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呼唤爱,教师要懂得忍耐、呵护、激励、宽容、帮助。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铸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智。
关键词教育 爱心 责任心
那一年,踌躇满志的我刚刚走上三尺讲台,决心要用年轻的热情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一个灿烂的开头。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忙碌奔波成了我生活的常态。那天晚自习在清点人数的时候,他的位子上没有人。开学没几天,他可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机灵聪明,爱搞恶作剧,可算得上是全班最调皮的人物。“又是他,今天非得给他点颜色看看!”,正在这样想,门外一声响亮的报告声打断了我的思路。站在门外的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汗滴从两鬓流下。“老师,对不起,我是来向你请假的,我童年最好的玩伴去参军,今晚九点的火车,我想去送送他,特地赶来向老师您请假的。”“不行,你昨天语文课上说自己不舒服请假,后来听说你是去上网,今天又编出这样的理由,你以为老师都是弱智啊?”我几乎是连考虑都没有,断然拒绝的他的要求。他的目光变得无助而迷惘,大颗的泪珠从脸颊滚下,抬起头,他用痛苦而仇视的目光注视着我,那目光,充满了叛逆和挑衅。那天的晚自习,他焦灼不安,一会挠头抓腮,一会儿抬头看表。而我,为自己揭穿了他的谎言,为他的“阴谋”没有得逞而暗自得意。
第二天在他交上来的作文本中,我发现了他写给我的一张长长的纸条:“老师,你知道吗?你昨晚的做法是多么的残忍而没有温情!他是我童年最要的伙伴,我们本来是约好时间的。现在他走了,这一走我们要多少年才能见面啊!我知道我以前对你撒过谎,但你不能对一个学生保持永远的偏见啊!最近,我读到这样一则故事:日本的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有一次,他的一名弟子行窃,被当场抓获,其他弟子要求盘圭禅师把此人逐出,但盘圭没有理会。不久之后,那名弟子恶习难改,又再偷窃,又被当场抓住。众徒弟再度请求盘圭惩治,哪知盘圭依旧不予发落。众徒十分不满,联合写了一纸陈情书,表示若不将窃贼开除,他们就集体离开。盘圭读了陈情书,把弟子们全部召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高兴,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但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我要把他留在这里,即使你们全部离开也一样。”热泪从那位偷窃者的眼中涌出,涤净了他的心灵,从此偷窃的冲动如烟消散。老师,你是不是从中得到点什么呢?”
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动了。大学时所学到的教育的精髓到哪去了?忍耐、宽容、激励、呵护、帮助。我又做到了什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待博士也说过这么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教育的成功,我是决定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这句话道出了身为教师的要义。爱是教育的全部,没有爱,教育就无从谈起。可是,在件事上,你还能找到爱的踪迹么?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中,不管教育的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当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没有爱,可我们现在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上似乎已形成了一种定势:以教师自我为中心,可以表现自己对学生的喜好,而对学生的情感状态却可以忽略:只要学生来到学校,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知识,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守纪律、爱学习就满足了。片面地认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接受关系。漠视了在这其中存在的情感因素。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教训学生时侃侃而谈,而站立在一旁的学生或点头或摇头,即使答话也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师生间情感交流的障碍。我们很多学生对老师都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他们的情感受到了压制,无法与老师交流,产生了心理问题,即使将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又怎么算得上新时代高质量的人才呢?
看着年年的实习老师结束实习时学生们依依不舍的场面,每每让我感慨颇多。是啊!我们和学生们朝夕相处了几年,为了教育好他们,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怎么不见学生表现出对自己的这份感情呢?短短40天,实习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师道尊严,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心灵。反思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太多了,对学生的训斥太多了,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太少了,对学生付之心灵深处的爱太少了。
教育的责任是什么?在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头痛话题的年代里,我们要更懂得忍耐、呵护、激励、宽容、帮助。用一双智慧的眼睛,用一颗充满爱的心灵,让今天的知识作为一个火种,去点燃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智慧,燃出熊熊火焰,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将自己融入今天,面对这个社会,学会诗意的生存。
教育呼唤你我的大爱!朋友们,用我们的爱心,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智的人吧!
