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河道整治,建设生态化河堤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生活水源、生产动力源,同时也发挥着污染净化的作用。河道治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生态化治理河道,能治理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一、治理河道的现实意义
  河道治理是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工作,我们都知道水满自溢的道理,其实河道也是一样的。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河道中的水位就会上涨,在河水流动的过程中就会带走河中的泥沙和碎石;如果水流不畅,就很容易发展成洪水和泥石流,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相反,如果遇到连日的干旱天,河里的水位就会下降,甚至干涸,不只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就连人和牲畜都很难生存。因此,有效治理河道水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它不仅能够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
  二、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1.护岸结构单一
  河道的护岸结构主要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岸、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岸、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岸和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岸等。这些护岸隔绝了河道的内外环境,阻断了河道内外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恶化水生植物、微生物、鱼类的生长环境。
  2.任意改变河道形态
  目前,河道的治理工程片面地强调防洪功能,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堆砌等直立式护岸,形成人工化和渠道化的河道,破坏了河流原有的形态和生态平衡。
  3.河流污染问题严重
  虽然河道治理包括对水质污染的处理,但是它并不能在短期内完全恢复被污染的水质。而且水污染也不完全是由河道建设引起的,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是河流的两大污染源。水资源的污染,不但降低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还会造成生活用水资源短缺、工商农业发展受阻,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
  三、河道治理的措施
  1.加强河势勘查,做好河道整治
  我们应进一步做好河道整治,提高各河段对河势的控导能力,避免发生滚河、横河和斜河等大的河势变化,特别是游荡型河段和过渡型河段。虽然有的河段修建了不少控导工程,但是有的工程布局不合理,起不到河势控导的作用。
  2.科学规划,设计审查
  科学规划和设计审查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在河道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应遵循保持河道平顺和河势稳定的原则,本着“上下游”“左右岸统筹”的原则,以河道现状为基础规划治理导线,然后根据本河段的河床演变特点,因势利导,保持平顺宽阔的河道,以利于行洪畅通和主要河势的相对稳定。
  3.污染治理
  (1)分类制定措施,整治污染源头
  首先,我们应加强农村的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家庭生态建设,帮助农民建设沼气池,集中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禁在河道内进行养殖生产活动;其次,生活垃圾要做无害化处理,或焚烧,或填埋,杜绝将其直接倒入河中。
  (2)强化监测手段,控制污水排放
  我们可以利用高技术和现代通信手段,通过远程排污口自动水质监测、远程视频监测,监测重点污染河段;也可以通过供水和排水数据的合理推算,防止污水私排。
  (3)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大众环保责任意识
  河道是民众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旦发现污水排放,要及时举报。只有全民行动起来,才能有效遏制污染行为。
  四、河道治理的意义
  1.建设生态化河堤
  生态化河堤是一种对自然河堤进行人工化修复后形成的人工堤坝。它的河床与自然河床的基底类似,都具有渗透性,而且除了调水抗洪的功能之外,它还能保持河岸同周边自然环境的统一,保证河流与岸边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2.建设自然化的河流形态
  目前,建设自然化的河流形态是国际上主流的河道综合治理方法,它涉及生态学、生物学、水文水力学、地质学、气象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等各种科学。
  河道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和谐共生。构筑河道的特色景观,不仅具有“防洪、水清、岸洁、有绿”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发挥河流在改善河道景观、生态环境与空间组织方面的潜在优势,实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水利局)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这门不可或缺的工具性学科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中考语文分值将提升至150分,高考语文分值将提升至180分。笔者一边为这一好消息拍手称赞,一边又思考着如何让学生在中考语文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笔者就中考前如何有效复习古文阅读谈几点经验。  一、古文节奏  诵读可以会意,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方法。当然,出题者也会严格遵守“划一划二不划三”的原则,从这方面来检查学生的常识。  因此,在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都过分强调思维训练,弱化语言训练的风气在潜滋暗长,甚至有教师割裂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抛开活生生的语言材料,去进行单纯的思维训练。于是,通过师生煞费苦心的“共同活动”,一篇篇有血有肉的美文只剩下几条干巴巴的“筋”了。对此,有的教学点评者夸赞说:“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反观,有的学生却说:“这种语感训练课缺乏生动性,太乏味了。”久而久之,
摘要:基于网络的教学软件运维的经验,本文探讨了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软件维护模式,根据不同时期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总结出不同教学软件运维模式的利弊,并阐述了基于云计算服务器虚拟化背景下的教学软件维护模式。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 教学软件 运维模式  以实训为目的的教学软件经常运用于财经类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它既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巩固理论知识,又可以利用仿真场景,使学生熟悉相关的业务流程,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摘要:中等师范体育教学与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相同之外,又有区别,本文主要阐述了中等师范体育教学和高中体育教学在训练方式、训练内容和训练要求等方面的区别。  关键词:中等师范 高中 体育教学 区别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由于高中体育教学和中等师范体育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两者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内容都有明显的不同。但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发挥学习潜能,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但是长久以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经常忽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方面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与模仿,严重束缚了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方面的发展,教师过多地强调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和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得数学教学变得越来越沉闷,缺乏灵活性,更缺少了生命的活力。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笔者总结了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乐”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儿歌激趣、直观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
班级工作是一项完整系统而又充满艺术性的工作,在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同时,德育工作始终要做在前头,而且要贯穿整个学校工作的始终。德育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只能做得更好,不能做得最好的工作。学生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尽心尽力去做好学问,才能提升自己的素养,真正做到德才兼备,体魄健全,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面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现状,许多家长长年在外务工,学校一半以上学生成为留守孩童,这样,孩子的品德和
摘要: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和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分级管理中二级学院的管理模式,并按照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的要素要求,探讨了二级学院管理的体制及运行,以及二级学院管理的内容、方法、手段等。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分级管理 二级学院 管理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时间不长,要么按照专科学校的模式和方法进行管理,要么简单地效仿和照搬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喜欢用“自由表达”来体现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未见明显提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学生作文“自由表达”受到了限制。  一、“自由表达”受到限制  小学生作文能够自由表达,在于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能自由表达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他们的心智水平,心智水平越高,表达也就越自由。但是,小学生作文的“自由表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表达,因为不可能让学生
养成观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这就要求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获取全面而独特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笔者认为可从几方面着手。  一、拓宽渠道,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小学生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他们开朗活泼,做事积极,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