征已经基本形成,但目前党建工作网络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制度结构层面上,相比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更新速率,现有的党建工作网络化进程滞后。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出发点之一在于简化、优化传统的党务工作程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组织生活、强化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功能,但是,目前高校党组织管理工作并未因为技术支持而高 效运作。比如发展高校党员的时候,在一系列的推优、培养、考察和公示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时间往往仍集中在模板式的填表造册和公式化的会议讨论中。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和聚合功能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党建工作网络化因而更容易流于形式。另外,眼下不少高校都试图通过开设“书记信箱”等途径来建立和完善师生之间的反馈和互动机制,但是,由于各高校党建工作系统尚缺乏一套成型的专业管理工作机制,这种反馈沟通工作往往被其他党务工作所左右。难以否认的是,目前这些“书记信箱”往往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一些群众和党员同志尝试性的意见和建议,通常都如石沉大海般鲜有回音,从而打击了他们继续通过网上互动机制进行沟通的积极性。这样一来,这些反馈和互动机制便成为一个空壳,通过党建工作网络化强化党群沟通联系的目标便难以实现。
其次,在工作观念层面上,数字化管理理念的缺位,制约了党建工作网络化软硬件的升级与发展。由于年龄和专业结构的限制,高校党建工作人员的网络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中老龄工作人员对网络所涌现的新事物不尽敏锐和了解,容易将工作网络化等同于办公自动化,从而未能深刻把握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发展趋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观念与新思维的缺失,影响了高校党组织在推进网络化的过程中对硬件配套、软件开发以及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目前,高校的党建系统几乎都面临技术管理人才相对匮乏的尴尬局面。为了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同时实现党建工作的集约化管理,各大高校都相继依托网络技术建立起各自的“红色网站”。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一日千里,如果高校的党建系统未能紧跟这个节奏,便难以把握时代的脉动,难以占据思想阵地的制高点,终难实现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实际效果。
最后,在技术管理层面上,党建网络化管理的效率亟需提高,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实质性效果仍需加强。总体而言,当前我国高校党校的网站几乎都出现了网页内容过于单一、更新迟缓以及亲和力不足的情况。这显然与当前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多元化趋势不相适应。各大高校党校网页都几乎同样设置了新闻动态、先进党员、支部生活、发展党员程序等栏目。客观上讲,这些“红色栏目”难以满足当前青年学生广泛、活跃和追求新奇的心理偏好。这也就不难理解,主动浏览点击所在高校党校网页的学生人数缘何寥寥可数。事实上,那些集中性地上党校网页浏览的学生可以将之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党支部委员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上网更新积极分子和新发展党员资料库,或者是查看近期上级组织下达的任务和相关文件;二是入党积极分子上网查找书写入党申请书的范本,完成党校网上试题考试等学习安排。可见,当前的高校党建网络在崇尚自由奔放、追求激情活跃的大学生面前,暴露出了感召力和亲和力上的明显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以上问题无疑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质效果。为早日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当前应当从管理规划、工作观念和技术操作三个层面入手,改进党建工作网络化的技术水平,完善网络管理的结构层次。
1、统一规划,建立并完善一个三级层次的高校党建系统
硬软件配套不齐全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的瓶颈。为了突破这个瓶颈,可以尝试构筑一个三级的党建系统,从结构层面看,它需要一个扁平式的管理架构,并有赖于一批专门管理人才方可维持;从技术层面看,则需要充分的硬件供应和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和维护。然而,目前党建工作网络化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在这个初级阶段,高校的党建信息管理系统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这就导致了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所必需的硬件、技术管理人才及其培训供应不足。于是,党建工作的集约型日常管理功能难以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资源要素未能实现优化配置。有鉴于此,高校的党组织应该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网络化的重要性并且对此进行整体性的系统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满足党建工作网络化的软硬件配套需要;与此同时,招聘、任用电脑技术过硬而又具有网络业务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技术管理队伍,实现党建工作网络化的专人管理,及时更新党建网络系统的主题内容并健全“书记信箱”等反馈机制。
2、转变观念,梳理党建过程中繁冗的中间环节
传统的党员发展程序必须经历几个重要程序:书写和递交入党申请书、推优、调查讨论、通表、公示、党员谈话以及领导审批等。由于入党培养的严肃性,每道程序都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长期性的繁冗工作会使党建工作本身容易陷入一个程序化、机械化、形式化的困境,导致严肃鲜活的组织生活被淡化,严格认真的发展过程被弱化,党的先进性形象受损,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尝试将入党积极分子的个人材料放在网页上,跟踪考察其各方面的表现,及时更新资料,直至发展入党,并将材料登记入库。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网络化的意义在于:一来能够对其进行有力的监督;二来可以减少党员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人员调查工作。另外,对那些条件成熟的高校党委,还可以在网上设立一个“支部社区”。各级党组织根据不同用户的角色权限,让现有的学生党员对本“支部社区”拟发展的对象进行网上投票表决和监督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发展速率和质量。总之,表决方式的更新、公示无纸化和监督反馈机制的导入,以及审批手续集约化将是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必然趋势。
