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是学生个性张扬,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学中,学生有了自己的主張,于是各种始料未及的“奇思怪议”、“课堂意外”也会不期而至。 突发事件的突如其来,常常令我们措手不及,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尽可能地做好教学预设,课中理智地面对和巧妙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也许,精彩会在意外中绽放。
案例一:以下是我上《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时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讯 2013年7月28日下午,天气异常的闷热,为了消暑降温,滨州市博兴县庞家镇红星村的六名少年来到村庄附近的北支新河游泳。期间,一名少年突然有了溺水的迹象,略通水性的小虎游进深水区域救人,却瞬间被湍急的水流冲走,站在岸上的小龙见状,顾不得自己根本不会游泳,也跟着游了过去。最先掉进深水的孩子被岸上的同伴用树枝奋力拉出水面,无情的河水却把两名实施救援的少年吞噬。
师:你赞同两名跳水救援少年的行为吗?
生1:“我不赞同他们的行为,自己不会游泳跳下去,是白白的送命。”
生2:我也不赞同,我们应该找大人来救援。
师:我也赞同同学们的观点。
正当我准备总结这一教学环节时,一个男同学举手了。
他说:“老师,我觉得他们应该下水救人。”
这让我有些生气。这不是故意跟我唱反调,存心捣乱吗? 我本想不理他,打发他坐下,但看到他那副诚恳的样子时,我便有点于心不忍了。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我以为他会识趣的坐下了,没想到他竟站直了身子,一副很认真的样子。
生:“他们虽然死了,可他们会成为英雄,这种荣誉是至高无上的。”
这让我很意外。我有些慌乱,如何应对?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知道,要是继续按教案讲下去,效果肯定不好,我何不正视“意外”?于是我就势引导:“就为成为英雄,明知自己不会游泳,还下水救人,这种做法可取吗?”
同学们面面相觑,短时间的沉默之后,有学生举手说“他们的精神可嘉可做法不可取!自己不会游泳就不要贸然下水!”“对,不能下水,不会游泳贸然下水救人这种行为称不上是英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的观点。最后我们达成共识:救人的行为高尚,但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而定,可以高喊,也可以让会游泳的下去。
反思:这个案例带给我很深的思考。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发散思维的同学,而且非常“勇敢”的表达出来。此时往往会引起全班同学的高度关注,所有的眼睛和耳朵都聚齐在了教师身上,什么样的心态都有。其实,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并不成熟而且经常带有情绪性,所以当在课堂上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应对此给予充分理解,要心平气和的面对他们,接下来就要采取良好的应对方法了。
在这节课上,当我发现了“意外”的制造者时,还好我直面意外,及时调整,做了课堂资源的促进者。否则课堂高潮就为之扼杀,精彩也就悄然而逝。可见,以坦然的心态去对待,积极思考对策,合理处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是多么的重要,它能够化解尴尬,使我们的教学机智发挥得更出色。
案例二:《皮影戏与木偶戏》一教学片断
我和一青年教师设计《皮影戏与木偶戏》时,为让学生感受木偶戏的魅力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欣赏一段杖头木偶戏的表演,剪辑片段中的小杖头木偶做工精巧,偶人在木偶艺人的操作下“彩袖飘飘”、“翩翩起舞”,达到“赏心悦目”、“超越百戏”的拟人化、形象化的艺术效果。
课堂上师生欣赏完,教师提问到: 看完这段杖头木偶戏的表演,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戏中的木偶在艺人的操纵下表演的很死板。
生2:木偶的表情很呆板。
生3:没有现在的动画片好看。
超出我们的预设,学生们开始从反面批判起木偶戏来。
师(一时慌乱):“都请坐下吧。或许老师选的这段视频不够好,使得大家没感受到杖头木偶戏的魅力。以后老师在选段更好的。”教师匆匆结束该环节教学。
反思:课后,我不断的思索:课堂上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老师怎么应对?如果教师能把问题抛给大家,结合木偶戏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木偶戏,不也是一种升华吗?细想一下,学生回答偏离预设主题,主要还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的铺垫做得不够。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加强教学铺垫,从而预防课堂意外:第一、引进木偶戏的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作为作业让学生查看相关评论,了解木偶戏的更多知识。
课堂上学生们常常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是教师无法预料的,甚至有的是教师不能马上解答的。这就要求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思考;充分地发挥我们的教育机智,大胆地跳出备课预设的禁锢,尊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现场生成资源,只有这样,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教学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课堂也会因这些“节外生枝”而变得更加精彩。
案例一:以下是我上《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时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讯 2013年7月28日下午,天气异常的闷热,为了消暑降温,滨州市博兴县庞家镇红星村的六名少年来到村庄附近的北支新河游泳。期间,一名少年突然有了溺水的迹象,略通水性的小虎游进深水区域救人,却瞬间被湍急的水流冲走,站在岸上的小龙见状,顾不得自己根本不会游泳,也跟着游了过去。最先掉进深水的孩子被岸上的同伴用树枝奋力拉出水面,无情的河水却把两名实施救援的少年吞噬。
师:你赞同两名跳水救援少年的行为吗?
