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个性 见微知著 国际学校的特色

来源 :Future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b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先生说过:“两脚踏中西文化,—心评宇宙文章。”中国的国际学校多数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中国元素是本土民办国际课程学校区别于全外籍学校的特征之一,中文、中国历史、中国传统工艺与设计这种特色课程与国际通行英文课程体系的良好融合也是培养一个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世界人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位在使馆学校履新的美国老师听说我们的学校有更多的中文和中国元素课程,在校生有大量中国籍同学之后,果断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读书,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多的接触中国同学,多学习中国元素,实现中西合璧的境界。
  校服
  90%的国际学校是要穿校服的,从中国人的价值观看这也是杜绝攀比的有效方法。国际学校校服相对常见的运动服式的校服来说,质地比较精良,款式也多。访问过的一些偏英式教育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他们则要求每天必须穿着正装校服入校,但个人感觉对于每天要运动的小孩子换来换去会有些不方便。女孩子很适合读国际学校,起码不用每天为穿什么衣服而发愁。一位姑娘曾经来咨询过我学校是否允许留长发,当得到我肯定的答复之后,她果断选择了我们学校。
  其实,国内有很多学校为了维持良好的学风而规定发型,告诉孩子外表是虚的、不重要的,全身心用在学习上才是正道。而国际教育需要阳光、健康的学生形象,最美的年华不应该被忽略,性别的魅力不应该被臃肿的服装所包裹。当然,校服的穿着有明晰的规定,穿着不合格是不允许进入校园的。
  教材和社团
  国际学校多数年级没有书本费,一般除了高中部以外的教材均不收费,采取每学期从图书馆借阅的方式。教科书是公共资产,学期结束后,学生将教科书还给图书馆,给下一年级的学生用。那种高考完的高三学生举行的盛大 “撕书仪式”在国际学校完全看不到。
  对于国际学校来说,社团是其重要特色。社团相对课后兴趣小组概念更广泛,国际学校几乎都有学生自己办的电视台和杂志。从组稿、设计、制作和资金等方面没有任何校方的参与,学生电视台和刊物都是很活跃的。笔者所在的学校有50个左右的学生社团,包括运动队、哲学俱乐部、西班牙语俱乐部、烹饪俱乐部等等。和西方学校一样,社团对一个年轻人的影响可谓深远。世青学校杰出的毕业生,同时也是青年剧作家Karmia就是通过社团建立了对戏剧的兴趣。 在斯坦福大学就读期间自编自导并会同28名斯坦福大学的在校生出演音乐剧,剧目入围大邱国际音乐节和纽约国际戏剧节。当然我们现在看到传统教育也组织兴趣小组,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这也是笔者会跟很多年轻父母们一再强调的,即传统教育也在不断改变,不应该以“好”和“坏” 来评价一种教育或一所学校,只能说不同的教育和学校适合不同的学生。
  传统教育领域的课后活动也不是像当年只有物理兴趣小组,英语兴趣小组这种玩意儿了,同样丰富多彩。当然在应试指挥棒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课外活动时间多了还是会被老师和家长们认为是不务正业,这和多年前确实没什么变化。
  设施
  大资本进入到国际教育全日制办学领域只是时间问题。从笔者接触到的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家数量和实力看,今后大而美的校园将会越来越多。现有的民办国际课程项目学校敢说豪华的并不多,但多数比较在意细节,尽管校园环境和高大上的公办学校还远不是一个级别,但教学硬件肯定是世界一流的,投资一个实验室或专业教室的金额往往是惊人的。个人作为学生家长更偏向小而精的校舍。大门气派与否、设施豪华不豪华似乎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意义并不大。什么高档设施都有,但是不给孩子们日常使用,只作为炫耀的资本,那就没有实际意义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心自己的孩子跟什么家庭的孩子坐在一个课堂里,而不再只是关心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多数学校对于教室的布置或者走廊的设计都会投入巨大的心力。曾经遇到一位去过国内很多名校的境外机构的国际协调员,他谈到:很多中国学校的校园都很漂亮,但是卫生间却很脏,这体现了一个学校管理团队的能力,所以当他再访问中国的学校时都会去其卫生间一探究竟。很荣幸,笔者所在学校的卫生间整洁程度获得了这位专家的高度评价。
  细节
  细微处最体现学校对学生的关照。不管是典礼还是活动,国际学校的风格都是学生坐着,演讲人站着。这点也是个人最欣赏的。以前安排过几位欧洲的孩子到河南省一所著名的公立高中做交换生,并有幸参加了这个学校的开学典礼,学生晒着太阳站在操场上,领导讲话持续了2个小时。这样的场面在国际学校简直不敢想象。
  前几年带学生参加去英国活动的行前培训,很多学校的孩子都有参与。当得到把操场上的铁架子改成临时的简易凉棚供大家休息用的指令时,笔者学校中日韩三国学生迅速组成一个团队去找硬纸板并马上分工开始动手做,并由长头发的中国台湾的小伙子当组长,最后的成品即便缺乏美感但是绝对能用。而让公立学校的学生们也照着我们的模板做些遮阳设施时,得到的回答却出奇一致:我们不会。那所学校的领队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学校确实没教过这个,他们单是学业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学手工。可笔者心中不免呐喊,“这难道真单纯只是手工的事儿吗?”
