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政府岁末软件采购在一波三折中进行,微软也因2925万元的大额订单再次处于风尖浪口。2004年11月17日,北京市采购办公室发布招标公告,微软以获2925万元的场地价格获得2004年底的政府软件采购大单;11月27日,北京市政府采购网又发公告,以应“采购人要求”为由取消了微软的订单。
当然,这不是最终的结果。微软方称,微软中国公司赞赏和支持北京市政府采取的软件正版化举措,会全力配合尽快完成商务谈判,微软同时还指出,订单取消并不意味着丢单,只不过微软和北京市政府又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上一次的大规模政府采购正版软件是在3年前,2001年12月28日。北京市的订单由国内的6家软件生产商一举纳入囊中,微软作为惟一参与招标的外资厂商惨遭出局。
3年时间内,微软在中国的位置悄然改变。
从强硬到务实
政府采购还得从3年前说起。2001年8月,国家版权局、国家计委、财政部以及信息产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政府部门应带头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随后,以北京市政府采购为发端,拉开了全国40亿规模的政府采购的浩荡之势。包括金山、瑞星科技、江民科技、中科红旗、中软以及北京红旗中文2000在内的6家公司一举囊括了北京市政府采购的所有订单,微软则一无所获。
乍一看,这似乎是关乎民族软件的命运前途的选择。但事实上,却是微软成就了中国本土软件。当时微软信心十足,认为如果没有微软产品北京市政府的电脑就没法用了。所以在价码上微软态度强硬,不给中国政府以回旋余地,甚至是当时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张琪司长主动协商都未果。在采购失利后,微软派出CTO专程给中国政府某部长做“汇报”,态度却甚是倨傲,汇报中途被赶了出来。
事隔3年,又到岁末,又临政府采购。微软在全国各地政府采购中捷报频传。如果不是在北京政府软件采购中遭遇波折,微软几乎是悄无声息的大获全胜。
微软在北京政府采购中获得订单后,业界行家、国内软件厂商以至政府官员,纷纷对此表示不满。迫于压力,北京市政府取消了微软的订单。12月4日上午,包括共创开源、金山、江民、红旗、冠群和瑞星等在内的国内软件厂商均从北京市政府手上拿到了相应的采购份额,但具体采购份额却被要求不予公开。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内软件厂商最后的订单份额并未因微软中国的出局而有大的改观。
据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所言,北京市将改由财政拨专款向微软中国购买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包等原定的软件产品。坊间消息则称,这笔金额与此前微软中国一度几乎到手的2925万元采购额相差无几。
在这次采购中,微软颇为低调,配合政府,也看不出微软为招标做了什么努力。但实际上,却是微软在过去的3年中做足了功课,才得有今天丰收果实。
12年5任总裁
1992年微软在中国设立微软中国办事处至今,已有12年,微软中国总裁从办事处首席代表田本和到杜家滨、吴士宏、高群耀、唐骏,再到现任的陈永正。无论是对中国本土企业还是对在华跨国公司,12年更换5任总裁都称得上频繁。
微软进入中国时,全球操作系统销售额已达28亿美元,早已形成舍我其谁的王者姿态。在泛欧美区长驱直入,在日韩经历短暂的抵抗也迅速进入后,微软以为中国是其顺利的下一站。其求功心切直接导致微软走马灯一样更换中国区总裁。
田本和的傲慢和无视中国传统造成微软在中国恶劣的政府关系,以致在微软内部传闻,田本和时期盖茨访华受政府高层接见时被批评“不了解中国,很多做法不合适”。随后,以政府公关能力见长的杜家滨走马上任。在杜家滨时期,微软中国公司成立,让中国政府认识了微软,也成功地扭转了微软和电子工业部的关系;但杜家滨没能扭转微软中国的业绩。这对把赚钱明确写在脸上的微软来讲是无法忍受的。素有IBM南天王之称的吴士宏肩负改善微软中国销售业绩的重任接替杜家滨,却还是在新增每台PC销售额面前折戟沉沙。其时,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在国内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而打击盗版在1999年遭遇亚都事件后就不敢造次。有反盗版和政府公关的双重经验的高群耀披挂上阵。高群耀时期也是微软业绩大幅上升期,但2001年岁末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微软全盘失利,这被看作是高群耀离任的直接原因。而实际上,高群耀却是素来已久的微软中国和大小华区斗争的牺牲品,北京市政府采购其实是由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派来的龚定宇负责。
高群耀之后,在微软工作8年的唐骏在自己认为是合适的时机走上前台。唐骏是微软历史上获得总部支持最多的中国区总裁,在销售方而曾连续6个月创下历史最高记录,成功改善微软与中国的关系。但由于微软立意改变微软中国和大中华区的复杂格局,唐骏还是无力改写微软中国总裁两年一任的定律。但与历任前任不同的是,唐骏之后,微软不再单独设立中国区总裁。从摩托罗拉空降而来的陈永正担任大中华区总裁并兼任中国区总裁,陈永正的办公地点在北京,工作重心也在北京。
