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好新一代创新型人才是新课改的最终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贯彻好探究学习,让课堂靓起来、活起来。转变教育观念,是实现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启探究学习大门的钥匙;开放性教学,是实现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 素质教育 探究学习 创新意识 探究能力 问题情境 开放性教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知识型,开拓型、创造型人才越来越受社会的青睐。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好新一代创新型人才是新课改的最终目标,高中数学教育作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力军,无疑对素质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探究学习则是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根本。本人通过十多年的一线高中数学教学,特别是细细体会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和高中新课改的动向,深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探究学习,让我们的数学课堂靓起来呢?以下结合本人的具体教学实践,对探究学习的贯彻实施谈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现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发现性和创造性思维等”口号已提出多年,然而,这些口号实现的步伐却是那样的艰难和缓慢,特别是有些老师仍然习惯采用“一张嘴皮和一支粉笔打天下”那种地道的“包办式”的应试教育。这种局面的产生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如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教学条件简陋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者陈旧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所致。我们应该看到有探究才会有创新,而创新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主旋律,为了民族的复兴、社会的进步,探究学习势在必行。近几年来,国家为了达到选拔创新和探究型人才的目的,在高考中,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考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方面的考查,许多“归纳型、猜想型、类比型、探究型”题型的频频出现就是最好的说明。新课改教材中也特意地新增了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如推理和证明,算法与程序,立体几何中的三视图等章节。因此,我认为,当今的应试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只有改变观念,大胆创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投入创造和探究学习之中,才可能适应新课改的应试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十分需要用探究来扮靓我们的课堂,让干涩的数字在探究中舞动起来。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更肩负着“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和祖国繁荣昌盛”之重任。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启探究学习大门的钥匙
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明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个个能提供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心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造性学习动机。一组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潮。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是全方位的。
1.创设新颖问题情境,引入课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一个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无疑将会是一个有震撼力和吸引力的开端,对接下来的学生的探究行为将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如通过“神七”的运行轨道介绍来引入“椭圆”一节,用 “飞镖游戏”来引入“几何概率”,用“多米诺骨牌效应实验”来引入“数学归纳法”,用“细胞分裂、人口增长、化石碳14的衰减”来引入“函数模型一节”,从“经典的建筑图案”引入“立体几何”等。
2.创设开放性问题题组,探索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的发现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就是“问题教学”,将数学内容问题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是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一组好的问题题组能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再探索,让学生在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下探索到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如在新课改教材中虽然对反函数的知识降低了要求,但教材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一串问题去自行探究原函数和反函数的关系,这说明虽降低了知识要求,却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新教材中设计了很多的思考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很好地引导着学生探索出新的知识,在每章的小结与复习中,教材也是设计一串串的问题引导着学生回顾反思所学的知识,这些问题组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真正的“点金石”的作用。也正是这些美妙的问题情景组,不断将学生带入了观察、归纳、猜想、发现与探索的胜地。
3.创设变式问题情景组,进行类比、推广、拓展,从而探索出新的结论。变式问题情景组是指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变更原有问题的条件,利用类比学习法来探究出新的结论或解题方法的问题组。变式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和巩固原有问题的印象,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之效果。如学完了等差数列的内容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再探索结果的真实性。这样让学生明白,课堂上学习的既定内容可能也应该不断地生成着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象这样,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类比所学知识重新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探究出的“新成果”哪怕只有一点点(有些在我们看来可能还算不上“成果”),却能让他们迸发出探索问题的火花,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象这种通过类比和引申,由已知向未知知识和方法的探求,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的典范。
三、开放性教学,是实现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机械式的三部曲即“复习旧知——讲授新课——个别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交流形式单一,内容贫乏,学生也少有主动而积极的学习行为,他们几乎没有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机会。这是与新课改的宗旨是相违背的,要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尝试以“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认知冲——开放性探索——解决问题”为代表的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要让课堂真正地“靓”起来,真正地“活”起来。
1.教学手段的开放性。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具、模型、多媒体等的优势,要多进行数学实践和实验,让学生从具体事物和实践中去充分体验数学、发现数学规律、寻找数学乐趣。由于新课改大量地融入了信息技术和社会实践元素,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学习算法和程序框图时,应该把学生拉到计算机房,让学生亲自体验程序的运行,让他们感受计算机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学习圆锥曲线时,可让学生学会用几何画板作圆锥曲线图,并通过图形直观分析其相关的定义、性质等;学习统计时,教会学生使用电子表格分析数据。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课堂上数学教材并非惟一的教学资源,我们还可充分利用一些社会资源或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如对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研究性课题,实习作业”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把课堂搬到教室外,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在做中学,在学中提升思维和能力,让他们真正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学过程中,要多多利用引导观察法、讨论发现法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一个创造性的平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探究问题的主人翁地位。教师切不可采用专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允许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允许学生大胆地提问和质疑,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思考与质疑中不断提高自己。
3.解题方法的开放性。要不断倡导习题新解,不断总结反思解题方法,优化解题方法,变通求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方法中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市教科院周书记曾说过:“1×10<10×1,即用1种方法解10道题不如用10种方法去解1道题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常规解法体现出基础水平,而新奇解法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应该加以提倡、鼓励。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日渐深入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作为切入口,营造良好的创新和探究氛围,让学生开放思维。参与发现,主动发现;参与探究,主动探究;参与创造,主动创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探究欲望,从而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蕙良、朱建良,《应大力倡导开放性教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6
[2] 刘文方,《浅谈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与科研》,2002.2
