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发展目标,提出以歌唱与“游戏玩唱”相结合,使歌声变得和谐、柔美,并能倾听、想象、表现,在教学规范的同时实现教学创新,使幼儿歌唱教学活泼有趣,促进幼儿歌唱能力发展,引导幼儿从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去感受美、创造美,使艺术感受、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歌唱;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歌唱作为一种受幼儿欢迎的音乐艺术形式,也逐渐被幼儿教育所重视。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是幼儿最自然、最易于接受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幼儿表达、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幼儿园重视艺术教育,但在歌唱教学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幼儿歌唱过程“喊唱”问题严重、歌曲内容选择不符合幼儿发展特点、歌唱教学形式单一影响歌唱技能的掌握、教师主导意识过强忽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等。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唱”起来,使幼儿们乐于参与歌唱活动,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尝试把歌唱与与“游戏玩唱”相结合,其“五步法”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总结的有效教学经验。下面以中班歌唱教学活动《风儿》为例来阐述说明此五步教学法。
一、趣味练声
幼儿发声训练是一种着眼于幼儿未来,在保护幼儿稚嫩的声带和嗓音使之健康地发育成长前提下,以尊重幼儿的天性为出发点,使幼儿获得美好歌唱能力的声乐技能训练。歌唱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就是练声准备,使幼儿在歌唱活动开始之前通过练声找到生理和心理进入歌唱的准备状态。例如,声带的活动、发声位置的准备、精神状态的准备等。练声如长期坚持成为习惯,能有效解决幼儿“喊唱”问题。
练声准备包括活动前经验准备和练声热身活动两个部分。活动前老师为幼儿提供与歌曲相关的知识做好铺垫,为课堂教学积累经验,课堂活动一开始,教师通过拟声模仿等有趣的方法,用幼儿喜欢并熟悉的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唱出易于发声、易于找到头声感觉的元音u、ü、o、i、a、e或鼻音m等进行练声,通过练声进入“轻声”歌唱活动中。如《我爱我的小动物》《在农场》等,都是我们喜欢使用的“练声曲”。
例如:中班歌唱活动《风儿》,第一环节。教师以歌曲中“风儿音乐家”的意境,用大风和小风的歌声“呀呀呀呀耶——”,并结合歌曲中风儿歌声的旋律进行练声。既使幼儿获得歌曲的内容准备,又达到准备好歌唱状态的练声效果。
‖:XX XX XX X |11 11 2 0|11 11 2 0|11 11 2 0:‖
风儿唱歌仔细听,呀呀呀呀耶,呀呀呀呀耶,呀呀呀呀耶。
二、情境导入
情境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的相应环节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情境,以达到教与学最佳效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认为在歌曲教学中,幼儿需要掌握的要素有歌曲的曲调(即旋律)、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感等,而这些要素的掌握都基于对歌曲感受與欣赏的基础之上。故事与情境最易于幼儿对歌曲的感受与欣赏、理解与记忆。根据幼儿主观意识不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左右、有意注意与有意记忆不稳定、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创造一个故事情节深厚的歌唱环境,以此导入歌曲内容,引起他们对歌曲的注意和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歌曲的学习中来。把歌曲内容编成故事或根据歌曲创设情境,让幼儿更直观、明了地感知、理解歌曲的旋律、歌词、情感。
例如:中班歌唱活动《风儿》,第二环节。用风的歌声练声之后,运用了故事情境导入歌唱内容的方法。把歌词编成一个小故事,通过教师的语言创设一个风儿唱歌的优美的意境,激发幼儿对歌曲的注意和兴趣。
三、感受欣赏
《指南》也指出对歌曲的感受与欣赏是表现与创造的基础,我们在“轻声”歌唱教学实践研究中,把歌唱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感受与欣赏上,把较复杂的歌曲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了感受与欣赏,第二课时的重点则是表现与创造这一部分包括歌曲欣赏、感知乐曲、理解歌词等。许卓娅教授在推广“傻瓜流程”游戏化音乐教育时指出:幼儿欣赏和感知歌曲时,范唱非常重要,各种形式的范唱,包括旋律、念白、清唱、演唱等,合计不能少于6次。我们在欣赏感知歌曲这一步骤,主要采用了在多样形式的范唱的基础上,用倾听、图谱、游戏等方法,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欣赏歌曲。
