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7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召开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座谈会。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纲要》,本刊记者采访了《纲要》起草组专家沈荣华,邀请他对《纲要》进行深度解读……
沈荣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组专家、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记者: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优先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整个人才规划纲要的灵魂,您是怎样理解的?
沈荣华(以下简称“沈”):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今后11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我感到,这6句话24个字中,“人才优先”是贯穿整个规划纲要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规划纲要是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定位的一个规划。具体讲,“服务发展”就是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才优先”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必须根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统筹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体制优先创新。“以用为本”是人才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其目的就是要把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以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为中心,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创新机制”就是要遵循邓小平同志关于“杀开一条血路”的要求,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高端引领”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政治家,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理论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整体开发”就是鼓励和支持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个个都有尊严。
总之,人才指导方针集中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人才思想,是对我国人才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是对未来我国人才发展方向和战略的总体要求,是我国人才思想的重大突破。
记者: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实事求是,您是怎样评价的?
沈: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这一目标,是顺应时代潮流、应对全球挑战、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需求作出的战略抉择,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对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提出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三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的要求。提出这一目标的根据:一是必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人才;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也分别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二是可行性:通过国际比较,到2020年中国进入世界人才强国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记者:人才规划纲要提出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具体它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未来11年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是,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以创新型人才为先导,以应用性人才为主体,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人才规划纲要主要展现了三个新特点:一是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这次人才规划纲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第一位,这是过去没有过的。二是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三是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这次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六支队伍”,即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
记者: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是人才发展的动力,人才规划在改进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中有哪些创新的突破?
沈:人才规划纲要在改进完善人才管理体制中有三点创新突破:一在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方面有创新,提出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同时,要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根据“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人才规划纲要特别提出,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二在改进人才管理方式方面有创新,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服务,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特别提出,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许多阻力。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现在我们缺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三在加强人才工作法制建设方面有创新,提出要推进人才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现在我国有公务员法,但没有一部人才方面综合性法规,人才规划纲要提出要研究制定《人才开发促进法》等。
人才规划纲要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方面,立足新世纪将是一个“人才世纪”的高度和人才开发、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保持等世界出现的新趋势,将原来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流动、激励、保障六大机制调整为五大机制,即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培养开发机制重点解决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评价发现机制重点解决人才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方式行政化、评价机构不健全等问题。选拔任用机制重点解决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以用为本等问题。流动配置机制重点解决两个市场整合、建立统一开放面向海内外的人力资源市场。激励保障机制重点统筹协调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
记者: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10个方面的重大政策,能否就大家最关心的政策作些解读?
沈:人才规划纲要针对我国人才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10大政策,其亮点之多、力度之大,在人才工作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比如,在人才投资优先方面,提出各级政府要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国家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要整合教育、科技、产业培养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支持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在人才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引导人才下基层、鼓励科技人才到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发展等政策。在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方面,提出支持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建立符合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职业发展路径,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对事业单位人员全面推行职员制度。在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方面,提出探索实行技术移民等。
记者:人才规划纲要设计了一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示范性的重大人才工程,主要有哪些?
沈:人才发展要集中利用有限资源,实施一批人才工程。这次人才规划纲要,设计了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12项重大人才工程。这些工程,要能够引领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国人才竞争力在某些领域进入世界前列;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有力地拉动科学发展;能够体现以人为本,对人才自身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沈荣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组专家、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记者: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优先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整个人才规划纲要的灵魂,您是怎样理解的?
沈荣华(以下简称“沈”):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今后11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我感到,这6句话24个字中,“人才优先”是贯穿整个规划纲要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规划纲要是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定位的一个规划。具体讲,“服务发展”就是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才优先”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必须根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统筹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体制优先创新。“以用为本”是人才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其目的就是要把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以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为中心,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创新机制”就是要遵循邓小平同志关于“杀开一条血路”的要求,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高端引领”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政治家,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理论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整体开发”就是鼓励和支持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个个都有尊严。
总之,人才指导方针集中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人才思想,是对我国人才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是对未来我国人才发展方向和战略的总体要求,是我国人才思想的重大突破。
记者: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实事求是,您是怎样评价的?
沈: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这一目标,是顺应时代潮流、应对全球挑战、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需求作出的战略抉择,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对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提出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三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的要求。提出这一目标的根据:一是必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人才;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也分别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二是可行性:通过国际比较,到2020年中国进入世界人才强国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记者:人才规划纲要提出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具体它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未来11年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是,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以创新型人才为先导,以应用性人才为主体,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人才规划纲要主要展现了三个新特点:一是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这次人才规划纲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第一位,这是过去没有过的。二是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三是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这次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六支队伍”,即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
记者: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是人才发展的动力,人才规划在改进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中有哪些创新的突破?
沈:人才规划纲要在改进完善人才管理体制中有三点创新突破:一在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方面有创新,提出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同时,要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根据“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人才规划纲要特别提出,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二在改进人才管理方式方面有创新,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服务,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特别提出,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许多阻力。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现在我们缺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三在加强人才工作法制建设方面有创新,提出要推进人才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现在我国有公务员法,但没有一部人才方面综合性法规,人才规划纲要提出要研究制定《人才开发促进法》等。
人才规划纲要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方面,立足新世纪将是一个“人才世纪”的高度和人才开发、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保持等世界出现的新趋势,将原来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流动、激励、保障六大机制调整为五大机制,即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培养开发机制重点解决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评价发现机制重点解决人才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方式行政化、评价机构不健全等问题。选拔任用机制重点解决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以用为本等问题。流动配置机制重点解决两个市场整合、建立统一开放面向海内外的人力资源市场。激励保障机制重点统筹协调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
记者: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10个方面的重大政策,能否就大家最关心的政策作些解读?
沈:人才规划纲要针对我国人才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10大政策,其亮点之多、力度之大,在人才工作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比如,在人才投资优先方面,提出各级政府要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国家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要整合教育、科技、产业培养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支持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在人才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引导人才下基层、鼓励科技人才到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发展等政策。在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方面,提出支持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建立符合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职业发展路径,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对事业单位人员全面推行职员制度。在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方面,提出探索实行技术移民等。
记者:人才规划纲要设计了一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示范性的重大人才工程,主要有哪些?
沈:人才发展要集中利用有限资源,实施一批人才工程。这次人才规划纲要,设计了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12项重大人才工程。这些工程,要能够引领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国人才竞争力在某些领域进入世界前列;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有力地拉动科学发展;能够体现以人为本,对人才自身发展具有重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