每一位继任者都将微软征中国推进一步,只不过在频繁更迭中延缓了微软在中国的战略性布局。而今,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瞩目的市场,从根源上杜绝囚微软大中华区和微软中国的权责交叉导致的低效是水到渠成。唐峻在2004年2月4日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大中华区和中国区领导人合二为一,是一定的,也是必要的。
跨越投资合作障碍
微软早在1992年就征中国设立微软中国测试中心,并于1995年初正式成立了微软中同研究开发中心。而在1998年,微软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并于2001年荣升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无论是研究中心还是研究院,微软在中国更多的是扮演了拼命搜罗本土人才的狠角色,而不是与中国展开技术合作。
微软一心想要中国打开市场,拼命追求销售额、打击盗版,全然不顾中国也要发展自己的本土软件。在同期跨国公司在中国成功跨越政府公关,进行大规模投资、本地化采购、合资等与本土产业利益捆绑的阶段后,微软一方面一如既往恶狠狠地打击中国盗版,另一方而对华投资却是在对中同市场的观望和犹豫中踌躇不前。杜家滨曾在微软与政府之间拼命斡旋,但微软一直未在杜任期内对中国有明确的投资承诺,微软在中国一直没有合资合作,只有收购。
中国巨大的市场诱惑使微软开始意识到再也不能不和中国开展合作了,时间已滑到了2002年。2002年1月,微软与中关村软件、四通合资成立中关村软件有限公司。这是微软首次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体现微软中国策略新动向。同年6月,微软总裁鲍尔默亲自到中国与发改委(原国家计委)签署涉及金额超过62亿人民币的《谅解备忘录》,国家计委支持微软公司与中国境内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开展包括出口、投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在内的一揽子合作计划。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在软件领域最大的对外合作项目。
目前,陈永正也在积极推动微软与中国政府的合作(备忘录)。陈永正曾向记者透露,当时承诺的金额已落实了52亿元,剩下的10亿元将在两年内履行完毕。除此以外,陈永正积极提出微软与中软共同研究中国市场,除了软件外包服务、与中软联手开发基于微软.NET技术平台的行业解决方案之外,陈还主动加快了微软与中软在新领域的合作。这62亿元可以看作是微软翘动微软与中国关系的关键一笔,中国政府配合微软清查盗版、采购微软产品与此不无关系。
从激烈到温和的打击盗版方式
如果说微软从前在中国唯我独尊的姿态不讨政府和本土企业喜欢的活,微软在中国对盗版软件穷追不舍的打击则成为许多人议论的原因之一。
据报道,尽管绝大部分中国电脑用户都在使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套装,但微软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业绩一向不好,依靠打击盗版所取得的销售成绩竟然占到了微软在中国市场收入的80%!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微软为何穷追猛打盗版。
1999年,微软将北京亚都科技集团告上法庭,而在法庭上微软却被告知“此亚都非彼亚都”。微软曾去取证的是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而站在法庭上的却是北京亚都科技集团。这样,一场诉讼几近变成微软闹出的一出笑话,微软打击盗版的行动也偃旗息鼓了好一阵。
进入2004年,微软有所长进,对打击盗版的方式由原来强硬的法律诉讼转变到了相对温和的行政申诉。联合政府清查盗版,对网吧等大规模消费客户进行“招安”(要求其安装正版软件时给予适量价格优惠),以“胡萝卜”代替“大棒”的微软正版增值计划(只有正版软件用户才能从微软网站上享受免费增值下载服务)都是微软绞尽脑汁想出来的高招。
2004年8月国内两大PC厂商相继推出弃装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裸身”机,这客观上使得微软丧失大笔收入,但微软对PC厂商也无可奈何。
从目前看,微软在反盗版上还是有所收获的。2004年12月,微软首次将矛头指向盗版软件生产商,查获两厂商共复制数万张微软操作系统光盘。这无疑是对盗版者有力的警示。
向操作系统以外的市场开进
据IDC公司称,微软公司目前在客户端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占有率约为90%,但到2007年,Windows在客户端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占有率将下滑到58%。目前,微软在全球正遭到Linux开放源代码和低廉价格的阻击。近年来,微软公司通过不断分红来减轻股东对公司发展速度放缓的不满,但积极向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以外的领域开进仍是微软的野心。
