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而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要尊重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使它们各得其用、和谐共存。
关键词 普通话 方言 互为补充 尊重保护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使用语言大约有80种,方言特别发达。多样化的语言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造就了我国语言文化“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的局面。然而,由于语言地域分化的差异很大,直接影响了各方言区之间的语言沟通。随着普通话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方言之间的沟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也出现了各地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方言与普通话关系的问题也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国汉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北方方言和吴语、湘语、赣语、粤语、闽语、客家话等七大方言。由于使用北方方言的地域大和北方方言的影响大,自宋朝以来,从北方方言中又产生了大量的白话文文学;在民国初年,大家公认并确立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北方方言作为全国通用语。这就是现在使用的普通话。普通话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因此是国家的象征,也是交流的工具。如果不使用普通话,是适应不了国际交流的需要,不仅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不利于中国在国际上发挥作用。
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反映了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世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汉语方言在普通话形成之前,可以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在普通话形成之后,受普通话的影响,同时又丰富普通话,仍可以与之同时存在。地方方言有利于弘扬地方文化,在艺术作品中,它比普通话更能够传神地表达一个地域的习俗和文化以及人物的个性特点;方言是“他乡遇故知”的纽带,所谓“乡音无改识来客”,作为地域内的一种交流方式,熟悉的家乡话所带给人们的感觉是普通话永远无法代替的,无形中也就增强了地域凝聚力。
那么,在我国社会生活的日常交流中,是坚持推广普通话,还是坚持“个性”的方言使用?这并不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因为:
在现阶段,普通话与汉语方言可以同时存在,互为补充。汉语方言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它们和各地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的民俗文化。但与此同时,由于不少方言彼此间不能互通,存在着严重的语言隔阂和语言障碍,这对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是不利的,语言学大师周有光曾说:“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因此需要在方言区大力推广普通话,这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语言总是在群众的使用中不断吐故纳新的,普通话吸收新词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积极吸收从国外传来的大量外来语,一是积极吸收从群众口中产生流传开来的生动口语方言。如“搞”(四川方言),“垃圾”(浙江方言),“三流子”(陕北方言),“龌龊”(江、浙方言)等已成为普通话里的词语。可见,在推广普通话以后,方言的纷繁不是坏事,反而更显现出中华民族语言资源的丰富,它们都是使普通话常变常新的活水源泉。
其次,应该保留方言学习和传承的适当空间。全球一体化正在势不可挡地蔓延,与之相应的“语言一体化”亦在所难免,很多有价值的方言面临淘汰出局的困境。普通话的推行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继续生存的方言来说,又当如何自处?
第一,在非正式场合自由选择自己所用的语言应该得到尊重,地方广播和电视节目应有适当的方言空间。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而文化多元并存发展的新世纪,尊重和保护而不是统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母语,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普通话和方言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第二,抢救以方言为载体的文艺形式,诸如戏曲、民间说唱艺术等。
第三,全面调查使用人数较少的方言尤其是濒危方言,采取各种方式保存并进行研究。
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发展中的语言,或变得更完美,或因使用它的人越来越少而走向消失,当方言不适应时代需求退出语言的历史舞台,这是正常的自然进化历程,这是语言工具性的本质使然,并不需要外界强制的手段。因此,从根本上看,方言是否流失,不在于是否推广普通话,而在于是否重视和保护方言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不重视保护方言,即便不推行普通话,其它原因也会导致方言的消亡。
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就是要尊重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就是要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总之,汉语方言和普通话,在现代社会中各自使用在不同的社会交际和文化场合,都有其独自的功用,应该让它们顺其自然地各安其位、各得其用、各展其长。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张继娅.试析方言与民族共同语之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11)
[3]陈红莲,张立平.方言的生存现状及保护[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3)
[4]李雅翠.浅论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的保护[J].运城学院学报,2006(12)
