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成为农民维持生机的重要途径。由于特殊的户籍制度,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得不留在家中。由此“留守儿童”这一词汇便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被父母单方或长辈、邻居亲戚照顾和看护;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近年来留守儿童自杀、犯罪的现象频频出现,究其原因则主要是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歧视,导致其心理压抑、自卑、暴躁,以致把心中的不满发泄给自己或他人一方面他们缺少家庭教育,慢慢就淡化了对父母的感情。另一方面被歧视或者在别的家庭里收到不公平的待遇,科技的进步、网络的盛行而引发的暴力网络游戏等都会造成留守儿童的心理异常。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角度入手对留守儿童的一系列行为加以探析,为进一步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的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锻炼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崔东霞(1960—),女,河北邯郸人,教授,硕导,主要从事田径专项理论教学与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1研究目的
父母的外出,是的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细微的照料与关怀,反而过早的承担家里的重任,面临着成长的风险与隐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留守儿童”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诸多学者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从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角度对留守儿童的一系列行为加以探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实施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针对课题的需要,收集并查阅了近年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资料与数据,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相关的论文与著作,以及相关网站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出发,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学生心理健康网等相关网站全面掌握本研究的领域现状及前沿动态。
2.2 访谈法
设计好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问题,走访留守儿童聚集地区进行调研,最后总结分析。
2.3 调查问卷法
提前准备需要了解调查的指标设计问卷,内容涉及心理健康评定标准、体育锻炼等。发放的分数会根据调查的县乡进行比例分配,最后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心理健康
3.1.1心理健康之定义
自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之后,人们把健康的概念理解为包括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和健康的道德观念四个方面。由于“心理的健康”对“良好的社会适应”和“健康道德观念”的直接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健康概念一直是以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作为核心内容。在张春兴看来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1946年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学者们对“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和情感上不与他人心理健康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的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这一结论达成了共识。
3.1.2 心理健康的评定标准
广大的心理学的专家和学者在第3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对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达成了共识,具体内容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与他人交往中彼此能谦让;幸福指数高;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过着高效率的生活。
季浏认为,智力正常;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对自己作出适当的评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理论认为,了解自我,认可自我;接受他人,善于人处;正视现实;热爱生活;可以协调和控制情绪,有心境;和谐完整的人格;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心理行为与年龄相符。
3.2 心理异常的表现
留守儿童的心理表现主要为自卑、性格孤僻、脾气暴躁、抑郁、不与其他人交流,另外还有一些儿童特别是男生,报复、仇视心态非常严重。在王玉琼的研究中发现,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是性格孤僻、心理脆弱、渴望得到亲情;从詹欢和张捍东的调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将近60%,不愿意与监护人进行语言和心灵沟通的留守儿童占65%,直言愿恨自己的父母的留守儿童有30%;李宝峰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蒋平调查发现留守儿童还有心理焦虑、心理抑郁、恐惧心理、易怒心理、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
3.2.1 心理异常导致的犯罪现象
抢劫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是留守儿童犯罪中最常见的几种罪状。今年初,广西北流市连续破获两个抢劫团伙案件,涉案嫌疑人近20人,全部为“90后”。其中一个11人抢劫团伙部分成员沾染上吸毒恶习,为购买毒品,先后抢劫10余次。涉案嫌疑人父母均长期在外打工,大部分由爷爷奶奶带大。李根寿指出,留守儿童目前的监护状况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叔叔婶婶等监护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多部分只局限于吃包穿暖等浅层的关怀,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难以尽到,使留守儿童们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6]。许立华、林宏认为家庭教育不足导致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指导与帮助,极易产生价值观的偏离和性格心理发展的异常。
3.2.2 心理异常导致的自身伤害
近些年,自残、自杀事件频频出现。这似乎成为了留守儿童“报复”父母不在身边的极端行为。也许只有这样的方式才会引起父母全身心的关注。