2003年6月,微软与长虹签订全面战略协议,协定双方在信息家电,包括媒体交互式电视和多媒体终端进行合作。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微软在重试1999年的“维纳斯计划”,但却在原电视上网的基础上有所升级,要将带电的终端,都变成为通讯平台、娱乐中心。目前双方合作的形式为合作生产便携式多媒体中心。
2003年8月,微软鼠标、键盘、游戏设备三大类硬件登陆中国,并扬言一年后成为中国外设市场第一。从100多元到500多元的价格看,微软主打外设高端。
2004年4月,微软与创智科技(000787)签署结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备忘录,这被看作是微软MBS商务管理解决方案进入中国市场的开端。根据合作协议,微软向创智科技提供MBS平台产品、NET技术和产品、技术支持等,创智科技则完成MBS产品平台中国本地化、日本本地化、澳大利亚本地化工作。
2004年11月,微软与浪潮集团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就基于微软产品的软件研发、技术培训、解决方案定制、企业管理、国际项目合作等各方面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为中国企业级用户开发出具有更高商业价值的先进解决方案。
早在1997年,美国媒体就称企业软件市场为“Only Golden GooseBill Gates Doesn’t Own(比尔·盖茨惟一没有占有的金鹅)”,但惟有这只金鹅将来能为微软带来的营收能与操作系统和Office相提并论,在营业规模上超过百亿美元。通常情况下成熟市场的格局应该是前三名的领导厂商的市场份额之和要超过50%。如说微软在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而前三名数据库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也超过90%。但目前企业软件市场前十名的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之和只有46%;而其中最大的SAP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5%。中国的市场格局也是尚在形成当中,但国内软件厂商占据了90%的国内市场。
这样尚处在雏形阶段的市场格局无疑是微软进入的大好时机。但要想迅速在企业软件领域打下江山,就算是对微软这样的软件巨人也不是易事,与当地企业合作成为首选。尤其在中国,微软扮演惯了动辄沾惹是非的角色。这时候,和本土有一定技术和渠道的软件厂商合作,不失为上上策。
当然,这不是最终的结果。微软方称,微软中国公司赞赏和支持北京市政府采取的软件正版化举措,会全力配合尽快完成商务谈判,微软同时还指出,订单取消并不意味着丢单,只不过微软和北京市政府又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上一次的大规模政府采购正版软件是在3年前,2001年12月28日。北京市的订单由国内的6家软件生产商一举纳入囊中,微软作为惟一参与招标的外资厂商惨遭出局。
3年时间内,微软在中国的位置悄然改变。
从强硬到务实
政府采购还得从3年前说起。2001年8月,国家版权局、国家计委、财政部以及信息产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政府部门应带头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随后,以北京市政府采购为发端,拉开了全国40亿规模的政府采购的浩荡之势。包括金山、瑞星科技、江民科技、中科红旗、中软以及北京红旗中文2000在内的6家公司一举囊括了北京市政府采购的所有订单,微软则一无所获。
乍一看,这似乎是关乎民族软件的命运前途的选择。但事实上,却是微软成就了中国本土软件。当时微软信心十足,认为如果没有微软产品北京市政府的电脑就没法用了。所以在价码上微软态度强硬,不给中国政府以回旋余地,甚至是当时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张琪司长主动协商都未果。在采购失利后,微软派出CTO专程给中国政府某部长做“汇报”,态度却甚是倨傲,汇报中途被赶了出来。
事隔3年,又到岁末,又临政府采购。微软在全国各地政府采购中捷报频传。如果不是在北京政府软件采购中遭遇波折,微软几乎是悄无声息的大获全胜。
微软在北京政府采购中获得订单后,业界行家、国内软件厂商以至政府官员,纷纷对此表示不满。迫于压力,北京市政府取消了微软的订单。12月4日上午,包括共创开源、金山、江民、红旗、冠群和瑞星等在内的国内软件厂商均从北京市政府手上拿到了相应的采购份额,但具体采购份额却被要求不予公开。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内软件厂商最后的订单份额并未因微软中国的出局而有大的改观。
据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所言,北京市将改由财政拨专款向微软中国购买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包等原定的软件产品。坊间消息则称,这笔金额与此前微软中国一度几乎到手的2925万元采购额相差无几。