  我们一直谈追求共性的应试教育——“孩子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殊不知一个“扎实”却扼杀了独立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孩子们离开家长和老师什么事情也不敢去尝试了。
其他文献
第一次听闻哥廷根大学是读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书中描绘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澄澈的天空中时而有白云飘过,神采奕奕的年轻人在草坪上席地而坐,时而争辩得面红耳赤,时而对他人的高见赞许不已,图书馆里陈列着泛黄的古籍抄本,书香四溢。”  辉煌校史成就“诺贝尔奇迹”  哥廷根大学位于德国中部下萨克森州的哥廷根市,城市人口不足十五万,而其中学生、研究人员和教职人员的数量几乎达到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时至今日
期刊
据胡润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中国富豪已经移民、正在申请移民和正在考虑移民的比例高达64%,其中已经移民的亿万富豪占到约1/3。除了传统投资移民大国美国外,选择欧洲作为投资移民目的地的人数上升最快,欧洲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富豪购置房地产的另一重要选择地。  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老牌经济强国,作为一个有丰富移民历史的国家,对世界各地移民接纳和包容的态度令它极具魅力和诱惑。而近些年,不断推出的投资移民新
期刊
俞敏洪,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留校任外语系教师。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英语教育领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2001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并于2006年9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他是缔造“出国留学流水线”的“留学之父”和“青年导师”,也是年轻创业者眼中的天使投资人“洪哥”
期刊
德国国家旅游局这样描述弗洛依登市:“火灾、战争和瘟疫数百年来一再蹂躏这个坐落于黑森林中的小城。 但令人欣慰的是,这里的居民一次又一次地重建了他们的家园,每次都使它更加美丽;如今,这座城市是一块充满惊喜和吸引力的珍宝。”  黑森林是德国最著名的休闲和度假疗养圣地。近期,本刊对话德国弗洛依登市市长优利安·欧斯瓦尔德,探秘这唯一一座身处黑森林内部的“珍宝”小城。  F=《出国》杂志  O=德国弗洛依登市
期刊
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曾经表示,在女儿出生后他会休两个月的“产假”(事实上是陪产假)。这位掌控着世界上最大的在线社交网络的年轻的亿万富豪,不仅是暖男,还要做奶爸,他用这个决定告诉人们家庭生活对于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去年7月底,31岁的扎克伯格在自己的Facebook 页面上兴奋地宣布,他的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怀孕了,他们就要有个
期刊
德国雄踞欧洲中部,美丽富饶,魅力十足,不仅是欧洲的政治中心,也是全球旅游者梦想的游览胜地。本刊对话德国弗洛依登市旅游局局长Michael Krause,请他为读者展示德国黑森林的独特魅力。  F=《出国》杂志 K=德国弗洛依登市旅游局局长Michael Krause  F:请您介绍一下德国的旅游资源。  M:德国处于欧洲的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各类丰富的资源,也有人称德国是“旅游之国”。
期刊
离开约旦以后,我才渐悟,原来自己去的不是一个国家 ,而是包括古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前英国殖民地等等在内的千年古国。来到约旦这个中东的“弹丸之地”,它北临叙利亚,东临伊拉克,西临巴以。这些国家均为旅游红色警报国,可谓四面楚歌。因为计划周密,觉得此行既充实又时间充裕,几天下来,我们把约旦旅游的黄金三角几乎走遍。  第一日 融传统与现代一体的首都安曼(Amman)  我们于晚上9点45分准
期刊
手握10年美国旅游签证,当你去腻了纽约、波士顿、洛杉矶等美国著名旅游城市后,哪里会成为你探索美国的下一站?  在2016中美旅游年展开之际,本刊对话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新闻文化参赞耿欣(Lisa Heller),共同探讨这一契机下中美两国相互交流的机遇所在。  F=《出国》杂志  H=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新闻文化参赞耿欣Lisa Heller  F:两国将2016年定为中美旅游年,是基于何种想法?
期刊
我和先生通过学校的Host Family Program认识了一对美国夫妻,丈夫叫Tom,妻子叫Lily。他们的年龄和我们的父母很接近,在他们的提议下,我们决定用“Dad”、“Mom”来称呼他们。从此我们多了一家美国亲戚,没有婚姻血缘关系的extended family。这家人让我们有机会对普通美国人的家庭有了最直观的认识,也让我思考很多东西。  默契的老两口  在这里我写写Lily的父母,我们就
期刊
欧洲教育史是从古希腊柏拉图那篇传世著作《理想国》开始的,在书中,他主要强调了对于幼儿的教育义务,应该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来承担,而教育形式可以是做游戏、讲故事、还有学音乐。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于幼儿教育,更多强调的是父母的义务。随着时代发展,德国教育家又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有些父母不能胜任早期教育的任务,所以需要建立幼儿托管机构,即早教机构来进行,德国于1837年开办了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