2013年10月5日,也就是重阳节当天,广东电白县观珠镇河垌村委会发生一起惨剧,3名留守儿童因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相约喝农药自杀,杨某已经死亡,凌某兄妹被送医院抢救,得以还生。 1月20日,刚放寒假,离2014年春节还有11天,安徽省望江县9岁留守儿童小林(化名)上吊自杀。孩子被发现时,缢死在厕所的横梁上。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小林刚出生20多天就成了“留守儿童”。
3.2.3 心理异常造成的道德问题
长辈们即隔代抚养,一般就意味着由文盲来看护孩子;由亲戚照顾的,毕竟不是自己家的孩子,因此就不会多加管教和约束;农村的教师由于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对各个学生的关心也是有限的。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的留守儿童,变得焦虑不安,无亲情感,道德行为上很容易往消极的方向演变,而且很难得到及时的纠正,较为严重的则会出现违法乱纪现象,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非常消极的影响。另外与人交往能力差、没礼貌,特别是在长辈与陌生人面前。
3.2.4 心理问题对学习的影响
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要求比较低,只要吃饱穿暖不受伤害就是父母认为的最好的。而年长的爷爷奶奶文化水平有比较低,被寄养于他人家里的儿童受关注度较低 ,都不能及时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在学习上的焦虑、兴趣越来越低,学习压力大,最终导致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成绩差。
3.2.5 性格与价值观的变化
由于长期不能父母在一起,不能得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得不到适时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监护人仅能在吃穿上做到位,做不到父母对自己孩子全面的教育责任,因此他们对孩子大多是放纵不管。由于内疚,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最多的则是物质上满足和行为上放任的要求。长期处在无约束状态下,得不到正常的管教与引导,以致他们心理不平衡,变得自卑、悲观、内向、孤僻、暴躁。父母长期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以致使他们产生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并助长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
4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复杂的时期,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长期的体育锻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长期进行体育锻炼不但能促进身体健康还能调节心情,缓解心理压力、锻炼意志品质,参加竞赛活动能提高与人协作的能力,还能培养健康的个性。
4.1 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指标,体育锻炼过程中大脑处于较强的活动状态,体温升高及脑内咖啡因释放,这样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降低焦虑消除抑郁,摆脱痛苦和烦恼,分散注意力化解心理压力。体育锻炼还可以改善孤独,增强自信。
4.2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没有固定的时间,场地是固定不变的,学生之间的的接触比在学习上的接触更便利直接。一起参加激烈的竞争可以提高集体协作性,增进情感,提高社交能力。
4.3 锻炼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并克服种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体育竞赛要求学生有明确的目的,为了实现目的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在克服各种困难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4 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健康的个性是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个性。通过激烈的竞争比赛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尊心以自信心,以形成健康的个性。
5结论与建议
留守儿童的现状无法改变或革除,但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容忽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给与关怀和支持。
5.1 建立“阳光体育”实施的监督机制
促进“阳光体育”在基层中小学的有力实施,真正做到学生每天练、持续练。基层的教育机关部门应制定学校每年举行一或两次运动会的政策,督促中小学开展学校体育运动,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政府与学校要做好准备,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群体共处的条件,让他们感受老师与同学们的温暖。
5.2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体育教学的能力。开展丰富的体育娱乐活动团体、小组的形式进行授课,调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经常开展小组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结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适时举行学生代课比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5.3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通过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了解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不健康的心理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学习如何调节和消除不健康的心理表现。课堂上开展互动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的讲出内心的故事。
5.4 政府给予支持
政府应给予留守儿童家庭特殊的资助,减轻留守儿童父母的压力,以便有时间常回家看望孩子。要对进城务工的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教育,强化他们家庭教育的观念,让他们学会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心理健康[M].华东大学出版社,2001.
[2]林宏.福建省“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2-135.
[3]张春兴.从思想演变看教育心理学发展宜采的取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1):83-91.
[4]王玉琼,马新丽,等.留守儿童,问题儿童[J].中国统计,2005(1):59-60.
[5]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发展2005(5):82-83.
[6]李根寿,廖运生.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2005(12):13-165.
