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课中的文学作品有很多“留白”的地方,这些“留白”可以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给人“言有尽而意未尽”之感。所以说,“留白”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艺术,抓住这些“留白”来唤醒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让语文课堂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本文论述了“补白阅读”对学生在阅读时收获感悟、体会深意的作用,并提出了从时代背景、题目、核心词语、文末抓住留白,引导学生产生补白观念,从而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补白阅读
“补白阅读”的教学是阅读课的一项教学艺术,也是教学特色。抓住文学作品中的“留白”,可以让学生感知语言背后无以名状的深意,理解“留白”处的强大语言表现力。巧牵妙引,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施展才华巧妙补白。那么,如何抓住文学作品中的“空白”,并引导学生补白呢?这既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在时代背景处“补白阅读”,收获感悟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作者一般不会将时代背景完全交代出来,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时代“留白”。而这份“留白”非常重要,只有理清楚其来龙去脉,读者才能够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思想感情。因此,上课伊始,针对文本特征,教师有时候应从时代背景出发,抓住文本留白,引导学生补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透彻。
例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如果不让学生熟悉相关历史背景,就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演讲稿。因此,老师通过预习补白,让学生补白时代背景,使学生真正理解这篇演讲稿为什么能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经久不衰。于是就有了课前的“资料袋”预习环节。老师提出预习任务:毛主席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演讲稿,并深情地进行演讲的。学生带着阅读任务,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对抗战时期的艰难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学生这才知道“为人民服务”是一句嘹亮的誓言,也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真理,所以,这句话能够经历风雨依然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了解了时代背景,再读这篇演讲稿,学生就会带着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语调慷慨激昂。
可见,在时代背景处“补白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从而更好地感知文学作品的内涵;通过“补白”,学生也有了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会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感悟。
二、在题目质疑时“补白阅读”,深度感悟
很多语文教师在面对学生对题目的质疑时,会立即加以鼓励,并在阅读课开始之前就将问题解决。这样的教学虽然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但未必会有更加精彩的教學收获。
比如,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之前,许多学生充满了好奇:“宇宙生命之谜是什么?”一般情况下,老师会让学生质疑并让其说出感受。基于“补白阅读”的教学理念,老师先让学生不要急于质疑,只是对学生说:“茫茫星空,渺渺宇宙,有没有生命的存在?这就是宇宙生命的一个谜,那么,这个谜底是什么,需要大家在阅读后解答。”教师适当点题,但不说尽,于是给学生以欲求不得之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这时,学生会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由于思维“空白”未被填满,他们更专注于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究竟是什么”,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最后,学生在如饥似渴的阅读过程中自主填补了认知与思维上的“空白”。
当对“宇宙究竟有没有生命”这个谜产生疑问时,学生们议论纷纷试图揭开谜底。这时,教师要示意学生不要急于揭开谜底。然后,教师顺应题目“宇宙生命之谜”给予学生“留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与深入阅读的习惯。
三、在核心词语处想象“补白阅读”,体会感悟
被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一般都具有文质兼美、描写生动、字字珠玑、句句传神的特点。细细品味下,学生必然会发现:那些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学生驰骋想象的翅膀,在语言上补充情感和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与文学作品产生了情感共鸣,体会了文学作品的深意。
例如,《小桥流水人家》第六段中有三个词语最能体现当地人的生活特色。学生在阅读中,找出这三个词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那么,为什么这三个词语能够体现当地人的生活特色呢?这里,教师要给予学生“留白”,让学生从理解词语的角度通过想象建构画面,从而达到“补白”的效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人们开始干活,晚上日落时分,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开始休息。守望相助:就是互相帮助,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当地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怎样互相帮助呢?”学生在脑海中填满场景,填补语言空白。有的学生说:“他们在忙农活的时候,会互相帮忙。”有的学生说:“他们在干活的时候,由于小孩子没人照料,邻里会互相帮忙照顾。”有的学生说:“做了好吃的饭菜,会互相分享。”这时,学生已经通过对关键词的想象,在脑海中建构出了一幅“景美,人更美”的和谐画面。
在核心词语处想象“补白阅读”,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学生的“补白”,让课文变得更加精彩。
总之,在时代背景处“补白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感悟;在题目质疑时“补白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核心词语处想象“补白阅读”,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的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文末处想象“补白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补白阅读”,会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让语文课堂收获更多精彩。
参考文献:
[1] 李海鑫、单新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文“留白”与教学“补白”》,《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第2期。
