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激励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根据“激励-成绩”结构模型,以在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教师激励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这一问题,通过显著性指标、关系强度指标等验证激励与成绩关系。研究发现:激励与成绩关系显著且强度高,教师对学生正向激励正向作用于成绩,教师对学生反向激励反向作用于成绩,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向或反向激励则不影响成绩。教师对学生应多实施正向激励,减少乃至避免反向激励。
  关键词: 教师激励 学生 学习成绩
  
  一、问题提出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听到教师说:受到激励的学生,上课更认真,学习更勤奋,更有学习的目标与动力,成绩提升更快。在平时与学生交流抑或期中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时,学生们常提道:我们很喜欢某某老师,因为他(她)经常鼓励我们,我们喜欢听他(她)的课,更乐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练习,同学们成绩较好。同时,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学历与资历相当、教学水平与能力相当的不同教师,上同样一门课程,面向的专业年级相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近,学生最终考试成绩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因何产生?是否与激励相关?
  针对这一问题,查阅最近几年市场营销专业各班成绩分布情况,如果某门课程是同一位教师授课,该课程各班平均成绩十分接近,多数是相差1分—3分,那么说明各班学生基础与素质基本相同,课程教师对各班授课内容、授课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基本一致。于是,产生一种想法: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某课程,以激励视角切入,对同年级市场营销专业各班级采取不同级次的激励方式,探讨激励与成绩的关系。基于上述事实与想法引发对“激励对成绩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
  纵览相关文献,诸多学者,对激励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激励理论体系,但主要是针对企业等组织对员工的激励研究,教育界一些同仁对激励问题也有相应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对激励原因、对策、方法的探讨。此研究采用实证的方法,旨在探讨激励与成绩因果关系,以填补此方面的研究缝隙。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激励理论文献回顾,激励对成績影响的研究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最后,对研究作出分析与结论。
  二、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激励的探索,主要从内容、行为改造、过程等方面研究。哈佛大学维廉·詹姆士认为: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人的能力只能发挥20%—30%,受到激励后,可提升到80%—9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可以针对不同层面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耶鲁大学阿德弗教授认为人有三种核心的需要: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由于存在某方面需要,在某种因素刺激下会生产相应行为。赫兹柏格双因素理论指出:保健因素得到满足只能消除不满,不能调动积极性,只有激励因素得到满足才可调动积极性。弗隆的期望理论认为决定激励强度有三个变量:期望值、成功概率、奖酬效价,人的积极性(激励强度)是三个变量的乘积。斯金纳的激励强化理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外界的强化因素可以塑造行为,为强化某种行为需要对激励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刺激。
  国外学者关于激励理论,回答了人为什么需要激励、激励产生的原因、激励方法与手段、激励的强度等问题,尽管各学者此方面的研究多数站在企业的角度,但对教育教学方面也是适应的、可借鉴的,因为它具有普适性。我国诸多学者将激励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进行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探讨,比如运用目标、情感、期望、榜样等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开发潜能。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激励的研究及激励与教学等的研究,就目前来看,局限于定性探讨,未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激励与绩效的关系。对“教师激励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旨在探讨激励与成绩关系,弥补此方面研究的不足,提供研究事实依据,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识到教学激励的作用,探索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激励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三、概念与模型
  1.概念
  激励,指根据人们需要,采用相应的刺激方法手段,作用于人内心活动使态度发生变化,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实现相应目标。成绩,指学生通过学习某课程,所取得的学习成绩。
  除激励与成绩两个重要概念外,还有一些相关概念需要解释:需要,指没有得到某些满足的基本状态;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行为,指人的实际行动。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是:态度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影响,可支配和决定人们的行为;行为是态度的外显。
  2.模型
  根据需要、行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构建激励—态度—成绩结构模型(图1),此模型中,激励是解释变量,态度行为是中间变量,成绩是结果变量。
  
  
  探讨激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省去中间变量,将图1结构模型简化为激励—成绩结构模型(图2)。需要指出的是激励只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方面,学习成绩受个人专业基础、师资水平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此研究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探讨激励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激励这一解释变量是定类变量,根据激励程度分为大、中、小三种情形,反向激励程度也分为大、中、小三种情形;成绩这一结果变量是定比变量,用分数测量。采用实验法并结合问卷调查,计算显著性检验指标、关系强度指标等,揭示激励与成绩变量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假设、样本与实验设计
  1.研究假设
  基于激励-成绩结构模型,研究激励与成绩关系。激励的方式与手段多种多样,由此影响学生态度及行为,进而影响学习成绩。根据已有研究理论成果及经验,针对此项研究提出以下假设:激励与成绩关系显著且强度高,教师对学生正向激励正向作用于成绩,教师对学生反向激励反向作用于成绩,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向或反向激励则不影响成绩。   2.样本与实验设计
