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干预护理。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护理干预;预后
【中图分类号】R5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60-02
脑卒中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也是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据文献报道,存活者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肢体、语言、认知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率为62.2%[2]。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既可导致躯体症状加重,又可加重患者精神痛苦,使其生存质量降低[3]。为探讨护理干预是否能有效缓解PSD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4],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30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PSD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5],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②符合第3版(CCMD-3)[5]抑郁诊断标准且Hamilton抑郁量表[6]总分≥17分;③排除脑卒中后意识障碍、失语和入组前有精神障碍或家庭史的患者,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60例PSD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1岁,平均68岁。职业:干部25例,工人19例,农民16例。脑梗死49例,脑出血1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病程、病情、民族、职业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采用GQOLI-74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维度共20个因子。将各维度分转化为0-100的标准分,≥80分为优,70-79分为良,60-69分为中,<60分为差。两组患者均在入院第1~2天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前由管床护士与患者单独面谈,向其讲解本调查的目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征得患者同意后由其自行填写。如因病或文化程度等原因被调查者无法完成自评,则由管床护士通条询问纪录完成。
1.2.2 干预方法: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药物包括控制血压及营养神经等,并给予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乐友)。20mg,每日一次。对照组由管床护士进行GQOLI-74调查及入院评估,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由管床护士对患者进行GQOLI-74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估、分析,除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外,将物质生活、躯体功能2个维度放在首位,先满足患者生理上的基本需求,再结合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对疾病的影响程度,按照轻重缓急制订切实可靠的护理干预计划。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主管护士应用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以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患者感到尽情舒畅、温暖、安全。②加强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尽快面对病症,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PSD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等,对自己及周围的事情保持负向的看法。鼓励患者用语言或者非语言倾诉自己的情感,以耐心、认真的态度倾听、观察,以获知患者的自动性思想,主动找出其情绪低落的心里因素,给予心理疏导,针对性地矫正其不良信念,将患者心理障碍逐一帮助解除。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加强社会支持,取得家庭成员和同事、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指导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患者周到细致的照顾,并充分满足其合理需求,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朋友的理解与关心,有意识地安排患者与亲戚、朋友和同事进行交流,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与其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自己穿衣、洗漱、行走、进食等,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通过劳动使患者发掘自身的潜能。
1.2.3 评价方法: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比较干预前后的评分。
1.2.4 统计学方法:全部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见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GQOLI-74评分低,提示患者生活质量偏低,可见脑率中抑郁患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后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社会功能评分亦高于对照组,提示干预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病情较重的患者被救治成功,但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仍很高,PSD是脑卒中长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精神、身体上的痛苦,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后抑郁(PSD)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思维行动迟缓、睡眠障碍等为特征,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原发疾病的康复和转归,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主管护士通过和PSD患者的良好溝通,易取得患者的信任,能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抑郁患者的ADL提高与心理因素存在密切关系,抑郁患者对未来失望,缺乏动力,心理激发活动低下,而导致神经功能恢复缓慢,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差[7]。护理干预能给PSD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对慢性病、适应角色转变、培养兴趣爱好、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日常生活、增加人际交往,从而发挥自我能动性,改善负性心理,使患者处在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从而更快、更明显地改善PSD的抑郁症状。
本组对PSD患者的干预护理,注重了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对患者热情、真诚、尊重、同情、关心和理解,通过调动家属及亲友一起参与治疗过程,促进了患者康复的进程。因此,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首先应对脑卒中患者并发的抑郁有正确和充分的认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干预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袁玮,张瑞丽。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62-63
[2] 龙洁,蔡焯荃,刘永珍,等。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2001,27(6):430-432
[3] 丁关庆。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112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11):663-664
[4] 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708
[5]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6):379-380
[6]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7] 卞美娟,健康营活动在糖尿病伴抑郁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19):5-7
作者单位:437300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护理干预;预后
【中图分类号】R5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60-02
脑卒中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也是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据文献报道,存活者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肢体、语言、认知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率为62.2%[2]。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既可导致躯体症状加重,又可加重患者精神痛苦,使其生存质量降低[3]。为探讨护理干预是否能有效缓解PSD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4],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30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PSD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5],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②符合第3版(CCMD-3)[5]抑郁诊断标准且Hamilton抑郁量表[6]总分≥17分;③排除脑卒中后意识障碍、失语和入组前有精神障碍或家庭史的患者,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60例PSD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1岁,平均68岁。职业:干部25例,工人19例,农民16例。脑梗死49例,脑出血1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病程、病情、民族、职业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采用GQOLI-74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维度共20个因子。将各维度分转化为0-100的标准分,≥80分为优,70-79分为良,60-69分为中,<60分为差。两组患者均在入院第1~2天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前由管床护士与患者单独面谈,向其讲解本调查的目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征得患者同意后由其自行填写。如因病或文化程度等原因被调查者无法完成自评,则由管床护士通条询问纪录完成。
1.2.2 干预方法: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药物包括控制血压及营养神经等,并给予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乐友)。20mg,每日一次。对照组由管床护士进行GQOLI-74调查及入院评估,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由管床护士对患者进行GQOLI-74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估、分析,除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外,将物质生活、躯体功能2个维度放在首位,先满足患者生理上的基本需求,再结合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对疾病的影响程度,按照轻重缓急制订切实可靠的护理干预计划。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主管护士应用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以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患者感到尽情舒畅、温暖、安全。②加强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尽快面对病症,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PSD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等,对自己及周围的事情保持负向的看法。鼓励患者用语言或者非语言倾诉自己的情感,以耐心、认真的态度倾听、观察,以获知患者的自动性思想,主动找出其情绪低落的心里因素,给予心理疏导,针对性地矫正其不良信念,将患者心理障碍逐一帮助解除。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加强社会支持,取得家庭成员和同事、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指导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患者周到细致的照顾,并充分满足其合理需求,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朋友的理解与关心,有意识地安排患者与亲戚、朋友和同事进行交流,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与其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自己穿衣、洗漱、行走、进食等,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通过劳动使患者发掘自身的潜能。
1.2.3 评价方法: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比较干预前后的评分。
1.2.4 统计学方法:全部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见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GQOLI-74评分低,提示患者生活质量偏低,可见脑率中抑郁患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后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社会功能评分亦高于对照组,提示干预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病情较重的患者被救治成功,但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仍很高,PSD是脑卒中长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精神、身体上的痛苦,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后抑郁(PSD)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思维行动迟缓、睡眠障碍等为特征,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原发疾病的康复和转归,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主管护士通过和PSD患者的良好溝通,易取得患者的信任,能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抑郁患者的ADL提高与心理因素存在密切关系,抑郁患者对未来失望,缺乏动力,心理激发活动低下,而导致神经功能恢复缓慢,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差[7]。护理干预能给PSD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对慢性病、适应角色转变、培养兴趣爱好、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日常生活、增加人际交往,从而发挥自我能动性,改善负性心理,使患者处在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从而更快、更明显地改善PSD的抑郁症状。
本组对PSD患者的干预护理,注重了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对患者热情、真诚、尊重、同情、关心和理解,通过调动家属及亲友一起参与治疗过程,促进了患者康复的进程。因此,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首先应对脑卒中患者并发的抑郁有正确和充分的认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干预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袁玮,张瑞丽。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62-63
[2] 龙洁,蔡焯荃,刘永珍,等。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2001,27(6):430-432
[3] 丁关庆。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112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11):663-664
[4] 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708
[5]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6):379-380
[6]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7] 卞美娟,健康营活动在糖尿病伴抑郁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19):5-7
作者单位:437300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