生1:“我不赞同他们的行为,自己不会游泳跳下去,是白白的送命。”
生2:我也不赞同,我们应该找大人来救援。
师:我也赞同同学们的观点。
正当我准备总结这一教学环节时,一个男同学举手了。
他说:“老师,我觉得他们应该下水救人。”
这让我有些生气。这不是故意跟我唱反调,存心捣乱吗? 我本想不理他,打发他坐下,但看到他那副诚恳的样子时,我便有点于心不忍了。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我以为他会识趣的坐下了,没想到他竟站直了身子,一副很认真的样子。
生:“他们虽然死了,可他们会成为英雄,这种荣誉是至高无上的。”
这让我很意外。我有些慌乱,如何应对?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知道,要是继续按教案讲下去,效果肯定不好,我何不正视“意外”?于是我就势引导:“就为成为英雄,明知自己不会游泳,还下水救人,这种做法可取吗?”
同学们面面相觑,短时间的沉默之后,有学生举手说“他们的精神可嘉可做法不可取!自己不会游泳就不要贸然下水!”“对,不能下水,不会游泳贸然下水救人这种行为称不上是英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的观点。最后我们达成共识:救人的行为高尚,但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而定,可以高喊,也可以让会游泳的下去。
反思:这个案例带给我很深的思考。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发散思维的同学,而且非常“勇敢”的表达出来。此时往往会引起全班同学的高度关注,所有的眼睛和耳朵都聚齐在了教师身上,什么样的心态都有。其实,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并不成熟而且经常带有情绪性,所以当在课堂上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应对此给予充分理解,要心平气和的面对他们,接下来就要采取良好的应对方法了。
在这节课上,当我发现了“意外”的制造者时,还好我直面意外,及时调整,做了课堂资源的促进者。否则课堂高潮就为之扼杀,精彩也就悄然而逝。可见,以坦然的心态去对待,积极思考对策,合理处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是多么的重要,它能够化解尴尬,使我们的教学机智发挥得更出色。
案例二:《皮影戏与木偶戏》一教学片断
我和一青年教师设计《皮影戏与木偶戏》时,为让学生感受木偶戏的魅力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欣赏一段杖头木偶戏的表演,剪辑片段中的小杖头木偶做工精巧,偶人在木偶艺人的操作下“彩袖飘飘”、“翩翩起舞”,达到“赏心悦目”、“超越百戏”的拟人化、形象化的艺术效果。
课堂上师生欣赏完,教师提问到: 看完这段杖头木偶戏的表演,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戏中的木偶在艺人的操纵下表演的很死板。
生2:木偶的表情很呆板。
生3:没有现在的动画片好看。
超出我们的预设,学生们开始从反面批判起木偶戏来。
师(一时慌乱):“都请坐下吧。或许老师选的这段视频不够好,使得大家没感受到杖头木偶戏的魅力。以后老师在选段更好的。”教师匆匆结束该环节教学。
反思:课后,我不断的思索:课堂上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老师怎么应对?如果教师能把问题抛给大家,结合木偶戏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木偶戏,不也是一种升华吗?细想一下,学生回答偏离预设主题,主要还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的铺垫做得不够。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加强教学铺垫,从而预防课堂意外:第一、引进木偶戏的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作为作业让学生查看相关评论,了解木偶戏的更多知识。
课堂上学生们常常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是教师无法预料的,甚至有的是教师不能马上解答的。这就要求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思考;充分地发挥我们的教育机智,大胆地跳出备课预设的禁锢,尊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现场生成资源,只有这样,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教学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课堂也会因这些“节外生枝”而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