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主线化情境教学实践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j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日渐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导向。为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者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为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情境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延伸情境升华学科核心素养等具体实践研究,构建主线化教学情境(一个情境贯穿教学始终)的一般流程,阐述主线化情境在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主线化情境;任务驱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日渐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导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问题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凭空产生,要以生物学学科知识为主要载体,通过创设学科活动才能达成。
  那么,怎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特定的情境中,知识是活的,脱离情境的知识就是死的;把知识还原到相应的情境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然而在很多时候,情境创设仅用于课题导入环节,或者在同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创设不具备任何联系的情境,导致课堂主线不清晰,学生在繁杂的情境中不断切换,严重干扰了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学生连续性思维的培养。如何充分利用情境化教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笔者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将一个情境作为主线,即情境主线化[3],在任务驱动中运用情境线充分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分析教学内容,整合学科概念,确定情境主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等。能量流动是沿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而能量又必须以物质作为载体,在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中涉及不同的能量形式,这不仅需要高中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能量的转换这一细胞学基础知识,还需要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抽象、难以理解的,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突破该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在于通过构建模型定性和定量分析能量在各营养级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而模型构建活动对于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能量流动的研究对于农作物秸秆的使用、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内容承载着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在能量流动研究和学习过程中,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贯穿于整个研究和学习过程。
  综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教材顺序,利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确定草原的载畜量作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再利用该情境作为主线设计任务,并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构建能量流动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归纳以及总结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进而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最后利用模型解决情境问题。
  二、利用主线化情境实施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1.利用草原放牧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古诗《敕勒歌》和草原放牧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放牧业是我国草原地区重要的产业。草原上牧民在放牧的时候,放牧过多,会导致草场退化;放牧过少,草原又不能被充分利用。那么,如何合理地确定草原的载畜量呢?学生朗读古诗,说出古诗的创作背景,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联系我国西北地区草原放牧存在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并将如何合理确定草原的载畜量这一问题作为本节课教学的情境主线。
  2.基于情境问题,通过资料分析和任务驱动,构建能量流动模型
  要解决草原载畜量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草原上草所固定的太阳能都有哪些去向,将情境问题进行延伸。教师首先出示以下相关文本资料:①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②储存起来的这部分能量都可被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但实际上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这部分能量都因消费者数量不足而没有被充分利用。③此外,還有很多植物因为不可食用或生长在动物根本达不到的地方而无法被摄入。④被动物吃进体内的食物也会有一部分将通过动物的消化管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例如鼠类可消化它们吃进去食物的85[KG-*8][XC百分号.TIF,JZ]~90[KG-*8][XC百分号.TIF,JZ],而蝗虫只能消化30[XC百分号.TIF,JZ]。⑤可见,在动物吃进的食物中并不能全部被同化和利用。⑥在已被同化的能量中也还会有一部分用于动物的呼吸代谢,它们最终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剩下的部分才能用于动物身体各种器官组织的生长和产生新的个体。[4]
  接着,教师给学生布置以下任务。
  任务一:一年中某草原生态系统(如图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如何一步步被同化为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的?请用文字和箭头将具体过程逐步进行梳理。
  任务二:以生产者为例,归纳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有哪些去向。(提示:可在梳理的示意图中标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两个任务后,构建能量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输入到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流动的模型,由此类比学习能量在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的流动模型,同时以生产者为例,归纳总结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如图2)。在此过程中,通过分析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去向以及能量由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向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传递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等科学思维,同时类比构建出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流动的模型图(如图3)。
  3.延伸情境问题,任务驱动下校验能量流动模型   教师创设确定草原载畜量的问题情境,通过资料分析,明确某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向后,将情境进一步延伸,并提出新的情境问题。如果仅仅明确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去向是不能确定草原载畜量的,要想确定草原的载畜量,还需研究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此情境延伸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的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研究资料(如图4)及任务三,在任务驱动下完成能量传递效率和特点的学习。
  任务三:阅读分析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的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完成以下问题。①在表格(见表1)中整理赛达伯格湖各营养级的能量输入和输出情况。(提示输出能量不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②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能量传递具有什么特点?
