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长河,我国第二大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有一种苍凉、壮阔之美,古今很多的诗文直接或间接地赞美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凉州词》描述了黄河的非凡气势,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采用象征的手法,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而当下诗人刘年的《黄河颂》以独特、新奇的视角,以细腻、隽永的笔触,赞颂了黄河的美——
玛曲的庙里,只有一个喇嘛
每次捡牛粪,都会搂起袈裟,赤脚蹚过黄河
低头饮水的牦牛
角,一致指向巴颜喀拉雪山
星宿海的藏女,有时,会舀起鱼,有时,会舀起一些星星
鱼倒回水里,星星装进木桶,背回帐篷
刘年,原名刘代福,1974年出生于湘西永顺。其诗歌、散文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文艺报》《中国诗人》《大家》《民族文学》等国内一流刊物发表。著有诗集《远》《为何生命苍凉如水》《行吟者》等,2013年获人民文学诗歌奖、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奖项。2014年获红高粱诗歌奖。现为《诗刊》编辑。
刘年的《黄河颂》,是组诗《羚羊走过的山冈》中的第一首。全诗六行,分为三节,精短的诗篇里却呈现出三个特点。其一是独特美。别人说“黄河远上白云间”,别人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别人说“黄河在咆哮”……诗人刘年不这样直接描绘黄河的壮美,而是从“喇嘛”“牦牛”“藏女”入手,描摹事物的情态,用这些与黄河息息相關的事物,写出黄河寂寥孤绝般的气蕴和田园牧歌式的静美。喇嘛捡牛粪并不特别,特别的是“搂起袈裟”,传导出尊重自己僧侣身份的情感。牦牛饮水并不特别,特别的是“角,一致指向巴颜喀拉雪山”,传导出宗教般的神圣感。藏女舀水并不特别,特别的是“鱼倒回水里,星星装进木桶,背回帐篷”,传导出善良之美和悠长的诗味。
其二是画面美。刘年的诗大多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本诗的画面感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呈现出一种自然苍茫的质地和美感。庙是静态的,喇嘛的“捡”“搂”“蹚”是动态的,组成三幅画面,连贯性强,表现出一种苍凉之美。巴颜喀拉雪山是静态的,牦牛走向黄河“低头饮水”是动态的,牛角指向雪山定格在画面里,表现出一种自然之美。星宿海是静态的,藏女的“舀”“倒”“装”“背”是动态的,其动作连贯熟练,表现出一种劳作之美。三个主体对象,其简洁、质感的典型动作,构成三组生动迷人的画面,诗人对事物的情感也渗透其间,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与诗人一同感受黄河源头的大美。
其三是意境美。意境,通常是指艺术创造特别是诗歌创造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离不开意象,本诗的主体意象只有三个:“喇嘛”“牦牛”“藏女”;而它们组合一起,将黄河源头的神秘、静穆、孤独描绘出来,也将诗人对黄河文明的发源地的敬仰、赞美之情表现出来。诗人的主观之意与黄河源头的客观之境彼此交融、彼此映照,创造出诗歌的空旷而大美的境界。
诗的最后一行“鱼倒回水里,星星装进木桶,背回帐篷”,是很值得品赏的。藏女将舀起的鱼放生,这是实写,写出了她的心地纯朴善良;而将星星背回帐篷,这是虚写,写出她的内心纯净快乐。这样虚实结合,将黄河源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物一体的情态艺术地表现出来,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也充盈在字里行间。
《黄河颂》无疑是一首黄河源头风景优美、人文厚重的大美赞歌,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以雪山为背景,以黄河源头为抒写对象,诗人精心选取寺庙、喇嘛、牦牛、雪山、藏女、鱼、星星、帐篷等相关物象,以干净明亮的诗歌语言,融入诗人内心丰富的主观情感,营造出诗歌的独特意境,给读者以心驰神往的艺术享受。
刘年喜欢落日、荒原和雪,在说到喜欢的诗人时,他说:“我喜欢的诗人,也应该是一个好孩子,有眼泪,有敬畏,有好奇,有天真,他们能带给人间以温暖,以希望。”刘年是一位内敛的诗人,其诗擅长以小见大,讲究内质和气蕴,在语言的表达、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上,都有自己独到的功力。著名诗人林莽说:“诗人刘年从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一草一木中发现诗意,将生活的体验和鲜活的情感融入简洁的诗歌形式和冷静的语言之中。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与虚构有机而自然地相融合,通过他的诗歌,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的诚挚情怀。”刘年对诗歌有着真挚而热烈的情怀,他以一颗赤子之心,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表现,又吸收西方文明的人文精神,不断为诗坛奉献一首首精美诗章。
