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美的教学,很多课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是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荷花》就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语如诗、景如画、情亦真,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情,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画”的世界,领略其中的“情”呢?谈谈本人的一点粗浅做法。
案例:《荷花》教学片段
师:作者看着这一池香气袭人、形态各异的荷花,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作者深深陶醉其中,忘记了自己是谁,身在何方,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美美地欣赏感受一番,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再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大屏幕显示一池美丽迷人的荷花, 并在柔美的乐曲《采莲曲》中播放第四自然段录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 :我看着池塘里,美丽的荷花,越看越着迷,怎么也看不够。
生 :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生 :我看到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把小鱼和蜻蜓都吸引来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这么美妙、神奇的境界中,你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画一幅画,画出荷花的多姿多彩。
生:我想唱一首歌,歌唱荷花的美丽动人。
生:我想吟诵一首小诗,赞美荷花的美丽、纯洁。
生:我真想变成一朵荷花。
师(惊喜地):想的真好,你们也想变作一朵荷花吗?请想象一下你就是站在荷花池中的一朵荷花,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互相交流一下。(播放一段轻柔、富有幻想的音乐,把一个荷花娃娃头像粘在荷花丛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练说。)
生:我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一阵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跳起优美的舞蹈,池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像是在为他们伴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他们一起翩翩起舞。
生: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舒服极了,一阵微风吹来,我掀起用荷叶做的裙子,跳起了欢乐的舞蹈,。风停了,我静静地站着,抬头往上看,看到一只只蜻蜓在我的头上飞来飞去,是那么快活,低头往下看,一条条鱼儿在我的脚下游来游去,好像在玩捉迷藏。
生:我在微风中和荷花姐妹们一道轻歌曼舞。风过了,我们停止了舞蹈;这时,一只蜻蜓飞过来,自豪地对我说:“荷花姐姐,今天清早,我和兄弟姐妹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心里真高兴啊。”话音刚落,小鱼儿连忙游过来说:“荷花姐姐,昨天晚上,月亮那样亮,池子里静悄悄的,我甜甜地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好梦呢。
师:(满意地)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还说得那么有声有色,连老师都被深深陶醉了。现在再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配乐朗诵这一段)
……
评析:
《荷花》主要描写了荷花的美丽、迷人。第四节,作者展开了丰富美妙的想象,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这节是全文的精彩片段。教者首先通过多媒体、音响等手段,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景中,让学生感知美的意境。接着,教者进一步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你就是一朵荷花,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想象是人的创造性必不可少的因素,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在美妙奇特的意境中,入神地看,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其学习欲望、创造意识得以增强,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引导学生走进”画“中学语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语言要生动优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个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教学的效果,尤其是想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首先自己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教师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去探求真,获得善,享受美,从而使他们在知识上得到充实,智能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得到陶冶,灵魂上得到净化。课堂教学语言生动、丰富、形象,最容易将学生引入课文的艺术天地里,使学生的形象力得以发挥,“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学会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一是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平时广为采撷,大量储存,上课时便会涌入脑际,信手拈来。二是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句式要富有变化,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孩子的联想,精当的设问能造成悬念……。三是语言要节奏和谐,抑扬顿挫,给孩子以美的享受。
除了上面语言自身的直观性以外,还必须重视语言的另一种直观性--辅助语言,即体态语,包括手势、姿态、表情等。据研究,人的手势可以作出进两百个不同的意思的动作。至于面部表情,特别是为心灵窗户的眼睛,其表现力则更是丰富了。可见,教师传播信息除了语言这个载体之外,还有眼、手、身等辅助性载体,在某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辅主载体的作用很大,因为他能弥补语言不足,以直观的动作来表现形象。在语文教学中,用眼睛和手势说话,把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达到形神俱胜,声形并茂的效果。学生很快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步入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
二、教师的情感要真挚充沛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情感刺激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饱满热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使师生共同步入一个情感相融的教学境界。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感情。”要引导学生入情,教师必先入情,只有自己深刻感动的东西,才能感动别人。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刻挖掘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努力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此外,还应设计恰当的教法,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创造一个适合作品基调的情感氛围,让感情弥漫在课堂之中,融汇在学生心田。
三、创设情境、生发情感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启发孩子展开想象,唤起孩子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要充分利用文章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如何让孩子进入“以我观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境界呢?“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要调动孩子全身的感觉器官,让孩子进入角色。在精美的图画中,在优美的音乐中,孩子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跳起来,眉飞色舞、欢呼雀跃,仿佛觉得自己就是荷花,在池塘里翩翩起舞……这样,学生真正走进“画”中,与“画”融为了一体,进一步感受、体验到美的意境。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想方设法引领孩子步入如诗如画的“园林”,让孩子在“画”中学语文,使语文课成为孩子兴趣盎然的精神家园!
