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家庭趋于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不断增加,家庭赡养功能逐渐弱化,因此,探索老年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方法已势在必行。通过在对苏州市平江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化;居家养老;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0-0072-02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现代化因素的挑战之下,传统的农村居家养老功能逐渐削弱,此外,机构养老也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如成本高、养老设施投入不足、入住老人容易产生精神抑郁、孤寂的心理疾患等,再加上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养老观念,也不允许我们发展以机构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在上述这样的社会条件和背景下,社会化居家养老便呼之欲出。社会化居家养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的概念,而是“居住在家中、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方式,它强调家庭在养老方面的责任,但是更强调政府和社会应积极承担社会养老的责任和义务。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这将是未来社会养老的主要模式。
一、平江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的现状
苏州平江区人口23.4万,其中60岁以上的50 138,占全区总人数的21.4%,并逐渐成上升趋势。面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新形势,平江区把养老服务事业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平江区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全方位打造“9073”乐龄工程,即到2015年实现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针对老年人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各社区在为老人服务的工作上做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有益探索,推出了十大“乐龄”新举措,包括:乐龄之家、“爱晚亭”乐龄福利院、乐龄旅游工程、乐龄超市、乐龄“健康管家”、乐龄日托中心及社区乐龄配餐点、乐龄法律援助中心、乐龄服务热线“968891”、乐龄医疗救助等;树立“安康养老”理念,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老年人感到对自己的生命仍有控制,从而提升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尊,提升生活质量;专门设立“爱心一键通”紧急救援热线,24小时为空巢独居老人提供紧急救援。平江区在社会化居家养老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居家社会化养老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工程,在发展的初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
二、社会化居家养老面临的瓶颈问题
1.专业人才缺少,服务水平较低
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人员大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只能从事一些打扫卫生、烧饭买菜等简单家政类的服务,而对老年保健、慢性护理等所知甚少。这种“保姆式”的养护服务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好、热情为老年人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成败的关键,而建立健全一个社会化的规范教育培训体系,则是这个关键的必要条件。但据了解,我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这方面人才的相关专业不多。全国仅有少数几所院校设有类似专业,离人数众多的社区养老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专业人才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2.资金保障渠道单一
目前的社会化养老事业实际上更应该称为政府化养老事业,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绝大部分还是靠政府的投入,尤其是居家养老服务,从政府购买服务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基本上都是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也有个别街道和社区、企业或者社会组织的参与,但相比政府的投入和影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1]。但是政府的财政也是有限的,需要实现目标也很多,本着“注重社会公平”的原则,不可能将大量的资金都用于老年事业上,因此,社会化居家养老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社会资源的缺失势必影响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影响居家养老服务的持久性和长效性。
3.社会化程度不高
调查发现,居家养老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投资主体单一,政府投入占绝对位置,民间资本并没有实质性地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分析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但老龄化程度却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在低收入阶段进入老龄化道路,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社会保障和老年人的经济条件现状让老年人“没钱花”、“怕花钱”,无法推动老龄化产业的发展,也就无法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老龄事業[2];另外,政府对民间力量的扶持和鼓励仍停留在理论和书面,真正落实和操作这些政策,仍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4.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个别部门对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在居家养老组织体系中有关部门之间还缺乏有效配合,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居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致使社会化居家养老大多处于自发的、无序的状态。
三、进一步深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路
1.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因为即使在同一个社区里,不同家庭背景、经济能力的老人,他们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要从全方位的角度考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真正满足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与个体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养老服务的社会全覆盖。结合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三个层次上开展居家养老(如下图):
第一层次,是无偿为主的服务,主要针对的是孤寡、经济困难、残疾这三类老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经济上的来源,生活比较艰难,需要政府积极承担起责任,提供无偿的服务,属于福利化的服务;第二层次的是低偿为主的服务,主要面对的对象是独居、高龄(如75岁以上的老人)这二类老人,这一层次服务的公共性特征比较明显,市场的参与程度不高;第三层次是有偿为主的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那些经济实力较强的老人更多样化的需求,他们经济实力较强,愿意并且有能力承担付费性质的养老服务。对于这种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需要实行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个人直接向市场购买服务,市场所提供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更能满足个性化的需要。
2.加强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培育和建设,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对有特殊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仅有亲情是不够的,需要一支富有爱心、耐心并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各种专业知识的队伍为之服务,必须讲究科学化和专业化,必须讲究照顾的知识和技巧,因此,培训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提高养老护理队伍素质,就成为当前的急需。今后要加强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投入一定经费作为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培训经费,逐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有计划地请专业人员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3]。也可与属地大专院校、卫生院校联合协作,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使服务人员能够及时为老人提供入户家政服务,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另外,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3.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