关键词教育 爱心 责任心
那一年,踌躇满志的我刚刚走上三尺讲台,决心要用年轻的热情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一个灿烂的开头。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忙碌奔波成了我生活的常态。那天晚自习在清点人数的时候,他的位子上没有人。开学没几天,他可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机灵聪明,爱搞恶作剧,可算得上是全班最调皮的人物。“又是他,今天非得给他点颜色看看!”,正在这样想,门外一声响亮的报告声打断了我的思路。站在门外的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汗滴从两鬓流下。“老师,对不起,我是来向你请假的,我童年最好的玩伴去参军,今晚九点的火车,我想去送送他,特地赶来向老师您请假的。”“不行,你昨天语文课上说自己不舒服请假,后来听说你是去上网,今天又编出这样的理由,你以为老师都是弱智啊?”我几乎是连考虑都没有,断然拒绝的他的要求。他的目光变得无助而迷惘,大颗的泪珠从脸颊滚下,抬起头,他用痛苦而仇视的目光注视着我,那目光,充满了叛逆和挑衅。那天的晚自习,他焦灼不安,一会挠头抓腮,一会儿抬头看表。而我,为自己揭穿了他的谎言,为他的“阴谋”没有得逞而暗自得意。
第二天在他交上来的作文本中,我发现了他写给我的一张长长的纸条:“老师,你知道吗?你昨晚的做法是多么的残忍而没有温情!他是我童年最要的伙伴,我们本来是约好时间的。现在他走了,这一走我们要多少年才能见面啊!我知道我以前对你撒过谎,但你不能对一个学生保持永远的偏见啊!最近,我读到这样一则故事:日本的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有一次,他的一名弟子行窃,被当场抓获,其他弟子要求盘圭禅师把此人逐出,但盘圭没有理会。不久之后,那名弟子恶习难改,又再偷窃,又被当场抓住。众徒弟再度请求盘圭惩治,哪知盘圭依旧不予发落。众徒十分不满,联合写了一纸陈情书,表示若不将窃贼开除,他们就集体离开。盘圭读了陈情书,把弟子们全部召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高兴,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但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我要把他留在这里,即使你们全部离开也一样。”热泪从那位偷窃者的眼中涌出,涤净了他的心灵,从此偷窃的冲动如烟消散。老师,你是不是从中得到点什么呢?”
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动了。大学时所学到的教育的精髓到哪去了?忍耐、宽容、激励、呵护、帮助。我又做到了什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待博士也说过这么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教育的成功,我是决定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这句话道出了身为教师的要义。爱是教育的全部,没有爱,教育就无从谈起。可是,在件事上,你还能找到爱的踪迹么?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中,不管教育的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当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没有爱,可我们现在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上似乎已形成了一种定势:以教师自我为中心,可以表现自己对学生的喜好,而对学生的情感状态却可以忽略:只要学生来到学校,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知识,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守纪律、爱学习就满足了。片面地认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接受关系。漠视了在这其中存在的情感因素。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教训学生时侃侃而谈,而站立在一旁的学生或点头或摇头,即使答话也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师生间情感交流的障碍。我们很多学生对老师都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他们的情感受到了压制,无法与老师交流,产生了心理问题,即使将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又怎么算得上新时代高质量的人才呢?
看着年年的实习老师结束实习时学生们依依不舍的场面,每每让我感慨颇多。是啊!我们和学生们朝夕相处了几年,为了教育好他们,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怎么不见学生表现出对自己的这份感情呢?短短40天,实习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师道尊严,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心灵。反思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太多了,对学生的训斥太多了,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太少了,对学生付之心灵深处的爱太少了。
教育的责任是什么?在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头痛话题的年代里,我们要更懂得忍耐、呵护、激励、宽容、帮助。用一双智慧的眼睛,用一颗充满爱的心灵,让今天的知识作为一个火种,去点燃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智慧,燃出熊熊火焰,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将自己融入今天,面对这个社会,学会诗意的生存。
教育呼唤你我的大爱!朋友们,用我们的爱心,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智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