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中职学生的自尊心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中职学生经历了中考的挫折,不得己选择了技工学校,心里上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伤害。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要在不同场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1.与学生谈话时,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与学生谈话,一般分为专门谈话和平时谈话。专门谈话,是指有意识的找一个或多个学生就一个或多个问题面谈。这样的谈话,大多是在发现了学生的问题时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方式。对这类谈话,首先要调查清楚情况,抓住问题的实质,设计好谈话的最佳方式再进行。平时闲谈,教师也不要过于随便,因为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和触动,造成较大的影响。说着无意,听着有心,稍一不慎,都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引发不良的后果。原则上说,不管任何形式的谈话,都应该以多关心、多鼓励、多表扬为主。
  2.课堂提问时,也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知识,而不是为难学生。因此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深浅层次、难易程度。同时,根據深浅难易程度确定不同的学生回答。对于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深一点难一定的问题就有助于他们认真思考,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对基础能力一般的学生,提问还可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之感觉教师的关怀,对这些学生,宜用较简单的问题达到此目的,否则,问题较难时,学生一问三不知,就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3.批评时,同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难免有缺点和错误,对其帮助教育是教师的工作职责。教师批评学生时,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首先应明确批评的目的。批评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错误,使其健康成长。其次在批评学生时,应注意自己的情绪,尽可能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失去客观、公正、中肯的标准。再次,根据场合不同、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不同的批评方法:对偶然犯错误的学生则宜个别点拨,提醒他下次注意即可;对屡犯错误的学生,应先在肯定他们的成绩、优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并相信他们能够改正,切忌当众训斥学生。
  4.集体活动中,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集体活动中,应从两个方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特别是那些表现不积极的学生,不能把他们排斥在大集体之外。这样,会使他们因受冷落而产生自卑感。老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大集体的一份子,感受到大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在集体活动中,要防止个别学生因失败而招致其他学生的讥笑,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失败,并把注意力转移到寻找失败的原因上来。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能力,有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其他文献
我国美术教育界对美术创造教育一直未形成统一认识,更无体系可言。随着现代社会飞速进展的需要与文化知识结构的改变,我们应针对当前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美术教育之现状,努力使仅仅重视技能、审美及品德的培养,转化为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与自我表现能力为基础出发点,同时加强自我意识教育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那将对我国教育中人的潜力开发、人才的质量与人的发展上有积极的作用。      1.美术是一种创
期刊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各学科的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行为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数学的学习。高中数学更加抽象,逻辑性更强,所以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教学案反馈到教师那儿,教师再根据学生对教学案的处理情况,对学生没有掌握住的知识点进行矫正式讲解,从而为学生查漏补缺。可以看出教学案在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成绩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期刊
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语文素质自身的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该怎样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1.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查找资料的习惯  所
期刊
【摘要】一个合格的教师,不应只交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能主动学习,这才是让学生终身的财富。初中政治的教材具有通俗易懂、可读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这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了良好条件。本文将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进行讨论,并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关键词】初中政治 主体性 途径     1.主体性
期刊
昭通市是云南省的贫困市,我县又是昭通市的贫困县,马树镇又是巧家的贫困乡镇,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像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山区,教育投入不足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致使我镇教育教学与其他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越来越大,造成学生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长此以往必將影响农村人口索质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经济与文化“三角体”。  1.教育教学经费严重不足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
期刊
【摘要】我们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细节。可见,于细微处提高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才能整体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简约性 目的性 实效性 发展性     课程改革到现在,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学习,不仅需要体育教师提供有意义的、经过组织的信息以及学生所具备的原有的有关体育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积极主动的参与。动机是学生
期刊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除了要认真学习的有关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亲自实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衡量教学效果的最终尺度是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或促进者
期刊
【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  【关键词】情境 朗读 范读 背诵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
期刊
【摘要】美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多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多了……然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毕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大家还缺乏经验,难免会处置不当,乃至出现一些偏差:语文课堂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课程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课
期刊
农村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乡村学生见识少、思维窄、基础弱的现象相对突出。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在探求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效率问题方面,作了以下尝试。  1.加强“内功”,提高教师自身语文素养  新课标的具体实施,还是要依靠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本身是否具备高素质,直接关系有效课堂的实施,直接关系到课堂改革效率的提高。  俗话说:“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教师要摆脱当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