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初中的学校管理,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校长办学理念问题。解决途径:首先,要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意识。其次,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再者,强化法制意识,规范办学行为,构建和谐平安新校园。
关键词:农村初中;校长;办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14-02
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素质教育推行到现在,农村初中的学校管理,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关键的是校长办学理念问题。尽管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但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受区域教育环境的影响,及相对滞后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苏北农村中小学教育理念,尤其是校长的办学理念,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官位思想严重,校长的行政因素浓郁
从校长的待遇(农村初中明确为副科级)、选拔(一般通过公推公选,由县或市组织部、人事局、教育局、监察局等组成班子,拟定候选人群,组织选拔)、使用(只要你在位期间,没有出现严重问题,或升迁或平调到其他学校,一般都可以享受到同等公务员待遇,即50岁多一点后,退居二线,颐养天年)可以看出,校长被赋予了浓厚的行政因素。因此,有些校长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免以行政权术运作学校管理,主要精力放在协调尤其社会协调上,而学校内涵发展问题,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二、上传下达,跟风从事,校长自主办学意识淡薄
在行政管理模式的主导下,多数校长也仅是上传下达,根据上级文件或会议要求开展工作,完成领导的安排部署,如搞搞创建,抓抓基建,开展活动,落实落实要求等。而教育家的自主办学意识和办学的特色定位与彰显,倒显得淡漠而困涩,缺乏激情和主动。
三、对学生和教师的个人发展,认识与行动相脱节
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素质教育推行到现在,如果说还有哪位校长不认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注重师生个人素养的提升,那他恐怕真该换换岗位了。实际工作中,这种教育理念与要求,却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就连基本的“两课一操”,依然有学校在和教育督导专家们“躲猫猫”,更不用说安全系数小、操作要求高、监管不太严、成效不明显的社会实践课了。还有为教育现代化而添置的大量设施设备被闲置,严重制约着当今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我认为,这不但是亵渎工作,更是一种犯罪,是对人民的犯罪,是对承担未来社会建设任务的未成年人的犯罪。
四、依法治校意识不强,无意违规与校园安保长效机制空缺并存
尽管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已颁布实施数年,但能严格执行者少,多多少少都存在违规行为。究其原因,还是意识出了问题。众所周知,在2010年上半年,全国发生多起群死群伤事件,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各地各教育单位,也一度强化了校园安保工作,产生了明显的效应。现在,再来看看我们的安保工作,不能不让人担忧。和谐平安长效机制的建立,体现了一位校长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担当。
我国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鉴于以上问题,我认为,作为一名校长,一位独立法人代表,国家和政府赋予了我们办学自主权,校长拥有什么样的权力,就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既然做了校长,就应做校长该做的事。作为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校长,我们应倍感压力之大,责任之重,主动学习,深入研究,更新观念,端正态度,转变角色,结合实际,谋求可持续发展之策,走科研兴校之路,以精致管理,促内涵发展。
首先,要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意识。校长不是“官”,是一份工作,一个岗位,一个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阵地。我们应从“官”位中解脱出来,淡化职务和权力意识,扬弃行政管理模式中不适宜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使用的部分,积极探寻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从自身着手,不断学习和实践,在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上下功夫,提升理论水平,提高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做课改的先锋,做科研的带头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做内行的管理者,走教育家办学之路。教育是系统而漫长的过程,基础教育承担着国家未来合格公民的培养任务,作为学校的校长,担负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任。校长,首先要是一位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抱负的教育家,而不是政治家,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其次,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教育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新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我认为,以人为本还不单指学生这一主体,还应高度关注教师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关键在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发展上。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不局限于本校本地区,还应让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走出去,接触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开阔眼界,提升理念,向发达地区、教育特色地区看齐。让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请教育大家来校开展培训,领悟专家们的教育理念,缩小彼此的差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完善,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再者,强化法制意识,规范办学行为,构建和谐平安新校园。以人为本,要求我们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最基本的一点是尊重人的生命,关注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作为一校之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生命之于人,只有一次,而对处于接受基础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讲,他们赖以学习生活的校园环境,不仅要安全,还要健康和谐。以法制建设为突破口,开展面向校园内每一个人的法制教育;以规范办学行为为重心,开足开全课程,上好实践操作课,关注学生生存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引领师生关爱生活、关心环境、关注交往,全面构建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要让法制进校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在师生员工中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是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环节,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已是当前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校长,应将规范办学行为放在重要位置。因为规范才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有些学校之所以在教育收费、课程安排等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危及学生和家长的诸多利益,关键还是在校长的办学态度上,片面追求某些利益,置素质教育于不顾,视规范办学为羁绊,将学校发展引入歧途。全力建设积极向上,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校园文化,是校长用精神领导学校的关键所在,也是校长魅力彰显的关键所在,更是营造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农村初中;校长;办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14-02
