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包括略读、找读、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等基本技能(阅读策略);同时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可见英语策略教学已经越来越引起广大专家的重视。
什么是阅读策略?阅读策略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的各种阅读方法和技能来帮助理解各种文章,调控阅读环节的过程。阅读策略的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技巧、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所谓策略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要求的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
一、预备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详细介绍并解释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说明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的益处;通过举例的方法演示阅读策略,为今后的阅读策略教学先做好热身工作。
二、导入
导入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知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例如教师适当介绍与文章有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讨论,要求学生使用预测策略或预读策略,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合理猜测。指导学生通过掠读文章题目,及文章各节中的大、小标题以获取文章线索,以便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
同时在导入阶段也可以开展头脑风暴的活动,围绕文章中心话题用联想法,或滚雪球的方式将文章中可能遇到的会对理解文章产生较大影响的生词展示给学生,先行排除生词可能造成的学生理解文章的障碍。通过这类准备活动,可以将学生引入特定的阅读情境,学生会对即将阅读的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充满自信的去阅读。
三、阅读
1.浏览
学生以最快速度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指导学生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灵活采用不同的浏览方法。为了捕捉记叙文大意我们可牢牢抓住5个“WH”(When,Where,Who. What. Why),即在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何事、是何原因。浏览时,只读与这五点相关的信息,而不相干的信息可忽略不读。新闻报导属记叙文文体。通常阅读新闻报导的第一段即可了解新闻内容大意。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找出论点,再分析作者用来论证这一论点的事实、论据。说明文就要抓住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等。在阅读过程中还应注意文章的首尾句,预测文章的细节,利用关联词来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2.略读或扫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找出文章要点和代表各段主题的中心句,分析、理解主题句的内容,归纳各段的大意。学生要明确文章要点或段落大意通常都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部分,因此在此过程中不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应该采用扫读策略让视线快速地在文章中扫过,以便尽快地获取大意,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围绕话题所表达的若干主要观点。
3.寻读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一些有关文章细节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寻读策略快速阅读,提取文章中特定信息、具体细节或对某观点、看法的一些支持性例证。
4.精读
在对文章大意有了一个整体把握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预设目标,引导他们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并通过有效处理这些信息深化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此阶段学生可采用的策略有排序策略,组织策略或推论策略。排序策略即指对阅读材料展示的情节理顺排序,这样的排序可以按时间先后排序,按人物出场先后排序、按因果关系排序,按情节发展趋势排序等等。组织策略则是根据阅读内容,利用线索识别观点、人物、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文章的结构关系。
5.研读
学生掌握了课文大意和具体事实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教师还应指导他们运用推断策略,根据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课文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得出文章字里行间的暗含意义,准确理解文中某些人物的性格、情感、态度,及事情发展的走向或结局等。如在教授The Necklace一课后,让学生分析剧中人物性格,由此想象三位主人公在得知项链并不值钱之后各自会有什么样的举措,并要求学生续写故事的结局。
四、巩固练习
该环节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突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可采用问答、分角色表演、改写、续写、复述课文、就课文内容填空等形式。
五、技巧指导
好的阅读策略应该和好的阅读技巧结合使用,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应试技巧,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在考试中拿高分的一种好方法。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进行指导。
1.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尤其要重视对英语词汇内涵和外延中文化涵养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熟识当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典型现象,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并能正确评价阅读材料的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等。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要有意识、有目的,并尽可能多地介绍和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努力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了解生活在不同社会背景中的人们的语言特征和文化习惯。
2.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不良的阅读习惯往往是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的主要障碍之一,教师要注意优化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醒学生纠正如译读、声读、指读、点读、回视等不好习惯。
3.有效调整阅读速度
为了解决好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度之间的矛盾,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式,调整阅读速度,合理分配时间。
4.教授一定的应试技巧
在平常的指导中,我让学生记住“四问原则”,即:在阅读过程中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学会“问自己、问工具书、问课本、问同学”。再如,在考试时,可以通过研读首、尾句的方法,尽快抓住文章的内容,还可以揣测作者的态度、意图,从而进一步猜出作者着重要写的细节。拿到一篇阅读理解题,首先应浏览一遍所提问题及选项,“带着问题查读短文”,这样会比较有目的、有针对性,整题解完后要认真复查。
5.课外补充阅读
当然,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段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所有的学习材料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这就要求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确保学生能将所学的阅读策略运用自如,就需要学生在课外有大量的练习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渐渐脱离教师的扶持,独立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通过有效的阅读策略教学,可以真正树立起以知识的经验、能力、智慧、和方法为中心的“再现知识——重组知识——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长为策略性学习者。