例如:中班歌唱活动《风儿》,第三环节。教师运用了倾听旋律、清唱、完整演唱等范唱手段,边范唱边引导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情感、欣赏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通过简单的声势、韵律、小游戏进一步感受与欣赏。在第四遍的范唱开始,幼儿对歌曲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让幼儿随着范唱轻声开始“小声唱”。
四、游戏玩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幼儿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的“轻声”歌唱活动十分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并把“轻声”唱法融入到幼儿园歌唱的各种形式的玩唱之中,使幼儿在各种形式的歌唱活动中无意地习得轻声唱法,完成对歌曲的理解与学唱。例如齐唱、接唱、对唱、回声唱、合唱、歌表演等多种歌唱表演形式相结合的歌唱活动;与韵律、声势、打击乐等其他音乐活动形式相结合的歌唱活动;与语言(念白、节奏朗诵等)、美术(图谱、绘画等)等其他领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歌唱活动等。
例如:中班歌唱活动《风儿》,第四环节。因考虑到对于中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直观的形象更易于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记忆,因此,我们用PPT演示、情境、角色游戏等方法贯穿活动过程,选择了集体小声齐唱、接唱、歌表演等歌唱形式,每一次唱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逐渐提高难度,让幼儿在结合了情境与游戏的不同形式的唱中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五、表现展示
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表现、展示歌曲,例如用对唱、齐唱、表演唱、合唱等歌唱形式,或加入声势韵律、念白朗诵、打击乐等完整理展示、表演歌曲。如果歌曲比较简单,也可对歌曲进行简单的创造,如动作的创编,歌词的仿编等,如歌曲比较复杂,则把创造这一部分留待第二课时处理。
例如,中班歌唱活动《风儿》,第五环节。本环节为结束环节,在幼儿已基本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教师以PPT演示来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尝试用樱桃替换掉歌词中的苹果,让幼儿明白在这首歌曲的基础上还可以仿编出以不同的水果为歌词的歌曲,以发展幼儿的歌唱创造力。然后请幼儿们结合简单的韵律动作完整合唱,表现、展示歌曲。
总之,幼儿园的歌唱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挖掘适合幼儿歌唱的素材,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幼儿才能真正从歌唱活动中体验到音乐的美好,幼儿的演唱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歌唱。
【关键词】幼儿;歌唱;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歌唱作为一种受幼儿欢迎的音乐艺术形式,也逐渐被幼儿教育所重视。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是幼儿最自然、最易于接受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幼儿表达、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幼儿园重视艺术教育,但在歌唱教学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幼儿歌唱过程“喊唱”问题严重、歌曲内容选择不符合幼儿发展特点、歌唱教学形式单一影响歌唱技能的掌握、教师主导意识过强忽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等。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唱”起来,使幼儿们乐于参与歌唱活动,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尝试把歌唱与与“游戏玩唱”相结合,其“五步法”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总结的有效教学经验。下面以中班歌唱教学活动《风儿》为例来阐述说明此五步教学法。
一、趣味练声
幼儿发声训练是一种着眼于幼儿未来,在保护幼儿稚嫩的声带和嗓音使之健康地发育成长前提下,以尊重幼儿的天性为出发点,使幼儿获得美好歌唱能力的声乐技能训练。歌唱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就是练声准备,使幼儿在歌唱活动开始之前通过练声找到生理和心理进入歌唱的准备状态。例如,声带的活动、发声位置的准备、精神状态的准备等。练声如长期坚持成为习惯,能有效解决幼儿“喊唱”问题。
练声准备包括活动前经验准备和练声热身活动两个部分。活动前老师为幼儿提供与歌曲相关的知识做好铺垫,为课堂教学积累经验,课堂活动一开始,教师通过拟声模仿等有趣的方法,用幼儿喜欢并熟悉的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唱出易于发声、易于找到头声感觉的元音u、ü、o、i、a、e或鼻音m等进行练声,通过练声进入“轻声”歌唱活动中。如《我爱我的小动物》《在农场》等,都是我们喜欢使用的“练声曲”。
例如:中班歌唱活动《风儿》,第一环节。教师以歌曲中“风儿音乐家”的意境,用大风和小风的歌声“呀呀呀呀耶——”,并结合歌曲中风儿歌声的旋律进行练声。既使幼儿获得歌曲的内容准备,又达到准备好歌唱状态的练声效果。