案例:《荷花》教学片段
师:作者看着这一池香气袭人、形态各异的荷花,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作者深深陶醉其中,忘记了自己是谁,身在何方,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美美地欣赏感受一番,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再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大屏幕显示一池美丽迷人的荷花, 并在柔美的乐曲《采莲曲》中播放第四自然段录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 :我看着池塘里,美丽的荷花,越看越着迷,怎么也看不够。
生 :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生 :我看到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把小鱼和蜻蜓都吸引来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这么美妙、神奇的境界中,你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画一幅画,画出荷花的多姿多彩。
生:我想唱一首歌,歌唱荷花的美丽动人。
生:我想吟诵一首小诗,赞美荷花的美丽、纯洁。
生:我真想变成一朵荷花。
师(惊喜地):想的真好,你们也想变作一朵荷花吗?请想象一下你就是站在荷花池中的一朵荷花,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互相交流一下。(播放一段轻柔、富有幻想的音乐,把一个荷花娃娃头像粘在荷花丛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练说。)
生:我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一阵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跳起优美的舞蹈,池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像是在为他们伴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他们一起翩翩起舞。
生: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舒服极了,一阵微风吹来,我掀起用荷叶做的裙子,跳起了欢乐的舞蹈,。风停了,我静静地站着,抬头往上看,看到一只只蜻蜓在我的头上飞来飞去,是那么快活,低头往下看,一条条鱼儿在我的脚下游来游去,好像在玩捉迷藏。
生:我在微风中和荷花姐妹们一道轻歌曼舞。风过了,我们停止了舞蹈;这时,一只蜻蜓飞过来,自豪地对我说:“荷花姐姐,今天清早,我和兄弟姐妹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心里真高兴啊。”话音刚落,小鱼儿连忙游过来说:“荷花姐姐,昨天晚上,月亮那样亮,池子里静悄悄的,我甜甜地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好梦呢。
师:(满意地)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还说得那么有声有色,连老师都被深深陶醉了。现在再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配乐朗诵这一段)
……
评析:
《荷花》主要描写了荷花的美丽、迷人。第四节,作者展开了丰富美妙的想象,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这节是全文的精彩片段。教者首先通过多媒体、音响等手段,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景中,让学生感知美的意境。接着,教者进一步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你就是一朵荷花,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想象是人的创造性必不可少的因素,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在美妙奇特的意境中,入神地看,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其学习欲望、创造意识得以增强,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引导学生走进”画“中学语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语言要生动优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个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教学的效果,尤其是想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首先自己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教师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去探求真,获得善,享受美,从而使他们在知识上得到充实,智能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得到陶冶,灵魂上得到净化。课堂教学语言生动、丰富、形象,最容易将学生引入课文的艺术天地里,使学生的形象力得以发挥,“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学会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一是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平时广为采撷,大量储存,上课时便会涌入脑际,信手拈来。二是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句式要富有变化,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孩子的联想,精当的设问能造成悬念……。三是语言要节奏和谐,抑扬顿挫,给孩子以美的享受。
除了上面语言自身的直观性以外,还必须重视语言的另一种直观性--辅助语言,即体态语,包括手势、姿态、表情等。据研究,人的手势可以作出进两百个不同的意思的动作。至于面部表情,特别是为心灵窗户的眼睛,其表现力则更是丰富了。可见,教师传播信息除了语言这个载体之外,还有眼、手、身等辅助性载体,在某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辅主载体的作用很大,因为他能弥补语言不足,以直观的动作来表现形象。在语文教学中,用眼睛和手势说话,把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达到形神俱胜,声形并茂的效果。学生很快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步入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
二、教师的情感要真挚充沛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情感刺激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饱满热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使师生共同步入一个情感相融的教学境界。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感情。”要引导学生入情,教师必先入情,只有自己深刻感动的东西,才能感动别人。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刻挖掘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努力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此外,还应设计恰当的教法,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创造一个适合作品基调的情感氛围,让感情弥漫在课堂之中,融汇在学生心田。
三、创设情境、生发情感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启发孩子展开想象,唤起孩子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要充分利用文章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如何让孩子进入“以我观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境界呢?“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要调动孩子全身的感觉器官,让孩子进入角色。在精美的图画中,在优美的音乐中,孩子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跳起来,眉飞色舞、欢呼雀跃,仿佛觉得自己就是荷花,在池塘里翩翩起舞……这样,学生真正走进“画”中,与“画”融为了一体,进一步感受、体验到美的意境。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想方设法引领孩子步入如诗如画的“园林”,让孩子在“画”中学语文,使语文课成为孩子兴趣盎然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