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河学院地处云南省蒙自县东郊,学院有百分之三十六的少数民族学生,学院招收的哈尼族学生大多来自本州,主要是来自红河流域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内哈尼族集居县,如元阳县、绿春县以及红河县。本文主要对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2004级至2007级哈尼族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分析影响哈尼族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的潜在逆阻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概要
红河流域居住着多种少数民族,元阳县、绿春县和红河县为哈尼族聚居县。哈尼族有口语语言而非文字形式,但许多哈尼族因生活在双语或多语言环境里,很有语言天赋,都能说多种语言。然而在他们接受正式教育学习外语时,却建立不起较好的语言机制和模式,尤其是听和写,这又是为何原因呢?对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从2004年至2007年几届哈尼族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研究,发现一些问题。
调查问题综述
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从2004年至2007年外语专业学生总人数为396人。2004级为65人;2005级为110人;2006级为94人;2007级为127人。其中哈尼族学生分别为:2004级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54%,;2005级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0.91%;2006级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13%;2007级5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94%。从2004年到2007年哈尼族学生的总人数为9人,占总人数396人的2.27%,女生5名,男生4名,从入学情况来看,选读外语专业的哈尼族学生,人数逐年在增长,从2004年的一名增加到了2007年的5名。
哈尼族学主要来源于云南红河州的元阳县、绿春县及红河县等。
从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2004年至2007年外语专业学生总人数为396人来看,哈尼族学生从2004年的1.54%上升到了2007年的3.94%,但是这个比率实在太低。
从2008年到2010年,情况并不妙,2008年录取87名学生,哈尼学生3名,占总数的3.5%;2009年录取82名学生,哈尼学生3名,占总数的3.7%;2010年录取93名学生,哈尼学生2名,占总数的2.2%。
通过对在校大中小学生的分析发现,问题是多方面的,除了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外,还
有文化的原因。由于没有文字原因,哈尼族进行文字学习时,问题就比较突出。大学学习外语需要文字书写,这对所有早期只有口碑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原因
哈尼族分支很多,可分为卡多、雅尼、豪尼、僾尼、白宏、布都、布孔、弈车、西摩洛等几乎多达有三十个支系。根据中共中央统战部1989年的《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的记载:“西南少数民族种类复杂,数量很多,地区散布广。据说云南一省既有一百四十多种……云南各县都有……”。
1.历史原因
历史上哈尼族大多数是为了生存或躲避历史战乱,从中国的西北迁徙至云南的。史上哈尼族往往被贬称为“阿卡”,就像红河流域内许多其它少数民族一样,被看成野蛮人,生活在遥远的山区,并被冠与无数具有贬损民族性的名字。如佤族叫“卡佤”,哈尼族叫“阿卡”,白族叫“南蛮”,彝族叫“彝包”,傣族叫“摆依”,回族叫“回子”等等。 因多年生活在较差的边远山区,加之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生活的水准又低,最终造就他们为政治上的弱势群体。
2.文化的原因
哈尼族学生在早期学习语言过程中与汉族学生均无任何差异,甚至有较大的优势,早期
在多民族环境中就能使用多种语言交流。然而在学校学习外语时,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哈尼族儿童的智力开发受到严重的限制,尤其是女性,是接受文化教育最低的群体,这样就使得整个民族群体的文化发展受阻。但是没有文字的语言学习不可以深入,而只能满足于日常基本用语。
3.经济的原因
哈尼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由于传统农业耕种,生活环境差,居住在高山地区,
资源少,生态严重恶化,而人口急剧增加,劳动生产力极低,可耕地太实在太少少,许多哈尼族仍然过从手到口的生活,红河、元阳、绿春均为国家级贫困县,有的村子整村人都靠最低生活保障生活。
建议与措施
1.调整教育政策开发教育
哈尼族地区的外语教育要发展,离不了开放的发展政策。中小学的外语教育是个重点,而外语教师的来源一直是外语教育的严重问题。有奉献精神、有爱心、有毅力和能地坚持外语教师一直较为缺乏。应大力配备外语师资及教学设施,以保证开发外语教育。尤其要鼓励外语专业的学生去哈尼族地区任教,促进开发、交流和带动。现在元阳县外语教育十分落后,外语人才、导游十分缺乏,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外语教育学习。
2.促进文化交流
必须加速对哈尼族地区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促进提高哈尼族地区文化的发展。最近几年哈尼族地区举行过多次国际哈尼阿卡研讨会,这对提高哈尼族地区文化教育十分重要。如今元阳梯田的开发,已经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年将对元阳梯田申报世界遗产进行正式评估。
3.发展地方经济
