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产生智慧必须要使手脑产生联合互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值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努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剪纸课;动手能力
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愈加重视,剪纸作为一项传承至今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民间艺术,已经逐渐步入我国学生的美术课堂。学生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对自身的动手能力进行锻炼,而且能将这一民俗文化的瑰宝顺利传承下来,使其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一、培养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剪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听、多看、多感受,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动脑想象并且产生动手制作的欲望。必须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年龄偏低,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年龄局限使其无法对高度概括的抽象内容有正確到位的理解,教师必须从生活角度出发,构建特定的教学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开展剪纸教学前,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询问是否有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剪纸艺术,剪纸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人们如何对剪纸作品进行应用等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事先准备好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播放《剪窗花》这一儿歌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在音乐的感染下,消除学生对剪纸艺术的陌生感,营造一个自然轻松的剪纸艺术学习环境。
在儿歌的伴奏中,学生能够随着轻快的旋律接近剪纸艺术,这时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剪纸实体作品拿出来以供学生欣赏学习,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个性与剪纸融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剪纸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仅要在学生进步的时候给予表扬,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在安全愉快的氛围中直观感受民俗艺术的魅力。
二、丰富教学形式
在开展剪纸艺术的教学课程时,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层次进行因材施教,创造充满趣味的轻松教学环境,组织有趣合理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形式下,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以愉快的心情对剪纸艺术进行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强弱情况,将学生分组搭配学习,并结合剪纸贴画或者故事、游戏等形式开展趣味剪纸的教学活动。例如游戏法,在剪纸艺术的课堂中,教师可以简单教学生剪出动物或者人物,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皮影戏游戏”,使剪纸作品“动起来”,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为最初的剪纸作品添加装饰品。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剪纸,引导学生剪出头饰、面具或者手环等,小组间进行比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比赛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个剪纸艺术展,将游戏和比赛中的剪纸作品进行展览,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鼓励式点评,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感受剪纸艺术的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加深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丰富剪纸艺术的教学形式,有效激发小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
三、重视技能与创造相结合
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剪纸艺术对操作者有一定的技巧要求,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无法深入了解剪纸艺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剪纸基础技能进行培养。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控制自己的教学方式,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氛围,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剪纸艺术。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开展剪纸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剪纸技能,使其将想象力与剪纸技巧相结合。例如,在学习对折剪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进行操作学习,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互相陪伴、彼此鼓励、各抒己见,不仅能够使能力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还能让能力强的孩子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剪紙比赛,把学到的剪纸知识运用到作品当中,优秀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的剪纸作品。比赛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父母长辈,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在课后也能获得家人的肯定,保持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学习热情,也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对剪纸技能进行练习。还可以举办个人剪纸展,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这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激励和促进作用。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而又古老的一项民间艺术,不仅体现出中华文化几千年的魅力,还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剪纸艺术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还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廖春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24).
[2]刘勇.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J].明日风尚,2016(10).
关键词:小学美术;剪纸课;动手能力
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愈加重视,剪纸作为一项传承至今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民间艺术,已经逐渐步入我国学生的美术课堂。学生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对自身的动手能力进行锻炼,而且能将这一民俗文化的瑰宝顺利传承下来,使其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一、培养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剪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听、多看、多感受,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动脑想象并且产生动手制作的欲望。必须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年龄偏低,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年龄局限使其无法对高度概括的抽象内容有正確到位的理解,教师必须从生活角度出发,构建特定的教学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开展剪纸教学前,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询问是否有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剪纸艺术,剪纸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人们如何对剪纸作品进行应用等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事先准备好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播放《剪窗花》这一儿歌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在音乐的感染下,消除学生对剪纸艺术的陌生感,营造一个自然轻松的剪纸艺术学习环境。
在儿歌的伴奏中,学生能够随着轻快的旋律接近剪纸艺术,这时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剪纸实体作品拿出来以供学生欣赏学习,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个性与剪纸融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剪纸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仅要在学生进步的时候给予表扬,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在安全愉快的氛围中直观感受民俗艺术的魅力。
二、丰富教学形式
在开展剪纸艺术的教学课程时,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层次进行因材施教,创造充满趣味的轻松教学环境,组织有趣合理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形式下,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以愉快的心情对剪纸艺术进行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强弱情况,将学生分组搭配学习,并结合剪纸贴画或者故事、游戏等形式开展趣味剪纸的教学活动。例如游戏法,在剪纸艺术的课堂中,教师可以简单教学生剪出动物或者人物,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皮影戏游戏”,使剪纸作品“动起来”,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为最初的剪纸作品添加装饰品。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剪纸,引导学生剪出头饰、面具或者手环等,小组间进行比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比赛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个剪纸艺术展,将游戏和比赛中的剪纸作品进行展览,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鼓励式点评,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感受剪纸艺术的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加深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丰富剪纸艺术的教学形式,有效激发小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
三、重视技能与创造相结合
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剪纸艺术对操作者有一定的技巧要求,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无法深入了解剪纸艺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剪纸基础技能进行培养。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控制自己的教学方式,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氛围,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剪纸艺术。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开展剪纸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剪纸技能,使其将想象力与剪纸技巧相结合。例如,在学习对折剪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进行操作学习,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互相陪伴、彼此鼓励、各抒己见,不仅能够使能力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还能让能力强的孩子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剪紙比赛,把学到的剪纸知识运用到作品当中,优秀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的剪纸作品。比赛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父母长辈,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在课后也能获得家人的肯定,保持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学习热情,也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对剪纸技能进行练习。还可以举办个人剪纸展,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这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激励和促进作用。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而又古老的一项民间艺术,不仅体现出中华文化几千年的魅力,还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剪纸艺术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还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廖春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24).
[2]刘勇.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J].明日风尚,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