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顾名思义,自然教育是在教育活动中融合自然环境背景,实现教育与自然的巧妙融合。将音乐教学内容与自然环境相结合,通过自然教育,可以实现幼儿艺术天性与自然的有效联结,降低音乐学习难度,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基于此,本文基于自然教育的理念,提出一系列音乐教育活动,旨在发挥幼儿的艺术天性,使其在自然生活中体会音乐之美。
关键词:自然教育;小班音乐;自然资源
引言: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抱着好奇的态度,跃跃欲试的模样。音乐则是人们沟通,表达情感、情绪的载体,将音乐与自然教育理念结合,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文本提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融入自然、回归生活,加强音乐知识与自然的联系等策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一、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活动
在小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拓展教学方式,将大自然中更多的素材和元素运用到课堂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知识拓展中不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时,可以让幼儿聆听大自然中动物的叫声,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叫声,再结合乐器,利用幼儿模仿的叫声和教师的乐器成功演奏一段旋律,让幼儿自主体会旋律中节奏的快慢、强弱变化。同时,通过师幼之间的互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如歌曲《茉莉花》背后的民间故事,歌曲的创作思路等,同时也要回归大自然,为幼儿介绍茉莉花的形态、花期等,让幼儿更深刻地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含义,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又如,恰逢深秋,幼儿园中弥漫着秋天的色彩,一片片掉落的树叶、一根根金黄的麦穗、一个个黄澄澄的橘子……恰逢户外音乐广场游戏活动的开展,孩子们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涵涵说:“我要用树叶装饰舞台。”浩浩说:“我还会唱‘小树叶沙沙沙’的歌曲呢。”可心说:“我们可以扮演成水果宝宝走秀呀,小观眾们一定很喜欢。”在孩子们的心里,这些东西都是充满乐趣的,于是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开展了“秋日交响乐”主题户外活动。在私人订制坊中,幼儿可以根据主题或是收集来的材料自主制作,小观众和小演员可以把订制的道具画贴在订制墙上进行预约,道具组的小朋友可以按照预约的先后顺序进行创作,用黄豆制作沙锤、用塑料袋子制作气球、用色拉油桶制作架子鼓、用扎染布料制作旗袍、用报纸制作荧光棒……这个过程丰富了幼儿对于舞台表演的认知以及动手创造的能力,也实现了材料之间的流动和利用,真正让游戏活了起来。
二、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在学前教育阶段,少数教师过于注重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幼儿,虽然能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歌曲的演唱方式和技巧,但忽略了在小班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自然、回归生活,单纯的理论教学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枯燥乏味,幼儿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幼儿将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例如教师可以定期让幼儿到小溪旁、花坛旁、树荫下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音乐元素,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对大自然中的某一种声音进行模仿,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的旋律,使音乐走进幼儿的内心。教师在教授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歌曲时,可以组织开展音乐实践教学活动,如教授《渴望春天》《我们去郊游》等歌曲时,可以组织幼儿参加户外郊游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使幼儿在演唱歌曲时能够更好地诠释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相应的场景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主题音乐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幼儿回忆生活场景,并试着通过律动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这样能更好地实现音乐生活化,并让音乐活动变得更具多样性和综合性。例如,在围绕劳动类主题进行设计的时候,有的幼儿作出了农民锄地、采摘的动作,有的幼儿作出了在电脑前打字的动作。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将这些动作融入音乐表演中,并鼓励幼儿说说对劳动的感受,从而让幼儿充分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的人是美的。
三、创设户外自然音乐环境
创设户外自然音乐环境,要将户外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赋予幼儿。音乐是一种表达生命情感的艺术,在音乐与自然教育的融合当中,教师需要在自然环境创设中寻找富有趣味性、实用性以及时代性的自然资源。可在户外开展音乐活动,让幼儿在学习中做自己的主人,在音乐的学习中掌握主动权。教师可以在一旁做出适当的指导,例如,让幼儿自由的创编歌曲的律动与节奏。在户外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例如,在韵律活动《加沃特舞曲》活动中,设计三次游戏,第一次游戏:“剪纸小人”出场,看动画表现相应或者创新的“开心动作”。第二次游戏:魔术师出场与剪纸小人合作游戏,“剪纸小人”跟随音乐进一步表现组合的动物动作。第三次游戏:在音乐中与同伴一起玩游戏,按音乐交替表现动作。递进的游戏能有效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不断体验户外游戏化韵律活动的成功。要让幼儿对音乐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就显得至关重要。又如,在进行儿歌《落叶》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秋天的户外,在音乐背景下,老师幻化成为风婆婆,让小朋友们扮演树叶身临其境,感受吹风落叶的真实情景,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四、加强音乐与自然的联系
在传统的小班音乐教学中,教师很少将音乐知识与自然联系起来,在为幼儿讲授音乐知识时,通常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幼儿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小班音乐教学活动时,加强音乐知识与自然的联系,挖掘大自然中丰富的音乐元素,使幼儿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开阔幼儿的视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授打击乐时,可以对幼儿进行提问:“大自然中的哪些声音像打击乐呢?”幼儿在小组讨论后举手发言,教师对幼儿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告诉幼儿:“大自然中像打击乐的声音有下雨的声音、打雷的声音、下冰雹的声音等。”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主动发现大自然中的音乐元素,加强音乐知识与自然的联系。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播放与打击乐相关的音频或视频,使幼儿对音乐的节拍、节奏有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再如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工具,如风铃、沙漏、水桶等,并利用工具进行演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引入自然教育,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师在小班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融入自然、回归生活、加强音乐知识与自然的联系,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知识,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自然教育;小班音乐;自然资源