在这次采购中,微软颇为低调,配合政府,也看不出微软为招标做了什么努力。但实际上,却是微软在过去的3年中做足了功课,才得有今天丰收果实。
12年5任总裁
1992年微软在中国设立微软中国办事处至今,已有12年,微软中国总裁从办事处首席代表田本和到杜家滨、吴士宏、高群耀、唐骏,再到现任的陈永正。无论是对中国本土企业还是对在华跨国公司,12年更换5任总裁都称得上频繁。
微软进入中国时,全球操作系统销售额已达28亿美元,早已形成舍我其谁的王者姿态。在泛欧美区长驱直入,在日韩经历短暂的抵抗也迅速进入后,微软以为中国是其顺利的下一站。其求功心切直接导致微软走马灯一样更换中国区总裁。
田本和的傲慢和无视中国传统造成微软在中国恶劣的政府关系,以致在微软内部传闻,田本和时期盖茨访华受政府高层接见时被批评“不了解中国,很多做法不合适”。随后,以政府公关能力见长的杜家滨走马上任。在杜家滨时期,微软中国公司成立,让中国政府认识了微软,也成功地扭转了微软和电子工业部的关系;但杜家滨没能扭转微软中国的业绩。这对把赚钱明确写在脸上的微软来讲是无法忍受的。素有IBM南天王之称的吴士宏肩负改善微软中国销售业绩的重任接替杜家滨,却还是在新增每台PC销售额面前折戟沉沙。其时,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在国内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而打击盗版在1999年遭遇亚都事件后就不敢造次。有反盗版和政府公关的双重经验的高群耀披挂上阵。高群耀时期也是微软业绩大幅上升期,但2001年岁末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微软全盘失利,这被看作是高群耀离任的直接原因。而实际上,高群耀却是素来已久的微软中国和大小华区斗争的牺牲品,北京市政府采购其实是由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派来的龚定宇负责。
高群耀之后,在微软工作8年的唐骏在自己认为是合适的时机走上前台。唐骏是微软历史上获得总部支持最多的中国区总裁,在销售方而曾连续6个月创下历史最高记录,成功改善微软与中国的关系。但由于微软立意改变微软中国和大中华区的复杂格局,唐骏还是无力改写微软中国总裁两年一任的定律。但与历任前任不同的是,唐骏之后,微软不再单独设立中国区总裁。从摩托罗拉空降而来的陈永正担任大中华区总裁并兼任中国区总裁,陈永正的办公地点在北京,工作重心也在北京。
每一位继任者都将微软征中国推进一步,只不过在频繁更迭中延缓了微软在中国的战略性布局。而今,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瞩目的市场,从根源上杜绝囚微软大中华区和微软中国的权责交叉导致的低效是水到渠成。唐峻在2004年2月4日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大中华区和中国区领导人合二为一,是一定的,也是必要的。
跨越投资合作障碍
微软早在1992年就征中国设立微软中国测试中心,并于1995年初正式成立了微软中同研究开发中心。而在1998年,微软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并于2001年荣升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无论是研究中心还是研究院,微软在中国更多的是扮演了拼命搜罗本土人才的狠角色,而不是与中国展开技术合作。
微软一心想要中国打开市场,拼命追求销售额、打击盗版,全然不顾中国也要发展自己的本土软件。在同期跨国公司在中国成功跨越政府公关,进行大规模投资、本地化采购、合资等与本土产业利益捆绑的阶段后,微软一方面一如既往恶狠狠地打击中国盗版,另一方而对华投资却是在对中同市场的观望和犹豫中踌躇不前。杜家滨曾在微软与政府之间拼命斡旋,但微软一直未在杜任期内对中国有明确的投资承诺,微软在中国一直没有合资合作,只有收购。
中国巨大的市场诱惑使微软开始意识到再也不能不和中国开展合作了,时间已滑到了2002年。2002年1月,微软与中关村软件、四通合资成立中关村软件有限公司。这是微软首次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体现微软中国策略新动向。同年6月,微软总裁鲍尔默亲自到中国与发改委(原国家计委)签署涉及金额超过62亿人民币的《谅解备忘录》,国家计委支持微软公司与中国境内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开展包括出口、投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在内的一揽子合作计划。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在软件领域最大的对外合作项目。
目前,陈永正也在积极推动微软与中国政府的合作(备忘录)。陈永正曾向记者透露,当时承诺的金额已落实了52亿元,剩下的10亿元将在两年内履行完毕。除此以外,陈永正积极提出微软与中软共同研究中国市场,除了软件外包服务、与中软联手开发基于微软.NET技术平台的行业解决方案之外,陈还主动加快了微软与中软在新领域的合作。这62亿元可以看作是微软翘动微软与中国关系的关键一笔,中国政府配合微软清查盗版、采购微软产品与此不无关系。
