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特质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 依据多年的技工院校英语实践教学经验对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的低效现象进行深刻地反思,并提出一些现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技工院校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李华,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
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形式教学改革中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小组讨论有益于形成探究学习的学习情境,能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某些重要环节,使小组合作学习操作的不够科学,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笔者追根溯源,对于现行英语教学课堂小组合作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全面反思存在的各类低效现象后,通过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探索,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技工学生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及反思
1.流于形式,为用而用。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之一,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必需的方式。然而很多教师习惯于在教学中,尤其在上公开课时,都必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他们没有考虑所设的任务是否有讨论的必要,或小组讨论的话题是否切合学生的认识程度。
2.放松过程,信效度低。许多教师在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只布置了小组讨论的内容,学生没有明确的分组和分工。学生分组存在不科学不合理,学生只是习惯的向后转,习惯性的跟同学聊起来,至于聊的内容旁人不知讲什么,甚至有的学生就是习惯性的“洗耳恭听’,或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因此这样的小组讨论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缺乏信度和效度。
3. 展示形式固化,评价机制单一,组内外互动不足,教师评价内容苍白,草草收场。通常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只是礼节性的请某几组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并最后给出总结性的笼统评价。评价过程欠缺一个多方立体的评价机制。显然组与组之间缺乏互动的。比如我们可以采取:评价个人,评价小组,组内评价,小组互评。否则单一的呈现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觉得这是少数优秀学生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甚至个别学生还在个别小组呈现讨论结果时,没有认真听或没有真正听懂讨论的内容,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成果交流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价值。
反思:(1)前期分组存在不科学性,组与组之间学生综合水平不平衡,组内分工不明确。(2)教师选择的小组合作学习议题存在不妥,与本节课主题关系不大,或是太泛太深,或者不贴近学生生活,或者引不起学生的共同兴趣。(3)教师课前语言输入不充分,预热不够,突然抛出议题,显得很突兀,令学生茫然,甚至束手无策。(4)学生讨论过程中缺乏教师的引导督促和监控。学生可能只是纯粹聊天,不实施任务,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督促和正确引导。
二、克服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让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策略探讨
对大部分英语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还只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去解决这些问题。
1.如何矫正 对“小组合作”的片面认识?
(1)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只强调学生座位排法与讨论形式,而忽视了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课前准备、科学分组、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终教师的全面评价等;
(2)对合作学习应用范围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应用于对话型课文的教学,殊不知,在词汇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中同样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并能取得优异成绩;
(3)对合作学习组织形式认识的片面化 ;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当然,话题讨论(topic discussion)和角色扮演(role play)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的,也是重要的两种组织形式,但教师还可以采用问答游戏(answering games)、信息溝(information gap)、合作发现(cooperative discovery)、调查研究(project survey)、讲故事、发表读后感等方式来组织合作学习;
(4)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万能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这种舶来品,一经课改风潮的推波助澜,教师们自然趋之若骛,认为任何时候,任何内容都可采用合作学习;
(5)认为合作学习会加大学生的“贫富差距” ;认为合作学习会导致“差的更差”,“优的更优”,会与“全面提高”背道而驰,所以不敢组织合作学习。
2.如何科学分组?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合理分组是关键。以班为单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不同,可采用以下几种分组方式:
(1)座位就近组合(natural group)。按班级的正常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小组。这种组合形式,操作比较简便,也是教师普遍使用的分组方法。但由于自然组合较少考虑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差异,因此比较适用于课堂上难度不太大的合作学习,如合作学单词、做Pair work练对话等。
(2)学生自由组合(free group)。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而自由组合成的小组。自由组合由于分组方式“自由”,很受学生欢迎。但由于成员间私交甚好容易聊些与任务无关的话题,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比较适用于课外合作学习,如调查研究、办英语墙报、读英语故事发表读后感、完成课后作业等。