  通过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校验能量流动的定性分析模型,归纳、总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明确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由此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
  4.回归应用情境,升华学科核心素养
  如果说创设草原载畜量的问题情境为起境,定性分析能量在不同營养级的流动并构建模型为承境,定量分析能量传递效率和特点并构建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为转境的话,那么,通过主线化情境学习后的应用则为合境[5]。教师再次出示草原放牧图片,并提出问题:一只羊每天喂养量为1.5千克左右的牧草,要养活200只羊,最少要保证牧草的产量为多少千克?人类利用草原最重要的形式是放牧,但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草原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教师出示我国草原分布及草原退化问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草原退化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起、承、转、合”的主线化教学情境的设计流程,一般可以总结为以下流程(如图5)。
  综上所述,在同一主题的教学内容都不同程度地承载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巧妙地利用“起、承、转、合”的主线化教学情境,不仅能有效避免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学习,还能避免割裂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在层层递进的情境主线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真正为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铺路搭桥,凸显学科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李艳华.巧设主线化情境,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J].生物学教学,2019(12):17-19.
  [4]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李艳华.例谈主线化情境创设的四个环节[J].中学生物学教学,2019(10):37-39.
  (责任编辑:陆顺演)
  【作者简介】李艳,一级教师,密云区骨干教师,密云区生物名师工作室成员。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建模是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它在中学数学解题与问题解决活动中有着广泛应用。文章根据有关研究者提供的两种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方案,对应用数学模型“实数=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获解的六个中学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和研究展望。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界定中学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开发数学建模问题,完善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方案。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建模;水平划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浙江省H市所属区内初中学校的问卷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初中在线教学中存在诸如平台不稳定、教师操作不熟练、学生设备不到位和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研究者建议在线教学应从稳定平台、强化操作、有效监控和多方融合等方面不断完善,打造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在线教学模式。  【关键词】疫情;初中学校;在线教学;问题  【作者简介】陶芳铭,教育学博士,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讲师,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主任,
期刊
【摘要】基于三层级解读理论,研究者对《列夫·托尔斯泰》进行释义、解码、评鉴,引导学生厘清文章写作思路,深刻理解托尔斯泰的高贵灵魂与崇高品质,并将之与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的《托尔斯泰传》进行互文阅读,以进一步品味文章的设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将所习写法技巧运用于写作,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三层级解读理论;精微设计  【作者简介】汪令社,六安市金安区东桥镇初级
期刊
【摘 要】类比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认识它们之间的共性,从而由一类事物的性质类比出另一类事物的某一性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类比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教师由向量入手,将圆内的结论类比到椭圆中并进行探究、证明和应用,使学生能用类比的方法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向量;类比;椭圆;核心素养  【作者
期刊
【摘要】教材整合是教师基于学生需求、教学风格以及课程实施要求开展的教材分析和二次开发的过程,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文章提出CODS教材整合模式的理论依据、内涵、原则、操作流程及注意的问题,以期提高一线英语教师的教材整合意识,提升教材整合能力,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教材整合;CODS模式;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骆北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和教师教育
期刊
【摘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设置一个好的教学情境问题对课堂教学的推进和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无疑会起到点睛作用。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大量经典的情境素材和严谨的编纂逻辑,但同时也存在滞后性等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问题重设,对于满足学生更深层次的地理学习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材开发;问题设计;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丁书
期刊
【摘要】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解题思维不加变动地呈现给学生,而是必须促进学生产生整理与组织信息的行为活动,启发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处理过程,自行地萌生(数学)观念,在观念指导下发生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这样的教学过程实现了理解数学知识,生成数学观念,产生数学猜想,形成解题能力,落实核心素养,萌生数学情感等教育价值。  【关键词】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以行致知;由知导行  【作者简介
期刊
【摘 要】体积与容积是两个抽象的概念,为了抓住概念本质,促进概念内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知、理解并掌握体积与容积的概念,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挖掘数学学习中蕴含的育人内容和属性,把德育巧妙地贯穿在知识的学习中。  【关键词】体积与容积;空间能力;比较  【作者简介】韩东,高级教师,安徽省教坛新星,淮北市小学数学“韩东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淮北师范大学硕士生
期刊
【摘 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必将突出数學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高三数学复习课要让学生既能温习功课、回归教材、体验真题,又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能感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以问题驱动推进教学。  【关键词】问题驱动;核心素养;高三数学;回归教材  【作者简介】王思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苏州中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期刊
【摘 要】类比是灵感迸发的重要诱因,亦是演绎论证的基础。类比属于合情推理范畴,具有可试性及未竟性等特征,即要对研究对象的相似性展开联想、做出尝试,即使结论不确定,甚至会犯错。类比的价值主要在于试误,类比的效度在于逻辑演绎和联想创造。我们应以建构的眼光去分解、重构类比的过程,以达成有价值的教与有效的学。  【关键词】类比;试误联想;逻辑演绎  【作者简介】周龙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在读博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