从激烈到温和的打击盗版方式
如果说微软从前在中国唯我独尊的姿态不讨政府和本土企业喜欢的活,微软在中国对盗版软件穷追不舍的打击则成为许多人议论的原因之一。
据报道,尽管绝大部分中国电脑用户都在使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套装,但微软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业绩一向不好,依靠打击盗版所取得的销售成绩竟然占到了微软在中国市场收入的80%!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微软为何穷追猛打盗版。
1999年,微软将北京亚都科技集团告上法庭,而在法庭上微软却被告知“此亚都非彼亚都”。微软曾去取证的是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而站在法庭上的却是北京亚都科技集团。这样,一场诉讼几近变成微软闹出的一出笑话,微软打击盗版的行动也偃旗息鼓了好一阵。
进入2004年,微软有所长进,对打击盗版的方式由原来强硬的法律诉讼转变到了相对温和的行政申诉。联合政府清查盗版,对网吧等大规模消费客户进行“招安”(要求其安装正版软件时给予适量价格优惠),以“胡萝卜”代替“大棒”的微软正版增值计划(只有正版软件用户才能从微软网站上享受免费增值下载服务)都是微软绞尽脑汁想出来的高招。
2004年8月国内两大PC厂商相继推出弃装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裸身”机,这客观上使得微软丧失大笔收入,但微软对PC厂商也无可奈何。
从目前看,微软在反盗版上还是有所收获的。2004年12月,微软首次将矛头指向盗版软件生产商,查获两厂商共复制数万张微软操作系统光盘。这无疑是对盗版者有力的警示。
向操作系统以外的市场开进
据IDC公司称,微软公司目前在客户端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占有率约为90%,但到2007年,Windows在客户端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占有率将下滑到58%。目前,微软在全球正遭到Linux开放源代码和低廉价格的阻击。近年来,微软公司通过不断分红来减轻股东对公司发展速度放缓的不满,但积极向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以外的领域开进仍是微软的野心。
2003年6月,微软与长虹签订全面战略协议,协定双方在信息家电,包括媒体交互式电视和多媒体终端进行合作。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微软在重试1999年的“维纳斯计划”,但却在原电视上网的基础上有所升级,要将带电的终端,都变成为通讯平台、娱乐中心。目前双方合作的形式为合作生产便携式多媒体中心。
2003年8月,微软鼠标、键盘、游戏设备三大类硬件登陆中国,并扬言一年后成为中国外设市场第一。从100多元到500多元的价格看,微软主打外设高端。
2004年4月,微软与创智科技(000787)签署结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备忘录,这被看作是微软MBS商务管理解决方案进入中国市场的开端。根据合作协议,微软向创智科技提供MBS平台产品、NET技术和产品、技术支持等,创智科技则完成MBS产品平台中国本地化、日本本地化、澳大利亚本地化工作。
2004年11月,微软与浪潮集团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就基于微软产品的软件研发、技术培训、解决方案定制、企业管理、国际项目合作等各方面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为中国企业级用户开发出具有更高商业价值的先进解决方案。
早在1997年,美国媒体就称企业软件市场为“Only Golden GooseBill Gates Doesn’t Own(比尔·盖茨惟一没有占有的金鹅)”,但惟有这只金鹅将来能为微软带来的营收能与操作系统和Office相提并论,在营业规模上超过百亿美元。通常情况下成熟市场的格局应该是前三名的领导厂商的市场份额之和要超过50%。如说微软在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而前三名数据库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也超过90%。但目前企业软件市场前十名的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之和只有46%;而其中最大的SAP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5%。中国的市场格局也是尚在形成当中,但国内软件厂商占据了90%的国内市场。
这样尚处在雏形阶段的市场格局无疑是微软进入的大好时机。但要想迅速在企业软件领域打下江山,就算是对微软这样的软件巨人也不是易事,与当地企业合作成为首选。尤其在中国,微软扮演惯了动辄沾惹是非的角色。这时候,和本土有一定技术和渠道的软件厂商合作,不失为上上策。