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化学是中职学校针对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主要研究物质的形态、组成以及结构,通常情况下,知识点比较多且含有一些推导公式,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化学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因此构建高效分析化学是关键教学问题。为了转变这一教学现象,帮助教师解决工作难题,本文以构建高效化学课堂为主要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方法;实验
高效课堂是目前研究热度最大的主题,通过创建高效课堂,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分析学生学习需求,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在分析化学课堂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整个教学的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表了几点看法。
一、 运用启发式教学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实施启发式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并锻炼学生的智力与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地思考,并且主动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达到学习的目标。通常情况下启发式教学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问题式启发、实验式启发、类比启发,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的目标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应用。
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KMnO4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的运用,笔者首先做了演示,并在不同的介质中进行实验:在HCl,H2SO4和HNO3溶液中进行滴定,之后让学生观察现象,启发学生总结滴定的条件。最后笔者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这一滴定条件的优点和缺点:这一反应的不足之处是溶液的浓度不稳定,且氧化性强,容易受到干扰;另一方面,其优点在于由于本身的氧化态和还原态颜色不同,所以在滴定时不需要添加其他指示剂。总之,经过这一启发,让学生结合问题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探究和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今后分析化学的学习。
二、 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从而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而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对分析化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实现自我提升,同时完成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了解酸碱指示剂的特点,笔者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取等量的白醋、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各两份,一组同学分别往四种溶液中滴加五滴紫色石蕊溶液,二组同学分别往四种溶液中滴加五滴酚酞溶液,让各位同学观察实验现象。之后笔者又让小组合作配制酸碱指示剂,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并将这一原理进行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应用打好基础。
三、 开展探究性实验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所以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探究性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步骤,而且还让学生运用实践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验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升学生化学综合能力而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金属指示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笔者首先将金属指示剂的定义展示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对含有呈蓝色指示剂的溶液中加入金属离子生成红色的配合物,随着EDTA的加入,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并探究这一实验原理。学生们通过实验的现象总结出EDTA首先与自由金属离子配位,接近等量點后,EDTA夺取金属离子,置换出指示剂,从而使得溶液颜色变为指示剂的颜色。可见,经过这一探究实验的设计,使得学生理解了金属指示剂的反应原理,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增强了自主探究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但是唯一的共同点,都是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分析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升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学习分析化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廖丽霞,方涛,陈立钢,刘毓琪,周晓光.立足实验课堂讲解,构建能力培养高效课堂——以分析化学实验课为例[J].化工时刊,2015,29(9).
[2]惠阳,孙振范,陈文豪.提高分析化学课堂吸引力的教学策略[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4).
作者简介:
彭灿灿,山东省滕州市,山东化工技师学院。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方法;实验
高效课堂是目前研究热度最大的主题,通过创建高效课堂,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分析学生学习需求,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在分析化学课堂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整个教学的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表了几点看法。
一、 运用启发式教学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实施启发式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并锻炼学生的智力与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地思考,并且主动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达到学习的目标。通常情况下启发式教学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问题式启发、实验式启发、类比启发,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的目标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应用。
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KMnO4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的运用,笔者首先做了演示,并在不同的介质中进行实验:在HCl,H2SO4和HNO3溶液中进行滴定,之后让学生观察现象,启发学生总结滴定的条件。最后笔者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这一滴定条件的优点和缺点:这一反应的不足之处是溶液的浓度不稳定,且氧化性强,容易受到干扰;另一方面,其优点在于由于本身的氧化态和还原态颜色不同,所以在滴定时不需要添加其他指示剂。总之,经过这一启发,让学生结合问题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探究和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今后分析化学的学习。
二、 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从而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而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对分析化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实现自我提升,同时完成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了解酸碱指示剂的特点,笔者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取等量的白醋、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各两份,一组同学分别往四种溶液中滴加五滴紫色石蕊溶液,二组同学分别往四种溶液中滴加五滴酚酞溶液,让各位同学观察实验现象。之后笔者又让小组合作配制酸碱指示剂,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并将这一原理进行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应用打好基础。
三、 开展探究性实验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所以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探究性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步骤,而且还让学生运用实践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验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升学生化学综合能力而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金属指示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笔者首先将金属指示剂的定义展示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对含有呈蓝色指示剂的溶液中加入金属离子生成红色的配合物,随着EDTA的加入,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并探究这一实验原理。学生们通过实验的现象总结出EDTA首先与自由金属离子配位,接近等量點后,EDTA夺取金属离子,置换出指示剂,从而使得溶液颜色变为指示剂的颜色。可见,经过这一探究实验的设计,使得学生理解了金属指示剂的反应原理,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增强了自主探究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但是唯一的共同点,都是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分析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升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学习分析化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廖丽霞,方涛,陈立钢,刘毓琪,周晓光.立足实验课堂讲解,构建能力培养高效课堂——以分析化学实验课为例[J].化工时刊,2015,29(9).
[2]惠阳,孙振范,陈文豪.提高分析化学课堂吸引力的教学策略[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4).
作者简介:
彭灿灿,山东省滕州市,山东化工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