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成绩落后,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称为“学困生”。 “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学困生”并非朽木不可雕,只要我们细心地工作,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充满人文关怀,贴近“学困生”生活,创设“学困生”乐于接受的课堂,使他们都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那才是最好的。
【关键词】 学困生; 增强 ;自信心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班级中所有的学生个个都非常优秀,但总有一些学生由于某方面的原因,学习习惯太差,基础知识薄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智力上有差异,家庭方面的问题等使学习成绩落后,这些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便称为“学困生”。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头痛的难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下每一位老师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学校的学生以农村学生为主,由于多种原因,学困生面广,层次多,落差大,成绩参差不齐。成绩不好的这一部分“学困生”如果在几次考试中连遭失败,他们对学习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所任教科目的老师也产生了反感,于是有的便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不遵守纪律上课不专心,不想独立完成作业......如何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成了我教学生涯中一直孜孜不倦探讨的难题。
一、要建立教师与“学困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热情面对全体学生。教师要让所有学生感到老师对我很好,老师是喜欢我的。教师不仅要爱聪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稳重的、学习好的家庭富有的学生,教师还要爱迟钝的、残疾的、调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只有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学困生 ”的成长需要有个有利的环境,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像以下这些不好的语言尽量不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你真是太愚蠢了!”“这道题老师都讲了好多遍了,你怎么就记不住呢?”这些语言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破坏学习情绪,时间长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会逐渐消失,课堂中的参与热情大大降低。我把多数时间留给“学困生”,对他们多提善问,针对他们的疑难问题“对症下药”,多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使他们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二、关注学生情感,具体分析学生差异,各个突破,增强其信心
“学困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认定他们是班级的“包袱”。殊不知他们心里有一种压抑感,存在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如果这时教师还用挖苦的口吻去数落学生,那么,教师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无数事实证明,“学困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我们一定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端正其学习态度,给每一个“学困生”爱和尊重。作为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着眼点,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打开他们的心扉,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学习就有劲头,求知欲也就高了,上课也就专心听讲了,课堂上的表现也就越来越好,从而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就加强了,同时老师上课要有趣味性,有艺术性,有个人魅力,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乐中求知,乐中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是细心的辅导,而是在他们犯错后大声的喝斥。但对于他们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却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加以表扬,而把眼光过多的集中在那些优等生身上。久而久之,那些“学困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抱着种破罐破摔的态度,因而学习成绩总是搞不上去。所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多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地采用幽默、亲切的语言,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地学习、思考,从回答简单的計算、证明等小问题入手,不失实机的对“学困生“进行激发,以热情、欢迎的态度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赞赏他们,表扬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地接受知识。经过不断的鼓励、赞赏,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回答问题一次比一次完美,成绩就会逐步上升,从而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正确评价学生
自信、自主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学困生”的评价是否正确公平合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正确评价“学困生”,也要教会他们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发展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树立“我努力,我能行”的观念,逐步增强自信心。教师和家长双方经常对“学困生”做肯定的评价,可以激发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六、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应该经常如实地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帮助老师全面地了解孩子。老师通过家访,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等情况,架起了学校与家庭的桥梁,真正做到学生在校由老师管,在家由家长管。
总之,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最大限度地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不断地提高“学困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判断能力。“学困生”并非朽木不可雕,只要我们细心地工作,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充满人文关怀,贴近“学困生”生活,创设“学困生”乐于接受的课堂,使他们都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那才是最好的。
教育,是一种美丽的等待。只要我们能够多给学困生一些关爱,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沐浴爱的阳光雨露,或许,十年,二十年后,又多了些成功人士!
【关键词】 学困生; 增强 ;自信心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班级中所有的学生个个都非常优秀,但总有一些学生由于某方面的原因,学习习惯太差,基础知识薄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智力上有差异,家庭方面的问题等使学习成绩落后,这些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便称为“学困生”。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头痛的难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下每一位老师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学校的学生以农村学生为主,由于多种原因,学困生面广,层次多,落差大,成绩参差不齐。成绩不好的这一部分“学困生”如果在几次考试中连遭失败,他们对学习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所任教科目的老师也产生了反感,于是有的便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不遵守纪律上课不专心,不想独立完成作业......如何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成了我教学生涯中一直孜孜不倦探讨的难题。
一、要建立教师与“学困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热情面对全体学生。教师要让所有学生感到老师对我很好,老师是喜欢我的。教师不仅要爱聪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稳重的、学习好的家庭富有的学生,教师还要爱迟钝的、残疾的、调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只有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学困生 ”的成长需要有个有利的环境,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像以下这些不好的语言尽量不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你真是太愚蠢了!”“这道题老师都讲了好多遍了,你怎么就记不住呢?”这些语言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破坏学习情绪,时间长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会逐渐消失,课堂中的参与热情大大降低。我把多数时间留给“学困生”,对他们多提善问,针对他们的疑难问题“对症下药”,多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使他们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二、关注学生情感,具体分析学生差异,各个突破,增强其信心
“学困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认定他们是班级的“包袱”。殊不知他们心里有一种压抑感,存在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如果这时教师还用挖苦的口吻去数落学生,那么,教师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无数事实证明,“学困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我们一定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端正其学习态度,给每一个“学困生”爱和尊重。作为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着眼点,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打开他们的心扉,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学习就有劲头,求知欲也就高了,上课也就专心听讲了,课堂上的表现也就越来越好,从而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就加强了,同时老师上课要有趣味性,有艺术性,有个人魅力,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乐中求知,乐中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是细心的辅导,而是在他们犯错后大声的喝斥。但对于他们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却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加以表扬,而把眼光过多的集中在那些优等生身上。久而久之,那些“学困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抱着种破罐破摔的态度,因而学习成绩总是搞不上去。所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多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地采用幽默、亲切的语言,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地学习、思考,从回答简单的計算、证明等小问题入手,不失实机的对“学困生“进行激发,以热情、欢迎的态度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赞赏他们,表扬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地接受知识。经过不断的鼓励、赞赏,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回答问题一次比一次完美,成绩就会逐步上升,从而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正确评价学生
自信、自主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学困生”的评价是否正确公平合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正确评价“学困生”,也要教会他们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发展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树立“我努力,我能行”的观念,逐步增强自信心。教师和家长双方经常对“学困生”做肯定的评价,可以激发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六、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应该经常如实地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帮助老师全面地了解孩子。老师通过家访,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等情况,架起了学校与家庭的桥梁,真正做到学生在校由老师管,在家由家长管。
总之,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最大限度地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不断地提高“学困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判断能力。“学困生”并非朽木不可雕,只要我们细心地工作,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充满人文关怀,贴近“学困生”生活,创设“学困生”乐于接受的课堂,使他们都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那才是最好的。
教育,是一种美丽的等待。只要我们能够多给学困生一些关爱,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沐浴爱的阳光雨露,或许,十年,二十年后,又多了些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