[作者通联:湖北应城市教育局]
玛曲的庙里,只有一个喇嘛
每次捡牛粪,都会搂起袈裟,赤脚蹚过黄河
低头饮水的牦牛
角,一致指向巴颜喀拉雪山
星宿海的藏女,有时,会舀起鱼,有时,会舀起一些星星
鱼倒回水里,星星装进木桶,背回帐篷
刘年,原名刘代福,1974年出生于湘西永顺。其诗歌、散文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文艺报》《中国诗人》《大家》《民族文学》等国内一流刊物发表。著有诗集《远》《为何生命苍凉如水》《行吟者》等,2013年获人民文学诗歌奖、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奖项。2014年获红高粱诗歌奖。现为《诗刊》编辑。
刘年的《黄河颂》,是组诗《羚羊走过的山冈》中的第一首。全诗六行,分为三节,精短的诗篇里却呈现出三个特点。其一是独特美。别人说“黄河远上白云间”,别人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别人说“黄河在咆哮”……诗人刘年不这样直接描绘黄河的壮美,而是从“喇嘛”“牦牛”“藏女”入手,描摹事物的情态,用这些与黄河息息相關的事物,写出黄河寂寥孤绝般的气蕴和田园牧歌式的静美。喇嘛捡牛粪并不特别,特别的是“搂起袈裟”,传导出尊重自己僧侣身份的情感。牦牛饮水并不特别,特别的是“角,一致指向巴颜喀拉雪山”,传导出宗教般的神圣感。藏女舀水并不特别,特别的是“鱼倒回水里,星星装进木桶,背回帐篷”,传导出善良之美和悠长的诗味。
其二是画面美。刘年的诗大多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本诗的画面感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呈现出一种自然苍茫的质地和美感。庙是静态的,喇嘛的“捡”“搂”“蹚”是动态的,组成三幅画面,连贯性强,表现出一种苍凉之美。巴颜喀拉雪山是静态的,牦牛走向黄河“低头饮水”是动态的,牛角指向雪山定格在画面里,表现出一种自然之美。星宿海是静态的,藏女的“舀”“倒”“装”“背”是动态的,其动作连贯熟练,表现出一种劳作之美。三个主体对象,其简洁、质感的典型动作,构成三组生动迷人的画面,诗人对事物的情感也渗透其间,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与诗人一同感受黄河源头的大美。
其三是意境美。意境,通常是指艺术创造特别是诗歌创造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离不开意象,本诗的主体意象只有三个:“喇嘛”“牦牛”“藏女”;而它们组合一起,将黄河源头的神秘、静穆、孤独描绘出来,也将诗人对黄河文明的发源地的敬仰、赞美之情表现出来。诗人的主观之意与黄河源头的客观之境彼此交融、彼此映照,创造出诗歌的空旷而大美的境界。
诗的最后一行“鱼倒回水里,星星装进木桶,背回帐篷”,是很值得品赏的。藏女将舀起的鱼放生,这是实写,写出了她的心地纯朴善良;而将星星背回帐篷,这是虚写,写出她的内心纯净快乐。这样虚实结合,将黄河源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物一体的情态艺术地表现出来,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也充盈在字里行间。
《黄河颂》无疑是一首黄河源头风景优美、人文厚重的大美赞歌,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以雪山为背景,以黄河源头为抒写对象,诗人精心选取寺庙、喇嘛、牦牛、雪山、藏女、鱼、星星、帐篷等相关物象,以干净明亮的诗歌语言,融入诗人内心丰富的主观情感,营造出诗歌的独特意境,给读者以心驰神往的艺术享受。
刘年喜欢落日、荒原和雪,在说到喜欢的诗人时,他说:“我喜欢的诗人,也应该是一个好孩子,有眼泪,有敬畏,有好奇,有天真,他们能带给人间以温暖,以希望。”刘年是一位内敛的诗人,其诗擅长以小见大,讲究内质和气蕴,在语言的表达、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上,都有自己独到的功力。著名诗人林莽说:“诗人刘年从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一草一木中发现诗意,将生活的体验和鲜活的情感融入简洁的诗歌形式和冷静的语言之中。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与虚构有机而自然地相融合,通过他的诗歌,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的诚挚情怀。”刘年对诗歌有着真挚而热烈的情怀,他以一颗赤子之心,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表现,又吸收西方文明的人文精神,不断为诗坛奉献一首首精美诗章。
[作者通联:湖北应城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