‖:XX XX XX X |11 11 2 0|11 11 2 0|11 11 2 0:‖
风儿唱歌仔细听,呀呀呀呀耶,呀呀呀呀耶,呀呀呀呀耶。
二、情境导入
情境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的相应环节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情境,以达到教与学最佳效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认为在歌曲教学中,幼儿需要掌握的要素有歌曲的曲调(即旋律)、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感等,而这些要素的掌握都基于对歌曲感受與欣赏的基础之上。故事与情境最易于幼儿对歌曲的感受与欣赏、理解与记忆。根据幼儿主观意识不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左右、有意注意与有意记忆不稳定、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创造一个故事情节深厚的歌唱环境,以此导入歌曲内容,引起他们对歌曲的注意和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歌曲的学习中来。把歌曲内容编成故事或根据歌曲创设情境,让幼儿更直观、明了地感知、理解歌曲的旋律、歌词、情感。
例如:中班歌唱活动《风儿》,第二环节。用风的歌声练声之后,运用了故事情境导入歌唱内容的方法。把歌词编成一个小故事,通过教师的语言创设一个风儿唱歌的优美的意境,激发幼儿对歌曲的注意和兴趣。
三、感受欣赏
《指南》也指出对歌曲的感受与欣赏是表现与创造的基础,我们在“轻声”歌唱教学实践研究中,把歌唱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感受与欣赏上,把较复杂的歌曲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了感受与欣赏,第二课时的重点则是表现与创造这一部分包括歌曲欣赏、感知乐曲、理解歌词等。许卓娅教授在推广“傻瓜流程”游戏化音乐教育时指出:幼儿欣赏和感知歌曲时,范唱非常重要,各种形式的范唱,包括旋律、念白、清唱、演唱等,合计不能少于6次。我们在欣赏感知歌曲这一步骤,主要采用了在多样形式的范唱的基础上,用倾听、图谱、游戏等方法,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欣赏歌曲。
例如:中班歌唱活动《风儿》,第三环节。教师运用了倾听旋律、清唱、完整演唱等范唱手段,边范唱边引导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情感、欣赏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通过简单的声势、韵律、小游戏进一步感受与欣赏。在第四遍的范唱开始,幼儿对歌曲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让幼儿随着范唱轻声开始“小声唱”。
四、游戏玩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幼儿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的“轻声”歌唱活动十分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并把“轻声”唱法融入到幼儿园歌唱的各种形式的玩唱之中,使幼儿在各种形式的歌唱活动中无意地习得轻声唱法,完成对歌曲的理解与学唱。例如齐唱、接唱、对唱、回声唱、合唱、歌表演等多种歌唱表演形式相结合的歌唱活动;与韵律、声势、打击乐等其他音乐活动形式相结合的歌唱活动;与语言(念白、节奏朗诵等)、美术(图谱、绘画等)等其他领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歌唱活动等。
例如:中班歌唱活动《风儿》,第四环节。因考虑到对于中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直观的形象更易于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记忆,因此,我们用PPT演示、情境、角色游戏等方法贯穿活动过程,选择了集体小声齐唱、接唱、歌表演等歌唱形式,每一次唱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逐渐提高难度,让幼儿在结合了情境与游戏的不同形式的唱中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五、表现展示
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表现、展示歌曲,例如用对唱、齐唱、表演唱、合唱等歌唱形式,或加入声势韵律、念白朗诵、打击乐等完整理展示、表演歌曲。如果歌曲比较简单,也可对歌曲进行简单的创造,如动作的创编,歌词的仿编等,如歌曲比较复杂,则把创造这一部分留待第二课时处理。
例如,中班歌唱活动《风儿》,第五环节。本环节为结束环节,在幼儿已基本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教师以PPT演示来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尝试用樱桃替换掉歌词中的苹果,让幼儿明白在这首歌曲的基础上还可以仿编出以不同的水果为歌词的歌曲,以发展幼儿的歌唱创造力。然后请幼儿们结合简单的韵律动作完整合唱,表现、展示歌曲。
总之,幼儿园的歌唱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挖掘适合幼儿歌唱的素材,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幼儿才能真正从歌唱活动中体验到音乐的美好,幼儿的演唱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