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为一个重难点,是语文教学中长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高年级小学活动作文,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了调整。同时结合现有的不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的教学工作进行展望。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146-02
一直以来对于语文的学习都流传着“得作文者得天下”的说法,可见从老师到学生对作文的普遍重视。但也有不少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活动作文诉苦,认为其过于枯燥而没有写作兴趣。针对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小学高年级活动作文写作教学的经验。
一、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所面临的现状
(一)学生阅历浅薄,缺乏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大多是给学生一个标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自由发挥,或者是学习一些文人作家的写作手法等,事后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成效,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是东拼西凑出来的东西,缺乏感情。而小学生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可写作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小学生的作文就会陷入一个作文标题总是出现《我的某某某》的怪圈,文章缺乏新意,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教师教育观念错误,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处于基础教育的最前沿,而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一个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是学生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是语言组织能力的综合考量,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此加以重视。可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认为作文是不需要教的,写作是一种天赋,不会写的学生怎么教都没用,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即使有的教师在教学生写作,大多也只是在学生写作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一下点评。所以,这就使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写作,严重地误导了学生,让学生对于作文写作失去了热情。
(三)追求作文速成的心理,使得作文缺乏真实性。
随着当下社会对于小学生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速成班或者速成练习的书籍便应运而生。家长纷纷去报课外的速成教育机构,或为学生购买大量的作文速成书籍。背诵范文、临摹范文使得学生的作文严重缺乏真实性[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通过大量的学习来实现的。家长的速成心理最终只能产生“拔苗助长”的效果。
二、小学高年级活动作文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现今的活动作文教学受到传统习作教学的影响较大,多数教师的指导思想仍旧是坚持以教材为习作基础、以课堂为习作场所、以教师为习作教学中心。新课程改革对习作提出的诸多要求并没有很好的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并没有很好地传达给教师,教师和学生都受到传统作文教学观和教学方法的束缚。
在实习学校的听课活动中也发现,教师要求学生的习作要突出一个“真”字,对于作文教学本体而言,知识体现了内在“体”的特征,它还存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外在功能——“用”,即让孩子写作到底为了什么?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用”的功能被弱化了,作文在孩子眼中只有“位”——它是一门功课,是一项作业,却没有“为”——为什么写作文?作文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在传统作文教学定势的影响下,教师很少考虑这些问题。
在传统习作教学评价中,对于孩子的一些优秀习作,教师喜欢以“语句老道、思想深刻”之类的公式化语言进行评价,“老道”“深刻”之类的词语都是成人视野下的观照就这样的习作评价在现阶段的活动作文教学中也是四处可见,教师要求学生使用“开门见山”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法、“环境描写”等等,正式这些成人化的教学评价和教学指导手段使学生的习作更加偏离童年的本位,看不儿童习作真正的美。
由于现阶段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占有度远不如城市小学,在开展活动作文教学时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满足教师组织的科学实验类或是社会实践类活动。
在和两所调查对象小学的老师进行交谈的过程中发现,教师们对于学校是否拥有合适的活动课资源也是意见颇多,多数教师认为,学校活动资源丰富与否影响到教师的活动设计和规划,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也受到影响,教师如果可以在设备齐整、布置得当的活动场地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更大地鼓舞。
三、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改进策略
高年级写作教学的要求在提升,写作训练不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组织语言陈述基本事件,表达最简单的观点或者想法,高年级写作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更细致的描述自己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更深入的在文章中呈现情感,写出更具感染力的文章。这些要求能否很好达成,这和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感受程度有直接关联。教师在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教学时,要加强对于他们生活的观察与体验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美好的或者触动人的细节与瞬间,要透过生活感悟来在作文中抒发情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更有品质。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投入到生活中,对于生活有更细致深入的观察体验。例如,一次写作训练主题为“父母的爱”,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个星期观察自己父亲或者母亲的日常生活和对自己的照顾,从细节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还可以鼓励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教师提点学生在给父母洗脚时观察父母的表情,看看父母眼神是什么样的,触摸父母的脚,感受一下父母的脚和自己的有什么区别。这种活动首先可以让孩子知道感恩,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生活中体会这些从前被他们忽略的细节与瞬间。学生真实感情的表达是最好的写作语言,日常的点点滴滴则是最生动的写作素材。正是因为如此,才要引导他们对于生活有更细致的观察体验,这是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的素材来源。
对于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教学,教师可以慢慢鼓励学生在文章中有更多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表达,这会让学生的文章上一个新的台阶,写出的习作会具备更强的可读性。学生能否在習作中有一些具备创意的思维表达与呈现,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已有的阅读量。学生如果能够广泛阅读,涉猎各类课外读物,自己的思维和认知都会更开阔,自然会有各种新颖有趣的想法产生,而这些都能够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因此,教师要加强对
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广泛阅读,找到创新思维表达的源泉。
四、结语
总之,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它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学生的厌倦写作,没有写作的素材,还有教育观念的问题等。因此,教师首先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方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提高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腾腾. 小学活动作文教学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D]. 扬州大学, 2014.