(3)异质组合(heterogeneous grouping)即交叉组合。小组成员有各种能力和水平的学生。组与组间之实力相对均衡。此外在合作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例如分为:组长、记录员、建议员、问题发现者、汇报员等,由各组员轮流担任。合作小组明确分工,并定期轮换。
【关键词】技工院校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李华,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
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形式教学改革中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小组讨论有益于形成探究学习的学习情境,能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某些重要环节,使小组合作学习操作的不够科学,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笔者追根溯源,对于现行英语教学课堂小组合作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全面反思存在的各类低效现象后,通过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探索,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技工学生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及反思
1.流于形式,为用而用。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之一,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必需的方式。然而很多教师习惯于在教学中,尤其在上公开课时,都必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他们没有考虑所设的任务是否有讨论的必要,或小组讨论的话题是否切合学生的认识程度。
2.放松过程,信效度低。许多教师在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只布置了小组讨论的内容,学生没有明确的分组和分工。学生分组存在不科学不合理,学生只是习惯的向后转,习惯性的跟同学聊起来,至于聊的内容旁人不知讲什么,甚至有的学生就是习惯性的“洗耳恭听’,或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因此这样的小组讨论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缺乏信度和效度。
3. 展示形式固化,评价机制单一,组内外互动不足,教师评价内容苍白,草草收场。通常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只是礼节性的请某几组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并最后给出总结性的笼统评价。评价过程欠缺一个多方立体的评价机制。显然组与组之间缺乏互动的。比如我们可以采取:评价个人,评价小组,组内评价,小组互评。否则单一的呈现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觉得这是少数优秀学生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甚至个别学生还在个别小组呈现讨论结果时,没有认真听或没有真正听懂讨论的内容,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成果交流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价值。
反思:(1)前期分组存在不科学性,组与组之间学生综合水平不平衡,组内分工不明确。(2)教师选择的小组合作学习议题存在不妥,与本节课主题关系不大,或是太泛太深,或者不贴近学生生活,或者引不起学生的共同兴趣。(3)教师课前语言输入不充分,预热不够,突然抛出议题,显得很突兀,令学生茫然,甚至束手无策。(4)学生讨论过程中缺乏教师的引导督促和监控。学生可能只是纯粹聊天,不实施任务,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督促和正确引导。
二、克服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让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策略探讨
对大部分英语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还只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去解决这些问题。
1.如何矫正 对“小组合作”的片面认识?
(1)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只强调学生座位排法与讨论形式,而忽视了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课前准备、科学分组、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终教师的全面评价等;
(2)对合作学习应用范围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应用于对话型课文的教学,殊不知,在词汇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中同样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并能取得优异成绩;
(3)对合作学习组织形式认识的片面化 ;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当然,话题讨论(topic discussion)和角色扮演(role play)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的,也是重要的两种组织形式,但教师还可以采用问答游戏(answering games)、信息溝(information gap)、合作发现(cooperative discovery)、调查研究(project survey)、讲故事、发表读后感等方式来组织合作学习;
(4)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万能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这种舶来品,一经课改风潮的推波助澜,教师们自然趋之若骛,认为任何时候,任何内容都可采用合作学习;
(5)认为合作学习会加大学生的“贫富差距” ;认为合作学习会导致“差的更差”,“优的更优”,会与“全面提高”背道而驰,所以不敢组织合作学习。
2.如何科学分组?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合理分组是关键。以班为单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不同,可采用以下几种分组方式:
(1)座位就近组合(natural group)。按班级的正常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小组。这种组合形式,操作比较简便,也是教师普遍使用的分组方法。但由于自然组合较少考虑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差异,因此比较适用于课堂上难度不太大的合作学习,如合作学单词、做Pair work练对话等。
(2)学生自由组合(free group)。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而自由组合成的小组。自由组合由于分组方式“自由”,很受学生欢迎。但由于成员间私交甚好容易聊些与任务无关的话题,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比较适用于课外合作学习,如调查研究、办英语墙报、读英语故事发表读后感、完成课后作业等。
(3)异质组合(heterogeneous grouping)即交叉组合。小组成员有各种能力和水平的学生。组与组间之实力相对均衡。此外在合作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例如分为:组长、记录员、建议员、问题发现者、汇报员等,由各组员轮流担任。合作小组明确分工,并定期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