[7]许立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12):60-61.
[8]万艳梅,王素芳等.安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10):911-912.
[9]龚风华.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体育锻炼干预作用研究[D].苏州,2010.
[10]秦龙,胡涛.体育锻炼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干预的研究叨.探索与争鸣,2011(2):312.
[11]王茜.王雪峰 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
关键词:体育锻炼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崔东霞(1960—),女,河北邯郸人,教授,硕导,主要从事田径专项理论教学与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1研究目的
父母的外出,是的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细微的照料与关怀,反而过早的承担家里的重任,面临着成长的风险与隐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留守儿童”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诸多学者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从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角度对留守儿童的一系列行为加以探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实施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针对课题的需要,收集并查阅了近年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资料与数据,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相关的论文与著作,以及相关网站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出发,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学生心理健康网等相关网站全面掌握本研究的领域现状及前沿动态。
2.2 访谈法
设计好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问题,走访留守儿童聚集地区进行调研,最后总结分析。
2.3 调查问卷法
提前准备需要了解调查的指标设计问卷,内容涉及心理健康评定标准、体育锻炼等。发放的分数会根据调查的县乡进行比例分配,最后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心理健康
3.1.1心理健康之定义
自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之后,人们把健康的概念理解为包括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和健康的道德观念四个方面。由于“心理的健康”对“良好的社会适应”和“健康道德观念”的直接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健康概念一直是以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作为核心内容。在张春兴看来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1946年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学者们对“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和情感上不与他人心理健康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的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这一结论达成了共识。
3.1.2 心理健康的评定标准
广大的心理学的专家和学者在第3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对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达成了共识,具体内容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与他人交往中彼此能谦让;幸福指数高;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过着高效率的生活。
季浏认为,智力正常;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对自己作出适当的评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理论认为,了解自我,认可自我;接受他人,善于人处;正视现实;热爱生活;可以协调和控制情绪,有心境;和谐完整的人格;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心理行为与年龄相符。
3.2 心理异常的表现
留守儿童的心理表现主要为自卑、性格孤僻、脾气暴躁、抑郁、不与其他人交流,另外还有一些儿童特别是男生,报复、仇视心态非常严重。在王玉琼的研究中发现,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是性格孤僻、心理脆弱、渴望得到亲情;从詹欢和张捍东的调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将近60%,不愿意与监护人进行语言和心灵沟通的留守儿童占65%,直言愿恨自己的父母的留守儿童有30%;李宝峰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蒋平调查发现留守儿童还有心理焦虑、心理抑郁、恐惧心理、易怒心理、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
3.2.1 心理异常导致的犯罪现象
抢劫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是留守儿童犯罪中最常见的几种罪状。今年初,广西北流市连续破获两个抢劫团伙案件,涉案嫌疑人近20人,全部为“90后”。其中一个11人抢劫团伙部分成员沾染上吸毒恶习,为购买毒品,先后抢劫10余次。涉案嫌疑人父母均长期在外打工,大部分由爷爷奶奶带大。李根寿指出,留守儿童目前的监护状况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叔叔婶婶等监护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多部分只局限于吃包穿暖等浅层的关怀,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难以尽到,使留守儿童们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6]。许立华、林宏认为家庭教育不足导致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指导与帮助,极易产生价值观的偏离和性格心理发展的异常。
3.2.2 心理异常导致的自身伤害
近些年,自残、自杀事件频频出现。这似乎成为了留守儿童“报复”父母不在身边的极端行为。也许只有这样的方式才会引起父母全身心的关注。
2013年10月5日,也就是重阳节当天,广东电白县观珠镇河垌村委会发生一起惨剧,3名留守儿童因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相约喝农药自杀,杨某已经死亡,凌某兄妹被送医院抢救,得以还生。 1月20日,刚放寒假,离2014年春节还有11天,安徽省望江县9岁留守儿童小林(化名)上吊自杀。孩子被发现时,缢死在厕所的横梁上。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小林刚出生20多天就成了“留守儿童”。
3.2.3 心理异常造成的道德问题