哈尼族地区应该重点考虑生态旅游和哈尼族梯田旅游资源建设和发展。元阳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奇特,自然和人文因素交织的哈尼梯田文化享誉海内外。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19万亩梯田气势磅礴,不仅有其壮丽的自然之美,还蕴藏着深厚的民族农耕制度、文化和习俗,成为水稻耕作的独特模式,“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保存完整,呈现出“山间水沟如玉带,层层梯田似天梯”的人间仙境。万亩连片的坝达梯田、多依树梯田、老虎嘴梯田、牛角寨梯田、龙树坝梯田等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红河县有宝华梯田,面积广大;绿春县应极力保护生态,必须吸取元阳的教训,遏制生态灾难的发生。
4.发展和保护民族文化
元阳民族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各民族风俗风情浓郁,哈尼族的“矻扎扎”又称“六月年”、“十月年”,有“东腊干通”、“扎台台”、“富士”等不同的称呼、“牛皮大鼓节”、“祭龙日”又称“新米节”、“捉蚂蚱节”又称电“阿色念”、“里玛主”、“姑娘节”、“阿玛突”、“苗爱拿”、“米索扎”、“卜马兔”、“祭母节”、“老人节”,民族传统节日绮丽多姿,异彩纷呈,独具特色,各民族的祭祀、图腾、传经、说唱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庞大深邃的文化宝库,如梯田文化、火塘文化、贝码文化、土司文化、谱蝶文化等等。
结束语
从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哈尼族学生的入学率来看,最近几年哈尼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肯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外语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成绩显著。哈尼族学生从2004年的1.54% 到2007年上升到了3.94%。但是其它地方的教育发展可可谓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在大学学习外语时,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都不如汉族学生。从区域范围来说,边疆学生又不如内地学生。红河学院有百分之三十六的少数民族学生,相比之下,来自较开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上确实信心十足,学习成绩也较好。例如来自丽江的纳西族、大理的白族和西双版纳的傣族。来自丽江的纳西族确实是一个文化发达的少数民群体,自上世纪中期对文化教育就十分重视。纳西族文化群体中早产生了许多更高级官员、成功的知识分子,乃至于科学家、教授、医生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业,纳西族也认识到他们应该首先保护民族文化----- 语言文字,东巴经和东巴音乐等等,他们知道历史遗产是他们的宝贵财富。红河州元阳梯田文化正面临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元阳梯田文化申报世界遗产的正式评估,外语学习应该像纳西族、白族和傣族地区一样有个较大提升。希望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哈尼族学生的入学率在今后有较大的提升。
概要
红河流域居住着多种少数民族,元阳县、绿春县和红河县为哈尼族聚居县。哈尼族有口语语言而非文字形式,但许多哈尼族因生活在双语或多语言环境里,很有语言天赋,都能说多种语言。然而在他们接受正式教育学习外语时,却建立不起较好的语言机制和模式,尤其是听和写,这又是为何原因呢?对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从2004年至2007年几届哈尼族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研究,发现一些问题。
调查问题综述
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从2004年至2007年外语专业学生总人数为396人。2004级为65人;2005级为110人;2006级为94人;2007级为127人。其中哈尼族学生分别为:2004级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54%,;2005级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0.91%;2006级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13%;2007级5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94%。从2004年到2007年哈尼族学生的总人数为9人,占总人数396人的2.27%,女生5名,男生4名,从入学情况来看,选读外语专业的哈尼族学生,人数逐年在增长,从2004年的一名增加到了2007年的5名。
哈尼族学主要来源于云南红河州的元阳县、绿春县及红河县等。
从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2004年至2007年外语专业学生总人数为396人来看,哈尼族学生从2004年的1.54%上升到了2007年的3.94%,但是这个比率实在太低。
从2008年到2010年,情况并不妙,2008年录取87名学生,哈尼学生3名,占总数的3.5%;2009年录取82名学生,哈尼学生3名,占总数的3.7%;2010年录取93名学生,哈尼学生2名,占总数的2.2%。
通过对在校大中小学生的分析发现,问题是多方面的,除了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外,还
有文化的原因。由于没有文字原因,哈尼族进行文字学习时,问题就比较突出。大学学习外语需要文字书写,这对所有早期只有口碑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原因