3、把握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丰富栏目内容
各高校建立的党建网站已成为各大高校学生党员的“网上家园”,但从实践效果看,目前大部分高校党建网站的重点落在收集汇总和宣传党建知识方面,更多的是扮演一个上“网络图书馆”或“电子资料库”的角色。由于政治性相对鲜明而必要的互动性不足,并且兼顾党务的网络安全性,极大地影响了网页的浏览率和覆盖面。这客观上也影响了党建网络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效果。当前的教育管理都意识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在党建工作方面,各级党组织对其内涵的把握还有待深入。现实中,高校的党建工作为了保证思想教育的效果,几乎每个高校党建网站都设置了“时代先锋”、“理论导航”、“教育思想学习月”等栏目。其目的很明显,高校想借助榜样的力量、理论精神的学习讨论,向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灌输一种“注入式”的党理论学习教育。换言之,高校试图通过这种“注入式”的教育方式来巩固广大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价值观。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聚焦于红色网站的政治思想性后,其结果往往是忽略了广大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情感偏好。从媒体报道可以得知,当前大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在于一些叱咤于不同领域的公众人物,比如刘翔、姚明、易中天和于丹等人物。青年学生更倾向于从同龄人当中寻找他们心中的英雄,从中探寻一种激情力量作为自己成长的驱动力;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也更乐于探讨一些社会莫衷一是、见仁见智的新事物和复杂现象。当然,高校的党建系统总有它自身明确的定位,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处处迎合青年人的需求。然而,倘若高校能够从党建工作的终极目标考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及时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动向,进而对高校的党建网页进行必要的调整;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定可以不断提高其绩效。对此,各高校应该进一步拓宽栏目内容,在网上党校增设更多既活泼又鲜活的主题内涵。比如说,在确保党建网络“防火墙”的前提下,利用web2.0新技术提高党建网络聚合度,构建一个网络社区。经过社区身份的确认后,开通网上留言板和论坛。这将有利于该“社区公民”对各个时期的热门话题和焦点人物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依托网络搭建一个自由、民主的公共平台,这本身就是党建网络感召力提高的体现,更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最佳诠释。
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 党建工作 网络化 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08)03-0086-03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实施的意义
步入信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全球经济、社会及公民生活的各个层面,促使人们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不断地发生改变。对高校的党建工作而言,网络化的冲击集中表现在对党的政治思想传播、宣传和接受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给党的工作制度及其运作模式也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无疑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它考验着我们的党建工作是否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发现新事物、善于挖掘新资源、精于利用新工具,以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切实提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绩效。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后的今天,学生党员的规模比例也随之增大。这无疑加大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难度,也为党建工作网络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工具和新的思路。
1、降低党建工作的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大学扩招后,各大高校党员人数和支部数量也随之增加,学校党的管理工作量因而加大。此外,高校所实施的弹性学年制、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休学创业政策,加强了新时期学生党员的流动性。针对此一状况运用数据库技术,不但有助于对各支部学生党员的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还方便了对“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对于日常的党务工作而言,借助网络平台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信息进行管理,有利于党员发展工作的高效运作。比如说,通过网络录入入党积极分子的资料信息,以模式化板块保存和更新其入党申请材料,并通过E-mail等技术寄存思想汇报,进而在网上进行考察和公示,甚至是评选优秀分子;另外,在网上设置党费管理系统,实现党费缴费电算化。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共享性和互动性,借助网络技术将信息管理工具运用到党建工作之中,可以使工作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取得快捷、省时、规范、有序、共享的效果,从而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2、抢占网络高地,提高党建思想教育工作的绩效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步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而言,网络上五花八门的各类信息及其背后的思想观念显然是瑕瑜互见。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必须提高其“网络辨别力”。当前,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和新事物几乎都来自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高校通过抢占网络宣传平台,丰富党校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加强宣传,不但有助于巩固和提高我国大学生党员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网络免疫力”,还因为网络特有的交互性和实效性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对党的思想理论学习的主动性。