引言: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抱着好奇的态度,跃跃欲试的模样。音乐则是人们沟通,表达情感、情绪的载体,将音乐与自然教育理念结合,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文本提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融入自然、回归生活,加强音乐知识与自然的联系等策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一、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活动
在小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拓展教学方式,将大自然中更多的素材和元素运用到课堂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知识拓展中不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时,可以让幼儿聆听大自然中动物的叫声,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叫声,再结合乐器,利用幼儿模仿的叫声和教师的乐器成功演奏一段旋律,让幼儿自主体会旋律中节奏的快慢、强弱变化。同时,通过师幼之间的互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如歌曲《茉莉花》背后的民间故事,歌曲的创作思路等,同时也要回归大自然,为幼儿介绍茉莉花的形态、花期等,让幼儿更深刻地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含义,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又如,恰逢深秋,幼儿园中弥漫着秋天的色彩,一片片掉落的树叶、一根根金黄的麦穗、一个个黄澄澄的橘子……恰逢户外音乐广场游戏活动的开展,孩子们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涵涵说:“我要用树叶装饰舞台。”浩浩说:“我还会唱‘小树叶沙沙沙’的歌曲呢。”可心说:“我们可以扮演成水果宝宝走秀呀,小观眾们一定很喜欢。”在孩子们的心里,这些东西都是充满乐趣的,于是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开展了“秋日交响乐”主题户外活动。在私人订制坊中,幼儿可以根据主题或是收集来的材料自主制作,小观众和小演员可以把订制的道具画贴在订制墙上进行预约,道具组的小朋友可以按照预约的先后顺序进行创作,用黄豆制作沙锤、用塑料袋子制作气球、用色拉油桶制作架子鼓、用扎染布料制作旗袍、用报纸制作荧光棒……这个过程丰富了幼儿对于舞台表演的认知以及动手创造的能力,也实现了材料之间的流动和利用,真正让游戏活了起来。
二、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在学前教育阶段,少数教师过于注重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幼儿,虽然能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歌曲的演唱方式和技巧,但忽略了在小班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自然、回归生活,单纯的理论教学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枯燥乏味,幼儿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幼儿将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例如教师可以定期让幼儿到小溪旁、花坛旁、树荫下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音乐元素,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对大自然中的某一种声音进行模仿,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的旋律,使音乐走进幼儿的内心。教师在教授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歌曲时,可以组织开展音乐实践教学活动,如教授《渴望春天》《我们去郊游》等歌曲时,可以组织幼儿参加户外郊游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使幼儿在演唱歌曲时能够更好地诠释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相应的场景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主题音乐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幼儿回忆生活场景,并试着通过律动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这样能更好地实现音乐生活化,并让音乐活动变得更具多样性和综合性。例如,在围绕劳动类主题进行设计的时候,有的幼儿作出了农民锄地、采摘的动作,有的幼儿作出了在电脑前打字的动作。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将这些动作融入音乐表演中,并鼓励幼儿说说对劳动的感受,从而让幼儿充分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的人是美的。
三、创设户外自然音乐环境
创设户外自然音乐环境,要将户外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赋予幼儿。音乐是一种表达生命情感的艺术,在音乐与自然教育的融合当中,教师需要在自然环境创设中寻找富有趣味性、实用性以及时代性的自然资源。可在户外开展音乐活动,让幼儿在学习中做自己的主人,在音乐的学习中掌握主动权。教师可以在一旁做出适当的指导,例如,让幼儿自由的创编歌曲的律动与节奏。在户外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例如,在韵律活动《加沃特舞曲》活动中,设计三次游戏,第一次游戏:“剪纸小人”出场,看动画表现相应或者创新的“开心动作”。第二次游戏:魔术师出场与剪纸小人合作游戏,“剪纸小人”跟随音乐进一步表现组合的动物动作。第三次游戏:在音乐中与同伴一起玩游戏,按音乐交替表现动作。递进的游戏能有效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不断体验户外游戏化韵律活动的成功。要让幼儿对音乐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就显得至关重要。又如,在进行儿歌《落叶》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秋天的户外,在音乐背景下,老师幻化成为风婆婆,让小朋友们扮演树叶身临其境,感受吹风落叶的真实情景,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四、加强音乐与自然的联系
在传统的小班音乐教学中,教师很少将音乐知识与自然联系起来,在为幼儿讲授音乐知识时,通常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幼儿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小班音乐教学活动时,加强音乐知识与自然的联系,挖掘大自然中丰富的音乐元素,使幼儿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开阔幼儿的视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授打击乐时,可以对幼儿进行提问:“大自然中的哪些声音像打击乐呢?”幼儿在小组讨论后举手发言,教师对幼儿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告诉幼儿:“大自然中像打击乐的声音有下雨的声音、打雷的声音、下冰雹的声音等。”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主动发现大自然中的音乐元素,加强音乐知识与自然的联系。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播放与打击乐相关的音频或视频,使幼儿对音乐的节拍、节奏有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再如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工具,如风铃、沙漏、水桶等,并利用工具进行演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引入自然教育,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师在小班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融入自然、回归生活、加强音乐知识与自然的联系,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知识,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中。
参考文献:
[1]葛梦静.在音乐游戏中提升幼儿音乐感知能力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舒思雨.激活幼儿的自然天性——基于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J].当代音乐,2017(01):81-82.
[3]韩雪.大班幼儿音乐体验式教学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4]陈志媛.幼儿音乐自然教育的探究——节奏之美[J].学苑教育,2014(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