[2] 杨静《“巧”补白,“勤”体验—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有效补白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3期。
[3] 沈霄朦《“补白”艺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与作用分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第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补白阅读
“补白阅读”的教学是阅读课的一项教学艺术,也是教学特色。抓住文学作品中的“留白”,可以让学生感知语言背后无以名状的深意,理解“留白”处的强大语言表现力。巧牵妙引,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施展才华巧妙补白。那么,如何抓住文学作品中的“空白”,并引导学生补白呢?这既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在时代背景处“补白阅读”,收获感悟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作者一般不会将时代背景完全交代出来,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时代“留白”。而这份“留白”非常重要,只有理清楚其来龙去脉,读者才能够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思想感情。因此,上课伊始,针对文本特征,教师有时候应从时代背景出发,抓住文本留白,引导学生补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透彻。
例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如果不让学生熟悉相关历史背景,就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演讲稿。因此,老师通过预习补白,让学生补白时代背景,使学生真正理解这篇演讲稿为什么能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经久不衰。于是就有了课前的“资料袋”预习环节。老师提出预习任务:毛主席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演讲稿,并深情地进行演讲的。学生带着阅读任务,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对抗战时期的艰难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学生这才知道“为人民服务”是一句嘹亮的誓言,也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真理,所以,这句话能够经历风雨依然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了解了时代背景,再读这篇演讲稿,学生就会带着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语调慷慨激昂。
可见,在时代背景处“补白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从而更好地感知文学作品的内涵;通过“补白”,学生也有了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会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感悟。
二、在题目质疑时“补白阅读”,深度感悟
很多语文教师在面对学生对题目的质疑时,会立即加以鼓励,并在阅读课开始之前就将问题解决。这样的教学虽然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但未必会有更加精彩的教學收获。
比如,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之前,许多学生充满了好奇:“宇宙生命之谜是什么?”一般情况下,老师会让学生质疑并让其说出感受。基于“补白阅读”的教学理念,老师先让学生不要急于质疑,只是对学生说:“茫茫星空,渺渺宇宙,有没有生命的存在?这就是宇宙生命的一个谜,那么,这个谜底是什么,需要大家在阅读后解答。”教师适当点题,但不说尽,于是给学生以欲求不得之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这时,学生会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由于思维“空白”未被填满,他们更专注于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究竟是什么”,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最后,学生在如饥似渴的阅读过程中自主填补了认知与思维上的“空白”。
当对“宇宙究竟有没有生命”这个谜产生疑问时,学生们议论纷纷试图揭开谜底。这时,教师要示意学生不要急于揭开谜底。然后,教师顺应题目“宇宙生命之谜”给予学生“留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与深入阅读的习惯。
三、在核心词语处想象“补白阅读”,体会感悟
被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一般都具有文质兼美、描写生动、字字珠玑、句句传神的特点。细细品味下,学生必然会发现:那些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学生驰骋想象的翅膀,在语言上补充情感和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与文学作品产生了情感共鸣,体会了文学作品的深意。
例如,《小桥流水人家》第六段中有三个词语最能体现当地人的生活特色。学生在阅读中,找出这三个词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那么,为什么这三个词语能够体现当地人的生活特色呢?这里,教师要给予学生“留白”,让学生从理解词语的角度通过想象建构画面,从而达到“补白”的效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人们开始干活,晚上日落时分,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开始休息。守望相助:就是互相帮助,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当地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怎样互相帮助呢?”学生在脑海中填满场景,填补语言空白。有的学生说:“他们在忙农活的时候,会互相帮忙。”有的学生说:“他们在干活的时候,由于小孩子没人照料,邻里会互相帮忙照顾。”有的学生说:“做了好吃的饭菜,会互相分享。”这时,学生已经通过对关键词的想象,在脑海中建构出了一幅“景美,人更美”的和谐画面。
在核心词语处想象“补白阅读”,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学生的“补白”,让课文变得更加精彩。
总之,在时代背景处“补白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感悟;在题目质疑时“补白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核心词语处想象“补白阅读”,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的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文末处想象“补白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补白阅读”,会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让语文课堂收获更多精彩。
参考文献:
[1] 李海鑫、单新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文“留白”与教学“补白”》,《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第2期。
[2] 杨静《“巧”补白,“勤”体验—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有效补白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3期。
[3] 沈霄朦《“补白”艺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与作用分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