什么是阅读策略?阅读策略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的各种阅读方法和技能来帮助理解各种文章,调控阅读环节的过程。阅读策略的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技巧、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所谓策略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要求的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
一、预备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详细介绍并解释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说明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的益处;通过举例的方法演示阅读策略,为今后的阅读策略教学先做好热身工作。
二、导入
导入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知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例如教师适当介绍与文章有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讨论,要求学生使用预测策略或预读策略,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合理猜测。指导学生通过掠读文章题目,及文章各节中的大、小标题以获取文章线索,以便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
同时在导入阶段也可以开展头脑风暴的活动,围绕文章中心话题用联想法,或滚雪球的方式将文章中可能遇到的会对理解文章产生较大影响的生词展示给学生,先行排除生词可能造成的学生理解文章的障碍。通过这类准备活动,可以将学生引入特定的阅读情境,学生会对即将阅读的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充满自信的去阅读。
三、阅读
1.浏览
学生以最快速度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指导学生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灵活采用不同的浏览方法。为了捕捉记叙文大意我们可牢牢抓住5个“WH”(When,Where,Who. What. Why),即在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何事、是何原因。浏览时,只读与这五点相关的信息,而不相干的信息可忽略不读。新闻报导属记叙文文体。通常阅读新闻报导的第一段即可了解新闻内容大意。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找出论点,再分析作者用来论证这一论点的事实、论据。说明文就要抓住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等。在阅读过程中还应注意文章的首尾句,预测文章的细节,利用关联词来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2.略读或扫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找出文章要点和代表各段主题的中心句,分析、理解主题句的内容,归纳各段的大意。学生要明确文章要点或段落大意通常都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部分,因此在此过程中不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应该采用扫读策略让视线快速地在文章中扫过,以便尽快地获取大意,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围绕话题所表达的若干主要观点。
3.寻读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一些有关文章细节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寻读策略快速阅读,提取文章中特定信息、具体细节或对某观点、看法的一些支持性例证。
4.精读
在对文章大意有了一个整体把握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预设目标,引导他们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并通过有效处理这些信息深化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此阶段学生可采用的策略有排序策略,组织策略或推论策略。排序策略即指对阅读材料展示的情节理顺排序,这样的排序可以按时间先后排序,按人物出场先后排序、按因果关系排序,按情节发展趋势排序等等。组织策略则是根据阅读内容,利用线索识别观点、人物、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文章的结构关系。
5.研读
学生掌握了课文大意和具体事实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教师还应指导他们运用推断策略,根据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课文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得出文章字里行间的暗含意义,准确理解文中某些人物的性格、情感、态度,及事情发展的走向或结局等。如在教授The Necklace一课后,让学生分析剧中人物性格,由此想象三位主人公在得知项链并不值钱之后各自会有什么样的举措,并要求学生续写故事的结局。
四、巩固练习
该环节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突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可采用问答、分角色表演、改写、续写、复述课文、就课文内容填空等形式。
五、技巧指导
好的阅读策略应该和好的阅读技巧结合使用,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应试技巧,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在考试中拿高分的一种好方法。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进行指导。
1.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尤其要重视对英语词汇内涵和外延中文化涵养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熟识当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典型现象,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并能正确评价阅读材料的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等。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要有意识、有目的,并尽可能多地介绍和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努力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了解生活在不同社会背景中的人们的语言特征和文化习惯。
2.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不良的阅读习惯往往是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的主要障碍之一,教师要注意优化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醒学生纠正如译读、声读、指读、点读、回视等不好习惯。
3.有效调整阅读速度
为了解决好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度之间的矛盾,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式,调整阅读速度,合理分配时间。
4.教授一定的应试技巧
在平常的指导中,我让学生记住“四问原则”,即:在阅读过程中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学会“问自己、问工具书、问课本、问同学”。再如,在考试时,可以通过研读首、尾句的方法,尽快抓住文章的内容,还可以揣测作者的态度、意图,从而进一步猜出作者着重要写的细节。拿到一篇阅读理解题,首先应浏览一遍所提问题及选项,“带着问题查读短文”,这样会比较有目的、有针对性,整题解完后要认真复查。
5.课外补充阅读
当然,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段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所有的学习材料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这就要求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确保学生能将所学的阅读策略运用自如,就需要学生在课外有大量的练习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渐渐脱离教师的扶持,独立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通过有效的阅读策略教学,可以真正树立起以知识的经验、能力、智慧、和方法为中心的“再现知识——重组知识——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长为策略性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