  根据教学及研究方向,以学校市场营销专业2018级学生作为总体,即抽样框架来源,选取的样本为2018级市场营销专业①②③随机抽取的样本,每个班随机抽取20位学生作为样本。学生分班为学生入校时随机分配,学号排序也是随机的。因此,样本具有代表性。以“市场营销”作为实验课程。实验时间为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实验具体时间为2018年秋季学期。
  采用实验法,研究激励对成绩的影响,对实验对象的激励分:正向激励、不激励和反向激励三个级次。对2019级市场营销专业①班学生进行正向激励、②班学生进行反向激励、③班学生不进行任何激励。学习成绩为2018级市场营销专业①②③三个班被抽取作为样本的每位同学“市场营销”课程期终考试成绩。
  激励的方法手段主要是教师宣讲结合措施实施进行,具体说包括:表扬表彰、优先推选班干与课代表、优先推选参加某类活动(如营销竞赛)、职业前景教育、关怀帮助、优秀学生评选、奖学金、竞争(如成绩排名)等。正向激励是从积极的一面教育引导学生,教师使用的语言是积极肯定性的,例如,对在课程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肯定表扬;对能力与责任心强的学生,承诺优先推选班干与课代表或优先推选参加某类活动;为学生讲解营销专业就业前景很好、社会需求量大、收入高,职业发展容易等。反向激励,教师使用的语言及措施行为是消极的,比如,对在课堂表现差的学生予以批评;对能力与责任心差的学生,限制推选班干与课代表或推选参加某类活动;为学生讲解营销专业就业竞争压力大,换岗率高等。不激励,教师使用的语言及措施行为是中性、不带感情色彩、不含褒贬意思的。
  事先仔细思考与准备“市场营销”课程授课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应激励语言及实施措施,对正向与反向激励做了相应准备,并且尽量在此方面用时相等。为保证样本具有可比性,验证实验结果,正向与反向激励针对的问题基本一致,但用辞及措施是不一样的、相反的。正向激励是积极的、肯定的,反向激励是消极的、否定的。对2018级市场营销专业①班同学进行正向激励、②班同学进行反向激励、③班同学不进行激励,①②班为实验组,③班为对照组。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差别对待学生,有失公平。为了实验,只能暂时这样处理,笔者在以后会做事后说明并设法弥补。
  五、实验及结果分析
  实验目的是验证假设,得出激励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结论。
  1.实验与分析
  假设Y为因变量,表示样本学习成绩;X为自变量,共有3组即3类,待测的3个班学生,每个类别中有20个观测值。总样本规模为N=n*c=3×20=60。Yi为个别观测值,Yij第j组第i个观测值,Yj为第j组的均值,Y为总样本均值。
  根据对样本统计,①班“市场营销”课程平均成绩为82分,②班72分,③班77分,60个样本总平均分为77分。因文章篇幅,其他成绩数据不在此列出。①②③班成绩存在明显差异,三个班其他方面的教学条件及学生原来的基础水平相同或至少相似,由此可见,分数差异与激励密切相关。①②③班成绩分别为82分、72分、77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10分,自变量X(激励程度)取值:X1为9、X2为5、X3为1。X1对应正向激励的①班、X2对应反向激励的②班、X3对应不进行激励的③班。因变量Y为各班“市场营销”课程成绩,每个班均为20个成绩观测值。根據三个班成绩分布,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似乎的确与激励相关,但激励对学习的作用强度及显著性如何,需要结合表1、表2分析。
  
  
  激励强度对学习成绩的作用是否在统计上显著,可通过下述表2分析回答:
  
  X对Y的作用强度测量如下:
  η2=SSxSSy=(SSy-SSerror)SSy=0.6
  说明激励作用强度较大。
  激励作用的显著性:F=SSx/(c-1)SSerror/(N-c)=MSxMSerror210/5=42
  当分子分母的自由度分别为2和57时,的F临界值约为3.15。统计的F值远远大于临界值,故拒绝各组均值相等的假设。因此,激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显著。所以,要重视学生激励工作。
  为进一步验证激励与学习成绩关系是否显著及关系强度,对营销①②班40个样本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采用3级量表分析。学生对教学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一般教学满意度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成绩好的,满意度评价高,反之,较低。接下来要分析激励与满意度关系是否显著及其关系强度。
  表3为教学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
  χ2=∑∑(fij-Fij)2/Fij=9.78
  χ2—卡方统计量;fij—第i行第j列的观察值;Fij—第i行第j列的预期值
  Fij=nixnj/n,ni表示第i行的样本总数;nj表示第j列的样本总数。
  χ2自由度df=(r-1)(c-1),r和c分别代表列联表的行数和列数。本例中,χ2的自由度df=(r-1)(c-1)=(3-1)(2-1)=2,在0.0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为5.991,统计的卡方统计量大于临界值,说明激励与满意度的联系在0.05显著水平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那么,拒绝激励与满意度两个变量之间没有联系的假设,说明激励与满意度两个变量有联系。
  激励与满意度关系强度分析通过列联系数C=χ2/(χ2 n)=0.14,说明满意度和激励之间的联系比较强。说明成绩与激励联系比较强。
  2.效度与信度分析
  实验以学生群体为样本,分组时以班级为单位分组,各班学生基础素质基本相同,避免选择性偏差;所选择的学生样本未知参与相应实验,未影响测试者行为,不存在测试效应;样本抽取是在每个班中随机抽取20个学生作为样本,全部参与,测试对象未流失;如果校园中发生影响学习的事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是同样的影响,克服历史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测试工具未作相应改变,避免工具化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影响本实验的内部效度可能有:实验时间长,受试对象的年龄增长及接受的外界信息、心智的成熟,会干扰实验结果;校园空间范围较小,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与沟通,会导致模仿效应;原来成绩很好及很差的学生有向平均水平回归的趋势,导致统计回归效应等。从外部效度来看,实验情景与现实是一致的,样本的选择是随机的,学生学号的排序与学习基础或成绩无关,因此,实验情景条件及样本的代表性均不影响外部效度。   为验证研究的信度,以2019级市场营销专业在2019年秋季学期作为测试对象,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两次测试结论接近,具有相应的再测信度。
  六、研究结论、不足及进一步研究
  基于激励与成绩的视角,以现有激励理论为基础,按照激励—成绩结构模型这一研究框架,以在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研究“激励对成绩影响”。通过方差分析,计算变量关系强度指标、关系显著性指标,通过建立列联表,计算变量联系强度指标等。有关指标反映:激励与成绩关系强度大、关系显著,假设得以验证。研究结果发现:激勵与成绩关系显著且强度高,教师对学生正向激励正向作用于成绩,教师对学生反向激励反向作用于成绩,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向或反向激励不影响成绩。这一研究结果支撑了有关激励理论及激励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也弥补了激励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定量研究的不足。
  研究结论对于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激励观念及探索实施有效的激励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研究之不足主要是激励从哪些方面影响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正确的能反映教学规律的激励策略有哪些及如何实施,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与行为是什么?态度与行为如何影响学习成绩等,在文中未详细验证与说明。这些是需要进行后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瑾.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7(02).
  [2]曹元坤,占小军.激励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J].当代财经,2018(12).
