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表明,一方面,人脑有一定的发育功能和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实施方式也对人脑的发育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应把脑科学和教育科学进行良好的结合,以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为理论依据,以人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全面促进学生脑智力功能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脑智力;研究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呈爆炸式发展,我们要培养的已经不是单一的知识型人才,而应向智能型人才转变,开发脑智力功能正是实现此项转变的关键。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脑功能的开发。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那么,怎样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更科学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把脑科学和教育科学进行良好的结合,以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为理论依据,以人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措施。
1 理论探索与分析
1.1 人的智能发展时间历程与大脑开发: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把人的智能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前运算阶段,年龄段为从出生到2岁,这是儿童开始进行言语活动以前的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年龄为2岁-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是言语机能的迅速发展;具体运算阶段,年龄段为7岁-12岁,这一时期,儿童在大量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思维有了突破性进展;形成运算阶段(逻辑或抽象思维阶段)年龄段为12-15岁。那么,从脑科学研究的成果看,人类脑功能的发展同皮亚杰的四个阶段存在着类似的功能。前苏联心理学家依据多年的实验观察和临床研究,也提出了脑功能发展的神经心理历程这一观念,或称为阶段学说,这为如何开发人类的大脑机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2 人发展的关键期与脑开发:我们的大脑有那么大的潜力,为什么这些潜力没有得到发挥呢?为什么我们也做了不少努力,却业绩平平呢?为什么大脑的机能似乎总不能使我们满意呢?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错过了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的那些潜能只有在关键期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掘。处于关键期的儿童要通过多训练来刺激感知觉,使大脑细胞迅速增长、发达,进行多种功能的开发,如果这个时期不进行多种功能的开发和训练,一些神经细胞就会逐渐消退,永远恢复不过来。在这个时期,能得到及时、充分的开发与训练,使脑功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开发训练,才能为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2 我在具体工作中的实施措施
2.1 课外延伸,开拓创新: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我根据已有的经验,结合教材教参的建议,通过课外延伸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通过续编故事结尾,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自由自在地遨游在想象的海洋中;我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造设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2.2 学科结合,共同发展:此项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开发学生的脑智力功能,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将这一训练同语数等学科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我设计了“连词成文”、“复述课文经典段落”等内容,使学生既得到了训练,又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方面有了发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我设计了“闪现说数”、“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听题解答”等形式,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等。其具体措施概括起来就是“五多”:
2.2.1 多听。通过各种素材、内容、途径、方法训练儿童的听觉。使儿童会听——速听——速记。如:背数。正背数、倒背数,听数、说数,听词语、听句子、听单词、听故事并正确复述、传话等。听觉是人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一个正常人的听记信息单位仅有5-9个,而经过训练的儿童可达到15-25个,甚至更多。这些训练既可在综合活动完成,也可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学中完成,既学知识,又开发了大脑。
2.2.2 多看。通过设计,发掘能让儿童多看的素材和内容,训练儿童的视觉。比如教学中,看数并说出数字和,速看、速记字、词、句,看符号说数量等,还有找不同等。即通过视觉学会知识,又训练了视觉能力和“注意”品质,孩子学起来有兴趣,比把字词放在黑板上不动,让孩子反复读记要好得多。多用同时性加工功能,主要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及记忆力。
2.2.3 多思。即思维训练。主要用两脑协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同,最典型的数珠转换和解几何题),主要培养思维力。
2.2.4 多想。联想、想象。出示一幅图,让孩子用语言把其描述出来,或给孩子一段话,让孩子想像出丰富的画面,并画出来,还有拼七巧板等。主要用表象操作,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2.2.5 多动。让孩子多动手、动眼、动耳、动脑,训练反应速度、反应敏捷和手眼、脑协调的能力。比如听一运动反应,视一运动反应,这两项训练不仅动耳动眼,还要有身体动作配合,如:听“1”的指令伸左手,听“2”的指令伸右手……这些在体育课中应多训练。
