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课程本身就是幼儿生活。传统的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构建民间游戏课程时,诸城市辛兴镇中心幼儿园遵循生活课程论的基本理念,在课程学习中关注幼儿的直接经验,使幼儿在传统的民间游戏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真实的生活气息,让游戏与幼儿原本的知识经验发生联系,更好地激发幼儿探索与学习的愿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园;游戏课程
一、课程实施的背景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新《纲要》也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我园开发的园本课程《民间游戏集锦》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纲要》的精神,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所以我们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
1.让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游戏材料的制作,会选择运用相应的材料;在游戏中主动与他人交往,逐渐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会合作;能主动参与游戏,会解决游戏中碰到的困难,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能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快乐的体验。
2.帮助教师提高活动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轻松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其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
3.构建一套适合我园实际的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游戏课程。
三、课程的开发
我们园地处农村,开展民间游戏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园在开发民间游戏中努力遵循注重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注重游戏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注重游戏安全性等原则,根据我们对民间游戏的收集、筛选、整理、改编、创新、整合,针对其特点,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益智类游戏:如天下太平、挑棍儿、玩扑克、翻线绳等;
手工类游戏:如折纸、玩泥巴、草编、布编等;
沙包类游戏:如打沙包、丢沙包、抛接沙包、踢沙包等;
角力类游戏:如拔河、打拐、掰手腕、老鹰捉小鸡、切西瓜等;
竞技类游戏:如跳绳、打瓦、推小车、赶小猪、滚大筒、滚轮胎等;
平衡类游戏:如走木桩、梅花桩、斗鸡、编花篮、踩高翘、滚铁环、打陀螺等。
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现在,民间游戏作为我园的特色课程,已经有目的、有计划地编入园本课程中。
四、课程的实施
(一)让民间游戏与一日活动有机结合
区角活动中:我园根据区角特点,分类投放材料。在益智区投放翻绳、挑棍儿、小石子儿、玻璃球、扑克牌等;在科学探索区投放捻捻转、绕绕转等;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草编、布编;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彩绸、小乐器、表演头饰;在体育区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在这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材料,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这些民间游戏材料简单,人数灵活,场地自由,不但方便,而且起到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户外活动中:我园根据户外活动特点也开发了多种游戏,如跳皮筋、跳房子、编花篮、打陀螺等,主要有集体游戏和自选游戏两类。集体游戏是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中班上学期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我们就选择打沙包、老狼老狼几点了等游戏。自选游戏是让幼儿根据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这些游戏运动量较大,除了发展动作还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的精神。
零散间隙、过渡环节中。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幼儿课间、离园前等各环节过渡时,我园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翻绳”、“东西南北”、“石头、剪刀、布”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
(二)让教师在民间游戏中发挥引领作用
首先应全面了解幼儿,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其次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游戏材料,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第三,精心设计游戏活动,灵活掌握幼儿的活动量;第四,提高幼儿认知,形成规则意识;第五,积极探索游戏指导方法、提高活动的积极性;第六,重视游戏的评价工作,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幼儿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使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基础,幼儿在相互联系和交往中,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游戏中,我们有目的的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利用游戏规则和玩法诱导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参与行为。
此外,我园还开展定期组织民间游戏观摩活动,观摩活动结束后每位收款教师进行讨论,以自评和互评的方法,找出游戏的利弊得失,提高了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三)让民间游戏在家园共育中走进社区
我们开展了家园联手活动,做到家园共乐。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课程,我们通过向家长开展专题讲座、民间游戏展示活动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开展民间游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取得家长在民间游戏研究中的支持与帮助。
“人之处、性本善”幼儿相互间本性友好,但由于家庭的娇惯和溺爱致使孩子自私、任性。《翻花绳》、《编花蓝》、《击鼓船花》等多人游戏的开展让幼儿知道只有放弃自私的行为友好交往。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我园举办的“庆圣诞,家园同乐”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们互动起来,共同体验民间游戏所带来的快乐,效果非常好。我们还鼓励教师及家长同孩子一起来到户外,来到田野里,在大自然中玩民间游戏。
五、课程实施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它不仅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口语能力的发展,还能促使幼儿社会性及其它能力的发展,有良好的效果。
(一)促进了幼儿动作发展。“跳皮筋”“老鹰抓小鸡”“跳绳”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
(二)促进了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如“赶小猪”“贴膏药”“跳房子”“蜗牛屋”等游戏,不仅能促使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还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机智勇敢的精神,发展幼儿反应的敏捷性。
(三)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了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丢手帕”游戏时,大部分幼儿处于等待之中,有的幼儿甚至一次也没轮到,按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他们早熬不住了。但民间游戏独特的趣味性,吸引了幼儿把游戏中的等待转变成自身内在的需要。
(四)促进了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们往往对儿时的游戏,难以忘怀而津津乐道,这对开展民间游戲推动极大,民间游戏也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总之,民间游戏在各活动区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扩展幼儿游戏空间,更为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结合找到了适合可行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闫晶.民间传统游戏的文化特质与幼儿园生态课程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5(2):12-13.