  [3]杨眉.关于内在薪酬激励有效性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9(10).
  [4]傅小倩,朱文莉.激励理论在企业运用中的实况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05).
  [5]张伶,张正堂.激励因素、工作态度与知识员工工作绩效[J].经济管理,2018(6).
  [6]张冬梅.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及激励方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7]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8]俞文钊.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9]颜震华,王绍海.教育激励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10]杨颖秀.教育管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解决地方应用型高校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手法单一等问题,改革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并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途径,变革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重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设计实验,验证经改革后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教育出的学生在创新和创业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育出的学生。  关键词: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心理文化视角,探索校园文化建设路径,营造校园心理文化教育生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助于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育人的功能和效果,实现“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心育目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加强和改进
摘 要: 地方党校承担着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重任,必须坚持党校姓党这个根本工作原则。新时代,基层党校要做好干部培训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引导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提高干部的党性修养。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主要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堂吸引力直接影响教学培训的质量与效果。本文分析了基层党校课堂吸引力不足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探讨
云服务数字化学习背景下的网络直播课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调查了高校教师网络直播课程教学效果,总结和分析了网络直播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策略。
摘 要: 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树立服务教师成长的意识,完善教师管理机制;注入全新的管理理念,改变教师管理模式;激发教师成长源动力,采用合适的教师管理方式;成立教育共同体,拓宽教师管理创新渠道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学校教师的管理效能。  关键词: 教学管理 教师 专业成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离不开教师的成长,可以说
摘 要: 本文从挖掘幼儿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的内涵到价值解读,从以主动了解乡土文化、充分认同乡土文化、积极实践乡土文化三方面进行过程构建,形成加强“顶层设计”、地方助力开发挖掘乡土文化、教师落实扎根教学活动三条实践路径。  关键词: 幼儿教师 乡土文化自信 实践路径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国家自信的鲜明标志和重要支撑(1)。习近平同志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乡村教师是乡土中国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之一,必须根据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学生的新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积极推进“原理”课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原理”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原理”课铸魂育人作用。  关键词: 问题导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改革     在社会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直面现实问题,不断解决问题,通过
摘 要: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养生意识的增强,河南艾文化产业茁壮成长。在种植资源丰富、机械加工先进、产品多样化和技术专利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也存在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宣传营销力度小、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加大扶贫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加大营销力度,加强监管,树立“宛艾”和“北艾”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 艾文化 问题 宛艾 北艾     长久以来,艾草主要被用来驱蚊防疫和治病,在
摘 要: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创者,他所提出的幼儿教育理论不仅符合中国国情,而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具有重大的启示,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盏指示明灯。“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其理论以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理念成为幼儿园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和树立的教育理念,更是当今我国幼教实践深化改革,树立和更新教育理念的源头。  关键词: 陈鹤琴 幼儿教育
摘 要: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MOOC开放的学习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向实体课堂教学要效率,在实体课堂环节注重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既坚持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的引导、管控等主导性作用,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在人文素质课程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品行修养和培养志趣人格,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SPOC 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