3、强化学校党群关系,提升学生党员的形象
由于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学生党组织可以在网上建立起与学生群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便于其充分表达对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党群沟通方式无非是依靠文字信函、近距离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这些方式本身往往缺乏持续性和广泛性。特别是在调查访谈中,碍于情面和访谈对象的局部性,不少信息因而失真,从而难以全面监督和审查入党积极分子或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相反,通过开展网上论坛和学生党员网上公示等方式,促使学生党员和其他同学建立起一种“跨时空、开放性、平等性”的沟通桥梁。这必将有利于各级学生党组织切实接受群众的监督,并及时进行互动交流和必要的信息反馈,进而树立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发展现状
以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人们借助网络这个广阔的载体,使全球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文化发生剧烈的摩擦和碰击。这就不可避免地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显然是瑕瑜互见的。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一贯极为重视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此,高校的党组织利用网络平台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不断开发和完善网络对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
第一,建立高校一学院——系三位一体的党校网站,借助网络平台,保持各级党组织的互动性,提高党校组织活动和日常办公的工作效率。广东工业大学正在探索建立二级学院电子党建系统,开始实践网络发展党员工作,如积极分子网络化递交思想汇报,网络化党组织初步审查、反馈思想汇报,网络化发展对象政审,网络化发展对象公示,网络化入党志愿书填写指导以及网络支部会议等,保持上下级党组织的联动性。
第二,通过开发和利用数据库,对入党积极分子、新发展党员进行动态管理,健全党员发展工作的资料库管理。通过网络开展党员发展工作,有助于理顺和及时更新入党积极分子递交的思想汇报、中共(预备)党员的人数变化等归档工作。这些措施减少了日常党建流程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相关的党建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三,不断增添网上党校的栏目内容,利用视频编辑和web技术,丰富党建工作的内容,进而扩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比如说利用视频进行党校专题讲座学习,举办远程会议;利用email或BBS实现党群的互动以及在网页上设置栏目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广东的高校,比如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都相继实施了网上远程教育,分别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专题教育,通过网络视频讲座、网络党校测试系统等,努力提高党校教育质量。
第四,建立“书记信箱”、“党建社区”等email或BBS互动渠道,及时了解相关动态,为网上党校注入互动和反馈机制,加强党群关系。为了拓展党组织内外的民主性,不少高校在网上开设了“书记信箱”或者“党建社区”,广泛听取广大青年学生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并由专人负责及时回应学生的疑问。
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进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对党建工作网络化的日益关注和投入的不断增加,一些具有局限性和重复性的传统工作模式已有所改变和突破,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路和特征已经基本形成,但目前党建工作网络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制度结构层面上,相比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更新速率,现有的党建工作网络化进程滞后。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出发点之一在于简化、优化传统的党务工作程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组织生活、强化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功能,但是,目前高校党组织管理工作并未因为技术支持而高 效运作。比如发展高校党员的时候,在一系列的推优、培养、考察和公示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时间往往仍集中在模板式的填表造册和公式化的会议讨论中。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和聚合功能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党建工作网络化因而更容易流于形式。另外,眼下不少高校都试图通过开设“书记信箱”等途径来建立和完善师生之间的反馈和互动机制,但是,由于各高校党建工作系统尚缺乏一套成型的专业管理工作机制,这种反馈沟通工作往往被其他党务工作所左右。难以否认的是,目前这些“书记信箱”往往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一些群众和党员同志尝试性的意见和建议,通常都如石沉大海般鲜有回音,从而打击了他们继续通过网上互动机制进行沟通的积极性。这样一来,这些反馈和互动机制便成为一个空壳,通过党建工作网络化强化党群沟通联系的目标便难以实现。
其次,在工作观念层面上,数字化管理理念的缺位,制约了党建工作网络化软硬件的升级与发展。由于年龄和专业结构的限制,高校党建工作人员的网络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中老龄工作人员对网络所涌现的新事物不尽敏锐和了解,容易将工作网络化等同于办公自动化,从而未能深刻把握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发展趋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观念与新思维的缺失,影响了高校党组织在推进网络化的过程中对硬件配套、软件开发以及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目前,高校的党建系统几乎都面临技术管理人才相对匮乏的尴尬局面。为了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同时实现党建工作的集约化管理,各大高校都相继依托网络技术建立起各自的“红色网站”。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一日千里,如果高校的党建系统未能紧跟这个节奏,便难以把握时代的脉动,难以占据思想阵地的制高点,终难实现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实际效果。
