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弄清中考命题规律
赏析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题赠送别、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类型,以写景抒情为主,即事感怀、托物言志为辅。
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命题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题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点,即景和情的角度。
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
二、了解中考命题趋势
1.唐诗宋词唱主角
所选古诗词以课标课本中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少量的其他时代的诗词篇目,侧重于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2.名家名篇是主打
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作品。
3.“点”的考查是主流
中考古诗词鉴赏不作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注重抓点带面。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表现手法、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4.题量适度显个性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量一般为2~3个小题,题型由客观题逐步转向主观题,并且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这是以后中考命题的主流。
5.比较阅读渐出现
古诗词对比阅读在一些省份已经出现,相信在未来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掌握题型答题技巧
(一)理解词语含义
解释古诗词中的词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语境推断法。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这里就要回答词语的比喻义——家书的珍贵。
(二)分析诗词意象
诗词意象是指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外物,即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诗词中的意象倾注了作者的思想,包孕着作者的情感,因此,分析诗词中的意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其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策略:找出并描摹诗歌意象;概括意象特点;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是什么意象;意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意象的意义是什么。
(三)品味词句妙处
品味字词妙处时,不能把字词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反复朗读体会。要抓住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语,去体会其极强的表现力、丰富的意蕴和十足的韵味;也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替换某个关键词,通过反复比较来推敲其精妙之处。答题策略:要肯定“好”或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词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词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说出该字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品味句子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该句有什么表达技巧,指出该表达技巧的效果,或者分析句子的语言特点。其特点包括: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别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粗犷豪放、缠绵哀怨、慷慨悲壮、浓郁顿挫等类型。
(四)描绘诗词画面
恰当的意象组合营造优美的意境,而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只有把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加以重组,再现一幅幅画面,才能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描绘诗词画面,不能只是对原诗词进行简单翻译,而是要把诗词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词中的情景。首先,要正确理解诗词,抓准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如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要抓准竹林、洗衣姑娘们、莲叶、渔船等景物的特点。其次,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
联想既要想到诗人创作诗词时的心境,又要结合考生自身阅历想到在平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补充诗词细节是想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五)把握诗词主题
要准确把握诗歌主题,除了要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外,还要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情。把握诗词主题,必须明确诗词的表层意思与深层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整体把握,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答题策略:从关键诗句入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在具体操作中,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六)赏析表现手法
一是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二是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三是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借用典故、映衬烘托等。
答题策略: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知晓赏析高分策略
1.学会利用已有信息
标题一般能揭示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鉴赏诗歌若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就一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2.注意合理鉴赏流程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词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3.抓住必要典故意象
古诗词常用典故,用典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古诗词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寫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现志向气节常用“菊”“兰”等意象。
4.注重表达逻辑条理
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分点答题,点后例证,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就诗论诗,不枝不蔓,强调对诗词本身的理解,答题时一般无需引经据典,更不要泛泛而谈。
赏析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题赠送别、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类型,以写景抒情为主,即事感怀、托物言志为辅。
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命题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题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点,即景和情的角度。
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
二、了解中考命题趋势
1.唐诗宋词唱主角
所选古诗词以课标课本中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少量的其他时代的诗词篇目,侧重于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2.名家名篇是主打
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作品。
3.“点”的考查是主流
中考古诗词鉴赏不作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注重抓点带面。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表现手法、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4.题量适度显个性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量一般为2~3个小题,题型由客观题逐步转向主观题,并且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这是以后中考命题的主流。
5.比较阅读渐出现
古诗词对比阅读在一些省份已经出现,相信在未来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掌握题型答题技巧
(一)理解词语含义
解释古诗词中的词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语境推断法。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这里就要回答词语的比喻义——家书的珍贵。
(二)分析诗词意象
诗词意象是指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外物,即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诗词中的意象倾注了作者的思想,包孕着作者的情感,因此,分析诗词中的意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其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策略:找出并描摹诗歌意象;概括意象特点;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是什么意象;意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意象的意义是什么。
(三)品味词句妙处
品味字词妙处时,不能把字词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反复朗读体会。要抓住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语,去体会其极强的表现力、丰富的意蕴和十足的韵味;也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替换某个关键词,通过反复比较来推敲其精妙之处。答题策略:要肯定“好”或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词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词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说出该字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品味句子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该句有什么表达技巧,指出该表达技巧的效果,或者分析句子的语言特点。其特点包括: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别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粗犷豪放、缠绵哀怨、慷慨悲壮、浓郁顿挫等类型。
(四)描绘诗词画面
恰当的意象组合营造优美的意境,而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只有把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加以重组,再现一幅幅画面,才能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描绘诗词画面,不能只是对原诗词进行简单翻译,而是要把诗词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词中的情景。首先,要正确理解诗词,抓准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如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要抓准竹林、洗衣姑娘们、莲叶、渔船等景物的特点。其次,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
联想既要想到诗人创作诗词时的心境,又要结合考生自身阅历想到在平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补充诗词细节是想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五)把握诗词主题
要准确把握诗歌主题,除了要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外,还要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情。把握诗词主题,必须明确诗词的表层意思与深层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整体把握,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答题策略:从关键诗句入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在具体操作中,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六)赏析表现手法
一是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二是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三是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借用典故、映衬烘托等。
答题策略: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知晓赏析高分策略
1.学会利用已有信息
标题一般能揭示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鉴赏诗歌若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就一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2.注意合理鉴赏流程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词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3.抓住必要典故意象
古诗词常用典故,用典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古诗词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寫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现志向气节常用“菊”“兰”等意象。
4.注重表达逻辑条理
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分点答题,点后例证,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就诗论诗,不枝不蔓,强调对诗词本身的理解,答题时一般无需引经据典,更不要泛泛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