[2]王瑛.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7):124-124.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146-02
一直以来对于语文的学习都流传着“得作文者得天下”的说法,可见从老师到学生对作文的普遍重视。但也有不少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活动作文诉苦,认为其过于枯燥而没有写作兴趣。针对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小学高年级活动作文写作教学的经验。
一、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所面临的现状
(一)学生阅历浅薄,缺乏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大多是给学生一个标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自由发挥,或者是学习一些文人作家的写作手法等,事后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成效,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是东拼西凑出来的东西,缺乏感情。而小学生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可写作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小学生的作文就会陷入一个作文标题总是出现《我的某某某》的怪圈,文章缺乏新意,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教师教育观念错误,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处于基础教育的最前沿,而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一个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是学生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是语言组织能力的综合考量,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此加以重视。可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认为作文是不需要教的,写作是一种天赋,不会写的学生怎么教都没用,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即使有的教师在教学生写作,大多也只是在学生写作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一下点评。所以,这就使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写作,严重地误导了学生,让学生对于作文写作失去了热情。
(三)追求作文速成的心理,使得作文缺乏真实性。
随着当下社会对于小学生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速成班或者速成练习的书籍便应运而生。家长纷纷去报课外的速成教育机构,或为学生购买大量的作文速成书籍。背诵范文、临摹范文使得学生的作文严重缺乏真实性[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通过大量的学习来实现的。家长的速成心理最终只能产生“拔苗助长”的效果。
二、小学高年级活动作文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现今的活动作文教学受到传统习作教学的影响较大,多数教师的指导思想仍旧是坚持以教材为习作基础、以课堂为习作场所、以教师为习作教学中心。新课程改革对习作提出的诸多要求并没有很好的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并没有很好地传达给教师,教师和学生都受到传统作文教学观和教学方法的束缚。
在实习学校的听课活动中也发现,教师要求学生的习作要突出一个“真”字,对于作文教学本体而言,知识体现了内在“体”的特征,它还存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外在功能——“用”,即让孩子写作到底为了什么?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用”的功能被弱化了,作文在孩子眼中只有“位”——它是一门功课,是一项作业,却没有“为”——为什么写作文?作文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在传统作文教学定势的影响下,教师很少考虑这些问题。
在传统习作教学评价中,对于孩子的一些优秀习作,教师喜欢以“语句老道、思想深刻”之类的公式化语言进行评价,“老道”“深刻”之类的词语都是成人视野下的观照就这样的习作评价在现阶段的活动作文教学中也是四处可见,教师要求学生使用“开门见山”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法、“环境描写”等等,正式这些成人化的教学评价和教学指导手段使学生的习作更加偏离童年的本位,看不儿童习作真正的美。
由于现阶段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占有度远不如城市小学,在开展活动作文教学时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满足教师组织的科学实验类或是社会实践类活动。
在和两所调查对象小学的老师进行交谈的过程中发现,教师们对于学校是否拥有合适的活动课资源也是意见颇多,多数教师认为,学校活动资源丰富与否影响到教师的活动设计和规划,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也受到影响,教师如果可以在设备齐整、布置得当的活动场地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更大地鼓舞。
三、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改进策略
高年级写作教学的要求在提升,写作训练不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组织语言陈述基本事件,表达最简单的观点或者想法,高年级写作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更细致的描述自己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更深入的在文章中呈现情感,写出更具感染力的文章。这些要求能否很好达成,这和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感受程度有直接关联。教师在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教学时,要加强对于他们生活的观察与体验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美好的或者触动人的细节与瞬间,要透过生活感悟来在作文中抒发情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更有品质。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投入到生活中,对于生活有更细致深入的观察体验。例如,一次写作训练主题为“父母的爱”,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个星期观察自己父亲或者母亲的日常生活和对自己的照顾,从细节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还可以鼓励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教师提点学生在给父母洗脚时观察父母的表情,看看父母眼神是什么样的,触摸父母的脚,感受一下父母的脚和自己的有什么区别。这种活动首先可以让孩子知道感恩,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生活中体会这些从前被他们忽略的细节与瞬间。学生真实感情的表达是最好的写作语言,日常的点点滴滴则是最生动的写作素材。正是因为如此,才要引导他们对于生活有更细致的观察体验,这是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的素材来源。
对于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教学,教师可以慢慢鼓励学生在文章中有更多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表达,这会让学生的文章上一个新的台阶,写出的习作会具备更强的可读性。学生能否在習作中有一些具备创意的思维表达与呈现,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已有的阅读量。学生如果能够广泛阅读,涉猎各类课外读物,自己的思维和认知都会更开阔,自然会有各种新颖有趣的想法产生,而这些都能够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因此,教师要加强对
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广泛阅读,找到创新思维表达的源泉。
四、结语
总之,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它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学生的厌倦写作,没有写作的素材,还有教育观念的问题等。因此,教师首先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方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提高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腾腾. 小学活动作文教学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D]. 扬州大学, 2014.
[2]王瑛.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7):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