[3] 陈柏良,《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究潜能》,《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
关键词:新课改 素质教育 探究学习 创新意识 探究能力 问题情境 开放性教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知识型,开拓型、创造型人才越来越受社会的青睐。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好新一代创新型人才是新课改的最终目标,高中数学教育作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力军,无疑对素质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探究学习则是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根本。本人通过十多年的一线高中数学教学,特别是细细体会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和高中新课改的动向,深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探究学习,让我们的数学课堂靓起来呢?以下结合本人的具体教学实践,对探究学习的贯彻实施谈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现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发现性和创造性思维等”口号已提出多年,然而,这些口号实现的步伐却是那样的艰难和缓慢,特别是有些老师仍然习惯采用“一张嘴皮和一支粉笔打天下”那种地道的“包办式”的应试教育。这种局面的产生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如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教学条件简陋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者陈旧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所致。我们应该看到有探究才会有创新,而创新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主旋律,为了民族的复兴、社会的进步,探究学习势在必行。近几年来,国家为了达到选拔创新和探究型人才的目的,在高考中,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考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方面的考查,许多“归纳型、猜想型、类比型、探究型”题型的频频出现就是最好的说明。新课改教材中也特意地新增了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如推理和证明,算法与程序,立体几何中的三视图等章节。因此,我认为,当今的应试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只有改变观念,大胆创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投入创造和探究学习之中,才可能适应新课改的应试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十分需要用探究来扮靓我们的课堂,让干涩的数字在探究中舞动起来。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更肩负着“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和祖国繁荣昌盛”之重任。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启探究学习大门的钥匙
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明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个个能提供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心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造性学习动机。一组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潮。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是全方位的。
1.创设新颖问题情境,引入课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一个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无疑将会是一个有震撼力和吸引力的开端,对接下来的学生的探究行为将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如通过“神七”的运行轨道介绍来引入“椭圆”一节,用 “飞镖游戏”来引入“几何概率”,用“多米诺骨牌效应实验”来引入“数学归纳法”,用“细胞分裂、人口增长、化石碳14的衰减”来引入“函数模型一节”,从“经典的建筑图案”引入“立体几何”等。
2.创设开放性问题题组,探索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的发现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就是“问题教学”,将数学内容问题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是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一组好的问题题组能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再探索,让学生在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下探索到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如在新课改教材中虽然对反函数的知识降低了要求,但教材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一串问题去自行探究原函数和反函数的关系,这说明虽降低了知识要求,却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新教材中设计了很多的思考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很好地引导着学生探索出新的知识,在每章的小结与复习中,教材也是设计一串串的问题引导着学生回顾反思所学的知识,这些问题组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真正的“点金石”的作用。也正是这些美妙的问题情景组,不断将学生带入了观察、归纳、猜想、发现与探索的胜地。
3.创设变式问题情景组,进行类比、推广、拓展,从而探索出新的结论。变式问题情景组是指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变更原有问题的条件,利用类比学习法来探究出新的结论或解题方法的问题组。变式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和巩固原有问题的印象,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之效果。如学完了等差数列的内容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再探索结果的真实性。这样让学生明白,课堂上学习的既定内容可能也应该不断地生成着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象这样,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类比所学知识重新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探究出的“新成果”哪怕只有一点点(有些在我们看来可能还算不上“成果”),却能让他们迸发出探索问题的火花,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象这种通过类比和引申,由已知向未知知识和方法的探求,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的典范。
三、开放性教学,是实现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机械式的三部曲即“复习旧知——讲授新课——个别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交流形式单一,内容贫乏,学生也少有主动而积极的学习行为,他们几乎没有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机会。这是与新课改的宗旨是相违背的,要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尝试以“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认知冲——开放性探索——解决问题”为代表的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要让课堂真正地“靓”起来,真正地“活”起来。
1.教学手段的开放性。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具、模型、多媒体等的优势,要多进行数学实践和实验,让学生从具体事物和实践中去充分体验数学、发现数学规律、寻找数学乐趣。由于新课改大量地融入了信息技术和社会实践元素,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学习算法和程序框图时,应该把学生拉到计算机房,让学生亲自体验程序的运行,让他们感受计算机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学习圆锥曲线时,可让学生学会用几何画板作圆锥曲线图,并通过图形直观分析其相关的定义、性质等;学习统计时,教会学生使用电子表格分析数据。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课堂上数学教材并非惟一的教学资源,我们还可充分利用一些社会资源或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如对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研究性课题,实习作业”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把课堂搬到教室外,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在做中学,在学中提升思维和能力,让他们真正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学过程中,要多多利用引导观察法、讨论发现法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一个创造性的平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探究问题的主人翁地位。教师切不可采用专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允许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允许学生大胆地提问和质疑,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思考与质疑中不断提高自己。
3.解题方法的开放性。要不断倡导习题新解,不断总结反思解题方法,优化解题方法,变通求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方法中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市教科院周书记曾说过:“1×10<10×1,即用1种方法解10道题不如用10种方法去解1道题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常规解法体现出基础水平,而新奇解法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应该加以提倡、鼓励。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日渐深入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作为切入口,营造良好的创新和探究氛围,让学生开放思维。参与发现,主动发现;参与探究,主动探究;参与创造,主动创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探究欲望,从而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蕙良、朱建良,《应大力倡导开放性教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6
[2] 刘文方,《浅谈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与科研》,2002.2
[3] 陈柏良,《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究潜能》,《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