哈尼族分支很多,可分为卡多、雅尼、豪尼、僾尼、白宏、布都、布孔、弈车、西摩洛等几乎多达有三十个支系。根据中共中央统战部1989年的《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的记载:“西南少数民族种类复杂,数量很多,地区散布广。据说云南一省既有一百四十多种……云南各县都有……”。
1.历史原因
历史上哈尼族大多数是为了生存或躲避历史战乱,从中国的西北迁徙至云南的。史上哈尼族往往被贬称为“阿卡”,就像红河流域内许多其它少数民族一样,被看成野蛮人,生活在遥远的山区,并被冠与无数具有贬损民族性的名字。如佤族叫“卡佤”,哈尼族叫“阿卡”,白族叫“南蛮”,彝族叫“彝包”,傣族叫“摆依”,回族叫“回子”等等。 因多年生活在较差的边远山区,加之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生活的水准又低,最终造就他们为政治上的弱势群体。
2.文化的原因
哈尼族学生在早期学习语言过程中与汉族学生均无任何差异,甚至有较大的优势,早期
在多民族环境中就能使用多种语言交流。然而在学校学习外语时,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哈尼族儿童的智力开发受到严重的限制,尤其是女性,是接受文化教育最低的群体,这样就使得整个民族群体的文化发展受阻。但是没有文字的语言学习不可以深入,而只能满足于日常基本用语。
3.经济的原因
哈尼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由于传统农业耕种,生活环境差,居住在高山地区,
资源少,生态严重恶化,而人口急剧增加,劳动生产力极低,可耕地太实在太少少,许多哈尼族仍然过从手到口的生活,红河、元阳、绿春均为国家级贫困县,有的村子整村人都靠最低生活保障生活。
建议与措施
1.调整教育政策开发教育
哈尼族地区的外语教育要发展,离不了开放的发展政策。中小学的外语教育是个重点,而外语教师的来源一直是外语教育的严重问题。有奉献精神、有爱心、有毅力和能地坚持外语教师一直较为缺乏。应大力配备外语师资及教学设施,以保证开发外语教育。尤其要鼓励外语专业的学生去哈尼族地区任教,促进开发、交流和带动。现在元阳县外语教育十分落后,外语人才、导游十分缺乏,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外语教育学习。
2.促进文化交流
必须加速对哈尼族地区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促进提高哈尼族地区文化的发展。最近几年哈尼族地区举行过多次国际哈尼阿卡研讨会,这对提高哈尼族地区文化教育十分重要。如今元阳梯田的开发,已经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年将对元阳梯田申报世界遗产进行正式评估。
3.发展地方经济
哈尼族地区应该重点考虑生态旅游和哈尼族梯田旅游资源建设和发展。元阳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奇特,自然和人文因素交织的哈尼梯田文化享誉海内外。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19万亩梯田气势磅礴,不仅有其壮丽的自然之美,还蕴藏着深厚的民族农耕制度、文化和习俗,成为水稻耕作的独特模式,“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保存完整,呈现出“山间水沟如玉带,层层梯田似天梯”的人间仙境。万亩连片的坝达梯田、多依树梯田、老虎嘴梯田、牛角寨梯田、龙树坝梯田等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红河县有宝华梯田,面积广大;绿春县应极力保护生态,必须吸取元阳的教训,遏制生态灾难的发生。
4.发展和保护民族文化
元阳民族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各民族风俗风情浓郁,哈尼族的“矻扎扎”又称“六月年”、“十月年”,有“东腊干通”、“扎台台”、“富士”等不同的称呼、“牛皮大鼓节”、“祭龙日”又称“新米节”、“捉蚂蚱节”又称电“阿色念”、“里玛主”、“姑娘节”、“阿玛突”、“苗爱拿”、“米索扎”、“卜马兔”、“祭母节”、“老人节”,民族传统节日绮丽多姿,异彩纷呈,独具特色,各民族的祭祀、图腾、传经、说唱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庞大深邃的文化宝库,如梯田文化、火塘文化、贝码文化、土司文化、谱蝶文化等等。
结束语
从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哈尼族学生的入学率来看,最近几年哈尼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肯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外语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成绩显著。哈尼族学生从2004年的1.54% 到2007年上升到了3.94%。但是其它地方的教育发展可可谓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在大学学习外语时,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都不如汉族学生。从区域范围来说,边疆学生又不如内地学生。红河学院有百分之三十六的少数民族学生,相比之下,来自较开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上确实信心十足,学习成绩也较好。例如来自丽江的纳西族、大理的白族和西双版纳的傣族。来自丽江的纳西族确实是一个文化发达的少数民群体,自上世纪中期对文化教育就十分重视。纳西族文化群体中早产生了许多更高级官员、成功的知识分子,乃至于科学家、教授、医生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业,纳西族也认识到他们应该首先保护民族文化----- 语言文字,东巴经和东巴音乐等等,他们知道历史遗产是他们的宝贵财富。红河州元阳梯田文化正面临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元阳梯田文化申报世界遗产的正式评估,外语学习应该像纳西族、白族和傣族地区一样有个较大提升。希望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哈尼族学生的入学率在今后有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