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资企业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风险防范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资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国资企业健康发展才能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随着国资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资企业的不良资产已在一定范围、一定规模上存在着,也影响了企业资产的真实性,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如何监管好企业资产,完善企业不良资产管理水平,减少、防范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资产损失、浪费,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国资企业为讨论对象,探讨不良资产的成因、处置方法、在处置中的风险以及解决对策。
  一、国资企业不良资产的概念和成因
  企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经济资源,而企业不良资产则是以资产形式存在但有确凿合法的证据表明其使用或转让价值已经发生了毁损,已经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或使企业经济利益预期发生减少的经济资源。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会计科目中:待处理资产净损失、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累计结转的亏损挂账、应收账款中“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企业存货中“长期积压的商品物资”、长期投资中“不良长期投资”、固定资产中“未使用和不需要用固定资产”等。
  对于企业而言,一旦企业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类似的资产,便可能存在不良资产,而对于企业的不良资产的成因有很多,我个人认为:第一、全球经济、科技、金融发展变化很快,很多问题已不能用已有的理论和经验来应付,金融问题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企业法人、管理层的短期行为形成不良资产。第三、企业内部结构设置及企业绩效考评体系不合理,如:成本利润不匹配,存货积压或短缺、往来款管理制度缺失、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第四、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不完善。第五、在不良资产的形成中,还存在计划与行政干预,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违约,国家安排的关、停、并、转等结构性的调整等原因。
  二、国资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及程序
  企业在不良资产处置前,应首先对企业资产进行确认。在企业不良资产认定环节,必须先由企业提供成因原因、负责人等充分必要的原始证据,由社会审计和其他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及价值认定,并报国资部门备案。不良资产处置应建立资产招投标制度,建立信息平台,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进行,防止不良资产在处置过程中的流失。
  国资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一般公开招标,交给中标单位一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是进行接受资产、管理资产、处置资产、回收现金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收购接收资产之前还要有尽职调查,而管理资产则有建账程序,处置方案的制订要求有方案比较和风险管理,每一个具体的步骤都是整个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1、接受不良资产处置授权文件。国资企业将不良资产整合罗列出来交予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国资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授权文件。
  2、签定不良资产交接协议。资产管理公司与国资企业签订不良资产交接协议。
  3、审阅不良资产,建立资产管理台帐。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国资企业的不良资产后,对不良资产进行分析,建立资产管理台账。
  4、制定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方案。分析完不良资产后,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根据不良资产的分类、规划进行制定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方案。
  5、选择具体不良资产处置预案和处置方式。根据不同的不量子场采取不同的不良资产处置预案和处置方式。
  6、审核资产处置追索方案。对已制定的不良资产处置预案和方式进行审核,确保采用最佳的预案和方式。
  7、设立不良资产处置专门帐户。对不良资产处置设立专门账户,以便更方便的不良资产的处置。
  8、组织实施不良资产的清理处置,建立抵债物资明细帐册。
  9、处置入库物质和收益。
  10、拟写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意见,并做好终结资产资料的移交工作。资产管理公司根据之前的不良资产处置步骤拟写处置意见,将所有资料移交给国资企业。
  11、总结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工作。
  12、报告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工作情况
  国资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要及时、正确,并且要采取多样化的处置方法,才能有效防止不良资产的流失。
  三、不良资产处置程序中存在的风险及其解决对策
  在当前的国情条件下,由于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良资产种类繁多、涉及法律关系复杂,造成了我们在进行不良资产处置时会遇到巨大的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其他风险。
  (一)、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其解决对策
  1、不良资产处置方案采取的处置方式必须是国家法律规定可以采取的资产处置方式。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一般可以采取的资产处置措施主要有:债务重组、以物抵债、债权转让或出售、拍卖、招标、租赁、债转股、资产证券化、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诉讼、破产清算等。可以说,凡依法可采取的资产处置方式,公司都可以采取。但在采取某种具体资产处置方式时,应当注意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否则就是违法,就会影响资产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不良资产处置有关协议、程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一是进行资产处置必须签订有关协议或合同;二是所签订的协议内容必须符合《合同法》、《担保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符合国家关于处置不良资产的有关法、政策、制度规定。
  (二)、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解决对策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在市场经济行为中,契约的一方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实施了契约的另一方所无法观测和监督的隐蔽性为,从而导致损失或获利的可能性。
  1、重视内控制衡制度建设,从建立与完善制度上防范道德风险
  首先要从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上去防范道德风险,通过认真总结分析风险防范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和强化内控制衡制度,明确责任,规范处置行为。在具体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双人”制度,即双人调查、双人谈判、双人处置制度;强调“三个分离”制衡制度的有效执行,即处置实施体系与审批决策体系分离、审核审批与处置分离、资产评估与处置分离。坚持处置过程的“三化”和“三公”原则,即公开化、市场化、程序化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择优原则。在审批决策上,实行“集体审查、授权管理、分级批准”制度,遵守审核制度的“强制、独立、保密、监督、指导”原则,在程序上严把处置审核审批关。
  2、充分发挥内部监管部门的作用,加大资产处置违规处罚力度