要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招募制度和培训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居民加入志愿助老队伍,组成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使志愿者找到奉献爱心的舞台,使老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关爱,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志愿者上门为居家养老的老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营造为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另外,也可以开展“社区邻里线”建设,通过左邻右舍退休在家的低龄健康老人组织成志愿者队伍,以自愿、无偿的原则,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引导实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4.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产业化
改变单纯由街道、社区创办老年服务,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积极培育民间组织,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向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4]。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地投资兴办老人公寓、老人福利院。诸如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家等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各类老年文化体育场所,鼓励老年人服务机构加盟社区服务网络,提供日间照料、送餐、定制服装等服务,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超市、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等,为养老市场的发展搭建社会平台。
5.信息化推进社会化居家养老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會,应充分利用信息这一方便的服务载体,把信息化手段融入养老服务中,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拓宽养老服务内容,完善养老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全市网络覆盖,在社区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设置老年人生活服务网、远程教育网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全力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养老服务体系[5]。
6.成立老年互助组织,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一直以来,我们把养老事业当做社会对老年人的“施惠”,疏于挖掘老年人自身的潜力,在如何发挥老年人的能动性方面我们还做得不够。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挖掘与调动老年人的能动性,使其投身养老事业,这样,不仅可以弥补养老资源的不足,还有助于实现老年人的自身价值,一举两得。成立老年互助组织,不仅能实现精神慰藉的作用,还可以为有余力的老年人搭建一个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舞台”,使其感到对社会仍有用,提升其满足感,成就感,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展现自我,体现价值的平台,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阎安.论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J].科学·经济·社会,2007,(2).
[2]许海燕.社会化居家养老与社区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6).
[3]王小莹,王颖.探索人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6).
[4]叶元海,胡华宏,任伟方.海曙区探索居家养老新路子[J].今日浙江,2006,(4).
[5]钟桂华,郭宝平.社会化养老“辽宁模式”探析[J].社会主义论坛,2009,(7).
关键词:社会化;居家养老;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0-0072-02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现代化因素的挑战之下,传统的农村居家养老功能逐渐削弱,此外,机构养老也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如成本高、养老设施投入不足、入住老人容易产生精神抑郁、孤寂的心理疾患等,再加上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养老观念,也不允许我们发展以机构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在上述这样的社会条件和背景下,社会化居家养老便呼之欲出。社会化居家养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的概念,而是“居住在家中、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方式,它强调家庭在养老方面的责任,但是更强调政府和社会应积极承担社会养老的责任和义务。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这将是未来社会养老的主要模式。
一、平江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的现状
苏州平江区人口23.4万,其中60岁以上的50 138,占全区总人数的21.4%,并逐渐成上升趋势。面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新形势,平江区把养老服务事业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平江区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全方位打造“9073”乐龄工程,即到2015年实现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针对老年人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各社区在为老人服务的工作上做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有益探索,推出了十大“乐龄”新举措,包括:乐龄之家、“爱晚亭”乐龄福利院、乐龄旅游工程、乐龄超市、乐龄“健康管家”、乐龄日托中心及社区乐龄配餐点、乐龄法律援助中心、乐龄服务热线“968891”、乐龄医疗救助等;树立“安康养老”理念,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老年人感到对自己的生命仍有控制,从而提升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尊,提升生活质量;专门设立“爱心一键通”紧急救援热线,24小时为空巢独居老人提供紧急救援。平江区在社会化居家养老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居家社会化养老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工程,在发展的初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
二、社会化居家养老面临的瓶颈问题
1.专业人才缺少,服务水平较低
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人员大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只能从事一些打扫卫生、烧饭买菜等简单家政类的服务,而对老年保健、慢性护理等所知甚少。这种“保姆式”的养护服务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好、热情为老年人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成败的关键,而建立健全一个社会化的规范教育培训体系,则是这个关键的必要条件。但据了解,我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这方面人才的相关专业不多。全国仅有少数几所院校设有类似专业,离人数众多的社区养老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专业人才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2.资金保障渠道单一
目前的社会化养老事业实际上更应该称为政府化养老事业,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绝大部分还是靠政府的投入,尤其是居家养老服务,从政府购买服务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基本上都是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也有个别街道和社区、企业或者社会组织的参与,但相比政府的投入和影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1]。但是政府的财政也是有限的,需要实现目标也很多,本着“注重社会公平”的原则,不可能将大量的资金都用于老年事业上,因此,社会化居家养老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社会资源的缺失势必影响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影响居家养老服务的持久性和长效性。
