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教材是物理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物理,学生学物理的重要依据。每一次课程改革,都能极大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让人耳目一新,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人教版教科书中依然有几个值得质疑的地方,在此谈谈个人的拙见,与同仁们共商。
[关键词] 质疑 估读 吸热能力 平面镜成像 大气压强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53
物理教材是物理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物理,学生学物理的重要依据。笔者从教初中物理十几年,亲眼目睹了新课程改革过程,经历了新课程实践活动,基本了解新教材对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新教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这样的改革无疑对提高学生素质,增长学生知识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几个疑点,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感悟,谈谈个人的拙见。
疑点一:八年级物理中长度测量时的估读问题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节中,长度的测量问题。在长度测量教学中,读数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也是中考试题的常考点。教师们常强调:“读数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一点,一直以来也作为一个公理来使用。但在教学中发现: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再如图3所示,被测物体的另一端正好对准了某条刻度线。如果读作2.5cm,没有估读;读作2.50cm呢,与2.2cm的估读位又不相同了。乍一看去,没有问题;细究起来,不甚理解。
究竟怎样估读?个人认为教材中应该对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的读数有所说明。
疑点二:八年级物理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器材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中,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是光学知识的重要内容,它是通过实验总结 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并通过光的反射来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得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特点,所以做好这个实验是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针对这个实验,教材中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和玻璃板设计学生分组实验。我个人认为,虽然这样简单易操作,但存在不足之处。实验中两根蜡烛,其中点燃的蜡烛是物体,燃烧过程中会发生形变,另一根不点燃蜡烛充当物体的像,长短不发生变化,这样一来,很难让像与物完全重合,不便于构建“像与物大小相等”的特点,况且,蜡烛的燃烧有气味,会污染室内空气,不利于低碳环保。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教研组一致认为用两个新型的LED灯代替实验中的两根蜡烛比较好,能有效地避免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时高度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增强实验效果,可以使用彩色灯泡,这样成像效果好,抗干扰,低碳环保,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还可以使用两枚有色棋子代替蜡烛!
疑点三:八年级物理中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3节的内容,是大气压强这节课的重要实验。由于大气压强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常做的试验中有一个覆杯实验,其目的是想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个人的教学经验证明,此实验有两方面的缺陷:第一,有同学认为是水把硬纸片弄湿后沾在杯口了,不能很好地证明是大气压的原因;第二,硬纸片和杯口密封不好,容易掉下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要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对这个实验的编排是否也应该有所改进呢?值得思考!
总之,每一次课程改革,都能极大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较大的变化。我相信:如果每位教师都能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深挖教材,突破难点,消除疑点,就会为物理教学增光添彩。
(特约编辑 南 宾)
[关键词] 质疑 估读 吸热能力 平面镜成像 大气压强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53
物理教材是物理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物理,学生学物理的重要依据。笔者从教初中物理十几年,亲眼目睹了新课程改革过程,经历了新课程实践活动,基本了解新教材对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新教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这样的改革无疑对提高学生素质,增长学生知识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几个疑点,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感悟,谈谈个人的拙见。
疑点一:八年级物理中长度测量时的估读问题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节中,长度的测量问题。在长度测量教学中,读数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也是中考试题的常考点。教师们常强调:“读数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一点,一直以来也作为一个公理来使用。但在教学中发现: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再如图3所示,被测物体的另一端正好对准了某条刻度线。如果读作2.5cm,没有估读;读作2.50cm呢,与2.2cm的估读位又不相同了。乍一看去,没有问题;细究起来,不甚理解。
究竟怎样估读?个人认为教材中应该对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的读数有所说明。
疑点二:八年级物理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器材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中,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是光学知识的重要内容,它是通过实验总结 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并通过光的反射来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得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特点,所以做好这个实验是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针对这个实验,教材中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和玻璃板设计学生分组实验。我个人认为,虽然这样简单易操作,但存在不足之处。实验中两根蜡烛,其中点燃的蜡烛是物体,燃烧过程中会发生形变,另一根不点燃蜡烛充当物体的像,长短不发生变化,这样一来,很难让像与物完全重合,不便于构建“像与物大小相等”的特点,况且,蜡烛的燃烧有气味,会污染室内空气,不利于低碳环保。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教研组一致认为用两个新型的LED灯代替实验中的两根蜡烛比较好,能有效地避免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时高度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增强实验效果,可以使用彩色灯泡,这样成像效果好,抗干扰,低碳环保,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还可以使用两枚有色棋子代替蜡烛!
疑点三:八年级物理中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3节的内容,是大气压强这节课的重要实验。由于大气压强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常做的试验中有一个覆杯实验,其目的是想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个人的教学经验证明,此实验有两方面的缺陷:第一,有同学认为是水把硬纸片弄湿后沾在杯口了,不能很好地证明是大气压的原因;第二,硬纸片和杯口密封不好,容易掉下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要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对这个实验的编排是否也应该有所改进呢?值得思考!
总之,每一次课程改革,都能极大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较大的变化。我相信:如果每位教师都能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深挖教材,突破难点,消除疑点,就会为物理教学增光添彩。
(特约编辑 南 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