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多老师苦苦思索的问题,本文从巧设悬念,收集利用新闻事实,活用地理地图,利用乡土地理资料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笔者的从教经验。
从教几年来,听过吴中区和苏州市的不少知名地理教师的示范课和讲座, 2008年在甪直中学举办的吴中区名教师地理课展示活动中,木渎中学师奇铭老师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让我反省至今。他在讲述“洋流”引用了一个“鸭子舰队”的故事。据说课后(借班上课),学生们纷纷找地理老师来探讨“洋流”的知识,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迅速掌握了地理中的难点——“洋流”。其实,师老师之所以在这一节课中带给了我们震撼,主要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粘合剂”,如果我们地理教师善于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 情趣横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痴”情“迷”劲,使之欲罢不能,乐于探索,那么,不仅大大有益于提高当前地理教学效果,而且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终生为之探索的种子。那么怎样才能得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呢?我想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 、巧设悬念“迷”住学生
部分年轻地理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我认为在课的开始就应该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的主动探索。尤其是在难点章节的讲解。
区时、日界线、洋流等都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有很多趣味性极强的例子可以应用。如在学习日界线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例子:“一对孪生姐妹,姐姐先出生,但年龄小一天,妹妹后出生,年龄却比姐姐大一天。你知道出现这种奇妙情况的原因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听老师讲课,没听懂的课后会相互探讨,听懂的还会把这些例子讲给家长及低年级同学听。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如在教授“洋流”时在一个班级引用“鸭子舰队”的例子,在另外的班级也可以引入这个典型例子:二战时期,美国军队要不断地沿欧洲西海岸给盟军运送军备物资,德国的潜艇基地设在地中海中,为了防止德国潜艇进出直布罗陀海峡,对盟军的舰船进行攻击,盟军在直布罗陀海峡设立了雷达检查站,但是德国潜水艇就利用洋流躲避盟军的雷达监测。在不同的班级引用不同的案例可以加大学生探讨的范围,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内化。
二、利用新闻资料震撼学生
新闻作为一类最能体现科学发展现状、社会生产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它不仅传达了地理学的最新进展,还涵盖了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与地理学、社会生产和学生生活最为贴近的课程资源之一。因此,重视挖掘并利用新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显得十分重要,也符合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高二上学期我在准备《产业转移》这一节的备课时,华尔街金融风暴刚刚发生。这一时期珠江三角洲也频频出现老板“范跑跑”现象,苏州也有部分产业向苏北宿迁一带转移。苏州市长王荣早就提出的将苏州由“世界的工厂”变为“世界办公室”的构想。2008上海陆家嘴金融博览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瑞士银行投资银行部投资家对中国的评论:“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经济结构非常坚固的国家。具有庞大的市场和需求,同时也有资源。” 这就说明世界将会重新认识中国,投资中国。
从这些新闻事件中让学生认识到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还应该有“经济形式的变化”,产业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应进行产业升级。此时我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尽管西欧一些国家生活水平高,可是在金融风暴中抵抗冲击的能力远不如我国,所以我们应该看到社会注意社会的优越性。同时我们发现在这次金融风暴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受冲击较小,所以为了以后同学们能有个好的工作,应该好好学习。否则金融风暴来临时,首先就会被雷倒”。我看到学生们的表情比较严肃,似乎他们也能感受到未来更激烈的社会竞争。从而也会改变学习态度,也许我的情感教育并不能使每个学生有所触动,但只要有人有所触动,我们就会坚持。
三、巧妙设计应用地图吸引学生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长江”的内容时,有的老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接把长江投影到投影仪上。我认为在此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手段——板图更能吸引学生。我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一直画到入海口处,给学生讲干流象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色笔标注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黄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同时要求学生和我一起画图。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 ”,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师生互动,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也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利用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乡土地理教材是展现在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材料。在教学中,教师紧密地运用学生身边活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进行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很喜欢在地理教学中广泛应用乡土地理教材。
苏州物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浓厚。有很多乡土资料可以应用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如在讲选修3《旅游景观欣赏》中园林的构景手法时,我开始是这样做的,选了拙政园、留园、严家花园的几组图片以体现园林的部分构景手法“主配”“层次”“框景”“借景”,由于选材精细,重点突出,学生们很快的理解了这几种造园手法;随后又展示了苏州园林中的几处经典造园手法图片,要求学生说出。通过图片和讲解,学生都能准确的判断出一些常用的造园手法。看到学生们兴致极高,我趁热打铁补充讲解了另外的一些构景手法,对景( 拙政园通过两条长廊将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中园间的倚虹轩大门和中西园的”别有洞天”门在一直线上,形成对景)。障景古人讲究曲径通往豁然开朗处,反对一览无余.所以往往在刚进园处用山石高墙阻隔园中美景。如为拙政园中的开门见山,狮子林的高墙。在学生热烈的讨论时,我对他们讲“如果大家下次和父母亲朋到园林区玩,可以自己做他们的小导游,可以乘机在大人面前炫一把”。教学设计中就是以上面的话语来结束这节的内容,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了。
第四天学生找我商量:要求利用班会课带他们去园林进行实地学习,让我刮目相看的是这些孩子利用周末和木渎的“严家花园”进行沟通,全班46人可以免费进入“严家花园” 进行教学活动,尽管这件事情已经超出了教学时间安排,但认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更加喜欢我的地理,我马上查找资料了解了一些造园知识和严家花园的概况,而且让学生也到微机室去查阅资料,下午当我们到达严家花园时,很多学生都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用学生自己的话说“我们比一般导游讲的更为科学、深刻、艺术”,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我在这节课中做到了。
总之,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和所有的地理教师共勉:我们应该想尽办法让学生在课后也对地理问题爱不释“口”。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吴中区木渎第二高级中学)