2.3 师生同步,共创佳绩:通过研究与实践,促进了我对小学生脑功能开发与知识教学的关系的理解,并逐步运用到各学科教学及育人工作中去。在研究过程中,我的学生在脑功能开发的多种训练中,各种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家长也欣喜地看到了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脑智力;研究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呈爆炸式发展,我们要培养的已经不是单一的知识型人才,而应向智能型人才转变,开发脑智力功能正是实现此项转变的关键。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脑功能的开发。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那么,怎样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更科学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把脑科学和教育科学进行良好的结合,以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为理论依据,以人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措施。
1 理论探索与分析
1.1 人的智能发展时间历程与大脑开发: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把人的智能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前运算阶段,年龄段为从出生到2岁,这是儿童开始进行言语活动以前的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年龄为2岁-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是言语机能的迅速发展;具体运算阶段,年龄段为7岁-12岁,这一时期,儿童在大量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思维有了突破性进展;形成运算阶段(逻辑或抽象思维阶段)年龄段为12-15岁。那么,从脑科学研究的成果看,人类脑功能的发展同皮亚杰的四个阶段存在着类似的功能。前苏联心理学家依据多年的实验观察和临床研究,也提出了脑功能发展的神经心理历程这一观念,或称为阶段学说,这为如何开发人类的大脑机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2 人发展的关键期与脑开发:我们的大脑有那么大的潜力,为什么这些潜力没有得到发挥呢?为什么我们也做了不少努力,却业绩平平呢?为什么大脑的机能似乎总不能使我们满意呢?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错过了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的那些潜能只有在关键期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掘。处于关键期的儿童要通过多训练来刺激感知觉,使大脑细胞迅速增长、发达,进行多种功能的开发,如果这个时期不进行多种功能的开发和训练,一些神经细胞就会逐渐消退,永远恢复不过来。在这个时期,能得到及时、充分的开发与训练,使脑功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开发训练,才能为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2 我在具体工作中的实施措施
2.1 课外延伸,开拓创新: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我根据已有的经验,结合教材教参的建议,通过课外延伸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通过续编故事结尾,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自由自在地遨游在想象的海洋中;我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造设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2.2 学科结合,共同发展:此项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开发学生的脑智力功能,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将这一训练同语数等学科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我设计了“连词成文”、“复述课文经典段落”等内容,使学生既得到了训练,又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方面有了发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我设计了“闪现说数”、“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听题解答”等形式,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等。其具体措施概括起来就是“五多”:
2.2.1 多听。通过各种素材、内容、途径、方法训练儿童的听觉。使儿童会听——速听——速记。如:背数。正背数、倒背数,听数、说数,听词语、听句子、听单词、听故事并正确复述、传话等。听觉是人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一个正常人的听记信息单位仅有5-9个,而经过训练的儿童可达到15-25个,甚至更多。这些训练既可在综合活动完成,也可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学中完成,既学知识,又开发了大脑。
2.2.2 多看。通过设计,发掘能让儿童多看的素材和内容,训练儿童的视觉。比如教学中,看数并说出数字和,速看、速记字、词、句,看符号说数量等,还有找不同等。即通过视觉学会知识,又训练了视觉能力和“注意”品质,孩子学起来有兴趣,比把字词放在黑板上不动,让孩子反复读记要好得多。多用同时性加工功能,主要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及记忆力。
2.2.3 多思。即思维训练。主要用两脑协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同,最典型的数珠转换和解几何题),主要培养思维力。
2.2.4 多想。联想、想象。出示一幅图,让孩子用语言把其描述出来,或给孩子一段话,让孩子想像出丰富的画面,并画出来,还有拼七巧板等。主要用表象操作,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2.2.5 多动。让孩子多动手、动眼、动耳、动脑,训练反应速度、反应敏捷和手眼、脑协调的能力。比如听一运动反应,视一运动反应,这两项训练不仅动耳动眼,还要有身体动作配合,如:听“1”的指令伸左手,听“2”的指令伸右手……这些在体育课中应多训练。
2.3 师生同步,共创佳绩:通过研究与实践,促进了我对小学生脑功能开发与知识教学的关系的理解,并逐步运用到各学科教学及育人工作中去。在研究过程中,我的学生在脑功能开发的多种训练中,各种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家长也欣喜地看到了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