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正逐渐地发生变化,教学的思考对教师成长和学生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文;写作;教学;反思
对于刚上初中的农村学生,初中的一切生活既陌生的,又新鲜的。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也知道学生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作文指导教学中,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是怎样用课文来指导学生的写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所选课文堪称学生习作的楷模,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点”来进行作文指导教学,让学生明白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范本可循,不再感觉无从下手,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减少学生对初中写作的害怕心理,教学完第二单元的《散步》和《秋天的怀念》后,我就想用课文来指导学生的写作,教几招方法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魅力。
第一招“开门见山”式的开头。
《散步》文章的开头是有意思的。这一段我们经常习惯这样写:
我们一家人到田野上去散步。
我、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和我的妈妈在田野散步。
但课文却是这样写的——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就引导学生对平时习惯的表达和课文句子的叙述进行比较,学生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课文的开头有以下的好处:①文章这样写的目的就是起强调的作用,强调“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上有老——母亲,下有小——儿子;②是典型的“切入”式,是“开门见山”;③用极简单的语言起到了点题的效果;④可以适当增加习作的字数,也是农村学生写作最开心的地方。
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写开头,最好是开门见山,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每当看到什么……就想起那一年……”或者“虽然事情过去了许多年,这件事一直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写了半天还没有入主题在绕弯子,或者是直接引用写作提示凑字数一类的啰唆话。当然,如果能一下子切入主题让人家知道你要写什么,这样的开头就比较好。这就像:“吃包子,让人一口咬着馅,不要咬了好几口,还是皮。皮太厚、馅太少,开头冗长是一个常犯的毛病。”同时,一个句子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适时调整词语位置,让句子显得很“特别”“有意思”。如作文“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的开头:
你看看,你看看,人家班长又考了100分;
你看看,你看看,人家班长跑得又比你快;
你看看,你看看,人家班长又长得比你高。
哎,这种感觉真是不好。虽然我也不差,但总是比班长差那么一丢丢。害得我永远只担得起班上老二的称号,不过——
第二招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秋天的怀念》第三段大部分写了母子二人的对话,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我发现学生的朗读效果不是很好,就问学生能不能把这段对话文字换个方式。个别学生就指出可以采用对话式,为什么?学生中有人嘀咕道:“好像小说里写人的对话就是一段一段地写,有的一两个字也一段。”于是我就把它改成对话式。
母親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改成对话式后,学生的角色非常清楚,朗读时一目了然,效果自然就好多了。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母子是怎么说的,儿子的话共三处:有两处直接写出,连一个“说”都不用;一处用了“我说”。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出儿子此时此刻是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的态度,进一步验证了前文的“我可活什么劲”。而对母亲的刻画就细致具体了,有神态,如“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高兴”“笑了”;有动作,如“一会坐下,一会站起”“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把母亲的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归纳比较之后,我就告诉学生写对话时:①要配以神态、动作等描写,人物的特点就更突出、更具体(这是最主要要学习的);②学习课文的写作方式是可以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分段式写(要注意不能太多),既一目了然,又显得美观;③可以避免平时写作的三段论,增加段数。“哦,原来可以这样!”学生似乎就明白了。
第三招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学完两篇文章后,引导学生比较文章结尾,学生很快就发现——篇末点题。通过观察分析后,总结出写作的结构模式:先观察(叙述)生活,后感受生活。
我就告诉学生不只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只有用心感受,才能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别人。农村的学生,由于阅读较少,知识面不宽,内心的体验感受写得较直白,不够细腻,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还需要教师慢慢去指导。
当然,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是,我希望刚上初中的学生不要一开始就对写作产生畏惧的心理。在今后的写作中,能轻松一些、快乐一些!
作者简介:卢招建,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盖洋中学。
关键词:课文;写作;教学;反思
对于刚上初中的农村学生,初中的一切生活既陌生的,又新鲜的。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也知道学生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作文指导教学中,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是怎样用课文来指导学生的写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所选课文堪称学生习作的楷模,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点”来进行作文指导教学,让学生明白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范本可循,不再感觉无从下手,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减少学生对初中写作的害怕心理,教学完第二单元的《散步》和《秋天的怀念》后,我就想用课文来指导学生的写作,教几招方法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魅力。
第一招“开门见山”式的开头。
《散步》文章的开头是有意思的。这一段我们经常习惯这样写:
我们一家人到田野上去散步。
我、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和我的妈妈在田野散步。
但课文却是这样写的——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就引导学生对平时习惯的表达和课文句子的叙述进行比较,学生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课文的开头有以下的好处:①文章这样写的目的就是起强调的作用,强调“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上有老——母亲,下有小——儿子;②是典型的“切入”式,是“开门见山”;③用极简单的语言起到了点题的效果;④可以适当增加习作的字数,也是农村学生写作最开心的地方。
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写开头,最好是开门见山,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每当看到什么……就想起那一年……”或者“虽然事情过去了许多年,这件事一直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写了半天还没有入主题在绕弯子,或者是直接引用写作提示凑字数一类的啰唆话。当然,如果能一下子切入主题让人家知道你要写什么,这样的开头就比较好。这就像:“吃包子,让人一口咬着馅,不要咬了好几口,还是皮。皮太厚、馅太少,开头冗长是一个常犯的毛病。”同时,一个句子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适时调整词语位置,让句子显得很“特别”“有意思”。如作文“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的开头:
你看看,你看看,人家班长又考了100分;
你看看,你看看,人家班长跑得又比你快;
你看看,你看看,人家班长又长得比你高。
哎,这种感觉真是不好。虽然我也不差,但总是比班长差那么一丢丢。害得我永远只担得起班上老二的称号,不过——
第二招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秋天的怀念》第三段大部分写了母子二人的对话,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我发现学生的朗读效果不是很好,就问学生能不能把这段对话文字换个方式。个别学生就指出可以采用对话式,为什么?学生中有人嘀咕道:“好像小说里写人的对话就是一段一段地写,有的一两个字也一段。”于是我就把它改成对话式。
母親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改成对话式后,学生的角色非常清楚,朗读时一目了然,效果自然就好多了。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母子是怎么说的,儿子的话共三处:有两处直接写出,连一个“说”都不用;一处用了“我说”。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出儿子此时此刻是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的态度,进一步验证了前文的“我可活什么劲”。而对母亲的刻画就细致具体了,有神态,如“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高兴”“笑了”;有动作,如“一会坐下,一会站起”“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把母亲的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归纳比较之后,我就告诉学生写对话时:①要配以神态、动作等描写,人物的特点就更突出、更具体(这是最主要要学习的);②学习课文的写作方式是可以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分段式写(要注意不能太多),既一目了然,又显得美观;③可以避免平时写作的三段论,增加段数。“哦,原来可以这样!”学生似乎就明白了。
第三招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学完两篇文章后,引导学生比较文章结尾,学生很快就发现——篇末点题。通过观察分析后,总结出写作的结构模式:先观察(叙述)生活,后感受生活。
我就告诉学生不只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只有用心感受,才能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别人。农村的学生,由于阅读较少,知识面不宽,内心的体验感受写得较直白,不够细腻,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还需要教师慢慢去指导。
当然,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是,我希望刚上初中的学生不要一开始就对写作产生畏惧的心理。在今后的写作中,能轻松一些、快乐一些!
作者简介:卢招建,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盖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