3.社会化程度不高
调查发现,居家养老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投资主体单一,政府投入占绝对位置,民间资本并没有实质性地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分析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但老龄化程度却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在低收入阶段进入老龄化道路,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社会保障和老年人的经济条件现状让老年人“没钱花”、“怕花钱”,无法推动老龄化产业的发展,也就无法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老龄事業[2];另外,政府对民间力量的扶持和鼓励仍停留在理论和书面,真正落实和操作这些政策,仍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4.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个别部门对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在居家养老组织体系中有关部门之间还缺乏有效配合,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居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致使社会化居家养老大多处于自发的、无序的状态。
三、进一步深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路
1.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因为即使在同一个社区里,不同家庭背景、经济能力的老人,他们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要从全方位的角度考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真正满足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与个体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养老服务的社会全覆盖。结合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三个层次上开展居家养老(如下图):
第一层次,是无偿为主的服务,主要针对的是孤寡、经济困难、残疾这三类老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经济上的来源,生活比较艰难,需要政府积极承担起责任,提供无偿的服务,属于福利化的服务;第二层次的是低偿为主的服务,主要面对的对象是独居、高龄(如75岁以上的老人)这二类老人,这一层次服务的公共性特征比较明显,市场的参与程度不高;第三层次是有偿为主的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那些经济实力较强的老人更多样化的需求,他们经济实力较强,愿意并且有能力承担付费性质的养老服务。对于这种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需要实行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个人直接向市场购买服务,市场所提供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更能满足个性化的需要。
2.加强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培育和建设,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对有特殊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仅有亲情是不够的,需要一支富有爱心、耐心并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各种专业知识的队伍为之服务,必须讲究科学化和专业化,必须讲究照顾的知识和技巧,因此,培训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提高养老护理队伍素质,就成为当前的急需。今后要加强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投入一定经费作为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培训经费,逐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有计划地请专业人员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3]。也可与属地大专院校、卫生院校联合协作,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使服务人员能够及时为老人提供入户家政服务,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另外,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3.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
要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招募制度和培训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居民加入志愿助老队伍,组成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使志愿者找到奉献爱心的舞台,使老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关爱,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志愿者上门为居家养老的老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营造为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另外,也可以开展“社区邻里线”建设,通过左邻右舍退休在家的低龄健康老人组织成志愿者队伍,以自愿、无偿的原则,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引导实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4.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产业化
改变单纯由街道、社区创办老年服务,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积极培育民间组织,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向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4]。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地投资兴办老人公寓、老人福利院。诸如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家等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各类老年文化体育场所,鼓励老年人服务机构加盟社区服务网络,提供日间照料、送餐、定制服装等服务,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超市、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等,为养老市场的发展搭建社会平台。
5.信息化推进社会化居家养老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會,应充分利用信息这一方便的服务载体,把信息化手段融入养老服务中,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拓宽养老服务内容,完善养老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全市网络覆盖,在社区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设置老年人生活服务网、远程教育网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全力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养老服务体系[5]。
6.成立老年互助组织,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一直以来,我们把养老事业当做社会对老年人的“施惠”,疏于挖掘老年人自身的潜力,在如何发挥老年人的能动性方面我们还做得不够。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挖掘与调动老年人的能动性,使其投身养老事业,这样,不仅可以弥补养老资源的不足,还有助于实现老年人的自身价值,一举两得。成立老年互助组织,不仅能实现精神慰藉的作用,还可以为有余力的老年人搭建一个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舞台”,使其感到对社会仍有用,提升其满足感,成就感,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展现自我,体现价值的平台,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阎安.论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J].科学·经济·社会,2007,(2).
[2]许海燕.社会化居家养老与社区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6).
[3]王小莹,王颖.探索人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6).
[4]叶元海,胡华宏,任伟方.海曙区探索居家养老新路子[J].今日浙江,2006,(4).
[5]钟桂华,郭宝平.社会化养老“辽宁模式”探析[J].社会主义论坛,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