长辈们即隔代抚养,一般就意味着由文盲来看护孩子;由亲戚照顾的,毕竟不是自己家的孩子,因此就不会多加管教和约束;农村的教师由于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对各个学生的关心也是有限的。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的留守儿童,变得焦虑不安,无亲情感,道德行为上很容易往消极的方向演变,而且很难得到及时的纠正,较为严重的则会出现违法乱纪现象,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非常消极的影响。另外与人交往能力差、没礼貌,特别是在长辈与陌生人面前。
3.2.4 心理问题对学习的影响
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要求比较低,只要吃饱穿暖不受伤害就是父母认为的最好的。而年长的爷爷奶奶文化水平有比较低,被寄养于他人家里的儿童受关注度较低 ,都不能及时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在学习上的焦虑、兴趣越来越低,学习压力大,最终导致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成绩差。
3.2.5 性格与价值观的变化
由于长期不能父母在一起,不能得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得不到适时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监护人仅能在吃穿上做到位,做不到父母对自己孩子全面的教育责任,因此他们对孩子大多是放纵不管。由于内疚,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最多的则是物质上满足和行为上放任的要求。长期处在无约束状态下,得不到正常的管教与引导,以致他们心理不平衡,变得自卑、悲观、内向、孤僻、暴躁。父母长期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以致使他们产生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并助长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
4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复杂的时期,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长期的体育锻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长期进行体育锻炼不但能促进身体健康还能调节心情,缓解心理压力、锻炼意志品质,参加竞赛活动能提高与人协作的能力,还能培养健康的个性。
4.1 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指标,体育锻炼过程中大脑处于较强的活动状态,体温升高及脑内咖啡因释放,这样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降低焦虑消除抑郁,摆脱痛苦和烦恼,分散注意力化解心理压力。体育锻炼还可以改善孤独,增强自信。
4.2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没有固定的时间,场地是固定不变的,学生之间的的接触比在学习上的接触更便利直接。一起参加激烈的竞争可以提高集体协作性,增进情感,提高社交能力。
4.3 锻炼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并克服种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体育竞赛要求学生有明确的目的,为了实现目的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在克服各种困难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4 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健康的个性是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个性。通过激烈的竞争比赛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尊心以自信心,以形成健康的个性。
5结论与建议
留守儿童的现状无法改变或革除,但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容忽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给与关怀和支持。
5.1 建立“阳光体育”实施的监督机制
促进“阳光体育”在基层中小学的有力实施,真正做到学生每天练、持续练。基层的教育机关部门应制定学校每年举行一或两次运动会的政策,督促中小学开展学校体育运动,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政府与学校要做好准备,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群体共处的条件,让他们感受老师与同学们的温暖。
5.2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体育教学的能力。开展丰富的体育娱乐活动团体、小组的形式进行授课,调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经常开展小组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结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适时举行学生代课比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5.3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通过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了解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不健康的心理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学习如何调节和消除不健康的心理表现。课堂上开展互动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的讲出内心的故事。
5.4 政府给予支持
政府应给予留守儿童家庭特殊的资助,减轻留守儿童父母的压力,以便有时间常回家看望孩子。要对进城务工的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教育,强化他们家庭教育的观念,让他们学会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心理健康[M].华东大学出版社,2001.
[2]林宏.福建省“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2-135.
[3]张春兴.从思想演变看教育心理学发展宜采的取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1):83-91.
[4]王玉琼,马新丽,等.留守儿童,问题儿童[J].中国统计,2005(1):59-60.
[5]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发展2005(5):82-83.
[6]李根寿,廖运生.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2005(12):13-165.
[7]许立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12):60-61.
[8]万艳梅,王素芳等.安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10):911-912.
[9]龚风华.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体育锻炼干预作用研究[D].苏州,2010.
[10]秦龙,胡涛.体育锻炼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干预的研究叨.探索与争鸣,2011(2):312.
[11]王茜.王雪峰 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