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省中学生健美操比赛已举行多届,随着比赛次数的增多训练的难度相应加大,如何提高中学生健美操竞技水平,使之在比赛中保持领先地位是每位中学带队老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 健美操 训练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通过难度动作的完美完成,展示运动员连续表演复杂和高强度动作的动力。成套动作必须通过所有动作、音乐和表现的完美融合体现创造性。它是由一系列连续动作组成的,是一个接一个的连串动作技能,是连续性技能,那么这种技能的形成同样也遵循着泛化、分化,最后达到自动化的规律。而高原现象是在练。
习中期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也就是说健美操技能完成程度处于原地踏步或退步现象。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分化现象和高原现象二者表现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一、分析与讨论
1.从定义上加以区别二者
形成健美操技能的分化现象是指学生经过一段练习后,初步掌握一系列局部动作,并把个别动作联系起来,学生的神经过程逐渐形成分化性抑制,进入分化阶段。学生紧张程度减少,动作干扰减少,多余动作趋向消除,动作准确性提高,认识错误动作的能力加强,但在动作衔接处常出现间断、停顿和不协调现象。而高原现象是指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它的表现也有动作不规范、停顿现象,但不能把二者混淆,高原现象集中表现为动作能完成,但成套动作完成规范性差,出现疲劳、不精神、托泥带水等现象,这也是二者表现不同之处。
2.从出现时间加以区别
健美操技能形成的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各过程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对于有训练基础的学生,如以前搞过舞蹈、体操等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动作时,泛化、分化过程短技能形成较快;而对于没有任何训练基础的学生,则相应的晚些。在我们队有三个女生曾经学过舞蹈,她们的接受能力强化,泛化过程短,掌握动作很快,而其他几名学生明显次之。而高原现象是在练习中后期出现的,它晚于分化阶段。在我们健美操训练的3/5阶段时,几乎所有学生都出现这种现象。而有舞蹈基础的学生表现稍好一些。
3.二者表现相近,但有严格区别
通过教师对个别动作的剖析,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会更准确。然而在训练中后期出现的动作不规范、不干脆利落,或者错误动作与音乐不合拍的现象以及托泥带水现象在这种环境下同样表现出来。那么教师再像以前一样纠正动作的细节,抠具体的动作,虽然学生在当时有些改观,但是一放到整套动作中,这些现象又表现出来了。所以此时再采用针对分化现象的方法已不适用了,这也是二者的区别所在。
4.二者產生的原因不同
为什么已经连贯的动作在新异刺激条件下还出现错误动作、多余动作等现象,而针对此现象采用的方法到中后期再用就没有明显的效果呢?关键是中后期是高原现象二者产生有根本的区别。
分化现象是由于学生对该整套技能内部规律有初步理解,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尤其抑制过程加强,分化抑制得到发展而形成的。但此时分化抑制尚不稳定,稍微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如有人参观或进行模拟比赛时出出现多余和错误动作等现象。所以,此时采用具体抠细节动作,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体会正确动作。
二、高原现象及针对措施
1.通过所得的结果,我们开始寻找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首先,我们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发现有舞蹈基础的3个学生非常自满,她们认为自己做到这一步已经了不起了,在市里比赛取得的成绩排名靠前,在省里没问题。这样把集体都影响了,造成整个队自满情绪高涨、不思进取、认识不到自己的差距。这种思想降低他们对自身动作的规范和优美的要求。其次,我们分析了训练计划,发现训练的量和强度大,在加上刚参加完市健美操比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疲劳状态,使他们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易造成错误动作、与音乐节奏不和拍等现象。第三,我们对总出错的动作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易出错的动作结构不合理,其本身做起来容易出现顺动作或与音乐节奏不吻合等现象。
2.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我们商量好把每一套动作的分值故意打的低一些,这样给学生降降温,以消除他们的骄傲自满情绪;其次,对每一个学生做动作时出现的情况加以分析,提出高要求、高目标。即充分调动其内心渴望做好动作的激情又充其做好动作的能力。俗语说“打一巴掌,给一块糖吃。”这样在他们充满信心的情况下即能挖掘他们的潜力又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高,练习很刻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的磨拳擦掌的气势。学生动作的优美性、规范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学生的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比赛结束。
通过分析学生训练的情况,从分化和高原现象的对比中突破了训练中的高原形象,使健美操的训练水平提高
一个层次,展示中学生健美操的竞技水平。
三、结论
1.分化现象和高原现象在成因、表现、出现的时间等方面有严格的区别。
