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课改;教研工作;植根校本;聚焦课堂;关 注践行;整合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2—0041—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在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要深化教育改革,将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实践,必须植根校本,聚焦课堂,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灵活运用多种教研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一、植根校本,做实教研主体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教师对教学变革和专业学习的投入可以看作是教育改革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决定着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能否获得高效。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没有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民主讨论、自由交流、智慧碰撞,校本教研就只能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因此,学校要立足于校本,立足于师本,立足于教育教学现状,加强教研活动建设,建立健全教研制度、程序,强化计划组织,避免因“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主题不具体,活动内容不相干”,而导致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无兴趣或在活动过后收效甚微。校本教研应选取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典型问题,在迫切解决问题效应的影响下,点燃教师的研究激情,使教师逐渐以研究者的身份和心态,置身于教研及教学中,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在积极互动中自主建构实践性知识,提升教学智慧。
二、聚焦课堂,做实教研效能
“聚焦课堂”是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教研活动只有为教学服务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才能焕发出生命力。新课改本身就是新事物,必然有新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教研。只有科学运行教研机制,提升教研可操作性,提高教研质量,才能切实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因此,一方面,学校应把教研与课堂教学紧密对接,让课堂与教研课题在“问题提炼—跟进探究—课堂实践—专题研讨—总结反思—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中不断推进,立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案例、课例、事例为载体,形成校本教研滚动式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学校应创新校本教研的方式,使教研走近教师,服务于教师,让教师借助教研载体,逐步形成研究方法及思路,获得理念提升,如,借助开展学习式教研、经验式教研、引领式教研使教师多角度获取教学研究经验及理论支持等。
三、关注践行,做实教研网络
教学研究意在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因此,学校要致力于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形成三个层次的校本教研网络:一是教研组的教研。三个层面的活动中,教研组的活动最为重要,它小型方便,易于集中,并有利于形成办公室的研究文化,是一种主要以“教学设计—课堂观察—集体研讨”为基本环节的群体研究活动;二是组际研讨和交流。这是学校层面的大活动,可每月一次,轮流由低、中、高年级展示课例与研讨的全过程,形成第一层次的对话交流,其余年级的老师既观课又观其研讨过程,而后跳出年级、学科看教学教研,形成第二次对话,从而形成组内和组际两个层面的评点交流,让教师从整体上审视和把握自己的教学;三是学校中心组教研。教研中心组由学科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教学主管领导组成,定期举行会议,反馈情况、研究讨论今后的活动思路等,这一层面的活动在于决策和引领校本教研的发展。
四、整合反思,做实教研积淀
无论是校本研究还是教学实践,都必须建立在教师深刻认识、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而教师对教研的认识和教学研究能力是伴随着教师教学生涯的一种过程性收获。因此,学校应重视强化教师过程性教学与研究的累积。此外,教师要在备课和反思中有积淀,撷取集体与自主备课的智慧结晶,坚持写教学随记和后记,留下对教学实践的思考,这是一种最真实的积淀过程。一段时间后,教师所遭遇的教学问题在实践中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教师再把这份过程中的积淀整理出来,既能给他人提供借鉴,又是课题的研究资料,还可以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再反思、再认识和再审视。
编辑:沈丽琼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2—0041—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在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要深化教育改革,将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实践,必须植根校本,聚焦课堂,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灵活运用多种教研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一、植根校本,做实教研主体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教师对教学变革和专业学习的投入可以看作是教育改革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决定着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能否获得高效。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没有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民主讨论、自由交流、智慧碰撞,校本教研就只能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因此,学校要立足于校本,立足于师本,立足于教育教学现状,加强教研活动建设,建立健全教研制度、程序,强化计划组织,避免因“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主题不具体,活动内容不相干”,而导致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无兴趣或在活动过后收效甚微。校本教研应选取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典型问题,在迫切解决问题效应的影响下,点燃教师的研究激情,使教师逐渐以研究者的身份和心态,置身于教研及教学中,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在积极互动中自主建构实践性知识,提升教学智慧。
二、聚焦课堂,做实教研效能
“聚焦课堂”是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教研活动只有为教学服务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才能焕发出生命力。新课改本身就是新事物,必然有新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教研。只有科学运行教研机制,提升教研可操作性,提高教研质量,才能切实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因此,一方面,学校应把教研与课堂教学紧密对接,让课堂与教研课题在“问题提炼—跟进探究—课堂实践—专题研讨—总结反思—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中不断推进,立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案例、课例、事例为载体,形成校本教研滚动式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学校应创新校本教研的方式,使教研走近教师,服务于教师,让教师借助教研载体,逐步形成研究方法及思路,获得理念提升,如,借助开展学习式教研、经验式教研、引领式教研使教师多角度获取教学研究经验及理论支持等。
三、关注践行,做实教研网络
教学研究意在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因此,学校要致力于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形成三个层次的校本教研网络:一是教研组的教研。三个层面的活动中,教研组的活动最为重要,它小型方便,易于集中,并有利于形成办公室的研究文化,是一种主要以“教学设计—课堂观察—集体研讨”为基本环节的群体研究活动;二是组际研讨和交流。这是学校层面的大活动,可每月一次,轮流由低、中、高年级展示课例与研讨的全过程,形成第一层次的对话交流,其余年级的老师既观课又观其研讨过程,而后跳出年级、学科看教学教研,形成第二次对话,从而形成组内和组际两个层面的评点交流,让教师从整体上审视和把握自己的教学;三是学校中心组教研。教研中心组由学科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教学主管领导组成,定期举行会议,反馈情况、研究讨论今后的活动思路等,这一层面的活动在于决策和引领校本教研的发展。
四、整合反思,做实教研积淀
无论是校本研究还是教学实践,都必须建立在教师深刻认识、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而教师对教研的认识和教学研究能力是伴随着教师教学生涯的一种过程性收获。因此,学校应重视强化教师过程性教学与研究的累积。此外,教师要在备课和反思中有积淀,撷取集体与自主备课的智慧结晶,坚持写教学随记和后记,留下对教学实践的思考,这是一种最真实的积淀过程。一段时间后,教师所遭遇的教学问题在实践中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教师再把这份过程中的积淀整理出来,既能给他人提供借鉴,又是课题的研究资料,还可以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再反思、再认识和再审视。
编辑:沈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