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对计算机信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深入的改革。本文就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探索,并提出了改革意见。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高职院校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通常不能很快的融入到工作中,在短时间内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往往需要企业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本职工作。由此可见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当中存在一定问题,不能符合社会与企业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教学大纲设计不够灵活;(二)教学模式不过于呆板;(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
(一)教学大纲设计不够灵活
计算机学科最大的特点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几乎每半个月就有新的技术温室,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上依旧沿用传统老版教材,在知识的更新上速度缓慢。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是市场与企业已经淘汰的,不被市场接受认可的,这必将导致学生不受企业的认可,学生也无法再毕业后很快的融入大企业的工作环境中。企业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进行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计算机教学大纲在设计上不灵活,往往几年都是一层不变,不能反映出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模式不过于呆板
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高职学习计算机之前,在计算机水平上参差不齐,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可能在进入高职之前已经接触了计算机,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对老师教授的知识更容易理解与掌握,而家庭环境差一点的学生可能在进入高职之前根本就没接触过计算机,在学习中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显得不足。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按照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掌握新知识的速度不同,预期的教学效果必然达不到。
总而言之,同一的教学模式与强制性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不适合新时代计算机教学的要求。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中,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是必不可缺的,上机操作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熟练基本操作的最好方式。但是,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较为薄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条件跟不上;教学大纲对时间环节的设计不合理,涉及到上机操作实践的课时偏少。以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针对以上提出的几点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改变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不足:(一)缩短修订教学大纲周期;(二)创新教学模式;(三)加强实践教学。
(一)缩短修订教学大纲周期
计算机信息技术高频的更新换代速度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大纲的修订周期。正如上文中提高的,几乎每半个月就有一项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问世,若教师拿着一层不变的老教材就行教学,对市场需求、企业标准不闻不问,无疑是害了学生,导致学生所学的东西还没用就过时了。
缩短修订教学大纲的周期势在必行。本人认为,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好几年修订一次的方式,变为一年半的时间修订一次。同时,教学大纲的修订应当围绕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岗位的需求变化。此外,大纲的修订除了要考虑到新技术的革新也要考虑到基础理论知识的稳定性,同时还要体现出先进性,反映出当前计算机领域的最新进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是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最佳途径之一。在前文中提到,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习在计算机素养上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而且会给接受新知识较慢的学生带来心理压力,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的初衷无法实现。
本人认为在新生入学一学期后可以对学生的而计算机水平进行一个综合测试,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合理的分班教学。对于掌握知识快,基础牢固的学生可以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计算机新技术、新应用的讲解以及难度较大的软件实操上;对于基础薄弱,掌握知识较慢的学生应当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基础计算机操作演练上,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新知识的理解力以及掌握速度。
(三)加强实践教学
在上文中提到,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中,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是必不可缺的,上机操作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熟练基本操作的最好方式。
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上机操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讲解案例,开阔学生的视野;二是增加上机操作的课时,要求学生多练,熟练掌握书本中的各项知识点;三是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上台讲解知识点;四是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对高校的教学进行补充。首先是让教师清楚的认识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掌握哪些技能以知识,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案,使其适应于企业的人才标准,其次,充分利用企业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现场实操,充分融入到模拟的工作环境中。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三、结论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当紧跟社会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案必须依据只市场的需要进行制定,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更新,只有这样学生毕业以后才能在短时间内很好的融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刘春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10年03期
[2]汤鸣红.试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刘素楠,谢中梅.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2007年0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高职院校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通常不能很快的融入到工作中,在短时间内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往往需要企业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本职工作。由此可见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当中存在一定问题,不能符合社会与企业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教学大纲设计不够灵活;(二)教学模式不过于呆板;(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
(一)教学大纲设计不够灵活
计算机学科最大的特点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几乎每半个月就有新的技术温室,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上依旧沿用传统老版教材,在知识的更新上速度缓慢。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是市场与企业已经淘汰的,不被市场接受认可的,这必将导致学生不受企业的认可,学生也无法再毕业后很快的融入大企业的工作环境中。企业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进行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计算机教学大纲在设计上不灵活,往往几年都是一层不变,不能反映出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模式不过于呆板
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高职学习计算机之前,在计算机水平上参差不齐,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可能在进入高职之前已经接触了计算机,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对老师教授的知识更容易理解与掌握,而家庭环境差一点的学生可能在进入高职之前根本就没接触过计算机,在学习中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显得不足。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按照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掌握新知识的速度不同,预期的教学效果必然达不到。
总而言之,同一的教学模式与强制性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不适合新时代计算机教学的要求。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中,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是必不可缺的,上机操作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熟练基本操作的最好方式。但是,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较为薄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条件跟不上;教学大纲对时间环节的设计不合理,涉及到上机操作实践的课时偏少。以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针对以上提出的几点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改变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不足:(一)缩短修订教学大纲周期;(二)创新教学模式;(三)加强实践教学。
(一)缩短修订教学大纲周期
计算机信息技术高频的更新换代速度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大纲的修订周期。正如上文中提高的,几乎每半个月就有一项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问世,若教师拿着一层不变的老教材就行教学,对市场需求、企业标准不闻不问,无疑是害了学生,导致学生所学的东西还没用就过时了。
缩短修订教学大纲的周期势在必行。本人认为,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好几年修订一次的方式,变为一年半的时间修订一次。同时,教学大纲的修订应当围绕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岗位的需求变化。此外,大纲的修订除了要考虑到新技术的革新也要考虑到基础理论知识的稳定性,同时还要体现出先进性,反映出当前计算机领域的最新进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是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最佳途径之一。在前文中提到,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习在计算机素养上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而且会给接受新知识较慢的学生带来心理压力,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的初衷无法实现。
本人认为在新生入学一学期后可以对学生的而计算机水平进行一个综合测试,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合理的分班教学。对于掌握知识快,基础牢固的学生可以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计算机新技术、新应用的讲解以及难度较大的软件实操上;对于基础薄弱,掌握知识较慢的学生应当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基础计算机操作演练上,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新知识的理解力以及掌握速度。
(三)加强实践教学
在上文中提到,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中,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是必不可缺的,上机操作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熟练基本操作的最好方式。
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上机操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讲解案例,开阔学生的视野;二是增加上机操作的课时,要求学生多练,熟练掌握书本中的各项知识点;三是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上台讲解知识点;四是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对高校的教学进行补充。首先是让教师清楚的认识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掌握哪些技能以知识,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案,使其适应于企业的人才标准,其次,充分利用企业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现场实操,充分融入到模拟的工作环境中。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三、结论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当紧跟社会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案必须依据只市场的需要进行制定,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更新,只有这样学生毕业以后才能在短时间内很好的融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刘春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10年03期
[2]汤鸣红.试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刘素楠,谢中梅.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