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大为增加,涵盖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很多方面。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才能将课本中的知识得到扩展与补充,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将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课本学习上,导致课外阅读无法开展。但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优異的考试,还需要充足的阅读来解决成长中的困惑,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探究
阅读的缺乏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高中语文的课外阅读需要得到良好的实施。下面,笔者就谈一谈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法。
一、合理规划时间,养成阅读习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广泛的阅读是博学多才的基础。但在多门功课的重压下,学生的学习中只有“题海”而没有“书山”。很多教师和学生为了追求快速提高考试成绩,而反复地训练课本知识,将课外阅读看成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的。这样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的阅读严重缺乏。阅读对人的影响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积土成山,慢慢打好扎实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一周内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记录下自己每一天的空闲时间,根据空闲时间安排不同的阅读。在阅读的策略上,学生可以采取时间段与作品类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阅读。比如早读阶段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学生对必背古诗词记熟之后,可以额外阅读一些古诗词进行拓展。中午休息后,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报刊,了解时事政治。晚上睡前时间较长,学生可以阅读一些长篇的作品。所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合理的阅读策略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让学生重视时间与篇幅相结合的方法。
二、根据作品内容,制定读书计划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作品。但不同的作品阅读的计划是有区别的。诗歌和散文每一篇之间是不连贯的,学生可以对于一些诗集、散文集中的经典篇目选择精读,而对其他篇目进行大概了解。长篇小说和戏剧的情节是非常紧凑的,逻辑性是非常强的,学生需要连续阅读才能够不错过每一处细节,对作品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另外在阅读时,作者生平,故事背景,作品流传的过程也是学生需要了解的,这样才能对作品的主旨和一些重要情节有深刻理解。
例如,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学生可以知道全书有几十万字,必须制定严格的阅读计划才能完成阅读。学生可以先用几天时间了解作者罗贯中的生平,作者创作《三国演义》的历程和目的,学生还可以了解《三国演义》成书的史学素材和时代背景以及《三国演义》在历史上经受删改的情况,然后根据全书一百二十回内容,决定每天读两个回目或者三个回目。这样学生就能集中时间和精力,从作品的作者、成书、演变情况和作品内容方面分步骤展开阅读,从多个方面对全书进行深入了解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对《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篇章用更多的时间来品味,以做到有主有次地认识作品。
三、采取多种形式,获得读书感悟
读书收获是学生阅读效果的最佳证明。但在现今的阅读中,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把读书心得看成了读书的最终目的。从书中总结出的基本都是每一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告诉了读者什么样的道理。这样的阅读只是让学生走进了书中而没有走向书外,只是让学生将阅读当成了人物而没有当成乐趣。学生只能单纯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作品,而不能用批判性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读书的心得应当是多样的,要将心得扩展到收获上。
例如,阅读了《论语》后,学生可以将书中的原句摘抄下来,自己默写疑难字词的意思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积累;学生可以用论语中的名言来参照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看看他们是违背了孔子提倡的哪些原则。在平时的生活在,学生可以按照论语中的要求来为人处世,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可以在实践中思考书中有哪些难以实践或者不合理的方面;学生还可以去往山东的孔庙,实地感受《论语》中的思想和文化精髓。所以,读书的心得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以读书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读书的方法,获得全面感悟。
综上所述,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课外阅读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奢侈品。学生在学习成绩的要求下不能使用过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但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冲出题海的束缚,合理规划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具体的阅读中,学生要根据作品内容,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在读书的感悟中,学生要打破传统的学习心得的束缚,采取多种形式,获得多样的读书感悟。
参考文献
[1]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徐湘云,席颉龙,温莉艳,柳杰,吴飞. 学周刊. 2018(24)
[2]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J]. 郑汉升. 时代农机. 2018(05)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探究
阅读的缺乏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高中语文的课外阅读需要得到良好的实施。下面,笔者就谈一谈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法。
一、合理规划时间,养成阅读习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广泛的阅读是博学多才的基础。但在多门功课的重压下,学生的学习中只有“题海”而没有“书山”。很多教师和学生为了追求快速提高考试成绩,而反复地训练课本知识,将课外阅读看成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的。这样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的阅读严重缺乏。阅读对人的影响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积土成山,慢慢打好扎实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一周内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记录下自己每一天的空闲时间,根据空闲时间安排不同的阅读。在阅读的策略上,学生可以采取时间段与作品类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阅读。比如早读阶段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学生对必背古诗词记熟之后,可以额外阅读一些古诗词进行拓展。中午休息后,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报刊,了解时事政治。晚上睡前时间较长,学生可以阅读一些长篇的作品。所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合理的阅读策略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让学生重视时间与篇幅相结合的方法。
二、根据作品内容,制定读书计划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作品。但不同的作品阅读的计划是有区别的。诗歌和散文每一篇之间是不连贯的,学生可以对于一些诗集、散文集中的经典篇目选择精读,而对其他篇目进行大概了解。长篇小说和戏剧的情节是非常紧凑的,逻辑性是非常强的,学生需要连续阅读才能够不错过每一处细节,对作品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另外在阅读时,作者生平,故事背景,作品流传的过程也是学生需要了解的,这样才能对作品的主旨和一些重要情节有深刻理解。
例如,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学生可以知道全书有几十万字,必须制定严格的阅读计划才能完成阅读。学生可以先用几天时间了解作者罗贯中的生平,作者创作《三国演义》的历程和目的,学生还可以了解《三国演义》成书的史学素材和时代背景以及《三国演义》在历史上经受删改的情况,然后根据全书一百二十回内容,决定每天读两个回目或者三个回目。这样学生就能集中时间和精力,从作品的作者、成书、演变情况和作品内容方面分步骤展开阅读,从多个方面对全书进行深入了解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对《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篇章用更多的时间来品味,以做到有主有次地认识作品。
三、采取多种形式,获得读书感悟
读书收获是学生阅读效果的最佳证明。但在现今的阅读中,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把读书心得看成了读书的最终目的。从书中总结出的基本都是每一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告诉了读者什么样的道理。这样的阅读只是让学生走进了书中而没有走向书外,只是让学生将阅读当成了人物而没有当成乐趣。学生只能单纯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作品,而不能用批判性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读书的心得应当是多样的,要将心得扩展到收获上。
例如,阅读了《论语》后,学生可以将书中的原句摘抄下来,自己默写疑难字词的意思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积累;学生可以用论语中的名言来参照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看看他们是违背了孔子提倡的哪些原则。在平时的生活在,学生可以按照论语中的要求来为人处世,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可以在实践中思考书中有哪些难以实践或者不合理的方面;学生还可以去往山东的孔庙,实地感受《论语》中的思想和文化精髓。所以,读书的心得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以读书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读书的方法,获得全面感悟。
综上所述,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课外阅读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奢侈品。学生在学习成绩的要求下不能使用过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但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冲出题海的束缚,合理规划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具体的阅读中,学生要根据作品内容,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在读书的感悟中,学生要打破传统的学习心得的束缚,采取多种形式,获得多样的读书感悟。
参考文献
[1]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徐湘云,席颉龙,温莉艳,柳杰,吴飞. 学周刊. 2018(24)
[2]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J]. 郑汉升. 时代农机.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