  目前国资企业内部监管部门包括审计、公司监事会、纪检监察等部门,这些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司其职,制定并完善《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工作守则》纪律和处罚制度,采用现场或非现场审计检查、受理举报调查、处置项目回访等多种手段进行监管,加大对道德风险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内部监督审查,找问题,堵漏洞,抓整改,将企业道德风险置于内部监控之下,以达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道德风险的违规成本,从而减少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
  3、借助企业外部监管力量,建立全方位立体的道德风险防范体系
  目前企业外部监管包括财政部、国家审计署、银监委、人民银行、证监委等多家部门的监管体系。各监管部门要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各有侧重,通过企业报送的各类业务报表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进行非现场监管,定期与不定期地参与重大项目处置过程或事后检查、处置项目回访等现场监督,辅之以群众举报、新闻舆论等社会监督,形成全方位高效的立体道德风险防范体系。
  总之,在市场经济和企业科学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不良资产的管理。通过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国家审计、国资部门等各部门的联合形成合力,以控制不良资产的发生,并有效处置已存的不良资产,逐步使企业资产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其他文献
【摘要】 2014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完善会计制度、促进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重大举措。但从某些具体实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新旧会计准则关于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差异,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笔者的建议,为实务中会计处理以及纳税筹划做出贡献。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资产捐赠 会计处理  一、引言  会计制度和旧会计准则对企业接受资产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有明确规定,即分别
期刊
【摘要】 本文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受到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以及财务状况是否异常的显著影响,即经营业绩越好,财务报告质量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财务状况异常(即股票交易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动力明显不足。另外,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自愿披露积极性不高、
期刊
【摘要】 预算控制是军队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军事战略和预算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在阐述了军队预算控制系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军队预算控制模式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研究讨论了建立和完善军队预算控制系统的问题。  【关键词】 预算控制系统 概念 模式 建立  管理控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就是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最清楚地表明了计划与控制的紧密联系。预算是计划的数量表现。预算的编制是作为计划过
期刊
【摘要】 会计监督在经济监督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这一监督体系开始显现出一些问题,使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面临严重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措施,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会计监督。  【关键词】 会计监督;会计信息;财务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不仅能够有效的防范不规范的财经行为的发生,防止国家和集体的财产遭受损失,而且对于企业进行内部控制
期刊
【摘要】税收实践中,偷逃避抗骗税是一系列容易混淆的概念,尤其是逃税与偷税,其界定比较复杂。本文通过对以上名词的文献综述整理,旨在准确定义其概念并厘清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期加深对几个行为的认识。  【关键词】偷税 逃税 抗税 骗税 避税  一、偷税  按照《税收征管法》中的定义,偷税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和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出或不列、少列收入,用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或者经税务机
期刊
【摘要】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这种区别于传统商务形式的新型商务方式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然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问题也形成一项新的挑战。2013年3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布《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并于2013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为我国电子商务征税提供了法律技术上的支持,意味着网店“征税时代”的来临。本文将从大众所关心以及涉入最深的C2C模式下的淘宝网个人网店进行剖析,梳
期刊
【摘要】 企业税务会计模式的正确选择,对于我国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和不断地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对世界各国的税务和财务的分离、结合、协调等形式的企业税务会计模式进行比较,整合性分析我国的国情,选择适合我国的企业税务会计模式。  【关键词】 企业会计 税务会计 会计模式  我国的会计制度目的和税法的目的各不相同,在会计基础原则、处理形式和有关制度等多方面问题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税法和会计制
期刊
【摘要】 增值税转型是将税基较宽的生产型增值税逐步改革成为税基较窄的消费型增值税的过程,对规范增值税税制、消除重复征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该政策的实施对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就企业解决这一问题,最大化地利用这项政策优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增值税转型 固定资产投资 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概念及必要性  增值税转型是指将不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生产型增值税变为可以
期刊
【摘要】 薪酬是企业吸引、稳定优秀人才并激发人才潜能发挥的主要机制,是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动力。“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逐步展开,目前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期”和“深水区”,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取得的进步与发展中切实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参考对策。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薪酬 薪酬制度  一、国企薪酬制度取得的进展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建立国有资产
期刊
【摘要】随着“十二五”规划收宫之年的到来,规划内全面完成“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为了配合营改增,自试点以来,业内展开了很多应对营改增的研究,包括营改增后的预算管理影响研究、资金管理影响研究,会计处理影响研究、税负变化研究等等。但是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合规并能完成抵扣是种种研究的根本前提,因此笔者认为对发票管理的重视对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的影响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事关建筑业营改增的成败。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