从教几年来,听过吴中区和苏州市的不少知名地理教师的示范课和讲座, 2008年在甪直中学举办的吴中区名教师地理课展示活动中,木渎中学师奇铭老师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让我反省至今。他在讲述“洋流”引用了一个“鸭子舰队”的故事。据说课后(借班上课),学生们纷纷找地理老师来探讨“洋流”的知识,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迅速掌握了地理中的难点——“洋流”。其实,师老师之所以在这一节课中带给了我们震撼,主要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粘合剂”,如果我们地理教师善于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 情趣横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痴”情“迷”劲,使之欲罢不能,乐于探索,那么,不仅大大有益于提高当前地理教学效果,而且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终生为之探索的种子。那么怎样才能得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呢?我想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 、巧设悬念“迷”住学生
部分年轻地理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我认为在课的开始就应该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的主动探索。尤其是在难点章节的讲解。
区时、日界线、洋流等都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有很多趣味性极强的例子可以应用。如在学习日界线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例子:“一对孪生姐妹,姐姐先出生,但年龄小一天,妹妹后出生,年龄却比姐姐大一天。你知道出现这种奇妙情况的原因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听老师讲课,没听懂的课后会相互探讨,听懂的还会把这些例子讲给家长及低年级同学听。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如在教授“洋流”时在一个班级引用“鸭子舰队”的例子,在另外的班级也可以引入这个典型例子:二战时期,美国军队要不断地沿欧洲西海岸给盟军运送军备物资,德国的潜艇基地设在地中海中,为了防止德国潜艇进出直布罗陀海峡,对盟军的舰船进行攻击,盟军在直布罗陀海峡设立了雷达检查站,但是德国潜水艇就利用洋流躲避盟军的雷达监测。在不同的班级引用不同的案例可以加大学生探讨的范围,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内化。
二、利用新闻资料震撼学生
新闻作为一类最能体现科学发展现状、社会生产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它不仅传达了地理学的最新进展,还涵盖了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与地理学、社会生产和学生生活最为贴近的课程资源之一。因此,重视挖掘并利用新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显得十分重要,也符合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高二上学期我在准备《产业转移》这一节的备课时,华尔街金融风暴刚刚发生。这一时期珠江三角洲也频频出现老板“范跑跑”现象,苏州也有部分产业向苏北宿迁一带转移。苏州市长王荣早就提出的将苏州由“世界的工厂”变为“世界办公室”的构想。2008上海陆家嘴金融博览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瑞士银行投资银行部投资家对中国的评论:“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经济结构非常坚固的国家。具有庞大的市场和需求,同时也有资源。” 这就说明世界将会重新认识中国,投资中国。
从这些新闻事件中让学生认识到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还应该有“经济形式的变化”,产业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应进行产业升级。此时我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尽管西欧一些国家生活水平高,可是在金融风暴中抵抗冲击的能力远不如我国,所以我们应该看到社会注意社会的优越性。同时我们发现在这次金融风暴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受冲击较小,所以为了以后同学们能有个好的工作,应该好好学习。否则金融风暴来临时,首先就会被雷倒”。我看到学生们的表情比较严肃,似乎他们也能感受到未来更激烈的社会竞争。从而也会改变学习态度,也许我的情感教育并不能使每个学生有所触动,但只要有人有所触动,我们就会坚持。
三、巧妙设计应用地图吸引学生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长江”的内容时,有的老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接把长江投影到投影仪上。我认为在此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手段——板图更能吸引学生。我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一直画到入海口处,给学生讲干流象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色笔标注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黄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同时要求学生和我一起画图。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 ”,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师生互动,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也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利用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乡土地理教材是展现在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材料。在教学中,教师紧密地运用学生身边活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进行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很喜欢在地理教学中广泛应用乡土地理教材。
苏州物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浓厚。有很多乡土资料可以应用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如在讲选修3《旅游景观欣赏》中园林的构景手法时,我开始是这样做的,选了拙政园、留园、严家花园的几组图片以体现园林的部分构景手法“主配”“层次”“框景”“借景”,由于选材精细,重点突出,学生们很快的理解了这几种造园手法;随后又展示了苏州园林中的几处经典造园手法图片,要求学生说出。通过图片和讲解,学生都能准确的判断出一些常用的造园手法。看到学生们兴致极高,我趁热打铁补充讲解了另外的一些构景手法,对景( 拙政园通过两条长廊将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中园间的倚虹轩大门和中西园的”别有洞天”门在一直线上,形成对景)。障景古人讲究曲径通往豁然开朗处,反对一览无余.所以往往在刚进园处用山石高墙阻隔园中美景。如为拙政园中的开门见山,狮子林的高墙。在学生热烈的讨论时,我对他们讲“如果大家下次和父母亲朋到园林区玩,可以自己做他们的小导游,可以乘机在大人面前炫一把”。教学设计中就是以上面的话语来结束这节的内容,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了。
第四天学生找我商量:要求利用班会课带他们去园林进行实地学习,让我刮目相看的是这些孩子利用周末和木渎的“严家花园”进行沟通,全班46人可以免费进入“严家花园” 进行教学活动,尽管这件事情已经超出了教学时间安排,但认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更加喜欢我的地理,我马上查找资料了解了一些造园知识和严家花园的概况,而且让学生也到微机室去查阅资料,下午当我们到达严家花园时,很多学生都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用学生自己的话说“我们比一般导游讲的更为科学、深刻、艺术”,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我在这节课中做到了。
总之,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和所有的地理教师共勉:我们应该想尽办法让学生在课后也对地理问题爱不释“口”。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吴中区木渎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