[5]刘金梅.谈推广普通话亦要尊重方言[J].辽宁师专学报,2008(4)
关键词 普通话 方言 互为补充 尊重保护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使用语言大约有80种,方言特别发达。多样化的语言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造就了我国语言文化“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的局面。然而,由于语言地域分化的差异很大,直接影响了各方言区之间的语言沟通。随着普通话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方言之间的沟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也出现了各地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方言与普通话关系的问题也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国汉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北方方言和吴语、湘语、赣语、粤语、闽语、客家话等七大方言。由于使用北方方言的地域大和北方方言的影响大,自宋朝以来,从北方方言中又产生了大量的白话文文学;在民国初年,大家公认并确立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北方方言作为全国通用语。这就是现在使用的普通话。普通话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因此是国家的象征,也是交流的工具。如果不使用普通话,是适应不了国际交流的需要,不仅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不利于中国在国际上发挥作用。
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反映了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世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汉语方言在普通话形成之前,可以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在普通话形成之后,受普通话的影响,同时又丰富普通话,仍可以与之同时存在。地方方言有利于弘扬地方文化,在艺术作品中,它比普通话更能够传神地表达一个地域的习俗和文化以及人物的个性特点;方言是“他乡遇故知”的纽带,所谓“乡音无改识来客”,作为地域内的一种交流方式,熟悉的家乡话所带给人们的感觉是普通话永远无法代替的,无形中也就增强了地域凝聚力。
那么,在我国社会生活的日常交流中,是坚持推广普通话,还是坚持“个性”的方言使用?这并不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因为:
在现阶段,普通话与汉语方言可以同时存在,互为补充。汉语方言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它们和各地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的民俗文化。但与此同时,由于不少方言彼此间不能互通,存在着严重的语言隔阂和语言障碍,这对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是不利的,语言学大师周有光曾说:“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因此需要在方言区大力推广普通话,这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语言总是在群众的使用中不断吐故纳新的,普通话吸收新词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积极吸收从国外传来的大量外来语,一是积极吸收从群众口中产生流传开来的生动口语方言。如“搞”(四川方言),“垃圾”(浙江方言),“三流子”(陕北方言),“龌龊”(江、浙方言)等已成为普通话里的词语。可见,在推广普通话以后,方言的纷繁不是坏事,反而更显现出中华民族语言资源的丰富,它们都是使普通话常变常新的活水源泉。
其次,应该保留方言学习和传承的适当空间。全球一体化正在势不可挡地蔓延,与之相应的“语言一体化”亦在所难免,很多有价值的方言面临淘汰出局的困境。普通话的推行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继续生存的方言来说,又当如何自处?
第一,在非正式场合自由选择自己所用的语言应该得到尊重,地方广播和电视节目应有适当的方言空间。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而文化多元并存发展的新世纪,尊重和保护而不是统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母语,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普通话和方言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第二,抢救以方言为载体的文艺形式,诸如戏曲、民间说唱艺术等。
第三,全面调查使用人数较少的方言尤其是濒危方言,采取各种方式保存并进行研究。
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发展中的语言,或变得更完美,或因使用它的人越来越少而走向消失,当方言不适应时代需求退出语言的历史舞台,这是正常的自然进化历程,这是语言工具性的本质使然,并不需要外界强制的手段。因此,从根本上看,方言是否流失,不在于是否推广普通话,而在于是否重视和保护方言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不重视保护方言,即便不推行普通话,其它原因也会导致方言的消亡。
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就是要尊重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就是要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总之,汉语方言和普通话,在现代社会中各自使用在不同的社会交际和文化场合,都有其独自的功用,应该让它们顺其自然地各安其位、各得其用、各展其长。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张继娅.试析方言与民族共同语之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11)
[3]陈红莲,张立平.方言的生存现状及保护[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3)
[4]李雅翠.浅论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的保护[J].运城学院学报,2006(12)
[5]刘金梅.谈推广普通话亦要尊重方言[J].辽宁师专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