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素质教育推行到现在,农村初中的学校管理,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关键的是校长办学理念问题。尽管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但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受区域教育环境的影响,及相对滞后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苏北农村中小学教育理念,尤其是校长的办学理念,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官位思想严重,校长的行政因素浓郁
从校长的待遇(农村初中明确为副科级)、选拔(一般通过公推公选,由县或市组织部、人事局、教育局、监察局等组成班子,拟定候选人群,组织选拔)、使用(只要你在位期间,没有出现严重问题,或升迁或平调到其他学校,一般都可以享受到同等公务员待遇,即50岁多一点后,退居二线,颐养天年)可以看出,校长被赋予了浓厚的行政因素。因此,有些校长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免以行政权术运作学校管理,主要精力放在协调尤其社会协调上,而学校内涵发展问题,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二、上传下达,跟风从事,校长自主办学意识淡薄
在行政管理模式的主导下,多数校长也仅是上传下达,根据上级文件或会议要求开展工作,完成领导的安排部署,如搞搞创建,抓抓基建,开展活动,落实落实要求等。而教育家的自主办学意识和办学的特色定位与彰显,倒显得淡漠而困涩,缺乏激情和主动。
三、对学生和教师的个人发展,认识与行动相脱节
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素质教育推行到现在,如果说还有哪位校长不认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注重师生个人素养的提升,那他恐怕真该换换岗位了。实际工作中,这种教育理念与要求,却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就连基本的“两课一操”,依然有学校在和教育督导专家们“躲猫猫”,更不用说安全系数小、操作要求高、监管不太严、成效不明显的社会实践课了。还有为教育现代化而添置的大量设施设备被闲置,严重制约着当今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我认为,这不但是亵渎工作,更是一种犯罪,是对人民的犯罪,是对承担未来社会建设任务的未成年人的犯罪。
四、依法治校意识不强,无意违规与校园安保长效机制空缺并存
尽管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已颁布实施数年,但能严格执行者少,多多少少都存在违规行为。究其原因,还是意识出了问题。众所周知,在2010年上半年,全国发生多起群死群伤事件,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各地各教育单位,也一度强化了校园安保工作,产生了明显的效应。现在,再来看看我们的安保工作,不能不让人担忧。和谐平安长效机制的建立,体现了一位校长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担当。
我国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鉴于以上问题,我认为,作为一名校长,一位独立法人代表,国家和政府赋予了我们办学自主权,校长拥有什么样的权力,就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既然做了校长,就应做校长该做的事。作为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校长,我们应倍感压力之大,责任之重,主动学习,深入研究,更新观念,端正态度,转变角色,结合实际,谋求可持续发展之策,走科研兴校之路,以精致管理,促内涵发展。
首先,要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意识。校长不是“官”,是一份工作,一个岗位,一个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阵地。我们应从“官”位中解脱出来,淡化职务和权力意识,扬弃行政管理模式中不适宜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使用的部分,积极探寻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从自身着手,不断学习和实践,在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上下功夫,提升理论水平,提高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做课改的先锋,做科研的带头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做内行的管理者,走教育家办学之路。教育是系统而漫长的过程,基础教育承担着国家未来合格公民的培养任务,作为学校的校长,担负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任。校长,首先要是一位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抱负的教育家,而不是政治家,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其次,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教育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新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我认为,以人为本还不单指学生这一主体,还应高度关注教师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关键在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发展上。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不局限于本校本地区,还应让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走出去,接触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开阔眼界,提升理念,向发达地区、教育特色地区看齐。让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请教育大家来校开展培训,领悟专家们的教育理念,缩小彼此的差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完善,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再者,强化法制意识,规范办学行为,构建和谐平安新校园。以人为本,要求我们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最基本的一点是尊重人的生命,关注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作为一校之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生命之于人,只有一次,而对处于接受基础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讲,他们赖以学习生活的校园环境,不仅要安全,还要健康和谐。以法制建设为突破口,开展面向校园内每一个人的法制教育;以规范办学行为为重心,开足开全课程,上好实践操作课,关注学生生存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引领师生关爱生活、关心环境、关注交往,全面构建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要让法制进校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在师生员工中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是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环节,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已是当前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校长,应将规范办学行为放在重要位置。因为规范才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有些学校之所以在教育收费、课程安排等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危及学生和家长的诸多利益,关键还是在校长的办学态度上,片面追求某些利益,置素质教育于不顾,视规范办学为羁绊,将学校发展引入歧途。全力建设积极向上,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校园文化,是校长用精神领导学校的关键所在,也是校长魅力彰显的关键所在,更是营造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