[2]张冰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6(17):193-193.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园;游戏课程
一、课程实施的背景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新《纲要》也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我园开发的园本课程《民间游戏集锦》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纲要》的精神,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所以我们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
1.让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游戏材料的制作,会选择运用相应的材料;在游戏中主动与他人交往,逐渐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会合作;能主动参与游戏,会解决游戏中碰到的困难,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能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快乐的体验。
2.帮助教师提高活动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轻松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其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
3.构建一套适合我园实际的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游戏课程。
三、课程的开发
我们园地处农村,开展民间游戏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园在开发民间游戏中努力遵循注重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注重游戏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注重游戏安全性等原则,根据我们对民间游戏的收集、筛选、整理、改编、创新、整合,针对其特点,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益智类游戏:如天下太平、挑棍儿、玩扑克、翻线绳等;
手工类游戏:如折纸、玩泥巴、草编、布编等;
沙包类游戏:如打沙包、丢沙包、抛接沙包、踢沙包等;
角力类游戏:如拔河、打拐、掰手腕、老鹰捉小鸡、切西瓜等;
竞技类游戏:如跳绳、打瓦、推小车、赶小猪、滚大筒、滚轮胎等;
平衡类游戏:如走木桩、梅花桩、斗鸡、编花篮、踩高翘、滚铁环、打陀螺等。
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现在,民间游戏作为我园的特色课程,已经有目的、有计划地编入园本课程中。
四、课程的实施
(一)让民间游戏与一日活动有机结合
区角活动中:我园根据区角特点,分类投放材料。在益智区投放翻绳、挑棍儿、小石子儿、玻璃球、扑克牌等;在科学探索区投放捻捻转、绕绕转等;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草编、布编;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彩绸、小乐器、表演头饰;在体育区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在这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材料,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这些民间游戏材料简单,人数灵活,场地自由,不但方便,而且起到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户外活动中:我园根据户外活动特点也开发了多种游戏,如跳皮筋、跳房子、编花篮、打陀螺等,主要有集体游戏和自选游戏两类。集体游戏是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中班上学期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我们就选择打沙包、老狼老狼几点了等游戏。自选游戏是让幼儿根据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这些游戏运动量较大,除了发展动作还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的精神。
零散间隙、过渡环节中。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幼儿课间、离园前等各环节过渡时,我园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翻绳”、“东西南北”、“石头、剪刀、布”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
(二)让教师在民间游戏中发挥引领作用
首先应全面了解幼儿,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其次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游戏材料,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第三,精心设计游戏活动,灵活掌握幼儿的活动量;第四,提高幼儿认知,形成规则意识;第五,积极探索游戏指导方法、提高活动的积极性;第六,重视游戏的评价工作,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幼儿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使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基础,幼儿在相互联系和交往中,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游戏中,我们有目的的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利用游戏规则和玩法诱导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参与行为。
此外,我园还开展定期组织民间游戏观摩活动,观摩活动结束后每位收款教师进行讨论,以自评和互评的方法,找出游戏的利弊得失,提高了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三)让民间游戏在家园共育中走进社区
我们开展了家园联手活动,做到家园共乐。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课程,我们通过向家长开展专题讲座、民间游戏展示活动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开展民间游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取得家长在民间游戏研究中的支持与帮助。
“人之处、性本善”幼儿相互间本性友好,但由于家庭的娇惯和溺爱致使孩子自私、任性。《翻花绳》、《编花蓝》、《击鼓船花》等多人游戏的开展让幼儿知道只有放弃自私的行为友好交往。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我园举办的“庆圣诞,家园同乐”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们互动起来,共同体验民间游戏所带来的快乐,效果非常好。我们还鼓励教师及家长同孩子一起来到户外,来到田野里,在大自然中玩民间游戏。
五、课程实施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它不仅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口语能力的发展,还能促使幼儿社会性及其它能力的发展,有良好的效果。
(一)促进了幼儿动作发展。“跳皮筋”“老鹰抓小鸡”“跳绳”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
(二)促进了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如“赶小猪”“贴膏药”“跳房子”“蜗牛屋”等游戏,不仅能促使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还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机智勇敢的精神,发展幼儿反应的敏捷性。
(三)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了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丢手帕”游戏时,大部分幼儿处于等待之中,有的幼儿甚至一次也没轮到,按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他们早熬不住了。但民间游戏独特的趣味性,吸引了幼儿把游戏中的等待转变成自身内在的需要。
(四)促进了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们往往对儿时的游戏,难以忘怀而津津乐道,这对开展民间游戲推动极大,民间游戏也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总之,民间游戏在各活动区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扩展幼儿游戏空间,更为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结合找到了适合可行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闫晶.民间传统游戏的文化特质与幼儿园生态课程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5(2):12-13.
[2]张冰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6(17):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