最后,在技术管理层面上,党建网络化管理的效率亟需提高,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实质性效果仍需加强。总体而言,当前我国高校党校的网站几乎都出现了网页内容过于单一、更新迟缓以及亲和力不足的情况。这显然与当前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多元化趋势不相适应。各大高校党校网页都几乎同样设置了新闻动态、先进党员、支部生活、发展党员程序等栏目。客观上讲,这些“红色栏目”难以满足当前青年学生广泛、活跃和追求新奇的心理偏好。这也就不难理解,主动浏览点击所在高校党校网页的学生人数缘何寥寥可数。事实上,那些集中性地上党校网页浏览的学生可以将之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党支部委员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上网更新积极分子和新发展党员资料库,或者是查看近期上级组织下达的任务和相关文件;二是入党积极分子上网查找书写入党申请书的范本,完成党校网上试题考试等学习安排。可见,当前的高校党建网络在崇尚自由奔放、追求激情活跃的大学生面前,暴露出了感召力和亲和力上的明显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以上问题无疑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质效果。为早日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当前应当从管理规划、工作观念和技术操作三个层面入手,改进党建工作网络化的技术水平,完善网络管理的结构层次。
1、统一规划,建立并完善一个三级层次的高校党建系统
硬软件配套不齐全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的瓶颈。为了突破这个瓶颈,可以尝试构筑一个三级的党建系统,从结构层面看,它需要一个扁平式的管理架构,并有赖于一批专门管理人才方可维持;从技术层面看,则需要充分的硬件供应和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和维护。然而,目前党建工作网络化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在这个初级阶段,高校的党建信息管理系统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这就导致了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所必需的硬件、技术管理人才及其培训供应不足。于是,党建工作的集约型日常管理功能难以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资源要素未能实现优化配置。有鉴于此,高校的党组织应该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网络化的重要性并且对此进行整体性的系统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满足党建工作网络化的软硬件配套需要;与此同时,招聘、任用电脑技术过硬而又具有网络业务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技术管理队伍,实现党建工作网络化的专人管理,及时更新党建网络系统的主题内容并健全“书记信箱”等反馈机制。
2、转变观念,梳理党建过程中繁冗的中间环节
传统的党员发展程序必须经历几个重要程序:书写和递交入党申请书、推优、调查讨论、通表、公示、党员谈话以及领导审批等。由于入党培养的严肃性,每道程序都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长期性的繁冗工作会使党建工作本身容易陷入一个程序化、机械化、形式化的困境,导致严肃鲜活的组织生活被淡化,严格认真的发展过程被弱化,党的先进性形象受损,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尝试将入党积极分子的个人材料放在网页上,跟踪考察其各方面的表现,及时更新资料,直至发展入党,并将材料登记入库。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网络化的意义在于:一来能够对其进行有力的监督;二来可以减少党员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人员调查工作。另外,对那些条件成熟的高校党委,还可以在网上设立一个“支部社区”。各级党组织根据不同用户的角色权限,让现有的学生党员对本“支部社区”拟发展的对象进行网上投票表决和监督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发展速率和质量。总之,表决方式的更新、公示无纸化和监督反馈机制的导入,以及审批手续集约化将是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必然趋势。
3、把握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丰富栏目内容
各高校建立的党建网站已成为各大高校学生党员的“网上家园”,但从实践效果看,目前大部分高校党建网站的重点落在收集汇总和宣传党建知识方面,更多的是扮演一个上“网络图书馆”或“电子资料库”的角色。由于政治性相对鲜明而必要的互动性不足,并且兼顾党务的网络安全性,极大地影响了网页的浏览率和覆盖面。这客观上也影响了党建网络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效果。当前的教育管理都意识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在党建工作方面,各级党组织对其内涵的把握还有待深入。现实中,高校的党建工作为了保证思想教育的效果,几乎每个高校党建网站都设置了“时代先锋”、“理论导航”、“教育思想学习月”等栏目。其目的很明显,高校想借助榜样的力量、理论精神的学习讨论,向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灌输一种“注入式”的党理论学习教育。换言之,高校试图通过这种“注入式”的教育方式来巩固广大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价值观。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聚焦于红色网站的政治思想性后,其结果往往是忽略了广大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情感偏好。从媒体报道可以得知,当前大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在于一些叱咤于不同领域的公众人物,比如刘翔、姚明、易中天和于丹等人物。青年学生更倾向于从同龄人当中寻找他们心中的英雄,从中探寻一种激情力量作为自己成长的驱动力;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也更乐于探讨一些社会莫衷一是、见仁见智的新事物和复杂现象。当然,高校的党建系统总有它自身明确的定位,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处处迎合青年人的需求。然而,倘若高校能够从党建工作的终极目标考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及时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动向,进而对高校的党建网页进行必要的调整;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定可以不断提高其绩效。对此,各高校应该进一步拓宽栏目内容,在网上党校增设更多既活泼又鲜活的主题内涵。比如说,在确保党建网络“防火墙”的前提下,利用web2.0新技术提高党建网络聚合度,构建一个网络社区。经过社区身份的确认后,开通网上留言板和论坛。这将有利于该“社区公民”对各个时期的热门话题和焦点人物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依托网络搭建一个自由、民主的公共平台,这本身就是党建网络感召力提高的体现,更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