2.分化现象是在分化抑制成尚不稳定的情况下,在新异刺激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的不规范的动作,但通过抠动作细节、细心体会错误动作来纠正;而高原现象是由学生联系的兴趣低、状态差、身体素质差、动作的结构不合理及练习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应采取精神动员,提高练习兴趣、调整状态、提高身体素质,改变动作结构和练习方法来突破高原现象。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中学生 健美操 训练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通过难度动作的完美完成,展示运动员连续表演复杂和高强度动作的动力。成套动作必须通过所有动作、音乐和表现的完美融合体现创造性。它是由一系列连续动作组成的,是一个接一个的连串动作技能,是连续性技能,那么这种技能的形成同样也遵循着泛化、分化,最后达到自动化的规律。而高原现象是在练。
习中期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也就是说健美操技能完成程度处于原地踏步或退步现象。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分化现象和高原现象二者表现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一、分析与讨论
1.从定义上加以区别二者
形成健美操技能的分化现象是指学生经过一段练习后,初步掌握一系列局部动作,并把个别动作联系起来,学生的神经过程逐渐形成分化性抑制,进入分化阶段。学生紧张程度减少,动作干扰减少,多余动作趋向消除,动作准确性提高,认识错误动作的能力加强,但在动作衔接处常出现间断、停顿和不协调现象。而高原现象是指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它的表现也有动作不规范、停顿现象,但不能把二者混淆,高原现象集中表现为动作能完成,但成套动作完成规范性差,出现疲劳、不精神、托泥带水等现象,这也是二者表现不同之处。
2.从出现时间加以区别
健美操技能形成的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各过程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对于有训练基础的学生,如以前搞过舞蹈、体操等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动作时,泛化、分化过程短技能形成较快;而对于没有任何训练基础的学生,则相应的晚些。在我们队有三个女生曾经学过舞蹈,她们的接受能力强化,泛化过程短,掌握动作很快,而其他几名学生明显次之。而高原现象是在练习中后期出现的,它晚于分化阶段。在我们健美操训练的3/5阶段时,几乎所有学生都出现这种现象。而有舞蹈基础的学生表现稍好一些。
3.二者表现相近,但有严格区别
通过教师对个别动作的剖析,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会更准确。然而在训练中后期出现的动作不规范、不干脆利落,或者错误动作与音乐不合拍的现象以及托泥带水现象在这种环境下同样表现出来。那么教师再像以前一样纠正动作的细节,抠具体的动作,虽然学生在当时有些改观,但是一放到整套动作中,这些现象又表现出来了。所以此时再采用针对分化现象的方法已不适用了,这也是二者的区别所在。
4.二者產生的原因不同
为什么已经连贯的动作在新异刺激条件下还出现错误动作、多余动作等现象,而针对此现象采用的方法到中后期再用就没有明显的效果呢?关键是中后期是高原现象二者产生有根本的区别。
分化现象是由于学生对该整套技能内部规律有初步理解,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尤其抑制过程加强,分化抑制得到发展而形成的。但此时分化抑制尚不稳定,稍微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如有人参观或进行模拟比赛时出出现多余和错误动作等现象。所以,此时采用具体抠细节动作,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体会正确动作。
二、高原现象及针对措施
1.通过所得的结果,我们开始寻找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首先,我们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发现有舞蹈基础的3个学生非常自满,她们认为自己做到这一步已经了不起了,在市里比赛取得的成绩排名靠前,在省里没问题。这样把集体都影响了,造成整个队自满情绪高涨、不思进取、认识不到自己的差距。这种思想降低他们对自身动作的规范和优美的要求。其次,我们分析了训练计划,发现训练的量和强度大,在加上刚参加完市健美操比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疲劳状态,使他们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易造成错误动作、与音乐节奏不和拍等现象。第三,我们对总出错的动作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易出错的动作结构不合理,其本身做起来容易出现顺动作或与音乐节奏不吻合等现象。
2.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我们商量好把每一套动作的分值故意打的低一些,这样给学生降降温,以消除他们的骄傲自满情绪;其次,对每一个学生做动作时出现的情况加以分析,提出高要求、高目标。即充分调动其内心渴望做好动作的激情又充其做好动作的能力。俗语说“打一巴掌,给一块糖吃。”这样在他们充满信心的情况下即能挖掘他们的潜力又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高,练习很刻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的磨拳擦掌的气势。学生动作的优美性、规范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学生的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比赛结束。
通过分析学生训练的情况,从分化和高原现象的对比中突破了训练中的高原形象,使健美操的训练水平提高
一个层次,展示中学生健美操的竞技水平。
三、结论
1.分化现象和高原现象在成因、表现、出现的时间等方面有严格的区别。
2.分化现象是在分化抑制成尚不稳定的情况下,在新异刺激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的不规范的动作,但通过抠动作细节、细心体会错误动作来纠正;而高原现象是由学生联系的兴趣低、状态差、身体素质差、动作的结构不合理及练习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应采取精神动员,提高练习兴趣、调整状态、提高身体素质,改变动作结构和练习方法来突破高原现象。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